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10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1954748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10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10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10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10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10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10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10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课时作业 102015 年,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首次成功在京郊试种温室无土栽培的“超越梦想”小西瓜,这种种植方式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率。据此回答13 题。1材料中的事实说明()A农业生产不需要土地B科技兴农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手段C温室无土栽培生产能够彻底解决北京地区的农业缺水问题D无土栽培生产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唯一手段【解析】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地,A 项错误。温室无土栽培属于科技因素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和应用,是科技兴农的表现,也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手段,B 项正确。温室无土栽培生产可以节约水资源,但不能够彻底解决农业缺水问题,C 项错误。温室无土栽培生产

2、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手段之一,但不是唯一手段,D 项错误。【答案】B2温室主要改善农作物生长的_条件。()A光照 B土壤C热量 D水分【解析】温室主要起到保温作用,主要改善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答案】C3近年来,我国温室无土栽培生产得以推广和应用的重要原因是()A市场经济和农业科技的发展B温室无土栽培生产的农产品营养丰富C热量和水分的需要D人们对有机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大【解析】市场经济和农业科技的发展,是温室无土栽培生产得以推广和应用的重要原因。【答案】A(2017北京四中)第 25 届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于 2016 年 4 月 12 日开幕。山东省菏泽市为我国的“牡丹之乡” ,牡丹种植已

3、有几百年的历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基地、科研基地、出口基地和观赏基地。2012 年,国家林业局将菏泽市列为全国专用牡丹生产基地试点区。据此回答 45 题。4菏泽市具备的建设专用牡丹生产基地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B属于季风气候,雨热同期C靠近黄河,水源充足D牡丹种植历史悠久,市场广阔【解析】菏泽市牡丹种植历史悠久,市场需求量大,是该地建设专用牡丹生产基地的主要原因,属于社会经济条件,D 项正确。A、B、C 项属于自然条件。【答案】D5菏泽市某园艺公司每年生产鲜花牡丹 80 万枝,产品出口到日本、德国、美国等十几个国家。菏泽市鲜花牡丹能够销往世界各地主要得益

4、于()A便利的交通和先进的保鲜技术B适宜的气候C廉价的劳动力D优惠的政策【解析】便利的交通和先进的保鲜技术是菏泽市鲜花牡丹能够销往世界各地的主要原因。【答案】A(2017重庆一中)读我国小麦分布区图,回答 67 题。26三地小麦品种不一样,主要原因是 ()A居民的生产习惯差异B国家政策的差异C地形的差异D气候条件的差异【解析】三地分别位于我国的东北、华北和南方地区,气候条件差异较大,所以小麦的品种不一样。【答案】D7两地纬度相当,但小麦品种却不同,其主要原因是两地()A距海远近差异导致降水量的差异B天气状况差异导致光热条件的差异C海拔差异导致温度条件的差异D主导产业差异导致生产方式的差异【解析

5、】两地分别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青藏高原,两地海拔差异很大,导致热量差异大,所以小麦品种不同。【答案】C(全国高考)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回答810 题。8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D气温变率增大【解析】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转变为建设用地,使水面大大减少,水循环减弱,因而大气湿度会降低,大气降水也不会增多,故 A、B 两项错误。珠三角城市

6、化水平提高,城市增多,众多建筑物的阻挡会降低近地面风速,故 C 错误。由于水面减少,水域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减弱,气温变率增大,故 D 正确。【答案】D9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A提高土壤质量B节省劳动力C促进生态循环D提高经济收入【解析】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随着珠三角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的增多,花卉和蔬菜的市场需求量增大。农民用花基、菜基取代桑基、蔗基,生产花卉、蔬菜,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提高了经济收入,故选 D。【答案】D10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3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C与现代农

7、业发展要求不相符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解析】城市数量增加,使城郊农业发展较快。城郊农业深受城市市场的影响,要为城市人口提供大量的花卉、蔬菜、肉蛋奶等农产品,种桑、种甘蔗显然与城郊农业的发展方向不一致,故选 A。【答案】A近年来,北京市和天津市政府相继做出决定,停止两市的水稻种植,将原有的稻田改种玉米和小麦。据此回答 1112 题。11政府做出此项决定的主要原因是()A稻米生产过剩,价格太低B水稻产量低于玉米和小麦C北方居民习惯吃面食D为了节约水资源【解析】北京市、天津市属于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而水稻种植需要大量水资源。【答案】D12上述材料所体现出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A气候 B市

8、场C交通运输 D政策【解析】“政府相继做出决定”体现出政策对农业的影响。【答案】D下图是我国西部的三个农业区域。读图回答 1314 题。13关于 a、c 两地区农业生产主要制约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c 地主要制约因素是水源Bc 地主要制约因素是热量Ca 地主要制约因素是土壤Da 地主要制约因素是水源【解析】a 地区为雅鲁藏布江谷地,地处青藏高原,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热量;c 地区为黄河河套平原,因其地处西部内陆,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水源。【答案】A14与四川盆地相比,b 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优势是()A热量充足 B光照强C水源丰富 D土壤肥沃【解析】b 地区为新疆吐鲁番盆地

9、,深居内陆,水汽少,光照强。【答案】B15读“影响农业的主要因素图” ,回答问题。4(1)图中字母表示的内容是:A_;B_;C_;D_;E_。(2)C、D、E 因素中,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_。(3)分析回答形成下列各地农业类型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_;东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一年一熟,华北平原大都是两年三熟:_;我国南方红壤地区种植茶树:_。【解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在自然条件中气候条件(热量、光照、降水等)影响极大,特别是光热条件,跟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为密切。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可以看做是相对不变的

10、,而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则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农业生产对农业区位的选择,更多的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严格地说,任何区域的任何农业生产类型都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但是不同区域的不同农业生产类型受各种条件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必须学会抓住主导因素。【答案】(1)地形土壤政策交通运输市场(2)E(3)地形气候(热量)土壤16下图为“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影响图中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2)图中 A 地区

11、农业生产潜力大,但近年来已不再是商品粮基地,为什么?(3)B、C 两地都位于青藏高原,但农业生产潜力差异较大,分析其主要原因。(4)图中甲省为我国重要的中药材基地之一,根据下表,提出促进该省中药材生产的措施。2007 年甲省和全国的几项社会经济指标表适龄人口中,受教育程度 在高中及以上的人口比例/%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中药材播种面积/万公顷加工而成的中成药产量/万吨甲省 10.92 24.98 3.68 1.37全国 19.97 26.43 96.07 112.89【解析】第(1)题,从图中生产潜力数值的变化可以看出,气候条件优越的地区生产潜力大,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区生产潜力小。第(2

12、)题,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业生产5结构调整等方面分析。第(3)题,B、C 两地农业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应从热量、降水、水源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第(4)题,根据表格数据对比该省与全国的差异,从而提出针对性建议。【答案】(1)气候(2)A 地区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上升,粮食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生产为主,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3)B 地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C 地位于青藏高原内部地区(藏北高原),B 地海拔较 C地低,热量条件较好;B 地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较 C 地多;B 地位于雅鲁藏布江沿岸,灌溉水源充足,土地平坦,土壤肥沃。(4)发展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中药材播种面积;大力发展中药材加工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