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习题 鲁教版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1954712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习题 鲁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习题 鲁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习题 鲁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习题 鲁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习题 鲁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习题 鲁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习题 鲁教版必修3(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1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及南水北调的东线、中线和西线的起止点和各线路的优缺点。2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1概况(1)总量丰富:居世界第六位,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2)地域分布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3)供需矛盾突出:北方需水量大,但水资源贫乏。2长江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区的地理条件(1)水资源总量大: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 1/3,属于丰水区。(2)流量稳定:长江年径流量稳定,且季节分配较北方河流相对均衡。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1西线工程(1)路线:位于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

2、2)优点:地势高于西北和华北地区,可以自流供水。(3)不足: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2中线工程(1)路线:从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和三峡库区引水到华北地区。(2)优点:可自流供水到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3东线工程(1)路线:位于第三阶梯东部,沿京杭运河到华北地区。(2)不足:黄河以南因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1积极意义- 2 -(1)社会效益:改善调入区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国内外资金,缓解城乡争水、地区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利于社会安定。(2)经济效益:达 600 亿800 亿元,促进调入区经济发展。(3)生态效益:增加调入区城市生活

3、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缓解地下水位下降趋势和漏斗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控制地面沉降,改善区域生态。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以东线工程为例)(2)沿线:影响水生生物生长;低洼处易发生土壤盐碱化。(3)水质:沿线地区经济发达,大量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知识点一 南水北调工程的背景及评价问题探究读我国南水北调三条线路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探究 1为什么华北地区缺水问题突出?提示: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分布不均衡,华北地区径流量小,华北地区工农业发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华北地区工农业生产用水量急剧增长,在发展经济过程中,由于缺乏环保意识和节水意识,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使

4、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探究 2比较南水北调三种方案的差异。方案 东线方案 中线方案 西线方案路线基本沿_输水到华北地区沿伏牛山、_东麓送水到北京、天津从长江上游引水到_水源区 长江下游 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 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 3 -_水库 雅砻江、大渡河输水方式黄河以南抽水北送,黄河以北可_提示:自上而下,自左向往右依次为京杭运河太行山黄河上游三峡自流供水自流供水自流供水探究 3怎样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提示:分析的中心是资源分布区与消耗区的差异,即明确该资源分布规律及分布较多的地区;同时明确该资源紧缺区的紧缺原因,包括为何分布较少、为何需求量大,也包括利用过程中的问题等。总结深

5、化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造成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原因在于该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即需大于供,其主要受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前者主要影响“供” ,后者主要影响“需” ,具体分析如下:淡水短缺原因 解决措施储量有限 海水淡化在空间上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自然原因在时间上分布不均 修建水库用水量大大增加 节约用水,控制人口增长水污染严重 防止和治理水污染人为原因水资源浪费普遍 节约用水,减少浪费2.我国南水北调三种方案的评价方案 东线方案 中线方案 西线方案优点有京杭运河可以利用,工程量小,可调水量大可自流供水,水质较好青藏高原地势高于西北、华北,可自流供水,水质好缺点黄河以南地势北高南低

6、,需抽水北送;水质差;调需挖掘渠道的工程量很大;占用农田多,迁移人口多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 4 -水供给范围小 和华北部分地区供水,工程量大总评 最具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大 最具生态意义3世界其他调水工程(1)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工程;解决了南部干旱区的缺水问题。(2)澳大利亚雪山工程东水西调工程:解决大分水岭西侧的缺水问题。(3)秘鲁的东水西调工程:解决首都利马及一些地区的缺水问题。(4)巴基斯坦的西水东调工程:解决印度河平原的缺水问题。(5)原苏联的伏尔加莫斯科调水工程、纳伦河锡尔河调水工程、库班河卡劳斯河调水工程、北水南调工程等: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对点演练图

7、中阴影部分表示我国重点缺水的分布地区,读图回答 12 题。1对各地区缺水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地农业用水量大B地距海较远,降水量较少C地属资源型缺水D地工业用水量大2解决地缺水最有效的措施是()A增加人工降雨B跨流域调水C大力开采地下水 D修建梯田解析:1.C2.B第 1 题,地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丰富但水污染严重,属水质型缺水。第 2 题,地区为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最有效的解决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 5 -余缺的管理机构)运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下图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下表

8、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据此完成 34 题。“水银行”买入 “水银行”卖出年份价格(美元/m 3) 水量(亿 m3) 价格(美元/m 3) 水量(亿 m3)1991 0.10 10.12 0.14 8.151992 0.04 2.34 0.06 1.971993 0 01994 0.04 2.72 0.06 2.093.该州实施“北水南调”的地理背景是()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北部地区湿润多雨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A BC D41993 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B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C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D

9、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解析:3.B4.D第 3 题,由图可知加利福尼亚州地势北高南低(河流大致由北向南流)。第 4 题,产业结构调整及水资源利用率提高不会使“水银行”的运作仅停止一年,故 A、B两项错误。由表可知,多年“水银行”卖出价格相差不到 0.1 美元,故 C 项错误。可能因为该年份气候异常导致降水量增加,使水资源充足,进而无需买入水资源, “水银行”没有运作。知识点二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1.南水北调的积极意义- 6 -社会效益改善调入区投资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缓解城乡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效益随着水源调入,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紧张问题得到缓解,促进

10、调入区经济发展生态效益增加调入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缓解地下水位大幅度降低和漏斗面积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控制地面沉降2.南水北调可能带来的问题(以东线为例)径流量减少,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调出区径流量减少,可能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给江淮沿线地区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沿线地区 地下水位升高,土壤容易发生盐碱化水质位于长江下游,沿江工业园区众多,输水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发达的城镇,大量的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3.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的分析思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其建设意义的分析要分别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

11、出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入手。如:意义方面对调入地区的意义 对调出地区的意义资源 缓解资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促进资源开发,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经济 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形成资源相关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社会 带动资源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完善 带动地区城市化发展,提高生活水平生态环境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对点演练下图为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读图完成 13 题。- 7 -1箭头和所表示的资源调配具有的共性是()A管道运输B高压输电C水陆联运D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2调配的都是能源,其共同的社会影响是()A减缓了铁路运输的压力B可能

12、造成输出区的环境污染C促进输入区产业结构调整D增加输出区的财政收入3关于的资源调配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入区该资源是全国最少而调入B能使调入区区域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C可缓解调入区能源紧张状况D能缓解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问题解析:1.B2.A3.B第 1 题,箭头为西气东输,为西电东送,为山西省煤炭发电,为南水北调,为长江中游的水电向东输送,所以说与所表示的资源调配具有的共性是高压输电。第 2 题,题目要求回答的是“社会影响” 。第 3 题,调入区的水资源较少,而不是最少,调入后可缓解调入区水资源紧张的状况,缓解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4读下图与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8 -南水北调

13、东线方案示意图材料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定为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从扬州附近抽长江水,沿运河逐级提水,送到天津,主要解决沿线及胶东的城市缺水问题;中线从长江三峡经丹江口水库引水,北送至北京、天津,重点解决沿线城市用水,并兼顾农业和其他用水;西线从长江干支流(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上游,主要解决西北干旱缺水问题。(1)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_(环节)施加的影响。(2)在东线方案工程中,可利用_主干线及周边平行水道作为输水渠道。(3)图中 A、B、C 各段输水道中,可依靠自流输水的是_段。(4)该工程将有效缓解调入区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地

14、区的生态环境,具有巨大的_效益、_效益、_效益。(5)我国江河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总量不算少,但却要花巨资实施南水北调,主要原因是什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南水北调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读材料和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第(1)题,南水北调属于跨流域调水,在水循环的环节中是改变地表径流。第(2)题,东线方案工程中,可利用京杭大运河主干线。第(3)题,依靠自流输水是黄河以北河段的 A 段。第(4)题,南水北调工程对调入区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第(5)题,可从水资源空间分布、用水量和水污染、浪费等角度分析。答案:(1)地表径流(2)京杭大运河(3)A- 9 -(4)社会经济生态(5)水

15、资源南多北少;北方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北方水资源污染和浪费严重。读我国耕地、水资源、人口地区分布对比图,回答 12 题。1我国水资源和耕地的分布特点是()A南方地多水少 B南方地少水多C北方地多水多 D北方地少水少2针对水土资源的配置情况,经过多年研究、论证、规划,我国正在实施的重大工程是()A长江三峡工程 B淮河治理工程C南水北调工程 D黄河小浪底工程解析:1.B2.C读图可知,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是北多南少。为了缓解北方缺水问题,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3我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原因是()华北地区供水极其紧张黄河水含沙量太大,不能用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有余主要为了减少长江的洪涝灾害我国工农业重心将向北方转移ABC D- 10 -解析:选 C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因为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北方缺水;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经济和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