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_于希宁_课后习题答案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1945559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 页数:100 大小:19.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原理_于希宁_课后习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自动控制原理_于希宁_课后习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自动控制原理_于希宁_课后习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自动控制原理_于希宁_课后习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自动控制原理_于希宁_课后习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原理_于希宁_课后习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_于希宁_课后习题答案(1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 古典控制理论基础习题详解 一 概述1第二部分 古典控制理论基础习题详解一 概述2-1-1 试比较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优缺点。【解】:控制系统 优点 缺点开环控制 简单、造价低、调节速度快 调节精度差、无抗多因素干扰能力闭环控制 抗多因素干扰能力强、调节精度高 结构较复杂、造价较高2-1-2 试列举几个日常生活中的开环和闭环控制系统的例子,并说明其工作原理。【解】:开环控制半自动、全自动洗衣机的洗衣过程。工作原理:被控制量为衣服的干净度。洗衣人先观察衣服的脏污程度,根据自己的经验,设定洗涤、漂洗时间,洗衣机按照设定程序完成洗涤漂洗任务。系统输出量(即衣服的干净度)的信息没有通过

2、任何装置反馈到输入端,对系统的控制不起作用,因此为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卫生间蓄水箱的蓄水量控制系统和空调、冰箱的温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以卫生间蓄水箱蓄水量控制为例,系统的被控制量(输出量)为蓄水箱水位(反应蓄水量) 。水位由浮子测量,并通过杠杆作用于供水阀门(即反馈至输入端) ,控制供水量,形成闭环控制。当水位达到蓄水量上限高度时,阀门全关(按要求事先设计好杠杆比例) ,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一旦用水,水位降低,浮子随之下沉,通过杠杆打开供水阀门,下沉越深,阀门开度越大,供水量越大,直到水位升至蓄水量上限高度,阀门全关,系统再次处于平衡状态。2-1-3 试判断下列微分方程所描述的系统属何种类型(线

3、性、非线性;定常、时变)。(1) ; (2) ; )(5)(23)(2 trdtcdtc )(2)(2trdtcdt(3) ; (4)ttt。dtrdtrcdt )(32)()(5【解】:(1)线性定常系统;(2)线性时变系统;(3)非线性定常系统;(4)线性定常系统。第二部分 古典控制理论基础习题详解 一 概述22-1-4 根据题 2-1-1 图所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图:(1)将 a,b 与 c,d 用线连接成负反馈系统;(2)画出系统方框图。【解】:(1)a-d 连接,b-c 连接。(2)系统方框图 给 定 值 放 大 器 电 动 机 负 载测 速 电 机 转 速题 2-1-4

4、解图2-1-5 下图是水位控制系统的示意图,图中 , 分别为进水流1Q2量和出水流量。控制的目的是保持水位为一定的高度。试说明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并画出其方框图。【解】:当输入流量与输出流量相等时,水位的测量值和给定值相等,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电动机无输出,阀门位置不变。当输出流量增加时,系统水位下降,通过浮子检测后带动电位器抽头移动,电动机获得一个正电压,通过齿轮减速器传递,使阀门打开,从而增加入水流量使水位上升,当水位回到给定值时,电动机的输入电压又会回到零,系统重新达到平衡状态。反之易然。 水 位 给 定 值 电 位 计 电 动 机 、 齿 轮 阀 门 水 箱浮 子2Q1Q 水 位 h0h

5、题 2-1-5 解图题 2-1-3 图测 速 发 电 机ru放大器 负 载au电 动 机abcd题 2-1-5 图h电 位 计 阀 门减 速 器电 动 机水 箱浮 子1Q2第二部分 古典控制理论基础习题详解 一 概述32-1-6 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如图所示,试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绘制系统的方框图,指出各实际元件的功能及输入、输出量。【解】:当给定电位器和测量电位器输出相等时,放大器无输出,门的位置不变。假设门的原始平衡位置在关状态,门要打开时, “关门”开关打开, “开门”开关闭合。给定电位器与测量电位器输出不相等,其电信号经放大器比较放大,再经伺服电机和绞盘带动门改变位置,直到门完全打开,

6、其测量电位器输出与给定电位器输出相等,放大器无输出,门的位置停止改变,系统处于新的平衡状态。系统方框图如解图所示。元件功能电位器组将给定“开” 、 “关”信号和门的位置信号变成电信号。为给定、测量元件。放大器、伺服电机将给定信号和测量信号进行比较、放大。为比较、放大元件。绞盘改变门的位置。为执行元件。门被控对象。系统的输入量为“开” 、 “关”信号;输出量为门的位置。二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放 大 器 伺 服 电 动 机 绞 盘门 开 门 开 关关 门 开 关电 位 器 组题 2-1-6 解图给 定 电 位 器 放 大 器 门测 量 电 位 器开关 伺 服 电 机绞 盘 位 置第二部分 古典控制

7、理论基础习题详解 一 概述42-2-1 试建立下图所示各系统的微分方程并说明这些微分方程之间有什么特点,其中电压 和位移 为输入量;电压 和位移 为输出量; 和 为弹簧弹性)(tur)(txr )(tuc)(txc1,k2系 数;f为阻 尼系 数。【解】: )(a方法一:设回路电流为 ,根据克希霍夫定律,可写出下列方程组:iiRuudtCccr1削去中间变量,整理得: dtudtrc方法二: rcrc uRCuRCssU&1)(由于无质量,各受力点任何时刻均满足 ,则有:)(b 0FC)(tur)(tuc)(txr)(txcf1k2kCR)(tur)(tucfk)(txr)(txcab)( d

8、12R题 2-1-1 图第二部分 古典控制理论基础习题详解 一 概述5crkxxf)(&rcxkfxkf&)(c rcr uCRuRCsRsRCsU 2212121 )(设阻尼器输入位移为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写出该系统运动方程)(dax rccrr xkfxfkfxkk &221221)()(结论: 、 互为相似系统, 、 互为相似系统。四个系统均为一阶系统。)(ab)(cd2-2-2 试求题 2-2-2 图所示各电路的传递函数。【解】:可利用复阻抗的概念及其分压定理直接求传递函数。(a) 9(b) 1)(1)/(1)( 2212121 sCRsCRssCRsUrc(c) 2121121

9、)()/()( RsLRLssRssrc L1R2C)(tur )(tuc_1R2C_)(tr)(tuc1R2LC)(tur )(tuc_)(a _R1C2)(tur)(tuc)(b)( )(d题 2-2-2 图第二部分 古典控制理论基础习题详解 一 概述6(d) sCRsCRssCRsUrc 12121/)(/)() )(21212-2-3 工业上常用孔板和差压变送器测量流体的流量。通过孔板的流量 与孔板前Q后的差压 的平方根成正比,即 ,式中 为常数,设系统在流量值 附近作微PPkQk 0小变化,试将流量方程线性化。【解】:取静态工作点 ,将函数在静态工作点附近展开成泰勒级数,并近),(0

10、似取前两项 )(2)(21)( 000000 PkQPkQPQ 设 (R 为流动阻力) ,并简化增量方程为021Pk PR12-2-4 系统的微分方程组为: )()()()()()(32232121txktcdTtxttdctr式中 均为正的常数,系统的输入为 ,输出为 ,试画出动态结构图,321,kT tr)(tc并求出传递函数 。)(sRCG【解】:对微分方程组进行零初始条件下的 Laplace 变换得:)()()()(322311sXksCsTXsRs第二部分 古典控制理论基础习题详解 一 概述7绘制方框图 122sTk11sT1k3k)(sR )(1sX )(2sX)(3sX )(sC

11、题 2-2-4 图传递函数为 )1()()( 231231212 ksTksTRC2-2-5 用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有源电网络如题 2-2-5 图所示,试采用复阻抗法写出它们的传递函数。【解】:利用理想运算放大器及其复阻抗的特性求解。 )1()1/)(1)()( 22122 sCRRsUsCRsUarcrc 1)()(/)()( 2112 Cssbrcrc2-2-6 系统方框图如题 2-2-6 图所示,试简化方框图,并求出它们的传递函数 。)(sRC1G2G3G4G1H2 )(sC)(sR 1G2G3G4G1H2H )(sC)(sR(a) (b)rucu1R_2C r cu1R2_)(a )(bC

12、题 2-2-5图第二部分 古典控制理论基础习题详解 一 概述82G3G4G2H )(sC)(sR 1G134H(c)1G2G3G4G)(sC)(sR 2H1H(d)题 2-2-6 图【解】: )(a1G2G3G4G1H2H)(sC)(sR(1)1G2G3G324G1H2H)(sC)(sR(2)2H)(sC)(sR 13213211HG 32432G(3) )(sC)(sR 24123211321 413211 HGHGHGG (4)(b)第二部分 古典控制理论基础习题详解 一 概述91G 2G3G4G1H2H )(sC)(sR(1)1G 2G3G4G1H12GH )(sC)(sR(2)3G4G

13、12GH )(sC)(sR 12112211 HGHG(3)(sR 23212112 2321211243211 )1( HGHGHG HGG )(sC(4)(c)2G 3G4G2H)(sC)(sR 1G1H3H 4H(1)2G 3G 4G2H)(sC)(sR 1G14HG3H44HG(2)2G 44331HG 4G2H)(sC)(sR 1G 3(3) )(sC)(sR 14321231332443 43211 HGGGHGHG 第二部分 古典控制理论基础习题详解 一 概述10(4)(d) 1G 2G3G4G )(sC)(sR 2H1H(1)1G2G3G4G )(sC)(sR 12GH12HG

14、(2)12111HG 432GG)(sC)(sR121GH(3) 2441232321121 413211 HGGHGGHG )(sC)(sR(4)2-2-7 系统方框图如题 2-2-7 图所示,试用梅逊公式求出它们的传递函数 。)(sRC【解】:(a)(1)该图有一个回路 )1(30)1(30ssl1G23G4)(sR )(sC)(b)(sR )(sC10s s13 )(a题 2-2-7 图第二部分 古典控制理论基础习题详解 一 概述11(2)该图有三条前向通路 )1(30101)(10432 sPssPsP所有前向通路均与 回路相接触,故 。1l1(3)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3041)()(

15、24321 sPPsRCG(b)(1)为简化计算,先求局部传递函数 。该局部没有回路,即 ,)(sECG 1有四条前向通路: 43432132211 GPPGP所以 )( 4343s(2) 43214321)(1)( GGssRCG2-2-8 设线性系统结构图如题 2-2-8 图所示,试(1) 画出系统的信号流图;(2) 求传递函数 及 。)(1sRC)(2【解】:(1) 系统信号流图如图:(2))(1sR)(2s21sKs1)(sC1s题 2-2-8图11s21s1 s1K1)(1sR)(2sR )(sC第二部分 古典控制理论基础习题详解 一 概述12 求传递函数 。令 。)(1sRC0)(2s有三个回路: )1()(13sKlsKll和 互不接触: 1l3 2)(31sl因此 )2(1)(2sss有三条前向通路: 1)2(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