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放大器设计与应用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1945547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算放大器设计与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运算放大器设计与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运算放大器设计与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运算放大器设计与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运算放大器设计与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算放大器设计与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算放大器设计与应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算放大器设计与应用运算放大器设计与应用关键字: 运算放大器 目录: 一、运算放大器设计应用经典问答集粹 二、四类运算放大器的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应用热点 一、运算放大器设计应用经典问答集粹 1.用运算放大器做正弦波振荡有哪些经典电路 问: 用运算放大器做正弦波振荡器在学校时老师就教过,应该是一个常用的电路。现在我做了几款,实际效果都不理想。哪位做过,可否透露些经验或成功的电路? 答: (1)用以下方法改进波形质量: 选用高品质的电容;对运放的电源进行去耦设计;对震荡器的输出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2)我曾经在铃流源电路中用到一种带有 AGC 电路的文氏电桥振荡器,用来产生 25Hz 的正弦波,如图

2、所示。图中使用二极管限幅代替非线性反馈元件,二极管通过对输出电压形成一个软限幅来降低失真。文氏电桥或低失真的特性要求有个辅助电路来调节增益,辅助电路包括从在反馈环路内插入的一个非线性元件,到由外部元件构成的自动增益控制( AGC)回路。通过 D1 对正弦波的负半周取样,且所取样存于 C1 中,选择 R1 和 R2,必须使 Q1 的偏置定在中心处,使得输出电压为期望值时,(RG+RQ1)=RF/2。当输出电压升高时, Q1 增大电阻,从而使增益降低。在上图所示的振荡器中,给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施加 0.833V 电源,使输出的静态电压处在中心位置处(Vcc/2=2.5V),这里 Q1 多数用的是

3、小信号的 MOSFET 2N7000(N 沟道,60V ,7.5 欧),D1 则选用 1N4148。以上供你参考。 (3) 为克服 RC 移相振荡器的缺点,常采用 RC 串并联电路作为选频反馈网络的正弦振荡电路,也称为文氏电桥振荡电路,如图 Z0820 所示。它由两级共射电路构成的同相放大器和 RC 串并联反馈网络组成。由于 A= 0,这就要求 RC 串并联反馈网络对某一频率的相移 F2n,才能满足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下面分析 RC 串并联网络的选频特性,再介绍其它有关元件的作用。 图 Z0820 中 RC 串并联网络在低、高频时的等效电路如图 Z0821 所示。这是因为在频率比较低的情况下,

4、(1/C )R ,而频率较高的情况下,则( 1/C)为调节频率方便,通常取 R1 = R2 = R,C1 = C2 = C,如果令 01/ RC,则上式简化为: 可见,RC 串并联反馈网络的反馈系数是频率的函数。由式 GS0821 可画出的幅频和相频特性,如图 Z0822 所示。由图可以看出: 这就表明 RC 串并联网络具有选频特性。因此图 Z0820 电路满足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如果同时满足振荡的幅度平衡条件,就可产生自激振荡。振荡频率为: 一般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的电压增益 Au 远大于 3,如果利用晶体管的非线性兼作稳幅环节,放大器件的工作范围将超出线性区,使振荡波形产生严重失真。为了改善

5、振荡波形,实用电路中常引进负反馈作稳幅环节。 图 Z0820 中电阻 Rf 和 Re 引入电压串联深度负反馈。这不仅使波形改善、稳定性提高,还使电路的输入电阻增加和输出电阻减小,同时减小了放大电路对选频网络的影响,增强了振荡电路的负载能力。通常 Rf 用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 Rt)代替,能自动稳定增益。假如某原因使振荡输出 Uo 增大, Rf 上的电流增大而温度升高,阻值 Rf 减小,使负反馈增强,放大器的增益下降,从而起到稳幅的作用。 从图 Z0820 可以看出, RC 串并联网络和 Rf、Re,正好组成四臂电桥,放大电路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接到电桥的两对角线上,因此称为文氏电桥振荡器。目前

6、广泛采用集成运算放大器代替图 Z0820 中的两级放大电路来构成 RC 桥式振荡器。图 Z0823 是它的基本电路。文氏电桥振荡器的优点是:不仅振荡较稳定,波形良好,而且振荡频率在较宽的范围内能方便地连续调节。 2.如何估算多级放大器的频宽 问: 如果设计一个带宽为 DC-100MHz 的放大器,总增益为 50 倍,共三级放大,运算放大器的单位增益带宽为 1GHz,请问如何估算总带宽? 答: (1)运放的增益带宽积 =增益 (-3dB 带宽),例如,若三级运放增益分配为:第一级为:+2 ,那么它的-3dB 带宽=1000MHz/2=500MHz ,第二和第三级的增益都为 +5,那么它的-3dB

7、 带宽=1000MHz/5/1.4=140MHz,所以系统的总增益为 255=50,带宽为 140MHz100MHz,符合设计要求。 注:这里假设所提的 1000MHz 运放的增益带宽积等于其单位增益时的 -3dB 带宽。 (2)估算放大器的带宽,要用到运放带宽积的概念,带宽积=增益 X(-3dB 带宽)。按专家所给出的以上计算方法即可估算系统带宽。 (3) 3.把负电压转成正值 问: 我需要把负电压转成正值,范围是0.494 至0.221V,想接一个反向比例运算电路,但是 LM358接出来不对,op07 可以,但是 op07 需要正负 15v 供电,比较麻烦。 请各位推荐一个正负 5v 供电

8、的运放,谢谢了。 答: (1)不知你要的输出电压是多少,可以用 SGM358 试试电源电压是正负 2.75(最大) (2)输出电压就是正的啊,0.221 至 0.494V,就是一个反相比例运算电路。我再重说一下吧,其实很简单,就是把一个0.494 至 0.221V 的电压转成正的即可,请大家推荐一种正负 5V 供电的运放。之前我在 multisim 上用 LM358 模拟过,但是结果不对。用 op07 可以,但是需要正负 15V 供电,比较麻烦。谢谢各位了! (3)楼主的问题,首先需要认真查看商品的技术规范(http:/wwwk.heltech.edu.hel.fi/ideaport/d/lm

9、358.pdf),问题自然明了。答案是:合格的 LM358在+/-5V 电源和 RL=10KOhm 的条件下,能够满足将幅度低于-1V 的低频或直流信号做等幅反向转换或传输。这里,不要被单电源运放的名称所迷惑。单电源运放依然可以很好地工作在双电源供电的工作环境里。不过是因为其比常规/标准运放具有更宽、更接近 Vcc/Vee 电源端电压的输入/输出能力与特性,才有此专称,两者的结构本质上相同。通用运放在线性传输范围,依然有很多实际的单电源供电应用。楼主在模拟/仿真 LM358 时,可能将供电设置成正极性单电源的方式,而一般的仿真软件,可能将输入电压条件内置为 Vcc/Vee 电源端电压的范围,输

10、入电压已经超出限度,结果自然不正常。从 LM358 的 PNP 差分输入结构看,+5V 单电源结构即有可能基本满足(一定条件下)初始的要求;而 CA3140(http:/www.ee.washington.edu/stores/DataSheets/linear/ca3140.pdf)的PMOS 差分输入结构在单电源条 件下,满足要求的可能性更大。OP-07 运放+/-5V 也是可正常工作的(http:/www.ortodoxism.ro/datasheets/nationalsemiconductor/OP-07.pdf)。前期分析极为重要,但还得通过实际验证。一个反向比例器的验证测试,在面

11、包板上极为便捷。若有测量仪器就更为方便与直接(Tek-577-178,BJ4840)。通过测量,还可评估一下所用仿真工具的智能程度与符合实际的概率。供参考。 4.微弱交流信号的提取与放大的问题 问:我的有用信号是 1100nA 频率 1k10khz 的交流信号,但是接收信号中又存在 1uA 左右的直流电流,我应该如何把我要的交流电流提取出来然后放大呢?另外放大部分有什么好的实现方法么?大概 1nA 要转换成 10mV。 答:(1)解决问题时,需要提取焦点的“差异”,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钥匙。这里的关键就是:实现10M 欧姆跨阻比例器的直流调零。关于电路的具体参数设计,有时常与工艺考查紧密相关。根

12、据经验推算:4MHz 增益带宽乘积的运放与 10M 欧姆的普通反馈电阻 Rf 实现的跨阻比例器的信号带宽可达到 40KHz。因此,对处于频率上限边界的 10KHz 的正弦频率分量,会有-1.83% 的最大频率响应衰减。主因就是与 Rf 等效并联的总分布电容 Cf(电阻的封装结构电容+工艺装配结构电容-包括运放封装和 PCB 等空间结构电容)。若此结果为不可接受的瓶径,可考虑用两个 5M 欧姆电阻串联成一个 10M 电阻,等效 Cf 约可减半。接近 80KHz 的电路带宽产生的最高频响衰减的影响,将减少到约-0.0335%了。运放宜选用 Ib0.1nA(全工作温度范围内)和高带宽的产品,以保证零

13、点的稳定和高频响应的要求。或者对后续电路的传输采取交流隔直方式-以消除零点漂移的影响。运放工作电源的交流纹波电压应2mVp-p, 不宜采用开关电源供电。整个电路需要采取电场屏蔽措施安装在屏蔽接地的金属盒子之中。设计的前期考虑越细致、投入越多,研制进程中翻案、返工、打补丁的机会就越少,设计质量、产品质量才能更高,设计成本反而减少,生产的后期成本也越少。反之,结果趋势相反。这些思想,就是那个著名的前期高设计投入、后期低生产消耗的“投入-消耗成本时间反比曲线族”的具体体现。确实反映出设计、生产实践中的一些客观规律。 (2)谢谢你给我建议,它对我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还是有个问题我搞不懂,怎么实现你说的“直流调零”呢?另外能不能推荐几款合用的运放,再次感谢你。 (3) 1uA 直流通过 10M 欧姆在运放输出端通常产生+10V 的输出电压。也因此限制了交流信号的动态范围,并形成诸多不便。将一个稳定的+10V(可用 3296 电位器微调)电压串接一个 10M 电阻连接到运放的反向输入端,形成一个相反的 1uA 抵消电流,10M 反馈电阻中没有电流,输出直流电压也因此为零了 LF356、LF411 (+/-12V15V 双电源供电),OPA655(+/-5V 双电源供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