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2017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1936396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2017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2017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2017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2017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2017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2017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2017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2016-2017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第卷:客观题(60 分)单项选择(30*2=60 分)如图为理想大陆周围洋流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 12 题:1.反映“副热带环流且顺时针方向流动”分布规律的洋流是()A. B. C. D.2.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A.在高低纬度海区之间进行热量的传递与交换B.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如、交汇区形成重要渔场C.洋流、对沿岸都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D.同纬度地区,冬季沿岸气温低于读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局部地区(a)和该河流甲河段径流构成及变化(b)图,完成 34 题。3河流补给水源按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地下水、湖泊水排

2、序正确的是()A BC D 4关于甲水文站径流特点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A图中湖泊能够起到削减洪峰的作用 - 2 -B潜水和湖泊水补给一年中从不间断C从 1 月到 7 月,各月径流量逐月上升D从 7 月到 10 月,各月径流由三种水体构成图 1 表示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某种关系。a 为甲、乙间相互作用,b 为甲、丙间相互作用。图 2 为我国内陆某地自然景观。读图,完成 56 题。5若 a 形成化石,b 形成图 2 中的景观,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表示大气圈 B乙表示生物圈C丙表示岩石圈 D甲影响丙的演化6图 2 所示的区域 ()。气候干旱、降水少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风力侵

3、蚀显著,流水侵蚀微弱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A B C D下图是“某地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 78 题。7. 图中内外力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A.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C.岩浆喷出、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3 -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沉积、断裂8. 该地地下洞穴形成的地质作用最有可能是A.地壳张裂作用 B.地层沉陷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流水溶蚀作用2011 年 11 月 1 日 5 时 58 分 07 秒,中国“长征二号 F”遥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将“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读“北极

4、俯视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 910 题:9.当“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时,地球位于图中公转轨道中的()A.ba 之间 B.ad 之间 C.dc 之间 D.cb 之间10.当“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时,关于全球昼夜变化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白昼变长,且昼长于夜 B.北半球黑夜变长,且昼短于夜C.南半球白昼变长,且昼短于夜 D.南半球黑夜变长,且昼长于夜图 6 为地处北纬 50附近欧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第 11-12 题。图 611.图中( )A.河流形成于距今 2 300 万年前 B.处经历了先侵蚀后沉积过程C.处地层由下到上是连续的 D.河流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1

5、2.该聚落( )A.出现在图中所示断裂产生前 B.坐落在河流冲积平原上C.自然景观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D.居住区适宜向河滩扩展读“全球水循环示意图”,回答 1314 题:- 4 -2.4.613.图示地区水循环的能量源于()A.地转偏向力 B.地球内能释放 C.太阳辐射能 D.风能14.当图示地区森林被大量砍伐时,则下列哪一水循环环节的水量将增多()A. B. C. D.读、四种等压面与等温面示意图(下图) ,完成 1516 题。15若上图代表气压带,则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极地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赤道低气压带16.水经注中有一段关于三峡地区古代土著“祈雨”的记载:“天

6、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烬,下移渊中,寻即降雨。 ”其主要原理之一对应图中的 A B C D根据下图中信息,完成 1718 题。17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地壳运动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18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 ()。- 5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读“某大洋环流局部示意图”,回答 19-20 题:19.若 AB 线是 30纬线,则这个海域位于()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20.若 AB 线是 60纬线,则这个海域位于()A.北半球 B.东半球 C.南半球 D.西半球下图是某地锋面过

7、境时等温面分布情况。读图,回答 21-22 题。21、该锋面为()A北半球冷锋 B北半球暖峰 C南半球冷锋 D南半球暖锋22.甲、乙、丙、丁四处,位于冷气团中的有 A.一处 B.两处 C.三处 D.四处一探险队在某地形区进行考察,从某地出发,由南向北依次看到不同的自然景观,如下图所示,图中数据表示海拔高度。读图,完成 2324 题。23该地形区最有可能为 ()。A横断山脉 B秦岭山脉 C天山山脉 D青藏高原24该地形区海拔 2 1003 000 米左右的高度,南坡为荒漠、草原,北坡为云杉林,主要因为北坡 ()。A位于向阳坡,热量条件充足 B受西风带影响,迎风坡多地形雨 - 6 -C受山谷风的影

8、响,多夜雨 D受副极地低压带的控制,多降雪下图中实线为等压线,虚线 M、N 为锋线,据图回答 25-26 题。25图中 M 处所示天气系统是A北半球锋面气旋 B北半球冷锋C南半球锋面气旋 D南半球暖锋26图中各点天气状况可能处于阴雨天气的是A BC D下图是“某区域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27.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处河段水能资源丰富,是修建电站大坝的理想地点 B处地貌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C该区域在 6-7 月份进入梅雨季节 D从至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沿海向内陆的水平地域的差异28.在 a、b 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A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B瓦斯爆炸和井喷事故- 7 -

9、C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读下图,完成 29-30 题。29甲地位于半球状况及图示月份为A北半球、一月 B南半球、一月C北半球、七月 D南半球、七月30此时甲地地下水和河水的互补关系最有可能是下图中的 第卷(40 分)31.(12 分)读亚洲东岸某地海陆分布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8 -(1)分别说出甲、戊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什么?(4 分)(2)图中乙处海底地形的名称为_,其所处的板块边界类型是_。丙区域常出现的地质灾害主要是_、_。(4 分)(3)丁处的地质构造常形成_(地形),与此成因相似的我国名山有_、_、_。(4 分)32 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

10、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下图,回答问题。(1).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方面,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6- 9 -分)(2).甲、乙两地虽然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异。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6 分)(3).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的相同,简析其原因。(6 分)18. 水土流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它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人类活动也对水土流失产生了很大影响。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读上图,从我国土壤侵蚀量较大的两个流域中,任选其一简

11、述土壤侵蚀严重的原因。(2)说出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具体措施。(3)简述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的治理对中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 10 -地理答案解析:1.D2.A第 1 题,“副热带环流且顺时针方向流动”可推知这些洋流位于北半球的回归线附近,结合图示、符合。第 2 题,、背离运动,不是交汇处;洋流是暖流,对沿岸增温增湿;同纬度海区,是暖流,沿岸气温高于受寒流影响的地,排除 B、C、D。解析第 3 题,东北地区的河流一般都有春汛和夏讯。图 b 中,1 月份,河湖封冻,主要依靠地下水补给河流,是地下水;4 月份,冰雪融化,出现春汛,补给类型为季节性积雪融水;7 月和 10 月份,河流出现夏汛,所以补给

12、类型为雨水。第 4 题,图中湖泊从源头补给河流,不能消减甲处的洪峰;图中四个月显示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没有中断,并不代表其它月份均是这样,例如 8 月份河流水位高,可能补给地下水;4 月份的春汛过后,雨季还未来临,会出现一个枯水期;7 月到 10 月,气温高,不会降雪,甲处河流补给水源是雨水、地下水和湖泊水。答案3.B4.D解析第 5 题,化石的形成与生物圈、岩石圈有关;图 2 中的景观为风蚀蘑菇,其形成与大气圈、岩石圈有关,由此可以确定出甲为岩石圈,乙为生物圈,丙为大气圈;生物圈会影响大气圈的演化。第 6 题,图 2 所示的区域为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植被稀疏,土壤有机质含量少;风

13、力作用强烈,而流水作用微弱。答案5.B6.B答案:7A 8D 解析:根据图示完整的地质构造应生成较晚,而被破坏的地质构造较早生成;按照基本规律“晚生成的破坏先生成的”分析,故图示侵入型岩浆岩破坏了喷出型岩浆岩;断层破坏了侵入型岩浆岩,而褶皱又被喷出型岩浆岩破坏,故选 A 项。2 图示洞穴形成于石灰岩地区,故应属于溶洞,为流水溶蚀作用的结果。解析:9.A10.B第 9 题,11 月 1 日位于 b(9 月 23 日)a(12 月 22 日)之间。第 10 题,11月 1 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继续向南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继续变短,夜继续变长,南半球反之。【思路点拨】准确从图中获取信息

14、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精讲精析】11 选 D,12 选 C。第 11 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选项 具体分析A 项 河流所在的地层距今 2 1002 300 万年,故河流形成于距今 2 300 万年后- 11 -B 项 处地层是连续的,不可能先侵蚀后沉积C 项 处 2 1002 300 万年地层与 130150 万年地层相连D 项 河流处左岸为凹岸,右岸为凸岸;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第 12 题,北纬 50附近欧洲中部,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自然景观是落叶阔叶林解析:13.C14.C第 13 题,水循环过程中,水汽蒸发使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太阳辐射起了重要作用,水汽输送靠大气运动,能量也来自太阳辐射,所以水循环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第 14 题,森林被砍伐后,降水后大部分转化成地表径流,下渗功能下降,因此水量将增加的是。15A16B解析:根据等值线的凸出方向判断,凸向高值是低值,凸向低值是高值,高温高压,高温低压,低温高压,低温低压;因此,选 A。根据题中描述,主要是对流成雨。解析第 17 题,图中地理要素变化过程可分解如下:阶段当地为平地、森林植被;阶段当地地壳隆起升高,使背风坡由森林变为草原;阶段地壳继续升高,背风坡出现了沙漠。这一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