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乙醇》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1935096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乙醇》教学设计优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乙醇》教学设计优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乙醇》教学设计优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乙醇》教学设计优质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乙醇》教学设计优质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乙醇》教学设计优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乙醇》教学设计优质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教学设计龙川县第一中学 高一化学科组 黄淑芳教学目标设计:(1)基础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及用途2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与钠的反应过程与方法:1采用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2在教学过程中训练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类比、归纳、总结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与乐趣,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2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知识迁移、

2、扩展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实验,培养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2)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究能力和水平。教学重点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重点掌握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由此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乙醇的分子的组成、结构,官能团的概念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实验法教学仪器多媒体教学课件、视频,烧杯、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无水乙醇,钠,水,酚酞试液教材分析在初中化学中,只简单地介绍了乙醇的用途,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因此本节课主要从乙醇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可以让学生知道

3、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教学设计中,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既巩固了了烷烃、烯烃、芳香烃的性质,又为后面的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提高思维能力。乙醇是醇类物质的代表物,因而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同时也是本节的难点。本节课就重点突破乙醇的结构特点。可以通过实验现象提出假设分析假设得出乙

4、醇的结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掌握乙醇结构的同时,也学会逻辑推理。学情分析从学生学习能力上看,经过近一个半学期的高中化学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系统知识学习的能力,学会了分析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心理情况看,由于本单元知识十分贴近生活,都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质,学生的情绪与心理都会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会产生一种自然的探究欲望,这一点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将会大有帮助。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甲烷、乙烯、苯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主要化学性质及应用,并学会比较各种烃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

5、异,也初步了解了有机基团与性质的关系,对于官能团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但毕竟高一学生刚接触有机化学,知识掌握是零乱而不系统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有一样东西,当成功、快乐的时候,人们会想到它;当失败、忧愁的时候,人们也会想到它-它是什么?相传杜康酒就是偶然将饭菜倒入竹筒,用泥土封住后形成的。酒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酿酒技术提高的同时,也形成了我国博大精深的酒文化。古往今来传颂着许多与酒有关的诗歌和故事。你能吟几句吗?你知道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投影】煮酒论英雄 、 李白斗酒诗百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观看酒精的用途的图片!体积分数是 75%乙醇水溶液可以用来做

6、消毒酒精,酒精灯中的燃料是无水酒精,各种浓度的酒,葡萄酒、啤酒、白酒,酒精可以用作溶剂交流讨论,学生自由回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一、乙醇的物理性质【学生实验】实验步骤:观察乙醇,并闻气味,描述其物理性质教师提示学生闻气体的正确的操作方法,提醒学生从气、色、状等方面描述乙醇的物理性质【投影】根据以下的事实分别说明乙醇具有什么样的物理性质?A.俗话说 “酒香不怕巷子深” 学生自己动手观察,并说出乙醇的一些物理性质学生根据A、B、C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常识和学科知识对乙醇的物理性质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掌握检验水的方法是用无水硫B.可以用乙醇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 C.酒类饮品中有白酒

7、、啤酒、葡萄酒等,他们的的酒精含量都不一样总结出乙醇的物理性质有:易挥发、乙醇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投影】一、乙醇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跟水比)、挥发性、溶解度问题:如何设计实验,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这三个事实,分别说出乙醇所具有的物理性质学生可能会给出硫酸、碱石灰这些答案,知道用无水硫酸铜也很组织语言,说出检验的实验步骤酸铜二、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投影】二、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播放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实验视频【投影】 、取一只干燥洁净的试管中,加入34ml 无水乙醇。 、加入一小快新切的、用滤纸檫干表面的煤油的金属钠 、注意观察金属钠在乙醇中的位置,比较乙

8、醇与水的密度大小。 、记录钠在乙醇中反应的实验现象学生动手操作,并描述实验现象通过对比试验,深刻认识到乙醇跟金属钠反应的实验现象【学生实验】请一个学生按照投影的实验步骤,完成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请另一个学生,完成水与金属钠的实验,并对两个实验现象的进行比较三、乙醇的分子结构1分子式:【投影】二、乙醇的分子结构:1分子式:学生回答C2H6O2结构式:【投影】2结构式:让学生根据乙醇分子式,推测乙醇的结构。【投影】乙醇分子结构的探究问题 1:乙醇的分子和哪种烃分子最相近【思考与交流】问题 2:乙烷(C 2H6)分子有几种不同的化学键?问题 3:在乙烷(C 2H6)分子结构中嵌入 1 个 O 原子(即

9、得到 C2H6O ),有几种情况并组装,请写出它们的结构式。【投影】(图一) (图二)【对比分析乙醇的结构式】学生回答乙烷学生回答有两种化学键,碳氢键(6个碳氢键是等效的)和碳碳单键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利用“支架”式问题的层层递进,使学生能顺利理解乙醇结构的确定方法,达到结构知识的自主建构目的。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钠单质是保存在煤油中,说明钠不和煤油反应,即钠不与碳氢键反应;钠可以与水反应,水的结构式为 H-O-H,说明钠可以和 O-H 键反应。钠可以和乙醇反应,可以推测乙醇中有和水中一样的 0-H 键。【结论】乙醇分子的球棍模型为:图一分子的结构式为:力,以及培养学生对性质反映结

10、构的认识3结构简式3结构简式:CH 3CH2OH 或 C2H5OH四几点概念1、烃的衍生物: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2、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官能团。例如:卤原子(-X)、羟基(-OH)、硝基(-NO2)、碳碳双键【投影】一些物质的官能团的名称3、羟基与氢氧根的对比:学生交流回答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能够通过羟基与氢氧根的对比,深刻的认识官能团练习2、下列是说法正确的是( )A羟基与氢氧根有相同的化学式和电子式B乙醇的官能团是OH,乙醇是含OH 的化合物C常温下,1 mol 乙醇可与足量的 Na 反应生成1

11、1.2 L H2学生练习,教师讲解知识巩固7教学反思:新课程改革的实质,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达到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就本课来说,有以下体会:(1)食物中有机物的获得遵循了这样的学习线路:生活化学生活。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物质入手,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探究的欲望,再过渡到物质化学性质的学习,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中的直接兴趣是第一位的,只有激发起直接兴趣才能维持抽象知识学习兴趣。了解了物质的性质后及时与现实生活事例结合,才能巩固学生的知识,学生体会到化学是有趣的而且是有用的时,就能使兴趣持续,从而去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

12、2)教学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要认识学生解决某些新知识的能力与其具备的能力是存在差异的,必须要时时走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立“支架”帮助学生克服差异,让学生能跳一跳能“摘到果子”,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微观机理的宏观化,对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反应机理帮助很大。(4)学生的实验探究,在新课程学习中得到很高的重视,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在“做中学”远比教师只做演示实验印象来得深,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设计些适合学生探究的实验,以便更好地开展探究活动,使学生更乐于学习化学。但课上的开放程度应该可以再放开一些,让学生自己来进行更多的问题提出,自己分析、自己归纳,并动手实践,作为一名教师,由于受旧观念的束缚,不由自主地担心学生能推测正确吗?能找到更好的验证方法吗?能归纳完整所收获的知识吗?而导致仍然会出现教师说的多,即铺垫过多,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在理念上还需进一步调整,努力缩短自己与新课程的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工业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