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总结、十二五规划doc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31933193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一五总结、十二五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十一五总结、十二五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十一五总结、十二五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十一五总结、十二五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十一五总结、十二五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一五总结、十二五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一五总结、十二五规划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弥 渡 县 卫 生 局“十 一 五 ”工 作 总 结 及 “十 二 五 ”工 作 打 算 的报 告一、 “十一五”工作总结(一)主要成绩和经验近五年来,全县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卫生改革不断深化,医疗业务范围全面拓展,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应急救治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为维护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群众看病就医条件全面改善一是完成上级下达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共投入建设资金 2605.18 万元(含单位自筹),新(改、扩)建 71 个医疗卫生单位的业务用房 22380.

2、64 平方米。其中:国债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国债县血防站改(扩)建项目、国债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传染科)建设项目、新街、寅街、红岩中心卫生院住院综合楼建设项目,投资 70 万元的县人民医院“远程可视医疗县县通”以及 65 个无业务用房村卫生室等项目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按照每个中心卫生院 20 万元,一般卫生院 10 万元的标准,完成全县 8 个乡镇卫生院设备配套工作。在此基础上,参照国家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及发展规划中乡镇卫生院设备配置标准,投入资金 50 万元,为 5 个乡镇卫生院配置一批适用2 医疗设备。共投入资金 42 万元,为全县 86 个村卫生所配置一批常用医疗设备,改变了

3、村卫生室设备落后的状况。全县农村卫生机构硬件建设能力不断增强,有效提高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群众看病就医条件。二是计划总投资 7000 万元,建设规模 32491 平方米的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工程,主体工程于 4 月 28 日开工建设,该项目建设已完成了住院综合大楼地下一层、地上八层主体建筑施工,门诊医技楼正开挖基础,开工至今累计完成投资 2630 万元。预计年末完成住院综合大楼地下一层、地上十层主体建筑 21038 平方米,门诊医技楼 8000 平方米的施工。开工至年末预计完成总投资 4000 万元。2.农村卫生工作成效显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进,20

4、06 年、2007、2008、2009、2010 年参合率分别为85.28%、86.93%、93.58%、92.67%、94.13%。2006 年 1 月至2010 年 10 月,全县农民累计参合 134.60 万人次,参合农民累计受益 239.05 万人次,新农合资金补偿 10444.68 万元,其中住院补偿 6.53 万人次,补偿金额 8121 万元,门诊补偿 232.52 万人次,补偿金额 2323.68 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真正成为农民群众健康的保护伞,对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产生了重要的作用。3.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县、乡、村三级预防保健网得到巩固3 以一、二号

5、传染病为重点,抓好人禽流感、艾滋病防治及各项预防保健工作。近五年来,全县传染病发病率从 2005 年的224.32/10 下降到 2010 年的 160.13/10 万,孕产妇死亡率从2005 年的 111.7310 万人下降到 2010 年的 5010 万人。根据国家、省、州的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由农、林、水、卫生、畜牧、教育等部门制定了弥渡县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重点项目实施规划(2004-2008 年) 及弥渡县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重点项目实施方案(2009-2015 年) ;拟定了弥渡县新一轮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实施方案(2009-2010 年) 及弥渡县艾滋病防治战略规划(2009-2013 年)

6、 。4.医疗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强化措施,狠抓医疗质量,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全县医疗机构的管理力度,严格贯彻落实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规范性文件。按照州制定的医疗质量检查标准,组织了不同层次医疗机构的医疗护理质量检查。依法加强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审核验收、注册登记、办证工作。二是对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药品统一招标采购。目前我县共有14 家配送企业,药品配送率达 81%。13 家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已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已配备使用的基药数为 212 种。三是在制订医疗事故防范及处置预案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提高技术水平,宣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方式提高医护人

7、员的防范意识。同时,加强部门协作,与县公安局联合制定并印发处置扰乱医疗机构秩序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工作方案,建立预防和处置医患纠纷的联动机制,为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4 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5.卫生秩序逐渐好转积极探索卫生监督新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加强卫生执法机构和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卫生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卫生法制建设,强化卫生执法监督,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大力宣传贯彻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加大了执法监督力度,社会卫生秩序好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及时控制、处理,有效维护群众的食品卫生安全。6.中医药工作取得新突破2009 年 2 月 17 日-19 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弥渡县“全国农村中

8、医工作先进县”建设进行评审验收。以 983 分达到了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标准。3 月 12 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弥渡县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2010 年申请弥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四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创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7.卫生队伍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为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制定了弥渡县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近五年来,组织选派了 2 名专业技术人员到州卫生单位挂职锻炼,到省州进修 37 人,参加全国举办的各类培训班 9 人,培养了 16 名学科带头人、49 名业务骨干。同时,鼓励 400 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自学考试、函授教育等学

9、历再教育,抓好乡村医生系统化、正规化教育培训。组织全县 205 名乡村个体医生参加中专学历教育,236 名县乡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大理学院弥渡函授专科、本科班学习;积极举5 办各种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班,培训专业技术人员 3820 人次;对全县 288 名乡村医生及乡镇卫生院中从事中医药服务人员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有 55 名县级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晋升中高级任职资格之前,到乡镇卫生院连续服务一年。通过实施科技兴医人才培养,县、乡、村卫生机构管理水平和技术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截止 2010 年 10 月,全县辖区内共有 13 个公立医疗机构,85 个村卫生室,4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10、71 个个体诊所,1 家民营医院。全县共有医务人员 1334 人,其中:国家在职在编 471 人,临时工 425 人,村卫生室 288 人,个体医生 111人,民营医院医务人员 39 人。设病床 560 张。形成了一支业务技术精、团结向上的队伍。通过多年的努力,一个覆盖乡村的医疗、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卫生执法的网络基本建成,队伍建设达到一定水平,人民群众就医环境明显改善,贫困边远山区缺医少药状况基本得到缓解。县、乡、村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得到巩固和发展,城乡居民得到了就近、方便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为保护全县人民健康,促进全县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十一五”时期卫生事业发

11、展的现实紧迫性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医疗卫生改革滞后的矛盾日益凸现,这充分说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还相当突出,其主要表现:一是经济快速增长,收入差距拉大,卫生服务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化趋势,高收入人群不满足现有服务质量和水平,低收入人群则因经济困难享受不到基本卫生服务;二是城镇低收入人群和转移到城6 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部分人群缺乏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三是人口结构老龄化,疾病模式转变,心脏病、脑血管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明显增多,不仅诊断治疗手段复杂化,而且治疗周期长、费用高,促使整个医疗费用上涨;四是计划经济体制遗

12、留的医疗补偿政策、价格政策、药品政策,科室核算等经济激励政策,诱导不合理需求,医院与医生趋利倾向日益严重;五是城镇医疗机构条块分割、机构重叠、人员膨胀、无序竞争、资源浪费与紧缺并存,总体效益低下;六是药品生产流通秩序混乱,药品虚高定价和回扣促销等,使医药费用增长过快,给国家、单位和职工造成很大压力;七是政府对医疗卫生投入不足,尽管 SARS 以后各级政府增大了对卫生投入,但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落后,现有管理体制、服务体系和专业队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预防保健需求,影响了卫生事业的发展。1.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城乡分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弥渡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 93%以上,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

13、由于地区差异等因素,67.8%的卫生资源、80%以上的万元大型医疗设备和 72.5%的中职以上卫生技术人员集中在县城范围内。由于医疗机构布局、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了县城某些医疗单位资源的闲置、过剩和浪费,而占 93%人口的农村地区仅享有卫生资源的 32.2%。卫生资源浪费与不足的矛盾同时存在。2.医疗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相对滞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7 3.预防保健体系不够完善。现有预防保健机构未能充分发挥预防保健服务的整体功能,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不同层次的健康需求。4.卫生部门整体科技实力不强,人力人才资源结构矛盾突出,特别

14、是人才资源相对不足,卫生管理人员水平有待提高。5.自我发展后劲不足。由于财政困难,经费补助少,特别是乡镇卫生院本身“造血”功能差,自我发展困难更大,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发展卫生事业难度大。6.农村卫生相对薄弱。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与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卫生队伍学历结构偏低。(三) “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1.有利条件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着眼于实现

15、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到 2012 年,一是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水平8 和质量;二是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三是初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

16、,合理控制药品价格;四是初步建立较为规范的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维护公益性质。2.不利因素一是卫生事业的投入不足,补偿机制不健全,一些医疗卫生单位生存发展仍然困难。二是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三是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艾滋病、血吸虫病、肺结核等重点疾病疫情态势日趋严峻、防治任务艰巨,防治工作中各职能部门还未形成合力;仍然面临仍然面临甲型 H1N1 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地方性不明原因心肌病等特殊疾病的威胁;鼠疫、霍乱监测和灭鼠等项工作任务繁重。四是卫生技术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城乡分布不合理。卫生人力资源现状、设备装备现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检验检测能力等与开展工作不相适应,与防治病需求差距大。五是中医药事业基础设施薄弱、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尚未得到很好发挥。二、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