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含答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1927759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概论(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社会学概论(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社会学概论(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社会学概论(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社会学概论(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学概论(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概论(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 生活在某一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迷惑、混乱与心理上的震撼,被称为(文化震惊)1.2 2.0 1982 年明确提出建立“一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密切结合中国的实际,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社会学”的学者是(费孝通 )1.3 2.0 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是(社会变革的需要 )1.4 2.0 1838 年在 实证哲学教程中首次提出社会学概念的思想家是(孔德 )1.5 2.0 实现知识内化与积累,达到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 ) (2011.7 真题)1.6 2.0 系统的社会学功能分析推理方法是由(涂尔干 )创建的。1.7 2.

2、0 社会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后,始终是以社会调查研究所取得的经验知识作为学科发展基础的,这反映的是社会学的(经验性特征 )1.8 2.0 上代人对下代人的文化传递和教化过程,被称为(正向社会化 )1.9 2.0 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帕森斯和默顿 )1.10 2.0 社会化的目标,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培养社会合格成员 )1.11 2.0 自杀论的作者是(涂尔干)1.12 2.0 最早对社会建设的基本内涵做出说明的中国社会学者是(孙本文 )1.13 2.0 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集丛,融入本文化的过程,被称为(文化采借)1.14 2.0 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

3、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以发现或证实变量间或社会现象间因果关系的方法,被称为(实验法)1.15 2.0 以下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属于定性分析方法的是(实地研究)1.16 2.0 在社会学的功能中,教育功能表现在( 帮助人们合理选择) (2012.4 真题)1.17 2.0 在仁学一书中首次提出“社会学”名称的是(谭嗣同)1.18 2.0 日本的茶道是一个著名的(文化集丛) (2012.7 真题)1.19 2.0 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行动)1.20 2.0 一定文化中的人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 ,对他人的文化有“识人之明” ,这种现象被称为(文化自觉) 。1.21 2.0

4、自然界中的空气属于(环境资源)1.22 2.0 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合理性)1.23 2.0 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是社会学的(描述性功能)1.24 2.0 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社会事实)1.25 2.0 法律的特征表现在公正性和(强制性) (2010.7 真题)1.26 2.0 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而引起的角色矛盾,被称为(角色不清)1.27 2.0 角色的权利和义务有比较严格而明确的规定,人们在充当这类角色时,其行为一般要受到严格的限制,这种角色是(规定性角色)根据人们获得角色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角色

5、划分为(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1.29 2.0 在美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对世界社会学发展最具影响力的首推(芝加哥学派 )1.30 2.0 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被称为(继续社会化 ) (2012.7 真题)2.多选题 2.1 4.0 影响个人社会化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 学校 大众传媒 社区 伙伴群体 )2.2 4.0 社会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包括(筹划阶段 实施阶段 总结阶段 )2.3 4.0 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社会化,主要表现在(观察学习 角色扮演 知识积累 ) (2012.7 真题)2.4 4.0 社会学的特征有(整体性 综合性 经验性 应用性 )2.5 4.0 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

6、包括(人口分布失衡 人口流动迅猛 人口老龄化加速 人口性别失衡 )2.6 4.0 文化的结构包括(文化特质 文化集丛 文化模式 )2008.4 真题2.7 4.0 定量分析资料汇总的目的是( 为编制次数分布表做准备 初步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 为深入的统计做准备 便于保存调查资料)2.8 4.0 文化的特征包括(习得性 创造性 共享性 累积性 特殊性和共性 )2.9 4.0 社会的主要特征包括(社会以人为主体 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 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社会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 )2.10 4.0 孔德创造的社会学实证方法是(观察法 实验法 比较法 历史法 )2.1 4.0 社会网

7、络的特征(普遍性 多重性 滚动性 多向性 隐蔽性)2.2 4.0 根据社会互动的内容和目标,可以将竞争分为(政治竞争 经济竞争 科技竞争 地位竞争 声望竞争 )2.3 4.0 按照合作的发展程度,可以将合作分为(自发性合作 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指导性合作 契约式合作 )2.4 4.0 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家庭的基本功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的主要表现有(经济功能弱化 抚育和社会化的功能外移 家庭的生育偏好改变 养老功能面临挑战)2.5 4.0 科层制的特征表现为(明确规定的固定权限 明确规定的职位等级 职务的专业化和量才录用 照章办事 执行职务建立在公文基础上)2.6 4.0 群体的特征

8、表现在(有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 有一定的为群体成员所接受的目标 有明确的成员关系,并形成归属感有一定的行为准则 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持续性2.7 4.0 属于次级群体类型的单位有(学校 社团)2.8 4.0 根据有否劳动报酬,劳动可以划分为(有薪劳动 无薪劳动)2.9 4.0 现代学校教育的显功能体现在(社会化功能 社会选拨功能 提高人口素质功能 知识技术创新功能)2.10 4.0 家庭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庭的主要功能有(规范性行为功能 经济生活功能 精神生活功能 教育功能抚养、赡养功能)1.1 2.0 夫妻一方在外流动打工,一方留守的“半流动”家庭以及夫妻双方都在外流动打工的“双流动”家庭

9、被称为(留守家庭)1.2 2.0 霍桑实验提出了(“社会人”假设)1.3 2.0 依据社会资本的性质,社会资本分为(同质性社会资本和异质性社会资本)1.4 2.0 “镜中之我”理论的提出者是(库利)1.5 2.0 人们在转换工作过程中导致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1.6 2.0 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即组织成员之间通过各种形式的交往以传达思想、观点、态度、感情或情报的过程称为(组织沟通1.7 2.0 由一群人所共同认可的、有意义地代表其自身以外的别的事物的东西,被称为(符号) (2010.4 真题)1.8 2.0 在老师指导下的大学生实地研究属于(指导性合作 ) (2009.7 真题)1.9 2.

10、0 美国学者奥尔森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提出了(搭便车理论)1.10 2.0 炫耀性消费理论是由(凡勃伦 )提出的.1.11 2.0 揭示出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政治效果和生产的政治规范工具共同构成了一个工厂独特的生产政体,这是(生产政体论)1.12 2.0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区分标准是(群体的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1.13 2.0 组织平衡论的提出者是(巴纳德)1.14 2.0 暗示者通过说反话或过分夸大,对被暗示者造成相反结果反应称为(反暗示)1.15 2.0 一个人为适应当下社会的基本生存而必须接受的教育,称为(生存教育)1.16 2.0 根据霍尔的个人空间理论,为熟人或朋友保留的距离是(

11、个人距离)1.17 2.0 在教育的社会学研究中,被称为“人本主义”和微观取向的理论是(互动论)1.18 2.0 组织决策的第一个阶段是(情报阶段) (2012.7 真题)1.19 2.0 一对夫妇没有子女,并且自愿终生不育的家庭是(核心家庭)1.20 2.0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划分标准是(劳动二重性 )1.21 2.0 邻里群体的结成是以(地缘)为基础的。1.22 2.0 提出亚文化再生产机制,即劳工阶层的子女是如何再次成为劳工的社会学家是(威利斯)1.23 2.0 现代学校教育的潜功能表现之一是(减少就业压力)1.24 2.0 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因素,人不是简单的生产工具,而是具有复杂的

12、个性和多方面的需求,这种观点来自于(人际关系理论) (7 真题)1.25 2.0 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集生活的家庭,被称为(主干家庭)1.26 2.0 “组织平衡理论”认为,组织的存在和成功取决于两个因素之间的平衡关系,即(组织成员的贡献与满足)1.27 2.0 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互动理论是(拟剧论)1.28 2.0 根据群体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可以将群体划分为(首属群体和次属群体)1.29 2.0 最早提出初级群体概念的社会学家是(库利 )1.30 2.0 以个人进出社会网络的难易程度的不同来区分,社会网络可以分为(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1.单选题 1.1

13、 2.0 城镇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镇化,被称为(过度城镇化)1.2 2.0 费孝通早年在江村“调查时就感觉到了有一种比农村社区高一层次的社会实体的存在,这种社会实体是以一批并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口为主体组成的社区。无论从地域、人口、经济、环境等因素看,它们都既具有与农村社区相异的特点,又都与周围的农村保持着不可缺少的联系” ,他把这种社会实体称为(小城镇)1.3 2.0 冲突论社会阶层理论的代表是(达伦多夫)1.4 2.0 英国城市学家霍华德提出,应该兼有城市和乡村各自的优点,城乡交融和群体组合型城市,这种城市理论被称为(田园城市)2.0 关于城市群研究的区域整体发展理论是

14、由(芒福德)提出的。1.6 2.0 通过开发社区内的各种资源,寻求各种援助,以满足社区成员的共同需要,提高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属于社区发展的(任务目标)1.7 2.0 在社区发展中,应满足社会居民的共同需求为重点,特别应从解决社区面临的迫切问题入手,这是社区发展的(民众需要原则)1.8 2.0 在社区研究中,全貌研究就是(描述社区的各个不同部分并解释这些不同部分的相互关系) (2009.7 真题)1.9 2.0 戴维斯的社会分层理论,被称为(功能论)1.10 2.0 城市市区人口尤其是大城市市区人口郊区化、大城市外围卫星城镇布局分散化的城镇化,被称为(逆城镇化)1.11 2.0 社区

15、发展这一概念由联合国倡导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是在(二战以后) (2011.7 真题)1.12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三次大规模社会流动过程发生于(1966-1977 )1.13 2.0 由于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这样的集团被称为(阶级 ) 1.14 2.0 张某 20 岁时是农民,三年后进入工厂工作,成为工人,张某完成的社会流动是(代内流动)1.15 2.0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报告 (2002)以职业分类为基础,将全国成年社会成员划分为(10 个阶层)1.16 2.0 在城市国际化进程中处于最高层次,能够在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

16、挥全球影响的是(世界城市)1.17 2.0 中国学者自己的社区研究始于 20 世纪 20 年代末的(乡村建设运动期间 )1.18 2.0 同心圆理论的提出者是(伯吉斯 )1.19 2.0 在中国的社区研究中,杨开道和许仕廉主持的是(清河调查)1.20 2.0 以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人们为主体构成的同质性较高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被称为(农村社区)1.21 2.0 在社区研究中,社区类型学理论的代表性学者是(滕尼斯)1.22 2.0 中国的城镇化应该建立以大城市为领导,以中等城市为骨干,以各类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网络系统,这种观点属于(均衡发展论)1.23 2.0 以血统、血缘和职业为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群体或社会集团,这种社会等级制度是(种姓) (7 真题)1.24 2.0 社区的首要功能是(经济生活) (2011.4 真题)1.25 2.0 最早提出城市群概念的思想家是(哥特曼)1.26 2.0 用于解释城镇化原因的“推-拉”理论是由(雷文斯坦)提出的。1.27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工业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