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总论1.1 项目名称该项目名称为巴州区甘泉供水工程1.2 项目法人该项目法人为巴州区曾口镇水管站1.3 拟建地点甘泉办事处地处丘陵地带,无大的河流,只有宝珠村附近的宝珠水库距离最近,直线距离约 1.5km,坝顶高程 554.30m,集雨面积 1.1km2水厂确定在宝珠水库左坝肩地旁,地面高程 565.0m,最低吸水位550.3m,一级提水净扬程为 14.7m,二级提水净扬程为 76.70m,完全能够解决宝珠村、茨垭村、园艺村、凉风垭村及甘泉场镇的饮用水量宝珠水库集雨面积较大,植被较好,上游农户居住少,污染源少,符合饮用水原水1.4 建设规模巴中市巴州区甘泉供水工程设计供水规模:225.87m 3/d,包括:提水管道工程、水厂工程、引水管路工程、配水管网四部分该项目实施后可解决该地区 2633 人饮水问题21.5 建设年限该项目建设年限拟定为 2013 年 2 月 30 至 2013 年 8 月 30,共计 6 个月1.6 估算投资该工程估算总投资为 114.0 万元,其中建筑工程 68.58 万元,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 6.88 万元,金属结构及管材安装工程 27.13 万元,独立费用 11.40 万元。
1.7 效益分析甘泉供水工程属公益性工程,按企业化管理,本工程建成后从根本上解决了宝珠村、茨垭村、园艺村、凉风垭村及甘泉场镇中小学校学生及居民饮水难的问题,也会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如果按 3.5 元/m 3 计,按现在年供水 5 万 m3 计,每年总收入达 12.5 万元,除去成本 8 万元,每年可提折旧费 3—4.5 万元,10 年可以提完折旧成本从投资角度看效益是好的,也是合理的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甘泉办事处位于巴中市巴州区的南部,是通往巴州区的曾口镇的必经之地,甘泉原是甘泉乡,后撤乡为甘露社区场镇供水问题严重制约了场镇发展,为提高甘泉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彻底改善3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甘泉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必须尽快改造甘泉的供水工程2.1 项目区域概况甘泉地处我区南部方向 25 公里的丘陵地带,西北与大茅乡镇相接,东与巴中经开区相连,南与曾口镇相依,办事处辖 1 个社区,8 个行政村,58 个农业生产合作社,2543 户,10881 人,其中农业人口 10327 人,幅员面积 23.6km2办事处 2012 年工农生产总值 2236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7134 元。
曾口镇甘泉办事处现有单位 13 个 72 人,饮食业 6 处 21 人,街道常住居民 85 户 346 人,流动人口 200 人以上曾口镇场镇商贸活跃,文化繁荣,甘泉中学学生 778 人,甘泉中心小学学生 754 人,中小学教职员工94 人,共 2654 人此外,甘泉还有 3 个酒厂和一个养殖基地,日用水量在 40m3 左右 “十五”期间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现场镇面积达 0.6km2,全乡中小学生大部集中到场镇读书,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楼房越来越高,学校用水日益紧缺20 世纪 90 年代,曾口镇甘泉办事处通过国家补助自筹等多种方式,利用地下水,建成了简易供水,现有一蓄水 30m3 水池,直抽直供,由于泉水季节性强,丰枯矛盾突出,丰水季节可产水 43.8m3/日,枯水季节不足1/3,仅 10 m3/日,再加之供水池位置较低,学校位置高,供水困难,经常出现断水现象为从根本上解决曾口镇甘泉中小学生及场镇居民用水,曾4口镇甘泉供水工程应进行重新改建,才能保证场镇发展需要及中小学生身体健康和安心学习2.2 项目区供水现状及问题甘泉办事处于 2007 年通过国家补助 25 万元,自筹 10 万元,兴建了简易供水工程,采用地下水供水。
经巴州区防疫站检测总大肠杆菌220MPN/L 大于《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 》-2001,小于 200MPN/里的标准,加之水源水量较小,严重影响了甘泉党政群众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师生员工及场镇居民的身心健康,场镇极剧发展,管网管径小,不少用户用不上水又严重影响了场镇生产生活秩序,也阻碍了场镇发展2.3 项目建设的意义该项目的建成能从根本上解决甘泉中小学生及场镇居民用水,能保证场镇发展需要及中小学生身体健康和安心学习,是造福老百姓的民心工程,对该地区的发展有积极地推动作用2.4 项目区供水规划及供水范围甘泉办事处地处巴州区南部,交通方便,场镇发展较快,根据甘泉办事处统计,现有中小学生及教职工 2015 人,其中食宿生 625 人,通学生1296 人,行政及企事业单位、常住居民 418 人,合计人口 2633 人(计入流动人口 200 人) 5甘泉供水的单位和人口见表:名称 单位 户数 人口 备注中小学校住校生所 3 625不含教职工 94 人,通学生 1296 人 ,统计在常住居民人数内单 位 个 13 72场镇居民 户 85 1736 含教职工 94 人,通学生 1296 人。
企业 家 4 经统计 4 家企业总用水量 40-60m3/d流动人口 200 经统计逢场天为 200 人根据甘泉供水工程,对供水范围用户实地考察,根据村民生活习惯与用水状况,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状况,确定有关用水参数,其主要参数如下:供水设计人口: 2633 人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量:60L/d·人供水时变化系数:k 时 =2.0供水日变化系数:k 日 =1.4-1.7,取 k 日 =1.4水厂工作时间:t=14h63.项目建设条件3.1 水文概况巴州区幅员面积 2562Km2,境内共有大小河流 212 条,其中 3-10 Km2125 条,11-50 Km231 条,50-100 Km212 条,100 Km2 以上的有十条主要河流有:巴河、恩阳河、熬溪河、芝子河、扫唐河、石柱河大气降水是巴州区水资源的唯一补给来源,主要有河流水,地下水,以河川径流,水面蒸发和土壤入渗形式排泄,年降水总量 31.7 亿 m3入境水量 40.7 亿m3,出境水量 54.1 亿 m3全区水资源总量 13.22 亿 m3,其中地表水资源为 12.82 亿 m3,地下水资源为 0.4 亿 m3,人均拥有水资源 1042 m3,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由于受自然、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近年来,我区水资源危机正在加剧,缺水十分严重。
主要表现为:一是工程性缺水,二是水质性缺水,三是季节性缺水和水资源缺水3.2 气象概况巴州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暖、春旱、夏旱、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秋冬多绵雨,多雾、寡日、霜雪较少等特点因而常出现春低温,夏伏旱,秋涝,冬干,往往还发生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根据历年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 17.1℃,极端最高气温40.3℃,极端最低气温零下 5.3℃.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77%,多年平均风速70.8m/s,最大风速 16m/s无霜期 275 天多年平均降雨 1120.7mm,但降雨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各月降雨量分布也极不均匀,丰水年降雨量为枯水年降雨量的 2.8 倍,4-10 月为最多月,降雨量站全年 88.2%,最少量头年 11月至次年 3 月份,降雨量占全年 11.8%,多年平均降雨日数 139 天,在月份分配上,5、7、9、10 月最多为 14-15 日,多年平均降雨日数为 12 天,我区降雨日数较多,有雨日数占全年 1/3 之上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分图》 (GB183306-2001)(1/400) 巴州区地震动峰位加速度为 0.05g 反应普特征周期为 0.35s,相应的地震基本强烈度为ⅵ度。
3.3 地质概况巴州区位于川东北部边缘,地理坐标为东经 106°21′至 107°07′,北纬 31°30′至 32°04′,东西长 72km,南北宽 62km巴州区属四川盆地东北部中低山区,整体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增高,北部最高、东、东南、西部次之,西南较低,中部最低,形成围高中低地形,东邻通江平昌,南靠仪陇,西抵苍溪、阆中、北接南江,是四川盆地东北部中低山区农业大区全区幅员面积 2562km2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其次为小麦、红苕、玉米:经济作物有油菜、蔬菜、水果、生姜、沙参、甘蔗等2009年全区粮食总产量 12.1 亿斤巴州区工业基础薄弱,国民经济发展滞后据统计,2009 年全区工8业总产值 8.84 亿元,农业总产值 22.9 亿元农民人均收入 2592 元4. 建设规模、内容及方案4. 1 供水规模4.1.1 供水范围和供水人口一、人口统计曾口镇甘泉办事处地处巴州区南部,交通方便,场镇发展较快,根据曾口镇宝珠乡政府统计,现有中小学生及教职工 2015 人,其中食宿生 625人,通学生 1296 人,行政及企事业单位、常住居民 418 人,合计人口2633 人(计入流动人口 200 人) 。
甘泉供水的单位和人口见表:名称 单位 户数 人口 备注中小学校住校生所 3 625不含教职工 94 人,通学生 1296 人 ,统计在常住居民人数内单 位 个 13 72场镇居民 户 85 1736 含教职工 94 人,通学生 1296 人企业 家 4 经统计 4 家企业总用水量 40-60m3/d流动人口 200 经统计逢场天为 200 人4.1.2 用水量与设计规模根据甘泉供水工程,对供水范围9用户实地考察,根据村民生活习惯与用水状况,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状况,确定有关用水参数,其主要参数如下:供水设计人口: 2633 人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量:60L/d·人供水时变化系数:k 时 =2.0供水日变化系数:k 日 =1.4-1.7,取 k 日 =1.4水厂工作时间:t=14h4.1.3 设计年限结合当地发展情况确定,甘泉供水工程设计年限为 n=15 年4.1.4 设计人口设计用水居民人数 P=P0(1+γ) n+ P1 P0—供水范围内的现状常住人口数,该镇统计为 1736 人P1—主要指建制镇设计年限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总数,一般可不考虑γ—设计年限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该镇取 12‰;n —工程设计年限为 15 年; P=1736×(1+12‰) 15+ 0=2077(人) 4.1.5 居民生活用水量Q= P q / 1000 P—— 设计用水居民人数 2077 人,10q——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一般取 60L/d.人。
Q 1= 2077×60÷1000= 124.62(m3/d)4.1.6 公共建筑用水量①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本工程中小学学生人数加流动人口数,以人均用水 20~25 L/d.人计算该甘泉场镇取 20L/d.人Q 2=(625+200)×20÷ 1000 =16.5(m3/d)4.1.7 饲养畜禽用水量主要考虑集体或专业户殖场用水,农村散养牲畜不考虑Q 3=04.1.8 企业用水量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进行调查统计宝珠有多家小规模企业,最高日用水量为 30.0 m3/dQ 4= 30.0(m3/d)4.1.9 消防用水量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规定,宝珠有粮站等重要设施,其消防用水量为:灭火消防喷水枪流量 15L/S,单枪 4 小时用水则 Q 5= (m3/d)1082360111同时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Q1-4 用水量之和如果已高于消防用水量时,在计算供水规模时,不再单列消防用水量Q1+ Q2+ Q3+ Q4= 171.12m3/d> Q 5=108 m3/d,取 Q 5=0 m3/d4.1.10 管用漏水与其它未预见用水量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之和,宜按上述用水量之和的 10%~25%取值,村庄取较低值、规模较大的镇区取较高值。
结合镇实际取 20%,则: Q 6=( Q 1+ Q 2+ Q 3+ Q 4) ×20%=34.22 (m3/d)4.1.11 供水规模供水规模(即最高日供水量)W = 居民生活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