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试论一种全新的中学作文评改理念教案设计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1886148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试论一种全新的中学作文评改理念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试论一种全新的中学作文评改理念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试论一种全新的中学作文评改理念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试论一种全新的中学作文评改理念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试论一种全新的中学作文评改理念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试论一种全新的中学作文评改理念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试论一种全新的中学作文评改理念教案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试论一种全新的中学作文评改理念教案设计在整个作文教学体系中,评改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我们让这一环节落空,那么作文训练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就难以挣脱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形成的疲软状态。所以,更新作文评改理念,在当下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作文教学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然整个语文教学理念在日益更新,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理念就也应该随之更新。我们知道,新的语文教学大纲已经首次把人文性写了进去,突出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承认和重视主观性在语文学习中的存在。如今,语知和阅读中答案的惟一和机械的现象,尚且还遭到人们的批评,而主观性非常强的作文,它就更应该值得人们反思。我认为

2、,对一篇学生作文,不应该存在绝对的评判标准,不应该只是惟一的分数和惟一的评语。因此,作文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我们的评改理念也应该与整个语文教育的理念相适应。目前作文评改的主要弊端一是缺乏普遍的推动力,也就是说对所有学生的写作热情不能产生推动作用。每一次作文本子发放下来,总是极少数学生面对自己的分数激动不已,面对自己的评语喜上眉梢,而其他大多数学生看看分数然后惊诧不已,瞧瞧评语于是皱着眉头。可以说,点上的积极,更衬托出面上的消极!在广大教师对此感到纳闷、痛苦乃至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的学生更是感到纳闷、痛苦乃至无能为力!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可能很多,但我觉得分数和评语的惟一性是最主要的原因。试问:这

3、少数学生的作文和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其分数和评语都真的无可争议吗?作文的好差标准难道是绝对的吗?老师的打分尺度难道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吗?当然,在正常情况下,极个别特别好或极其差的作文,被老师用来做典型或反面教材,也许因为老师斟酌得审慎一点,评判的结果可能会离准星稍微近一点,从而能够被大家广泛地认同;然而,更多的作文,它们的分数是否就一定恰如其分呢?评语是否就一定切中肯綮呢?我想,既然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教师充其量不过是一个读者,尽管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读者。打个比方吧,教师可能比学生水平更高一点,他们之间的关系相当于尺与寸,但教师这个尺是有所短之可能的尺,学生这个寸更是有所长之可能

4、的寸,况且比较起来,教师尺为一,而那么多学生却拥有那么多的寸。可是,我们为什么只让教师的尺发挥着作用很显然,有时发挥的反而是其所短,而不让学生的寸能够有所长呢?假如在整个评改过程中,大胆地放手,也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甚至于多次参与,那么学生的写作热情也许就会极大地提高的。二是缺乏足够的转化力,也就是说不能把训练转化成效益,转化成再生能力,转化成生产力。作文评改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举一反三,通过有计划的一次训练达到学生自己在无序状态下的多次训练所不能轻易达到的效果,从而真正地大面积地增强整个班级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越写越想写,越写感觉越好。可是,目前的评改措施缺乏更高层次上的互动性,只由教师一人

5、改,学生自己往往只看自己的分数和评语,而难有机会看别人的分数和评语,而即使是在所谓学生之间的互改之后,也仅仅是我看你给的分数和评语,你看我给的分数和评语,而其他学生仍然难有机会看到。这几乎就是一篇作文的命运!它合在本中人未识,正如姜夔扬州慢词里的红色芍药年年知为谁生,甚而至于该生本人也很少看,有的几乎不看。一篇作文的命运竟如此悲惨!这就意味着,一个学生向他人借鉴经验和吸取教训的机会比较少,意味着一篇作文难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示范或警示作用,意味着一次有计划的作文训练难以很好地发挥它的转化功能和实现它的最终目的。分数和评语:变静态为动态要克服上述两大弊端,要使分数和评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和转

6、化力,我们就必须建立一个全新的理念:分数和评语都不是静态的,它们是动态的。众所周知,分数与作文水平未必完全一致,有时它们的差距竟令人十分惊讶,从而引起非常大的争议。此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原因很简单:如果是教师评改,他在评改时,就有可能因为见识有限,不能适应丰富多彩的尤其是新的风格;可能因为思维僵化,不能容忍放胆作文、另类作文、新概念作文;可能因为情感定势,不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的作文,无视一些特殊学生的进步;可能因为心理失调,不能耐心地进入文本,仅仅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同样,学生之间的简单互改,也会受到某一学生的见识、思维、情感、心理等因素的制约,给出的分数和评语往往会引起很大的争议

7、。总之,只给一个分数和评语,绝对不是实事求是地衡量学生作文实际水平的最好方法,绝对与人们对整个语文学科人文性、模糊性、主观性这些特点的最新认识不相适应。现在,已经到了应该对分数和评语的给法,作重新考虑的时候了!为此,我提出一个新的看法学生作文的分数是可以变动的,评语是可以商榷的,甚至是可以推翻的,因而它们是动态地呈现着的。这样,分数和评语实际上会有若干个,而不是简单的一个。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分数可以变动,评语可以多元地呈现呢?这就涉及到一篇作文的视率问题。视率:变低为高现在,我们已经把分数和评语放在了一个动态过程之中,而能够实现这一动态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提高作文的视率。什么叫视率呢?就是

8、指一篇作文,作为劳动产品被自己和别人尊重的程度,作为信息产品被自己和别人了解的程度。简单地讲,一篇作文完成之后,就是要看,包括别人看和自己看。没有看,实际上就是没有评价;看的人少乃至只有一个人,实际上就是评价的效果低,乃至只有一种评价。在这里,视率与评价发生了联系,也就是与分数和评语发生了联系。过去,一篇作文的视率非常低,学生写好后,只有老师看,而且常常只看一遍,或者在互改时被另一个学生看,也常常是只看一遍。要使分数和评语处于动态的过程之中,在动态过程中呈现出来,就必须打破这种评改体系的静态模式,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人更多地参与,让一篇作文赢地更多的目光,占有非常高的视率。那么,具体来说,怎

9、样提高视率呢?第一,多个方面参与。在通常的教师评改之外,我们还要增加学生的互改。不过,这种互改,不是过去那种机械的结对子,而是由教师在随意发放一篇作文的时候任意确定。虽然一个人仍然只是拥有一份作文,但改好后可以与同座位的另一个学生交换,或者与前后座位的其他学生作更大范围的交换,然后再改;评改后,返还给作者本人,这时作者本人还可以反批,与评改者进行争鸣、论战;当最后交给老师时,老师还要看,不仅看作者原文,还看各个学生所打的分数和所写的评语,然后也在五花八门的分数和评语后面给出自己的参考分数和评语;甚至教师的分数和评语还不是终审,如果作者本人有话还可以好好说。这种互改,是交互的,复式的,立体的,多

10、层次的,是更高意义上的互改,我们可以把它称作互联网式的评改。经过这样的互改,一篇作文的分数和评语就不再是惟一的了。分数的多种和评语的多样,确实得益于视率的提高。视率的提高,极大地刺激了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和热情,从而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劳动被尊重着。第二,多种媒体呈现。当今是一个信息时代,媒体极其丰富,交流和传播信息的工具非常多。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学生的一篇作文就是一条信息。过去,一篇作文往往只有一个读者,它就像韦应物滁洲西涧里所说的一棵幽草可怜地在涧边生着,少人知晓,无人赏识。那么,作为一个信息产品,它如何才能被别人广泛地了解呢?这就必须提高视率。在看的过程中,信息才能实现

11、其价值,作为信息的作文才能取得其训练效果。作为信息产品,一篇作文的内容被反复呈现的方式有很多,主要有:由写作兴趣小组成员将一些文章的全文或更多文章的片断出成黑板报或编成小报;在多媒体教室上评讲课,充分地利用实物投影的优势,最大可能地把更多学生作文的内容放大到大屏幕上;把某些优秀作文的全文或一些作文的精彩片断推荐给校广播站,或鼓励学生自己投稿。不过,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应该对精彩片断的呈现予以高度重视,这样才能使更多的人感到自己创造的信息被广泛地关注着,从而从面上鼓舞每个学生的信心,从根本上调动大家的写作积极性。第三,不同时间交流。目前,作文交流的渠道,通常是一课时的评讲课,至多再加上课后的个别

12、面批。除此之外,好像就没有什么渠道了。其实,我们还可以在过一段日子后,统一安排时间交流,让学生回头看,像老牛吃草一样不断地反刍。如果我们用以上方法来认真地进行操作,那么,每一个学生作文的视率无疑就会大大地提高。视率提高以后,大家对一篇作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评价也就会形成,分数和评语动态的呈现也就会真正地变为现实。不过,视率的提高,还需要文字的载体发生一场革命。载体:变作文本为作文纸多少年来,人们一直使用装订成册的本子作为载体来给学生书写。这固然有其方便的一面,如便于保存;但是,不便于提高作文的视率,不便于作为信息来即时呈现。可以说,新的评改理念需要新的载体来实现它。我认为,应该把文字的载体设

13、计成作文纸比较好,这样就可以避免作文本的一些局限性。首先,它有利于学生之间的频繁交流,从而提高视率,因为每一次作文都是写在一张纸上的,而一张纸可以不受已经装载了其它作文内容的整个本子的约束。其次,它有利于作文这种信息物灵活的呈现,我们可以把它即时地张贴于教室的墙壁上,可以长时间地放在学校广播站而等待机会播出,可以整版地转换成复印件让大家人手一份。我要补充说明的是,这张作文纸,最好把得分栏设计出来,而且能够容纳几个不同的分数,这样就会提醒和鼓励更多的人参与评改。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学生作文的低视率和静态性评价,长期以来阻碍着作文教学效益的提高。许多教师不满作文教学的这种现状,其中少数人还自发地在下

14、放权力让学生互改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然而,我们的尝试始终还不能做得非常彻底。这是为什么呢?一是我们舍不得在作文上消耗太多的精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语知、阅读、写作这三大板块,我们往往本末倒置,最重视语知,其次强化训练阅读,而视写作为可有可无的东西,这就把作文教学的时间压缩得微乎其微,少得可怜。这是我们教师自己教育观念的落后,是我们在作茧自缚!二是我们顾虑于人们对自己偷懒的嫌疑。广大的语文教师,经常处于矛盾之中,总是觉得单是精批细改效果并不明显,但还是担心于学生的看法、家长的意见和领导的评价,于是乎,只好举起笔来,对一篇作文中的病句、错别字、标点符号等都亲自改动,甚至还代替写上许多,改得纸张上红迹斑斑、密密麻麻,以致于出现对一篇作文评价的霸道行为。这是我们自己把自己当作装在套子里的人!事实上,有一些教师早已不避嫌疑,他们拿出胆识,放下包袱,做了一点可贵的尝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