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模型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1802744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模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模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模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模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模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模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模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评价模型(一)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广泛借助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管理技术,企业不仅要在生产运营中的各环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还要有效地将各种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将各个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在市场上立足并占据一席之地,不仅要具备产品质量等方面的硬实力,在信息技术这样的软实力上也必须“过硬” ,企业在信

2、息技术应用的不同阶段,其自身的发展也会呈现不同的特点,并根据企业信息技术引进和应用的不同特点,围绕生产制造类企业运行特点,建立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是对企业信息化程度进行系统、科学评估的重要依据,同时对企业管理决策和信息化程度的提升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国外提出了许多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模型,这些模型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律和信息化建设特点而构建,按照信息化管理水平由低到高分成五个级别。信息化管理的成熟度模型可以供企业对比其当前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找出在信息化管理上存在的差距,在发展方向上为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提供指导。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将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大致分为信息化初始期

3、、信息化普及期、信息化控制期、信息化整合提升期、信息化成熟期五个阶段。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构建原则有如下几个特点:(1) 目的性:建立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帮助企业明确今后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途径;(2)可行性: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既要易于采集相关信息,又要便于操作和识别,尽可能地避免重复的指标,简化统计的过程;(3)可比性:建立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的前提是要保证指标口径的一致性,便于企业信息化成熟度地横向、纵向比较,以使企业有明确的改进方向;(4)动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和技术、实践的不断发

4、展,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也应随时进行调整和完善,评价体系和指标体系既要反映企业信息化过程的变化,又要灵活调整;(5)全面性:分类模型及其指标体系应尽可能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防止片面性。既要考虑企业短期发展和利益,又要兼顾长远利益。企业信息化成熟度阶段分类模型分为下列几种:(1)处于信息化初始期的生产制造企业:信息化程度处于初始期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其生产和制造过程中的环节管理和信息技术都不够完善,其信息化情况仅限于生产制造的某些环节或某个节点,信息技术普及度较低,信息系统未能构建,这个阶段企业的信息建设仅能对企业某些环节或节点产生效用,并不能对企业的整个生产制造过程产生整体性的作用。生产

5、过程控制信息化的重点是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工艺流程、车间现场管理、质量检验等各设计、生产环节。例如: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复杂工程结构设计(cae) 、辅助工艺设计(capp) 、集散型控制系统(dcs)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以及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cips)等。(2)处于信息普及阶段的生产制造企业:信息化程度处于普及期的生产制造企业,其信息技术正处于广泛在各环节、各部门推广的阶段,此时的信息技术正在逐渐渗透与企业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和各职能部门,在企业的日常运行中,各个部门正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越来越多的生产制造环节和管理环节,各部门、各环节、各层

6、次之间正逐渐形成信息化的交流和管理,且企业内部的生产制造、管理信息正向统一化的方向发展。处于这个阶段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容易发生信息化建设与实际生产制造脱节、盲目扩展信息化建设范围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等问题。对企业在业务管理活动中产生的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如各种文档、邮件、报表、网页、音像、视频、扫描图像以及演示幻灯片等着重进行信息化管理。(3)处于信息化控制期的生产制造型企业:信息化程度处于控制期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其信息化成熟度相对高于信息化初始期及普及期成熟度,此时企业内部的各部门、各生产环节中信息化普及程度相当高,企业在这个时期加强了对广泛应用于企业各职能部门和各生产环节中的信息技术的控制和改善,以

7、使各职能部门和各生产环节中的信息能够统一化并达到良好的互通性,促使企业内部尽快形成初步的信息管理系统。这个时期内的企业因加强了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信息技术的控制和干预,对现有的信息技术进行高频率的整改,使得企业正常的生产过程受到影响,生产效率和企业业务发展速度明显减缓。信息化成熟度处于控制期的企业侧重与对信息系统的管理,将企业信息系统提升到企业管理的层面,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比重最大、难度最大、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领域,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项业务及各个层面。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就是在规范管理基础工作、优化业务流程的基础上,通过信息集成应用系统来有效地采集、加工、组织、整合信息资源

8、,提高管理效率,实时动态地提供管理信息和决策信息。例如:事务处理系统(tps) 、管理信息系统(mis) 、决策支持系统(dss)、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企业资源计划(erp) 、产品数据管理(pdm) 、电子商务(ec) 、安全防范系统(pps)等。这是一项”牵牛鼻子工程” ,往往可以达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无论什么类型的企业都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适当的开发对象,花大气力、扎扎实实地把这项工作做好。(4)处于信息化整合提升期的生产制造企业:信息化成熟阶段处于整合提升期的生产制造企业,相对注重对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完善和提升,这个时期内的企业生产效率也不能得到大幅提升,因为企业处

9、于内部信息系统的磨合期,正不断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细节改造和功能提升阶段,这段时期企业内部的生产进度和生产效率也不断受到信息管理系统改进和变动的影响。企业信息化实施必涉及企业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组织行为的改变等是一个复杂的组织与管理变革过程。在信息管理变革中,通过变革目标导向确保变革有一个具有方向性的、可以监测的、有领导的管理环境,为整个变革历程制定计划,形成有实效的项目小组以及有效管理项目进程。采用新的领导方式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企业变革过程的管理的核心价值进行宣传提高管理层领导工作的有效性。(5)处于信息化成熟期的生产制造型企业:这个时期的企业信息系统已经与内部管理和生产环节及特点相适

10、应,能够高效地采集和管理企业生产制造及管理中各环节的信息并进行专业、快速的处理,增强企业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能够为企业提供完整、科学的经营状况考核,统计企业运行状况,并提供采购、生产、销售等各方面的预测及决策参考。成熟的信息化系统也能更方便企业管理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关系,能够为企业与外界各个层面的联系和交流提供高效、有力的技术平台。(二)企业信息化成熟度的影响因素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涉及到企业的人力、物力、资金、管理流程变革以及企业外部等各个方面,对其建设过程及实施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也必然包含很多方面,比如政府因素,企业自身的领导因素、员工素质因素、信息化资金投入因素等等

11、。在影响信息化建设成败的诸因素中,有一些占据着比较关键的地位,这些关键因素又随着企业自身状态和外界环境的不同而不同,研究、分析这些因素对企业管理人员把握信息化发展方向,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发挥信息化潜力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外部影响因素(1) 政府支持因素: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良好、宽松的外部环境。企业信息化进程需要配套、相适应的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例如建立信息化示范企业、政策引导信息化建设、创业扶持、社会服务、相关人才政策等方面。政府在政策上对企业信息化的支持有利于企业信息化的发展。(2) 资金支持因素:一些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弱,在资金上不具备信息化的要求;一些企业具备资金上的条件但是

12、缺乏对信息化的深刻认识和理解,由于不敢承担信息化的失败而不敢投入足够的资金。政府给予企业资金方面的支持,比如:建立信贷担保体系、对信息化实施良好的企业进行减税、直接对企业信息化进行投资等一系列方法可以促进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3) 法律法规建设因素:对计算机和网络犯罪,我国缺乏有效的技术防范手段和法律制裁依据,使许多企业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存在较大顾虑,这也是制约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建设、网络互联、信息标准、信息安全、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信息化技术标准和法规的制定有利于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1. 企业外部信息化水平(1) 政府信息化水平因素:政府建立的外网和面向公

13、众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可以及时发布各种政策法规、办事指南等政务信息,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服务,而且收集公众意见反馈,增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交流。政府建设的各种数据库中心可以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政府率先上网可以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起到带动的作用,引导企业“触网” ,让企业首先感受网络的神奇和网络所带来的各种受益,指导和支持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逐步拉动企业信息化。(2) 竞争对手信息化水平因素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所有业务上都成为世界上最杰出着,如果所有业务都由自己来承担,它必然面临所有相关领域的竞争对手。为了适应这种竞争环境,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必须清楚竞争对手各个方面

14、的情况,其中包括信息化建设水平。(3) 供应商、客户信息化水平因素:企业时刻在跟自己的供应商、客户进行业务往来,供应商、客户的高水平信息化建设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压力。为了提高企业跟供应商、客服业务往来上的效率,企业会加快、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2. 软件产品适应性因素: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离不开信息化软件产品,而软件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项目工程,产品开发周期长、维护困难,这些都造成企业很难进行信息化建设。可移植性好的软件产品能适应企业信息系统应用的要求、方便企业特点实现二次开发,以满足企业的信息化需求。3. 信息化管理咨询水平因素:信息化的过程,管理咨询积累了各行业实施管理软件的经验,企业在进行信息化

15、建设前要进行信息化咨询;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提高软件实施的成功率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促进企业实行信息化建设。企业内部影响因素1. 企业人员因素(1) 企业领导的重视过程:企业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 ,企业领导的重视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2) 企业管理层信息化意识因素:企业管理层认为信息化是否能给企业带来效益、能给企业带来多大效益是影响企业是否进行信息化的因素之一。(3) 实行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竞争优势认识因素: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双刃剑” ,信息化成功实施的企业能为企业带来巨大效益,信息化实施失败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对实行信息化带给企业的竞争优势的认识是影响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因素

16、之一。(4) 实施信息化的积极性因素:企业领导把信息化建设看成是本企业的事,会促进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而消极的认为信息化建设是政府的责任则会妨碍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5) 中层管理人员因素:企业信息化涉及到企业的流程重组,包括业务组、组织重组,组织重组的直接结果就是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削弱了中层管理人员的权利甚至减少了中层管理人员的数量,因此信息化建设会遇到中层管理人员的抵制,这将会影响企业顺利进行信息化建设。(6) 信息人员的技术实力因素:企业由于自身缺乏高级 IT专业人才,无力实施信息化,甚至部分企业上了信息系统后,问题更大了,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比较复杂,系统运行过程中任何一个不易解决的问题都将给企业带来不少的麻烦。信息人员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将有利于开发满足企业需求的软件。(7) 企业员工的信息化技能因素:具备一定信息化技能的员工能缩短信息化培训周期,很快的适应新系统的运行,并能在使用新系统提出问题,促进信息化建设。(8) 企业对信息化咨询收费认识因素:企业运用信息化管理软件遇到困难时,愿意花费一定的资金向专业管理咨询公司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