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斯的名声,从 1929 年设计巴塞罗纳国际博览会德国馆开始,走过 40 年的人生,为他的祖国设计的新国家美术馆,标志着人生最后乃至最高的到达和巴塞罗纳的德国馆相比,晚年的设计已经是在单纯的造型中寻找到归宿,他为新国家美术馆设计的是一个几乎不需要进行任何切割的巨大正方密斯同样崇尚绝对主义绘画的崇高性,并试图建造了一座绝对主义的殿堂,这座新国家美术馆,与马列维奇那件“ 黑色的正方形” 作品在精神上有着认同关系只不过密斯是把灰色的正方形地面当作画布,如果我们的视角是从空中垂直看这座建筑,就是一个黑色的正方形,最好的说明是这座建筑的施工图纸上再清楚不过地展示了正方形和边缘的关系然而真正的震撼不是来自从俯视的角度,而是当你走进这个美术馆,只有八根柱子悬挑起来的巨大黑色正方形屋顶,盖在所有人的头顶上,形成巨大的压迫感如果说艺术的本质是向原点的回归,那么密斯是通过“ 新国家美术馆” 这件封笔作,回归到绝对主义绘画的偶像“黑色的正方形 ”所要表现的终极世界当我们对弗里德里希的绘画进行连续考察之后,会发现这位浪漫主义的顶级画家一生的作品,是一个“祈” 的人生旅程,那么作为浪漫主义文脉的继承者密斯?凡德罗的建筑,则是虔诚的“祈”之生涯写照。
美术馆本身是一件钢与玻璃的雕塑,里面的陈列品有从印象派到德国表现主义、现实主义、立体主义的绘画作品,乃至亨利·摩尔等人的大型雕塑在它的对面,柏林爱乐音乐厅金黄色的墙面和曲折和造型有如乐海中的扬起的风帆在钢铁和玻璃广泛应用之前,建筑形式受到各种结构的限制,同时也被建筑者的思想所束缚,但在二十世纪后,一批思想先进的建筑师们涌现了,密斯正是其中的一位先行者少就是多”“少”不是空白而精简多”不是拥挤而完美密斯的这句建筑史上最为经典的名句影响了这个世界七十多年,本文通过他的建筑作品来了解他的成长过程,辉煌的一夜和他对建筑界的影响《黑色的沉默——密斯凡德罗的新国家美术馆》一文中曾讲述了密斯建筑设计的基础,正方体是一种模数,也就是本身是一个很大的正方体然后叠加另一个正方体,密斯通过这封笔作回归到了“黑色正方体”绝对主义绘画的终极世界里,这作品是他整个生涯的写照.密斯是战后美国现在主义影响最大的现代主义建筑师,知道现在人们仍记住他,在当今世界顶级的建筑奖项中,其中就有一个密斯凡德罗建筑奖,这个奖项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建筑师外同时也为了激励欧洲建筑的发展密斯的贡献在于通过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的应用的探索,注意自然环境和人的融合,他的建筑理念已经扬名世界,成为了钢铁和玻璃建筑结构之父。
更少等于更多”,建筑艺术家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因为这个创作准则而闻名于世他将这个准则全面地应用到他唯一的作品--柏林新国家艺术画廊的设计当中Ludwig 这个建筑师和幻想家生于德国亚琛,在 1938 年曾经流亡到美国,继而在二战之后迁回到德国设计这个建筑工程的任务在 1962 年突然降临到当时已经 76 岁的 Mies van der Rohe身上六年之后,也就是他去世的前一年,这项建筑正式完工由钢铁做成的长方形亭子建造于花岗岩阳台上引人注目的是,在一楼的大厅里似乎不需要起支撑作用的墙房顶由连接着各条边的两条钢柱支撑着,似乎悬浮在空中大厅完整的侧壁都安装上了玻璃,这样便建立起一个单独的,巨大的,透明的空间而实际上真正的展览都陈列在地下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