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175491 上传时间:2017-07-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又不能在一起;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又不能在一起,而是明明无法抵挡这种思念,却还得故意装做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这种思念却还得故意装做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而是面对爱你的人,用冷漠的心,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2、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配音乐梦中的婚礼 雨的印记 见或不见(原名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宫锁心玉中有这首歌,名见或不见)扎西拉姆多多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配音乐夜的钢琴曲 歌见或不见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 年 3 月生于安徽怀宁县高

3、河查湾。 1979 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 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1989 年 3 月 26 日卒于河北山海关。已出版作品有长诗土地(1990 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和短诗选集海子、骆一禾作品集(1991 年,南京大学出版社)。这首诗共三章。第一章虚构一幅自由独立、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图景,一股清新潮润的气息扑面而来。第二、三章表达对亲情友情的珍惜,一股温暖甜美的气息扑面而来。第二章抒发的是亲情,第三章抒发的是友情。从第二章到第三章,情感涉及面次第展开,胸襟逐渐开阔。两章四次提到“幸福”,这“幸福”不仅属于海子,更属于全社会的人,表明海子内心此时洋溢着博爱、泛爱之情。在这首诗创造“大

4、海” 的意象,透露诗人内心的一些动向。诗人理解的“幸福”生活是平凡人的生活(“关心粮食和蔬菜”),是自由、闲散人的生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是隐逸诗人的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在海子的诗心中,“幸福 ”是田园牧歌的主题,属于未来,属于幻想。在把逃逸当成美和希望之所在,美则美矣,但只能神往而不能身往,有“海客谈瀛洲”的天真,又有“处涸辙以犹欢”的潇洒,还有“从此小舟逝,江海寄余生”的遁世隐情。天宫一号”的名字让人联想起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 “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因此,起以“天宫一号”为目标飞行器命名。在此之前,从“神七”到“神十

5、” ,是为了检验航天员太空实验的能力和对接空间实验站的技术成熟度。此后就是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三步实现建立太空实验站并进行料理。届时将会交替发射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天宫一号”空间交会对接技术难度很大,因为空间实验室体积都比较大,发射空间实验室的时候是不装人的,人是后来通过航天飞机或者飞船送上去的。人要进入到空间实验室,航天飞机或飞船就必须和空间实验室对接起来。这个难度很大,在太空中的空间实验室和航天飞机都是高速运行的,时速到达 28000 公里以上,在对接过程中,如果计算不准,就可能发生飞船相撞事故。此次“天宫一号” 的航天员有: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他们将一起为全国人

6、民送上祝福,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的名称飞 行 器 名 称 :天 宫 一 号 ( Temple - 1) 飞 行 器 生 产 国 家 :中 国 发 射 时 间 :2011 年 9 月 29 日 21 时 16 分 03.07 秒 发 射 地 点 : 酒 泉 卫 星 发 射 中 心 载 人 航 天 发 射 场 (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阿 拉 善 盟额 济 纳 旗 境 内 ) 发 射 目 的 :属 于 航 天 发 射 第 二 步 第 二 阶 段 空 间 实 验 室 阶 段 任 务 , 建 成 中国 首 个 空 间 实 验 室 , 为 中 国 航 天 第 三 步 建 设 空 间 站 做 准

7、 备 。 发 射 项 目 :发 射 后 三 月 内 与 神 舟 八 号 完 成 对 接 任 务 , 两 年 内 对 接 神 舟 八号 、 神 舟 九 号 、 神 舟 十 号 。 天 宫 一 号 (5 张 )飞 行 器 截 图 :右 图 是 近 图 。 发 射 意 义 :标 志 着 中 国 已 经 拥 有 建 设 初 步 空 间 站 , 即 短 期 无 人 照 料 的 空间 站 的 能 力 。 发 展 作 用 : 为 建 立 起 首 个 空 间 站 奠 定 基 础 , 同 时 也 拉 近 了 中 国 与 美 国 及俄 罗 斯 在 航 天 领 域 的 距 离 运 载 火 箭 :改 进 型 长 征

8、二 号 F 运 载 火 箭 天 宫 一 号 目 标 飞 行 器 的 包 装 箱 是 迄 今 中 国 空 间 技 术 研 究 院 使 用 的 最 大 包装 箱 , 其 先 进 的 减 震 、 温 控 性 能 是 “天 宫 一 号 ”顺 利 运 抵 发 射 场 的 保 证 。 技 术 难 点 :两 个 航 天 器 必 须 在 高 速 飞 行 的 状 态 下 , 在 同 一 时 间 到 达 太 空同 一 位 置 , 如 失 误 则 有 相 撞 风 险 。主 要 任 务神 州 八 号 与 天 宫 一 号 ( 左 ) 对 接 ( 模 拟 图 )( 1) 天 宫 一 号 目 标 飞 行 器 作 为 交 会

9、 对 接 的 目 标 , 与 神 州 八 号 配 合 完 成 空 间交 会 对 接 飞 行 试 验 。 ( 2) 保 障 航 天 员 在 轨 短 期 驻 留 期 间 的 生 活 和 工 作 , 保 证 航 天 员 安 全 。 ( 3) 开 展 空 间 应 用 ( 包 括 空 间 环 境 和 空 间 物 理 探 测 等 ) 、 空 间 科 学 实验 、 航 天 医 学 实 验 和 空 间 战 技 术 实 验 。 ( 4) 初 步 建 立 短 期 载 人 、 长 期 无 人 独 立 可 靠 运 行 的 空 间 实 验 平 台 ,为 建 造 空 间 站 积 累 经 验 15。新华网北京 9 月 28

10、 日电(记者杨骏)9 月 28 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宣布,天宫一号瞄准 29 日 21 时 16 分至 21 时 31 分窗口前沿发射。全球瞩目的天宫一号即将奔向太空,正如一些外国媒体所评价的那样:中国人朝实现全面载人航天飞行能力迈出意义非凡的一步。与美苏曾经发射的空间站相比,将作为小型空间实验室的中国“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是个“小个子” 。 “天宫一号”重量为 85 吨,而美国 1973 年发射的“天空实验室”重达 80 吨,苏联 1986 年发射的“和平”号空间站核心舱也有 20 吨重,更不用说眼下 450 多吨重的国际空间站。然而,这个“小个头”含义丰富,意义深远,难怪引起全球

11、关注和热议。整装待发的“天宫一号”肩负着为中国 2020 年左右建立空间站奠定技术基础的重任。美国著名太空政策专家、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约翰洛格斯登说:“这是中国朝着计划 10 年后建造更大规模空间站迈出的第一步。 ”对于中国人而言, “天宫一号”更加意义非凡,它使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继续延伸、拓展。英国每日电讯报刊文指出,它代表了中国愈加宏伟的民族抱负与科技理想。“天宫一号”无疑将创造中国的许多第一次,意义深远,人们对“天宫一号”发射翘首以盼就不难理解了。航天大国普遍的共识就是,空间站是载人航天发展的必经之路。载人航天以及建设空间站与不载人航天差别巨大。为了保证人的安全,所有因素都要全面考虑,技术

12、上要求更高。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建设空间站是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技术体现。需要清醒认识的是,与美俄等国家相比,中国的空间站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 “天宫一号”发射,只是中国努力缩小差距的开始。英国路透社就此报道说,从技术角度讲,作为技术测试平台的“天宫一号” ,即使取得成功,它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也只是模仿了40 年前美苏所做过的事情和技术。“天宫一号”已成为另一个象征,表明中国通过几十年经济繁荣的财富积累,国力提升,能集中力量发展航天事业,在一度只有少数国家掌握的技术领域开始缩小差距。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洛格斯登认为, “天宫一号”的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行计划一步步稳步前进的结果;日本产经新闻指

13、出,中国希望借此掌握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若取得成功,中国宇航事业将迈上一个新台阶。“我们来自何方,去向何处?”空间站建设不仅是民族自豪的体现,它担负的是全人类探索未知太空的使命。许多在地球上无法做到的事情,需要在空间站才能做到。除了作为目标飞行器来训练太空对接, “天宫一号”还要作为太空实验室以开展科研活动。 “天宫一号”及其后续项目也需要寻找好的科学项目,从而为人类认识世界、获得新的发现做贡献。无垠的太空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探索太空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在人类探索太空的事业中,中国理当有自己的贡献。中国航天技术进一步发展,获益的是全球。我国的天宫一号,已经发射成功,全国人民欢欣鼓舞,这说明了我国的航天事业又取得了新的历史性的进步,等到 11 月份神舟八号升空,同它对接,我们航天员就可以在里面工作和生活,就可以把它作为星际旅行的起点,飞向遥远的太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