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2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1752731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心理学复习提纲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实验心理学指应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中关于实验方法的一个分支。狭义的实验心理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进行心理实验的一门科学,研究对象是心理实验的理论、方法、程序、操作技术等问题,可以称作“心理实验学” 。心理实验指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有系统地对引起或影响心理现象的条件加以变化和控制,根据观察、记录、测量与此相伴随的心理现象的变化,确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实验心理学的实验一般是指在严密控制条件下的实验室实验。实验法的局限性实验所控制的行为与日常的自然行为有差别。差别的大小取决于控制行为条件的多少,控制行为的条件越多,其行为就越接近于日常的行为。从有限次数的实验结果寻

2、找一般性的结论,难免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尽可能地降低危险性,必须运用统计学对实验设计和结果的解释进行指导。有一些心理现象不能通过实验法来研究,需要采用非实验方法进行研究。非实验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量表法;个案法;作品分析法;比较法;模拟法;生理学方法以及其他社会科学方法。变量指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自变量是由研究者选定并操纵、变化的,能够引起和影响所要研究的心理现象的因素,或因素的组合。有时也称之为独立变量、刺激变量。因变量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被试的特定反应,是研究者要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变化。也可称之为反应变量、依变量。无关变量:对因变量不产生任何影响的实验条件。相关变量:

3、相关变量凡是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额外变量:在相关变量中,实验者用于研究的变量就是自变量,实验者不用于研究的那部分变量。在实验中,额外变量必须加以控制,否则就无法得出明确的结论,也被称为控制变量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控制实验条件、呈现刺激给被试,观察、记录、测量被试的反应。被试就是实验对象,他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做出反应。心理学实验中的被试包括人和动物。实验者效应指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他的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实验者的期望。被试者效应人类被试者对待实验和实验者的特定态度和动机影响到实验的结果。被试的“要求特征”,即被试知道或猜测实验

4、目的对自己的利弊而做出不真实反应。这些都会混淆自变量的效果,降低内部效度。心理实验的类型 1、因素性实验是研究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产生的原因或条件是什么的实验。2、函数型实验是研究各种条件怎样影响心理现象或行为的实验,它要探明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因素型实验是函数型实验的预备阶段。探索性实验或定性的实验,相当于因素型实验;假说验证性实验或定量的实验,相当于函数型实验。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实验的内部效度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统计结论效度指由于统计方法的适切性所引起的统计结论的有效程度,是实验内部效度的一部分。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推论

5、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代表性和适用性。构想效度指研究者对于实验变量的定义和变量之间关系的构想的准确性、全面性,是实验外部效度的一部分。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因素个体的生长和成熟历史因素对被试的选择被试的缺失前测的影响实验程序的不一致主试与被试的相互作用统计回归因素统计回归是指如果在实验处理前选择了在某一特征上具有极端分数(高分或低分)的个体作为被试,那么实验处理后的测验分数有向平均数回归的趋向。这种自然的回归现象可能2使实验者对自变量的效果产生误解,因为第二次测量是在实验处理之后,其分数升高或降低可能只是受统计回归的影响,并非是自变量所产生的效果。影响实验外部效度的因素

6、实验环境的人为性被试者样本缺乏代表性测量工具的局限性实验的程序就是实验的进程。合理地安排实验程序是心理学实验的重要内容。心理学实验的基本程序是课题的确定被试者的选择(3)实验因素的控制;(4)实验资料的收集、分析与综合(5)撰写实验报告。假设是关于条件和行为之间关系的陈述。通常以文字和函数关系式的方式表达选择被试的原则是:依据课题的性质和研究结果的概括程度(推论的总体)来选择被试,被试在特征和数量上要对总体有足够的代表性。实验方法:一级方法:真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准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或现场实验法)非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活动产品分析法二级方法 1:统计法:描述统计法,推理统

7、计法 2 逻辑推理法: 分析和综合法/分类和比较法/归纳法和演绎法三级方法;心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 心理学规律的性质;心理学的定量规律有限,主要是定性规律,心理学的一般规律有限,主要是个别规律实验设计是研究者在实验前对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安排实验程序、处理实验结果所作的计划。实验设计要完成以下功能:(1)使自变量引起的反应变量的差异最大;(2)控制好各种额外变量;(3)使实验中的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最小。自变量的控制方法:给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操作定义一个变量或概念的定义是用测定它的程序来说明的,这种定义称为操作定义。规定检查点(3)校准呈现和测量自变量的仪器(4)控制刺激的呈现方式因变量

8、的控制方法(1)给因变量规定操作定义。为被试的行为反应规定明确的测量指标、测量方法和测量标准。注意避免操作定义的单一性偏差(2)正确选择反应指标。反应指标应该具备的条件有 有效性; 客观性; 数量化; 可靠性; 灵敏性和可分辨性, 1 2 3 4 5反应指标的测量范围足够大,避免“天花板-地板效应”; 可能性(3)设计好指导语 6(4)控制好主试者效应。需要通过指导语标准化、双盲实验、增加被试人数、设置控制组来减少实验结果偏差如何鉴别额外变量(1)参考有关的研究文献(2)用因素型实验做预备实验3)根据已有的理论、知识和经验来分析、预测额外变量(4)可以由实验结果误差分散程度的大小来鉴别。额外变

9、量的控制方法有以下七种(1)对来自被试者的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指导语标准化 主试者的态度规范化 采用双盲实验,可避免主试者效应和被试者 1 2 3效应 用随机取样和扩大样本容量,控制被试的个别差异 用随机化方法分派实验组与控制 4 5组,使两组被试的特征尽量相等(2)消除法是用特殊手段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消除掉,或排除出去,使实验在较为单纯的条件下进行(3)恒定法是使额外变量在实验的过程中保持不变(4)平衡法设置实验组和控制组,使两组的额外变量的效果相等(5)抵消法是通过综合平衡实验处理的顺序,使额外变量的效果互相抵消的方法(6)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特点相等的一种方法(7) 随机化是根

10、据概率理论,随机地选择被试和分派被试。实验设计的各种类型:1.实验组-控制组比较设计(组间设计) ,这是按照被试的分组方式、是否给予实验处理来定义的实验设计类型。是心理实验最基本的设计类型。将被试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对实验组给予实验处理,对控制组不给予实验处理,然后分别测定两组的反应,两组反应上的差异就被认为是实验处理产生的效果。这种设计由于不同的被试组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所以又称为组间设计优点:可以通过实验组与控制组的比较,分析出自变量的效果,并使两个组来自环境、实验程序和主试的额外变量的效应达到平衡。缺点:两组被试等质的难以得到保证,对影响两组的各种额外变量的控制也难以做到完全相等。 2.

11、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组内设计)这是按照在实验处理前后,是否对因变量的有关指标进行测定来定义的实验设计类型。事前测定,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前对被试进行因变量有关指标的测定;3事后测定,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后对被试进行因变量有关指标的测定。前后两次测定的差异,就被认为是实验处理产生的效果。这种设计由于所有被试接受同样的实验处理,所以也称之为组内设计优点:可以通过前测与后测的比较,分析出自变量的效果;无需再设控制组,被试者的等质性较高。缺点:前后两次测定之间的时间里,来自环境、实验程序和主试的额外变量,难以得到良好的控制单因素实验设计;如果实验中的自变量只有一个的设计多因素实验设计;如果实验中的自变

12、量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设计:又叫事后回溯设计,这种设计既不能操纵、控制自变量,也不能随机分派被试,它只能将被试的现有行为差异进行分类,并利用统计分析来说明这些差异与可能的影响因素之间有没有关系。缺点:这种设计对额外变量没有控制能力,只能说明自变量与因变量是否具有相关关系,不能说明自变量是否是导致因变量的直接原因。所以,这种设计的效度很低。拉丁方实验设计如果需要用循环法来平衡实验顺序误差,可以将实验顺序和被试者差异都作为自变量来处理,只要被试分组的数目与实验处理的水平数目相等,而且这些自变量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就可以采用拉丁方设计方案。拉丁方特点:每个自变量在每个被试上的实验次数相同,每个顺序在

13、每个自变量上实验的次数相同,每个顺序在每个被试上实验的次数相同。例(1):三种不同类型被试(可以是单人或多人),循环接受三种不同的实验处理的设计方案。统计方法:采用相关样本的拉丁方方差分析法,可分析出实验处理(A)之间、实验顺序(B)之间、被试(C)之间的差异。例(2):三组相等的被试,循环接受三种不同的实验处理的设计方案。统计方法:采用相关样本的拉丁方方差分析法,可分析出实验顺序(B)、实验处理(A)之间的差异,以及部分AB的交互作用。心理物理学方法或心理物理法是研究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方法。具体来说,是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和测量技术,研究心理现象和物理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心理物理学

14、的研究内容:感觉能力,指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对感觉能力的测量,主要是对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的测定。所用的方法有极限法、平均差误法、恒定刺激法、信号检测论方法、适应性方法等。反应倾向,指被试按照指导语的规定来评定感觉连续体上刺激的相对顺序。对反应倾向的测量,主要包括对感觉等距、感觉比例、感觉顺序等的评定。所用的方法有感觉比例法、数量估计法、差别阈限法、感觉等距法、对偶比较法等。心理物理学发生器理论在解释刺激是如何引起反应的原因上,分四种:1.机能理论:该理论只注意到刺激和反应,将反应描述为行为事件的有、无,对中间的内部神经过程不予注意,将感觉能力和反应倾向解释为有机体的机能,因而被称做

15、 “黑箱子”假设 2.结构理论:以感觉系统的神经解剖学和神经心理学为基础,注重感觉的生理机制的分析,用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其机能来解释感觉能力和反应倾向 3物理理论:用物理刺激的特性来解释感觉能力和反应倾向 4、演化理论:认为由于有机体长期适应环境,而导致对特定的刺激模式以特定的方式做出反应,用心理机能的演化来解释感觉能力和反应倾向。阈限的性质:(1)传统的阈限理论:阈限落在距离零刺激或标准刺激三个标准差以外的强度值上。为此,把传统的阈限理论称为高阈限理论(2)神经量子理论(3)信号检测论:把感觉过程看作是人的感觉系统辨别噪音与信号、觉察信号的过程,它论认为刺激的连续变化引起感觉的连续变化,但不存

16、在固定的阈限,阈限是神经系统经过统计检验的结果,是随个人判断标准而变化的。 极限法:称最小变化法等,是测量感觉阈限的直接方法。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交替呈现,刺激强度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子变化,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就是阈限的位置。缺陷(1)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2)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平均差误法又称调整法、均等法、再造法,是测量阈限的间接方法。动作误差:在平均差误法实验中,一般要求被试自己操纵实验仪器来调整比较刺激,由于被试所采用的动作方式不同而产生的误差4恒定刺激法: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特点是:根据阈限的操作定义,以某种反应出现的次数来确定阈限。可以避免极限法带来的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以及平均差误法的动作误差。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与信号检测论的区别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