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攻坚实施方案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1749534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攻坚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三年攻坚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三年攻坚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三年攻坚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三年攻坚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攻坚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攻坚实施方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攻坚实施方案三年攻坚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工业转型升级三年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全面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1.行动思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接轨中国制造 2025 战略的新趋势,坚持创新驱动与开放合作相结合、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转变方式与融合发展相结合、调整存量与优化增量相结合,以完善工业创新体系、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新一轮技术改造、引进和发展高端生产力为主抓手,强化项目推动、基地支撑、龙头带动、集群发展、内生增长,加快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网络化、服务化转变、工业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构建高端高

2、质高新产业体系,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2.总体目标:通过实施三年工业转型升级攻坚行动,进一步提升我市工业高端化、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网络化、服务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服务型制造业协同发展的国内领先的现代工业体系,打造辐射、带动、引领珠三角制造业发展的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产业规模跃上新台阶。千方百计遏制目前工业增速下滑势头,力争 20172017 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年均 8%左右。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到 2017 年末,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 47%,年均提高 1 个百分点以上;企

3、业发明专利申请量万件,年均增长 30%;新培育 900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和省认定“两化”融合贯标企业 100家。2017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达到 13%。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到 2017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从 2017 年的 32 万元/人提升到 38 万元/人左右,主要工业产品基本按照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产品质量明显提升。到 2017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 2017 年下降 9%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 70%以上。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2017 年,工业投资达到 750 亿元,增长 9%;工

4、业技改投资 176 亿元,增长 27%。XX 年,工业投资达 810 亿元,增长 8%;工业技改投资 215 亿元,增长22%。2017 年,工业投资达 865 亿元,增长 7%;工业技改投资 258 亿元,增长 20%。三年累计推动 2500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一轮技术改造、250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 。产业链生态体系逐步完善。到 2017 年末,重点打造六大产值超千亿级规模的产业集群,其中,汽车产业集群超5000 亿元,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超 3000 亿元,新打造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三大千亿级规模的产业集群,培育轨道交通装备、船舶和海洋工程

5、装备、电气与楼宇装备等三大五百亿级规模的产业集群。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增强。力争到 2017 年末,培育主营年收入超 30 亿元的工业企业 90 家,主营收入合计从2017 年的 9 千亿元增长到 2017 年的万亿元;培育主营年收入超 50 亿元工业企业数从 2017 年的 40 家发展到 2017 年的 60 家。培育超过 100 家新一代信息技术、3D(三维)打印、生物与健康、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内成长性好的企业。认定 100 家行业领先企业,带动形成一批市场占有率高、技术领先、拥有自主专利的优秀企业。三年累计小升规企业 1200 家(2017 年 400 家、XX 年 40

6、0 家、2017 年 400 家)。3.各区、县级市政府 2017 年度目标(具体见附件)。二、六大攻坚行动重点任务(一)新一轮技术改造行动。4.建立技术改造投资服务体系和统计监测体系。滚动开展全市主营业务收入 5000 万元以上工业企业技改摸查,对列入市重点建设项目以及其他投资额 5000 万元以上的先进制造业项目,从落地、开工、投产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服务。做好全市工业技术改造投资的监测、分析,与全省技术改造投资监测系统无缝衔接,构建省市区三级联动的企业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库,实施动态管理。(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市统计局及各区、县级市政府配合)5.大力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机器换人” 。推

7、进优势传统工业企业购置先进适用设备,实施设备更新。发挥市工业机器人制造和应用产业联盟的作用,利用产学研用联合优势,推进关键智能技术、核心智能测控装置、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在典型制造领域的示范应用,以自动化生产线、运用机器人和“机联网”等方式,培育发展一批为企业“机器换人”提供方案设计、设备采购、装备开发、安装维护等专业服务的产业技术服务机构,推动加大“机器换人”投资,确保每年 75 家以上企业实现“机器换人” 。(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各区、县级市政府配合)6.优化投资结构。鼓励和支持企业对符合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优的项目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效益。引

8、导企业重点投向用地少、消耗低的优质技改项目,支持重大项目及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深化产业链延伸,对产业链中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等进行整体技术改造,推广共性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标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条的集聚发展。鼓励企业按照国内外先进标准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进提升,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各区、县级市政府配合)(二)制造业高端化行动。7.加快引进一批高端项目。出台重点工业产业招商引资服务指引,开展高端制造业引资引技引智专场招商、推介对接等活动。(市商务委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及各区、县级市政府配合)8.突出抓好优势传统产业整体改造提升。按照“进退并转、分类指导”的原则,

9、分行业制定技术突破、产品升级、企业培育、链条配套、产业集聚、淘汰落后等“六个一批”行动路线,推动食品饮料、家居家电、灯光音响、电子产品等整体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制定做强做大汽车产业的实施意见,推进省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举办广州国际汽车零部件及售后市场展览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各区、县级市政府配合)9.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出台政策指引,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到 2017 年力争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值超过万亿元,建成国家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牵头,各区、县级市

10、政府配合)10.提升产业基地(园区)高端化集约化水平。编制全市工业园区空间布局规划和功能定位指引,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市区共建黄埔、增城、南沙、花都、番禺、白云先进制造业基地,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大旧工业区(含街镇、村社工业小区)升级改造力度,鼓励采取连片规划、引入专业运营商以股份制改造、园园合作品牌联动等方式整治街镇、村社工业区,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支撑体系,释放工业企业产能。用好用活“三旧”改造政策,利用中心城区旧厂房改造建设一批服务型制造业集聚区。建立孵化器与产业园区对接合作平台,构建“创业孵化产业化”服务链条。大力发展园区商会,健全园区服务体系。(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相关区

11、、县级市政府牵头,市城市更新局、国土资源和规划委、科技创新委配合)(三)制造业智能化行动。11.实施工业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三年倍增计划。加快突破以机器人为重点的智能制造核心关键技术,重点支持机器人本体、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应用,发展智能制造服务业新业态和智能产品。加快“广东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建设,组建智能装备研究院,成立应用推广服务中心。力争三年培育年产值超亿元的智能制造骨干企业 30 家,形成 1000 亿元产业集群,打造完整的机器人制造产业链,建成国内领先的机器人制造业基地。(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各区、县级市政府配合)12.实施“两化”融合八大专项。制定工业化

12、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三年工作方案,推进管理体系标准建设和推广、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示范推广、中小企业两化融合能力提升、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化集成创新、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提升、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培育、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信息产业支撑服务能力提升等八大专项行动,争取国家和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达到 100 家,构建两化融合公共信息平台和工业大数据库,推进成立两化融合促进联盟。支持在新材料、汽车、船舶、医药、食品等领域创建 100 个示范性数字化车间和 30 个智能工厂。(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各区、县级市政府配合)13.建设一批专业性云服务平台。出台广州工业云平台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建设一批面向产业

13、集聚需求和行业需求的专业性云服务平台,围绕产品创新、生产线监测与预警、设备故障诊断与维护、供应链管理、能耗监测、环保监测、质量监测等方面开展大数据集成应用。(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各区、县级市政府配合)14.实施“互联网+”战略。出台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指导意见,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在装备、原材料、消费品、互联网、IT(信息技术)等领域遴选一批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示范企业,开展智能制造、网络制造、远程运维、工业大数据、智能物流、智慧园区等应用示范,建成 3 个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各区、县级市政府配合)(四)工业创新行动。15.引导大

14、型企业发挥创新骨干作用。实施大中型骨干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支持工业骨干企业和行业领先企业创建市级以上中央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培育发展一批重点企业工业设计中心。支持大型骨干企业牵头组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基地,实施国家和省级科技重大专项,重点在先进制造业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市科技创新委、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各区、县级市政府配合)16.推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组织科技成果产业对接活动,支持工业骨干企业牵头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和激励机制,支持和引导高校、科研机构及科技人员积极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推广和产

15、业化工作,加快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首台(套)研制应用,组织广州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认定工作,加快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并对填补国际、国内、省内空白的新产品开发及推广应用给予重点支持。(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市科技创新委配合)17.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制定服务型制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展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示范产业、示范区域建设,推动一批装备制造企业依托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在线、实时、远程和智能服务的升级,每年培育 20 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支持工业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国内外市场。培育个性化定制、云制造等新业态。(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市商务委配合)

16、18.争创对接国外创新型中小企业合作区。抓紧争取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试点,搭建广州制造业与国外科技创新项目对接合作平台,开展协同创新、协同制造。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强化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市科技创新委、知识产权局配合)(五)绿色发展行动。19.推动工业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三年推进 30 个工业园区开展集中供热、集中治污、中水回用、循环利用、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补链等循环化改造,力争创建 4 个示范园区(其中国家级示范园区 1 个)。(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环保局、国土资源和规划委配合)20.推进清洁生产。推动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重点推进建材、化工、石化、有色金属等行业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力争到 2017 年末,推动 4000 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全覆盖,创建千家清洁生产企业,累计实施3000 个以上清洁生产技改项目。(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市环保局、科技创新委及各区、县级市政府配合)21.推进工业节能减排。推进企业建立能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