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已排版1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1747722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关系学已排版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公共关系学已排版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公共关系学已排版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公共关系学已排版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公共关系学已排版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关系学已排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关系学已排版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关系学名词解释1、全员公关:指组织中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公共关系活动,简称全员 PR。其意义在于增强组织全体员区的公关意识,上下齐心,合理搞好公关工作。2、顺意公众:又称支持公众,是指对组织持赞赏、支持、合作和信任态度的公众。他们是推动组织发展变化的基本公众和主要力量。3、导语:是指新闻公报开头的一个小段落,包含着新闻稿的主要信息,是新闻稿的灵魂和精华所在。4、概说阶段:谈判正式开始后,双方各用一段时间陈述自己的主要立场和观点,这一阶段被称为概说阶段。5、晕轮效应:是指公众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整体、“以偏概全”,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心理现象,这是一种心理定势。6、企业视觉识别系统:

2、指在企业的全部可见事物所传递的视觉信息的一体化,是 CI 中项目最多、层面最广、效果最直接的传递信息的形式。7、政府关系:是指社会组织与政府及各职能机构、政府官员和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即组织与政府沟通的具体对象。8、非公众:是指在组织的影响范围中,但不受组织各项方针政策和行为左右的个人和团队;同时,他们的行为和要求也不影响组织的方针政策和行为。9、伯尼斯:是现代公共关系活动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于 1923 年首次在纽约大学讲台上讲授公共关系学,并发表论著公众舆论之形成,到 1952 年完成教科书公共关系学,使公共关系的原理与方法逐步形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他的思想主要是“投公众所好

3、”。由于伯尼斯将公共关系引上了科学的轨道,被世人誉为公共关系学之父。10、公共关系:所谓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策略和管理职能。11、揭丑运动:19 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阶段。百来个经济巨头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他们为了巩固这种垄断地位,对内无视员工的利益,对外以损害公众利益作为赚钱的重要手段,奉行所谓“只有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引起了社会公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出现了 2000 多篇揭露实业界、传播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著名的“揭丑运动”,也称“扒

4、粪运动”。12、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13、交际型公关:以人际交往为主,目的是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为组织广结良缘,建立起社会关系网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14、进攻型公关:是指社会组织与环境发生某种冲突、磨擦的时候,为了摆脱被动局面,开创新的局面,采取的出奇制胜、以攻为守的策略。组织要抓住有利时机和有利条件,迅速调整组织自身的政策和行为,改变对原环境的过分依赖,以便争取主动,力争创造一种新的环境,使组织不致受到伤害。15、媒介关系:是指组织与新闻传播机构以及新闻界人士等等的关系。这种关系含有双重人格关系:其一,大众传播是社会组织与其

5、他公众信息沟通“中介”环节,其二,大众传播是社会组织的目标公众。保持与媒体的良好关系为公共关系的重要内容。16、新闻发布会:又称记者招待会,是一个组织集中发布新闻、扩大社会影响、搞好媒介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从传播方式的角度看,记者招待会介于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之间,属于一种“两极传播方式”。其直接形式是会议,属于人际传播,但参加会议的记者又都是代表某个新闻机构,他们可以把记者招待会上获得的信息拿到自己的媒介上去发表,使组织的信息转变成了大众传播。17、劝说:指公共关系人员运用多种传播方式,努力地影响公众接受组织的观点,或促使公众主动地采取某种行动。18、公关危机:是指由于组织内部或外部的种种因素

6、,严重损害了组织的声誉和形象,使组织陷入了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之下,并处于发展危机之下的一种公共关系状态。19、危机公关:是指组织危机的公共关系处理。20、企业使命:就是企业根据社会的分工和自身的条件,准备在社会上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角色。 21、公关礼仪:是指社会组织及其成员在与公众交往的过程中,所应具有的合乎社交规范和道德规范的礼节、礼貌、仪式等的总称。22、4CS 理论:研究消费者欲望与需求,研究消费者为此而付出的成本,考虑给予消费者方便,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与交流。首因效应:即在人的心理中,第一印象具有先入为主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具有持续影响人的认识活动的效应。23.组织广告:组织广告是传播

7、组织自身各种信息的广告。作为一个经济组织,组织的广告就是指企业广告,其重点是宣传企业的自然状况,介绍企业的经营方针,解释生产经营目的和消除误解。其目的是让更多的社会公众了解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24.全员公关:指组织中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公共关系活动,简称全员公关。其意义在于增强组织全体员工的公关意识,上下齐心,合力搞好公关工作25.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象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既有易显得公共关系观念,也有尚未被人意识的潜在观念,使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26.政府公共关系:即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从动态上看,政府公共关系

8、即政府机构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沟通活动;从静态上看,政府公共关系是发生在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一种信息交流、沟通与传播的行为和状态;从管理学角度看,政府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职能,政府公共关系管理即对政府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行为与状态进行管理。27.非公众:是公共关系学中的特殊概念。是指在组织的影响范围中,但不受组织各项方针政策和行为的左右,同时,他们的行为和要求也不影响组织的方针、政策和行为。28.企业使命:所谓企业使命就是企业根据社会的分工和自身的条件,准备在社会上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角色。29.社会组织:简称组织。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团体。它是一

9、个与?个体?相区别的概念,是人们有意识地为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依照一定的结构形成的有机整体。交际型公共关系:以无媒介人际交往为主,目的是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为组织广结良缘,建立起社会关系网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30.危机公关:是指组织危机的公共关系处理。具体讲,就是任何社会组织,为了解决给公众带来损失、给企业形象造成危害的危机事件,以及预防、扭转或改变组织发展的不良状态所采取的公关策略与措施。1、简述公众的基本特点。答:公众是指与一个社会组织发生直接或间接关系,对该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现实的或潜在影响力的个人、群体和社会团体。公众有以下特点:(1)群体性。从组织的角度讲,公众在很大程度上具

10、有群体的特征。(2)同质性。即公众的形成是由一个组织的性质来确定的。(3)变化性。公众不是封闭僵化、一成不变的对象,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外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4)相关性。公共关系所指的公众不是抽象意义上的人民大众或劳苦大众,而是指与特定社会组织相关联的个人、群体和组织。2、说明员工关系对企业发展的意义。答:员工关系是指在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人事关系,其具体对象包括全体职员、工人、管理干部。员工是形成组织力量的主体,是企业创一流产品或服务的主力军,是塑造和推销组织形象的积极因素。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企业需要通过员工的认可和支持来增加内聚力。一个组织如

11、果其形象得不到自己成员的认可,就很难赢得社会的认可;如果组织的目标得不到自己成员的配合与支持,就很难赢得社会的支持。(2)组织需要通过全员公关增强外张力。一个组织的对外影响力有赖于全体成员的努力和配合。因为每个组织成员都是组织与外部公众接触的触角,都处在对外公共关系的第一线,组织的整体形象必须通过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们上的良好表现具体体现出来。在对外交往中,如果组织希望每位员工都能够自觉地维护组织的形象,就应该时时处处尊重自己的员工,将他们作为重要的公共关系对象,努力培养他们对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不断增强员工对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3、我们设计调杳问卷时要注意哪些问题?答:(1)应尊重公众,慎重

12、选择所提问题,防止对公众情感造成伤害。(2)问卷的问题组织要有顺序,合逻辑。即不同问题的排列是有先后顺序的。(3)问卷的文字要简明、明确,明白易懂,不可太长,不要用公众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不要加太多形容词。(4)不要用双重提问,即在两个问题下只有一个答案。(5)问卷的措辞要准确,防止模糊不清或模棱两可。(6)问卷应避免使用带倾向性的措辞。(7)备选答案力求全面,避免出现重大遗漏。(8)如果对问卷设计的效果没有把握,可先在小范围内进行测试,请部分公众回答问题,分析问卷,看看其中是否有不妥之处。4、简述社会组织的分类答:第一,赢利性组织,即以经济利益为目标,追求赢利的组织。第二,非赢利性组织,即以

13、服务对象的利益为目标,为服务对象谋求利益,不以赢利为目的的组织。第三,互利性组织,即以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互获利益为目标的组织。第四,公益性组织,即以国家和社会性利益为目标,维护一定范围内所有人的利益的组织。5、组织形象的具体内容?答:所谓的组织形象是指组织在公众脑海里留下的印象及其他们对组织的评价。具体而言,组织形象应该包括:(1)产品形象。它由产品的质量、价格、性能、造型、包装、售后服务等一系列内容共同构成。(2)员工形象。员工的素质、能力、文化修养、道德水平、利益行为,便构成了组织的员工形象。(3)机构形象。主要指组织的机构设置、人事安排、工作程序、办公环境等有关组织体系的形象问题。(4)管

14、理形象。就一个企业而言,它的管理形象包括经验决策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人事管理等等。(5)企业文化形象。主要指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感;企业内部的协同意识,合作精神;企业领导人的创新意识,远见卓识;员工对组织的责任心、自豪感,奉献意识和进取精神;企业理念的提炼和标志的设计等等。6、如何能做到与公众“真诚互惠”?答:互利互惠是搞好公共关系工作根本原则之一。其具体内容可包括两个方面:(1)真诚地对待公众。这是公共关系工作重要的职业道德,必须严格遵守。尊重公众具体包括诚实无欺,对外开放和对社会负责。组织对公众要以诚相待,不能靠“耍嘴皮子”、“耍笔杆子”欺骗公众,更不能“做套”愚弄公众。(2)给公众以实

15、际的利益。公共关系从某种角度看,也被成为组织的信誉投资,即花钱买名誉。组织必须给公众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样才能使他们对组织产生信赖感,乐于与组织合作。7、介绍妇女优先原则的内容。答:与男士相比,妇女一般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国际上的各种礼仪都提倡“女士优先”的原则。妇女优先的原则主要体现在处处对妇女的照顾。妇女优先原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出门进门让女士先行;(2)走路让女士处于比较安全的一侧;(3)男士多为女士承担重体力工作,有了危险男士要挺身而出等。当然,女士优先也应当尊重妇女的意愿,不能让她们勉强接受。8、说明需要与公众行为的关系。答: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对揭示需要与公众

16、行为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其基本观点如下:(1)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2)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3)优势需要决定人的行为。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存在多种需要,其中只有一种占优势地位的需要决定着人的行为。9、公众的消费心理类型都有哪些?答:公众的消费心理类型是指消费者在主、客观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在消费活动过程中比较稳定的习惯和倾向。公众的消费心理类型大致包括九种:(1)从俗心理,即入乡随俗,消费行为上的趋同心理。(2)同步心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攀比心理,相同的社会阶层,在消费行为上有相互学习的倾向。(3)求美心理,指人们在消费活动中追求美好事物的心理倾向。(4)求名心理,指某些消费者希望借助名牌商品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的心理倾向。(5)求异心理,这是与从俗心理相反的一种心理现象,追求一种与社会流行不同的消费倾向。(6)好奇心理,指某些消费者对市场上不常见的产品的追求。(7)偏好心理,指某些消费者对某些特殊消费活动的执着追求。(8)便利心理,指消费者主要从功能便利的角度选择商品的心理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