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社工考试综合能力复习考点整理初级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1746415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社工考试综合能力复习考点整理初级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5社工考试综合能力复习考点整理初级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5社工考试综合能力复习考点整理初级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5社工考试综合能力复习考点整理初级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5社工考试综合能力复习考点整理初级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社工考试综合能力复习考点整理初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社工考试综合能力复习考点整理初级(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 年社工考试综合能力复习资料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主要领域一、社会工作含义和特点含义:指非营利的,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获得发展(助人)的职业服务活动。特点:1、专业助人活动;2、注重专业价值;3、强调专业方法;4、注重实践;5、互动合作;6、多方协同二、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目标:1、服务对象层面目标(解救危难、缓解困难、激发潜能、促进发展)2、社会层面的目标(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3、文化层面的目标(弘扬人道主义、促进社会团结)功能(分为正功能和负功能):1、对服务对象的功能(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恢复弱化、促进人的发展、促进人与社

2、会环境的相互适应)2、对社会的功能(维持社会秩序、建构社会资本、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三、社会工作的要素构成要素包括: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价值观、专业方法和助人活动1、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直接服务角色:服务提供者、治疗者、支持者、关系协调者、倡导者。间接服务角色:行政管理者、资源筹措者、政策影响者、社会工作者的合并角色。2、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能力:沟通与建立关系的能力、促进和使能的能力、评估和计划的能力、提供服务和干预的能力、在组织中工作的能力。3、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儿童及青少年、老年、妇女、残疾人、矫正、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家庭、学校、社区、医务、企业。第二章 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一

3、、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1、保护服务对象的权益;2、帮助社会工作者解决伦理难题;3、促进专业的健康发展;4、促进社会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5、维护社会正义。二、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一) 、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的专业价值观:1、服务大众;2、践行社会公正;3、强调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4、注重服务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5、待人真诚和守信;6、注重能力培养和再学习。(二) 、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1、以人为本,回应需要;2、接纳和尊重;3、个别化和非评判;4、注重和谐,促进发展;5、平等待人,注重民主参与;6、权利与责任并重;7、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三、社会工作专业伦理 (一) 、社会工

4、作专业伦理的内容:1、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承诺/负责、自我决定、知情同意、能力、文化敏感性与多样性、隐私和保密性等)2、对同事的伦理责任(尊重、保密性、合作、利益冲突与争议的处置、咨询、教育与培训、服务转介)3、对服务机构的伦理责任(搞好关系、非批判、促改进)4、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专业精神、专业能力、专业服务、专业知识拓展等)5、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注重专业的品性、加强评估和研究)6、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促进社会福利发展、促进公共参与、在公共危机情形下提供介入与救助措施、减少不平等反对歧视和促进社会正义)(二) 、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难题(伦理困境):1、保密问题;2、人情与法制

5、及规定的冲突问题;3、价值介入与客观性的矛盾;4、个人利益满足与职业的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5、自我决定问题。(三) 、伦理难题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基本原则:1、保护生命原则;2、差别平等原则;3、自由自主原则;4、最小伤害原则;5、生命质量原则;6、隐私保密原则;7、真诚原则。四、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一) 、伦理守则的基本内容:服务、社会正义、人的尊严和价值、从业关系的重要性、正直、能力。第三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一、人类需要的层次论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低 级 需 要 高 级 需 要阿尔德弗尔的 ERG 理论:生存的需要(低级

6、) 、关系的需要、成长的需要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的需要理论(新增):基本需要(低级需要) 、中介需要(高级需要) 二、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提出的行为公式:Bf(PE)B 代表行为;P 代表个体;E 代表环境。新行为主义者考托尔曼提出的中介变因概念,公式 Bf(SA)B 为行为变因;S 是情境变因;A 为前提变因(包括遗传、年龄和经验等)(一) 、人类行为的类型:1、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遗传的,如吮吸、爬行/学习的,如工作、交往)2、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积极、正义的/消极、暴力的)3、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符合正常模式和社会规范/异于常态而妨碍个人正常生活)(二) 、人类行

7、为的特点:1、适应性;2、多样性;3、发展性;4、可控性;5、整合性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三、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家庭、同辈群体、学校、工作单位、社区、文化、大众媒体、 )家庭的类型:核心家庭(一对夫妇及未婚子女组成) ;主干家庭(父母与一对已婚子女共同居住) ;联合家庭(父母与多对已婚子女共同居住) ;单亲家庭(父母一方与未婚子女居住) ;丁克家庭(夫妇双方都有收入而没有孩子) ;单身家庭、空巢家庭等家庭教养模式:娇纵型(要什么给什么) ;支配型(无微不至、过度保护) ;专制型(父母命令与绝对服从);放任型(不管你要什么) ;冲突型(家庭成员间人际关系紧张、不和

8、谐) ;民主型(互相尊重、平等交流)同辈群体的特点:1、平等性;2、开放性;3、认同性;4、独特性。社区对人类行为的影响:1、成员之间有藉此共同特征;2、社区成员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社会交往关系;3、社区本身是一种社会组织,具有自身的社会规范,对社区成员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4、社区成员对社区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1、人们要适应社会环境;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3、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4、人类能够改变社会环境;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非平衡性(社会环境人类行为)(二) 、人生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征婴幼儿阶段(0-3)主要特征:1、生理发展(

9、身高、体重和大脑发育迅速,学会独立街和用手操作物体)2、心理发展(无意识记忆为主,机械记忆比较发达,2 周岁开始形成符号思维能力)3、社会性发展(6 个月前是单纯社会化反应阶段,7 个月开始感情连接建立,2 至 3 岁是伙伴关系的发展阶段,3 岁后开始出现自我意识。 )面临的主要问题:哺乳、母爱剥夺、被遗弃学龄前阶段(3-6)主要特征:1、生理发展(智能迅速增长,大肌肉发展逐渐成熟,手眼逐渐协调,获得胜任感和独立感)2、心理发展(语言迅速发展促进思维发展,正确掌握母语,大脑发育逐渐完善而促进认知)3、社会性发展(逐渐从自我为中心发展到区分他人与自我,能辨别性别、开始道德发展,社会交往的范围从家

10、庭为主扩大到整个社会生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挑食偏食、攻击行为、电视依赖及自闭等学龄阶段(6-12)主要特征:1、生理发展(身体系统进一步发展,掌握完整的动作并动作的熟练程度和协调程度日益提高)2、心理发展(能不出场的思考、阅读,注意力稳定性逐渐增强,进入运算思维阶段)3、社会性发展(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性逐渐增强,自我意识、道德和社会交往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意外伤害、校园欺负和性伤害(心理障碍、交往障碍、学习困难)青少年阶段(12-18)主要特征:1、生理发展(生理机能逐步增强,第二性征基本发育成熟,具备生育能力)2、心理发展(抽象思维的关键期和成熟期,情绪比较丰富和强烈,出现两极发展特

11、征,使之经常出现反抗情绪,性心理与性意识发展)3、社会性发展(自我意识、道德观和社会交往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独立性)面临的主要问题:网络成瘾、青少年犯罪、青少年性行为(属于危险期,易学业失败)青年阶段(18-35)主要特征:1、生理发展(已经成熟并呈现稳定状态,是人的生理发展的“黄金时期” )2、心理发展(感知、记忆、想象力均达到成熟水平,进入人生最佳时期)3、社会性发展(更成熟,主要表现在人生观、友谊和爱情、心理适应三个方面的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婚恋问题、性别歧视问题、就业问题(角色转换与冲突、婚姻家庭调适)中年阶段(35-60)主要特征:1、生理发展(由盛至衰,生理机能不断变化,女性 50

12、 岁左右进入更年期)2、心理发展(认知发展错综复杂,个体的固定智力继续上升,流动智力缓慢下降)3、社会性发展(承担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情感趋于深沉稳定,性格定型,情感控制力加强,道德感和理智感上升,事业、地位和财富基本达到人生的巅峰状态)面临的主要问题:早衰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婚外恋和家庭暴力老年阶段(60 岁以后)主要特征:1、生理发展(生理功能都有较大退化,身体逐渐依赖他人)2、心理发展(成熟稳定略退化,灵活度衰退较快,智力衰退)3、社会性发展(经历退休、儿女离家、丧偶、丧亲等重大人生事件,活跃的社会角色逐渐消退,产生失落感,社会地位下降)面临的主要特征:失智和失能、精神健康(孤独抑郁)

13、、死亡和被歧视、被虐待等第 4 章 个案工作方法(重点)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最全面、最早、最基本、收集资料广) 、危机介入模式(紧急、快、有效) 、行为治疗模式(矫正类,青少年居多,强调结果) 、人本治疗模式(儿童、弱势人群,强调过程)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和特点(一)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1、直接治疗技巧:非反思性直接技巧(服务对象无需回应的,包括:支持、直接影响和探索描述宣泄)反思性直接技巧(服务对象要回应的,包括:现实情况反思、心理动力反思和人格发展反思)2、间接治疗技巧:(包括服务对象的父母、朋友、同事、亲属、邻里和社区管理人员等)(二) 、心理社会治疗

14、模式的特点(把服务过程分为:研究、诊断和治疗三个互相紧密关联的实施阶段)1、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2、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3、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5 个层面:减轻服务对象的不安;减轻服务对象系统功能的失调;增强服务对象的适应能力;开发服务对象的潜在能力;改善服务对象的人际交往关系)2、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和特点(一) 、危机介入模式的满足条件:1、阻碍服务对象重要目标的实现,使服务对象基本需要无法满足。2、超出服务对象现有的能力,使服务对象无法凭借以往的方式解决问题。3、导致服务对象出现心理失衡,使服务对象处于心力交瘁的脆弱状态中,无法忍受任何生

15、活压力。 危机的发展一般可分为四个基本阶段:危机(危机发生)解组(危机应对)恢复(解决危机)重组(恢复期)(二) 、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快、有效):1、及时处理;2、限定目标;3、输入希望;4、提供支持;5、恢复自尊;6、培养自主能力。(三) 、危机介入模式的特点:1、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2、快速作出危险性判断;3、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4、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3、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和特点(一般用于矫正社会工作)行为治疗模式有三种学习理论,他们都强调:以行为作为理论研究中心,探讨行为习得、改变的规律,以学习作为核心,研究行为学习的具体机制和条件;注重外部环境在行为习得中的作

16、用。(一) 、行为治疗模式的治疗技术:1、放松练习(应用最广的治疗技术之一,要求服务对象通过身体的放松舒缓生理和心理的紧张,如渐进式紧张放松法) 2、系统脱敏(根据服务对象担心焦虑的程度以递进的方式逐渐练习,如:恐高症等) 3、满灌疗法(又叫快速脱敏法,与系统脱敏相反,从服务对象最害怕开始,让他处于最严重的紧张中,一步到位,快速脱敏)4、厌恶疗法(让服务对象的不适应行为与某种厌恶性反应建立联系,迫使服务对象体会到不愉快的经验并逐渐放弃不适应的行为。如闻臭戒烟法)5、模仿(运用比较广的一种行为治疗技术,包括榜样的示范和模仿练习两部分)(二) 、行为治疗模式的特点:1、注重服务对象行为评估(前测) ;2、关注服务对象行为修正;3、侧重修正行为效果的评估(后测) 。4、人本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比较强调社工的修养、素质,适合于儿童、单亲妈妈、刑满释放人员等群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