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乖教师的正能量读后感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1745374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乖教师的正能量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不乖教师的正能量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不乖教师的正能量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不乖教师的正能量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不乖教师的正能量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乖教师的正能量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乖教师的正能量读后感(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乖教师的正能量读后感导语:正能量的传染力就像磁场,可以向外辐射积极和乐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欢迎借鉴与阅读!翻阅这本书,与好多社区里的博友相遇了,虽然他们不认识我,但我仍忘不了他们。忘不了火车老师,忘不了同是福建籍的王木春老师,忘不了严中慧老师,忘不了教出特色音乐的王艳芳老师,尽管他们目前与我并没有什么交集,(稍后继续,吃饭去)(饭吃好了哦)可我还是把他们的名字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对了,还有凌校、夏昆、沈丽新,这三位老师,我也曾不同程度领略过他们的风采。因为是一刀老师和台湾的陈香吟老师共同主编,所以书中的文章涵盖了大陆和台湾两地老师的文章。很明显的感受到,不同的文化造就不同的文风。

2、也许因为自己也是大陆的,品读大陆老师的文章,有一股熟悉的味道。而台湾老师的文章,我总认为自己有点错觉,或许是先前的一些认知在作祟,认为台湾的教育比大陆先进些,更有欧美发达国家的味道,不知是对是错。因为他们的文笔看起来比较随性,但有些形散而神不散的趣味,这也许是不同体制的影响吧。书名为“不乖”教师的正能量 ,关键词大概就是“不乖”与“正能量”这两个。30 位老师的“不乖” ,有异同点。相同的是这些老师都是实践+反思+写作的好手,他们都能给身边的人以正能量,发挥着他们的辐射引领作用。不同的是,他们所用的方法各不相同,却又是殊途同归哦!其间,第一板块中,刘良华教授的一句话一个好教师应该始终处于挣扎逃

3、离的境地。如何是“挣扎、逃离”呢,我还没悟出。凭自己的感觉来理解,所谓“挣扎” ,大略是指老师活在体制下,不一定要被体制所束缚,应该身在体质内,活出体制外的气度,而这样就是要懂得“挣扎”吧!有了挣扎的理解,我认为刘良华老师肯定不是寓意让我们学着“逃离”吧。待到重新品读第一板块的文章,再慢慢体悟吧!第二板块不妨做个“少数派” 。 “少数派” ,大致也就是要求教师敢为人先,有创新、突围的精神。目前来看,我还能与“少数派”撞个擦边球。因为我至少也学着在坚持写作,写很多老师所说的教育叙事,尽管我还没领会到“教育叙事”的真正含义。看到第三板块“把自己栽培成喜欢的样子” ,我忍不住也想想了自己到底喜欢自己

4、成为什么样子呢?突然想到前面序言,或者是别的地方,有出现这样的话优秀的老师能掌握学生的喜怒哀乐(原话想不起来了)。好吧,还是乖乖想自己所想吧,因为那毕竟是别人的想法,问问自己才是关键。联想到一刀老师的一个观点“修炼一个绝活儿” ,我自己能想到的是自己爱好艺术方面的,舞蹈,听着音乐,那种心随舞动的感觉极其地曼妙,我能结合自己的爱好来修炼绝活吗?近期,阅读了“不乖”教师的正能量这本书。该书中收编了海峡两岸 30 名教师的教育叙事。从书名中的“不乖”和“正能量”这两个看似相矛盾的关键词就可以意识到,这里的“不乖”必有名堂。读完之后,我明白了,书中所谓的“不乖”教师,是指那些在教育、教学中,不甘循规蹈

5、矩、不甘随波逐流、不甘平平庸庸,而富有教育个性、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具有自己独特教育、教学风格的教师们。这些老师都各自怀揣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对教育有着更多的思考、内心深处对教育有着某种觉醒,他们对教育有着执着而热诚的追求,他们在努力追寻教育的本质,努力去理解并尊重受教育者的生命体验,引领他们追求真善美。读了这本书,心中既有感动,也有某些共鸣。感动是因为,这些老师们曾在不被理解和认同的环境背景下,依然能淡定地坚定地追求教育的真谛,他们对待教育,不急功近利,不囿于俗成的套路,不盲目跟风,不追求浮华,不扼杀孩子的天性,只是在问心无愧地坚守自己心中对教育的那份虔诚与纯粹。读他们的教育故事,勾起我一些思

6、考。思考之一:这些“不乖”教师之所以能在被戴上“不乖”的帽子的阴影下,仍能从心灵上挣脱某些羁绊,无视某些压力,一直努力做一个符合自己和孩子们的标准的好老师,把自己的教育世界“折腾”得风生水起,靠的是什么?我想,这需要足够的勇气。而这勇气,首先应该来源于他们的教育梦想,他们想着的不是要成为怎样的老师,而是常常思考:我希望我的这些学生成为怎样的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成就孩子的梦想,应该是一个教师应该有的梦。作为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职责,而教师的名、利,其他一切的一切仅仅是自己努力所获的成果所带来的自然而然的附属品。其次,这勇气来源于他们自己的教育主张。这些教师是有自己明确的教育教学思

7、想的,而且他们认为自己的这些教育方式是更切合孩子们的身心发展的。正因为有这样的主张,才可能有发展的方向和实践操作的路径。也真因为这样,才可能做到不必顾及旁人的眼光。另外,这勇气还来源于教师足够的知识素养与丰富的内涵。纵观书中所有的“不乖”教师,他们都酷爱阅读、热爱写作。他们的人文素养积淀深厚,这是他们赢得学生认可和推崇的重要资本。在上课了,请关灯这一篇文章中,教师最初敢于放手让孩子在课堂上进行诗词鉴赏。后来根据学生的要求,又延伸到电影鉴赏、音乐鉴赏。教师则在古诗文、电影和音乐甚至是战争等各个方面和孩子进行交流,充分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热情与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富有生气与张

8、力。这让我不由地想起我初中时遇到的一位语文老师。那位老师刚从大学毕业不久,很有才华,对教育工作充满了热情。他对我们的语文教学不拘泥于课本,也不拘泥于课堂,他利用自习课和课余时间组织我班同学成立文学社,用蜡板刻印文学小报,这一切全部由我们学生完成,小报上发表的作品都是我们自己写的。他的办公室有一个长长的大书架,里面摆满了各类书籍,他带领我们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如饥似渴地读书,常常和我们交流书中的内容及读书的感受。他还常常组织我们开展诗歌朗诵会、辩论会等。语文课上,有时根据所学的内容,会临时上成一节感人至深的朗诵课,有时会随机上成一节辩论课或者文学赏析课。这位老师的做法在当时其他老师的眼里,一定是

9、不合乎常理的,甚至觉得是在摆“花架子” ,我也见过,当我们的老师在办公室指导我们朗诵徐志摩、郭小川等诗人的诗歌的时候,有的老师在不屑地对我们的老师撇嘴。但是,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觉得他是我们最好的语文老师。他调动起了所有同学学习语文的兴趣,上他的课,我们不再是枯燥被动的听与接受,而是一种充满激情的展示和美妙的享受。他能把课内与课外的知识巧妙地联系、揉合起来,我们的课堂不再局限于对一篇课文的来龙去脉、主题思想的乏味剖析,在他幽默风趣的谈吐中总能带给我们那么多新奇的东西, “诱惑”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想读更多的书,想了解更多方面的东西,想接触更广阔的世界这样的老师能让我们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情

10、,他不着痕迹地在我们的心灵里播撒下梦想的种子。他带给我们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综上所述,我认为:无论是做乖老师也好,还是做不乖老师也罢,我们都需要努力修炼足自己的底气。这是我们得到学生与社会认可的保障,也是我们施展自己拳脚的资本。思考之二:由”不乖“的老师,让我想到:我们该如何对待“不乖“的学生?在我们的班级里,那些“不乖“的学生,往往是特别聪明、机灵,不爱遵守某些“规则”的富有个性的学生。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是否该更多一些宽容?我班有两个“不乖”的男生,他们特别喜欢操作计算机,当然是班里的计算机高手。我班刚安装了白板之后,他们一下课就想着要鼓捣这个设备,因为他们特别好奇这个白板是怎么用的,有些

11、什么新奇的功能。由于我担心他们操作不当,会把这个设备弄坏了,所以,经常提醒他们不要乱动。可是,他们总是在下课后自作主张进行操作,忙得不亦乐乎。有一次,我想用白板上课,课间一边想着培训时学习过的操作步骤,一边慢慢地操作研究,这两个孩子一看,不约而同地“刷”地冲上讲台来,三下两下就帮我准备好了,我问他们是怎么会操作的,他们得意地告诉我,就是利用下课时间自学的。然后他们趁着没上课,拿着功能笔,忙着点击那些没有操作过的菜单,每发现一种新功能,两人高兴地相互交流演示一番。看着他们那异常兴奋的样子,我也和他们一起研究了起来,并把我在培训时学到的“本领”演示给他们看,他们更是高兴地跳起来。从那以后,他们两人

12、一有机会就不厌其烦地研究这个白板。有时到了上操时间,他们会不约而同地向我请假说,他们感冒咳嗽严重,不能上操。而我很清楚,他们打得是什么算盘。但我偶尔会“纵容”他们一次。因为,这样的时候,我总会想:谁能料定 10 年后,这两个“不乖”的孩子不会是 IT 界的高手呢?而他们的梦想也许就源于小学时接触过的一块曾带给他们新奇和快乐的白板最后,我想用台湾黄蕙欣老师的一段话作为结语一味地依循前规,在陈旧的框架中进行教学,这样乖巧的教师,会慢慢看到危机,不仅会制造出无创意、无活力、无潜质开发的教学氛围,对许多特殊发展的学生,也会造成严重的束缚和制约。在这样的状况下,老师与学生相互不理解不接受,彼此的自尊心都会受到挫伤。不乖,也许是解除师生僵局的另类模式。是的,有时形势似乎在逼着我们去做一个“不乖”的教师。那又何妨!“不乖”教师并不是意味着离经叛道,而恰恰是教师个性的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