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中政治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1-16课复习框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174537 上传时间:2017-07-3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初中政治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1-16课复习框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5年初中政治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1-16课复习框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5年初中政治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1-16课复习框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5年初中政治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1-16课复习框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5年初中政治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1-16课复习框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初中政治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1-16课复习框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初中政治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1-16课复习框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框架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1、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 中华民族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也是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更是一部民族发展的探索史。 2、怎样认识中华文明? (1)五千多年来,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3)中国的科技文化曾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3、今天中国与西方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有比较大的差距,中国应如何做? (1)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注重提高国民文化素质。 (2)大力发展

2、科学技术,注重人才培养。 (3)鼓励科技创新和发明,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4)加强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 4、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百年沧桑的原因是什么? (1 )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2)国家的落后 (3)外国侵略者的侵略 5、近代百年,外国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和强迫清政府签定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国人民经受了百年苦难。 6、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百年沧桑的历史,也是一部百年抗争的历史。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的民族。为了捍卫国家独立,维护民族尊严,中华儿女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如: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甲午海战;孙中山

3、辛亥革命等。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 1、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内容)?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有哪些?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民族精神是我们最珍贵的精神财富;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使得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中生生不息,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3、什么是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 4、爱国主义有哪些表现? (1)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 (2)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期盼;(3)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 (4)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

4、; (5)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 (6)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 (爱盼信,卫视近) (爱国还表现在日常的学习上认真、勤奋学习,工作上兢兢业业,生活上热爱生活。 ) 5、革命和建设时期对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有哪些?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 6、我国对外交往的原则和政策分别是什么? 外交原则:睦邻友好、和平共处。 (八字原则)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 7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 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

5、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指导思想是(行动指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8、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近代以来,为了救亡图存,无数仁人志士的探索最终都失败了(2)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全国人民,经过 28 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9、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各种运动失败中可得出什么结论?失

6、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结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失败的根本原因是:(1)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2)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 10、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1)100 多年来,各种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理论和运动都失败了,其根本原因都是因为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 (2)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的伟大胜利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3)新中国成立 60 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充分表明

7、: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实现我国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1、历史给我们哪些昭示(启示)? (1)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4)落后就要挨打; (5)树立忧患意识,立志振兴中华。 第三课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1、为什么青少年要树立忧患意识? (1)落后就要挨打。 (2)历史的经验教训证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能亡身。 (3)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高科技领域、教育文化、综合国力等方面依然存

8、在差距。 2、为什么青少年要以振兴中华为已任? (1)历史上许多中华儿女都“以天下为已任” 。 (2)将来,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自然落在我们这一代身上,每个人都责无旁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 (3)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 21 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 3、青少年应怎样承担振兴中华的责任?(为了振兴中华,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世代相传;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 树立忧患意识,立志振兴中华。

9、4、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多不足,面对劣势我们应该怎样做? (1)从国家来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科学文化事业,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等。 (2)从公民个人来说:要树立忧患意识,要有时代紧迫感,要迎难而上,努力学习,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祖国的兴旺发达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单元 财富论坛 第四课 走向小康 1、你从哪些方面的变化来感受小康生活的到来? (1)衣靓起来的衣着服饰; (2)食精起来的饮食; (3)住大起来的住房; (4)行多起来的私人轿车。 (5)鼓起来的钱袋子: (6)降下来的恩格尔系数: 2、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康”的提出者是

10、邓小平;总体小康实现的时间:20 世纪末。 3、总体小康有什么特点(或为什么还要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低水平 (2)不全面 (3)发展很不平衡 4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本世纪头 20 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7、全面小康有什么特点? (1)较高标准的小康 (2)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 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或展开想象,未来的全面小康社会应该是一种怎样的社会)?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

11、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生态更加文明,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七个“更加” ,四个“文明” ) 9、全国人民的历史使命是: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0、请谈谈对总体小康社会的认识。 答题思路:总体小康的特点;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11、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第一步:以 1980 年为基点,到 1990 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 20 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再经过 50 年,到 2

1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12、请你为我国(市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建议:(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坚持改革开放; (4)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5)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6)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7)坚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8)落实科学发展观。 13、作为中学生,你如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 (1)树立崇高的理想,增强忧患意识; (2)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3)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精神;(5)勇于承担自

13、己的社会责任; (6)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为国家(家乡)是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等。 第五课 财富之源 1、创造财富的源泉有哪些?(创造财富的途径有哪些?) (1)劳动 (2)智慧 (3)开拓精神 (4)科学技术 (5)资本 (6)管理 2、为什么说勤劳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辛勤的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 人类所享有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成果,无一不是辛勤劳动的结晶。 3、为什么说智慧与开拓精神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在现代社会,要创造财富,不仅要靠勤劳,还必须有发现财富的慧眼,敢于创新的头脑,开拓的胆识与勇气;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要想发展经济,必须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 只有开拓进取,才能

14、不断地超越原有的发展水平,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财富,才能为个人和企业创造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4、为什么说科技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在现代社会,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科技对于加快传统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有力地促进了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轨,提高了经济效益。 5、怎样才能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要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要建立健全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是什么?二者关系如何? 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

15、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关系:分配制度是适应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而提出的,即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 7、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基本经济制度的作用:这一制度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了各个社会阶层的积极性,调动了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和动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分配制度的作用:是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充分保证。 8、注意:(1)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2)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3)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4)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5)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第六课 财富中的法与德 1、为什么要合法致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