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1745116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2.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题2.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题2.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课题2.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课题2.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2.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2.4人耳听不见的声音(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案: 第二章 声现象 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三和中学 樊 勋 2004 年 9 月一、教学设计人们通常是利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觉器官来识别、认知客观世界的。凡在人们感觉器官所能感觉到的事物,容易被人们承认、识别和接受,并产生印象,引起思考和探究的兴趣。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研究的是人不能直接用听觉器官感知的声波段,如何使初中生对“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产生兴趣,关键的引导他们感知这些听不见的声音的存在。故本课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的思想:1从整体的教学过程上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开展测试活动;自学活动;探究活动和合作与交流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通过课件一,引导学生进

2、行比较和推理来感知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存在,使学生感受通过科学推理,可以拓展感觉范围,更是人们揭示客观规律的有效途径。3通过“感知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存在” ;通过讨论、测试听觉范围的方向案和活动;通过阅读自学超声波、次声波的概念及其特点;通过探究活动,交流与合作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知道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2、知道超声波的特点极其用途3、知道次声波的特点、危害和利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能力,增强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三、教学器材1、电脑、实物投影2、备件:媒体课件、

3、;测试听觉频率表;课题申请表。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超声波、次声波的概念及其特点。难点:超声波、次声波的特点及利用。五、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说明复学与引入(4 分)复学提问:通过前几节的学习,我们知道1 声音是什么?2 声音的高低是由什么决定?3 有声波传到正常人耳处,是否一定能听到吗?学生:物体的振动学生:声波学生:频率(1 秒内振动的次数)学生:议论声波即振动在介质中的转播新课 设问:听不见的声音存在吗? 学生:思考一、听不见的声音存在(8 分)1 设置情景:(课件蜜蜂、蝴蝶分别由远飞近,由近飞远的视觉和听觉重现)2 猜想与讨论:通过观察课件,你是否能确定人耳

4、听不到的声音存在吗?3 归纳小结:在强度一定,频率不同的声波中,有的我们听不见。观察小组讨论回答:存在,蜜蜂、蝴蝶的翅膀振动都传到人耳,我们听见蜜蜂的飞声,但听不到蝴蝶的飞声。比较蜜蜂、蝴蝶翅膀振动和听到的声音,推理听不到的声音存在二、测试活动(15 分)设问:哪些声音你听不见,你想知道吗?1 演示课件:播放音频发生器由低到高发出的不同频率的声波并显示频率段数。2 利用课件如何测试听觉范围?3 测试活动(共 2 次)4 比较交流反馈测试结果学生:观察分组讨论测试方案:1 两人一组相互合作2 防止干扰,被测试人闭上眼睛,注意聆听,刚听到时举手直到刚听不见时放下手。3 记录人集中思想观察并记录三、

5、自学导航(10 分)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1 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2 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3 与可听见声相比,超声波、次声波的主要特点和应用。1 学生阅读课文2 完成练习:(1)人的听觉范围是 ,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次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2)超声波的特点: (3)次声波的特点: 四、课题申请(5 分)1 1。超声波的应用以很广泛,播放课件展示简介下列仪器:2 A。声呐B型超声波诊断仪C超声波速度测定器D超声波清洗器F超声波焊接器GHIFU 聚焦刀五、本节课小结(2 分)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由学生归纳六、保留板书1.4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一、通常人耳的听觉范围在 20Hz

6、至 20 000Hz超声波(频率高于 20 000Hz)二、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次声波(频率低于 20Hz)三、次声波的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集中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的很远课题:人耳听不见的声音雨花区教研室 陈先发【教学设计】人们通常是利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觉器官来识别、认知客观世界的。凡在人们感觉器官所能感觉到的事物,容易被人们承认、识别和接受,并产生印象,引起思考和探究的兴趣。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研究的是人不能直接用听觉器官感知的声波段,如何使初中生对“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产生兴趣,关键的引导他们感知这些听不见的声音的存在。故本课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的思想:1从整体的教学过

7、程上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开展测试活动;自学活动;探究活动和合作与交流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通过课件一,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推理来感知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存在,使学生感受通过科学推理,可以拓展感觉范围,更是人们揭示客观规律的有效途径。3通过“感知人耳听不见的声音的存在” ;通过讨论、测试听觉范围的方向案和活动;通过阅读自学超声波、次声波的概念及其特点;通过探究活动,交流与合作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知道人耳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2知道超声波的特点极其用途3知道次声波的特点、危害和利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能力

8、,增强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器材】1 电脑、实物投影2 备件:媒体课件、;测试听觉频率表;课题申请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超声波、次声波的概念及其特点。难点:超声波、次声波的特点及利用。【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说明复学与引入(4 分)复学提问:通过前几节的学习,我们知道4 声音是什么?5 声音的高低是由什么决定?6 有声波传到正常人耳处,是否一定能听到吗?学生:物体的振动学生:声波学生:频率(1 秒内振动的次数)学生:议论声波即振动在介质中的转播新课五、听不见的声音存在(8 分)设问:听不见的声音

9、存在吗?4 设置情景:(课件蜜蜂、蝴蝶分别由远飞近,由近飞远的视觉和听觉重现)5 猜想与讨论:通过观察课学生:思考观察小组讨论回答:存在,蜜蜂、蝴蝶的翅膀振动都传到人耳,比较蜜蜂、蝴蝶翅膀振动和听到的声音,推理听不件,你是否能确定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存在吗?6 归纳小结:在强度一定,频率不同的声波中,有的我们听不见。我们听见蜜蜂的飞声,但听不到蝴蝶的飞声。到的声音存在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说明六、测试活动(15 分)设问:哪些声音你听不见,你想知道吗?5 演示课件:播放音频发生器由低到高发出的不同频率的声波并显示频率段数。6 利用课件如何测试听觉范围?7 测试活动(共 2 次)8

10、 比较交流反馈测试结果学生:观察分组讨论测试方案:4 两人一组相互合作5 防止干扰,被测试人闭上眼睛,注意聆听,刚听到时举手直到刚听不见时放下手。6 记录人集中思想观察并记录七、自学导航(10 分)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4 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5 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6 与可听见声相比,超声波、次声波的主要特点和应用。3 学生阅读课文4 完成练习:(1)人的听觉范围是 ,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次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2)超声波的特点: (3)次声波的特点: 八、课题申请(5 分)3 1。超声波的应用以很广泛,播放课件展示简介下列仪器:4 A。声呐B型超声波诊断仪C超声波速

11、度测定器D超声波清洗器F超声波焊接器GHIFU 聚焦刀2你想进一步知道他们的原理、用途或操作过程吗?请各研究小组讨论确定一至二个课题进行研究。小组讨论并完成申请表五、本节课小结(2 分)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由学生归纳课题交流 组织、答疑、评价 交流、提问、讨论(第二课时进行)【保留板书】1.4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一、 通常人耳的听觉范围在 20Hz 至 20 000Hz超声波(频率高于 20 000Hz)二、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次声波(频率低于 20Hz)三、次声波的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集中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的很远附件:课题课题申请表课题课题申请表小组名称 班 级申请课题申请时间 预计完成时间成员名单 性别 职务 分 工 备 注成果形式 评 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