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中毕业生适应性练习试题卷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174453 上传时间:2017-07-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初中毕业生适应性练习试题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年初中毕业生适应性练习试题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年初中毕业生适应性练习试题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年初中毕业生适应性练习试题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年初中毕业生适应性练习试题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初中毕业生适应性练习试题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初中毕业生适应性练习试题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H 语文(一)试题卷 第 1 页 共 6 页2015 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适应性练习(一)语 文 试题卷 (2015.4) 温馨提示:本试卷共四大题,21 小题,全卷满分为 150 分(含书写 5 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一、语文知识积累(25 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生活老人悄悄告诉我:性格开朗并非“豁达”之全部内(hn) 。豁达是一种坦荡,那心灵像一汪碧泉清(ch) 见底,容不得半点 污秽 和虚伪;豁达是一种乐观、豪爽,能驱散生活中的痛苦和(gn g) ;豁达是一种自信,更是一种奉献。2古诗文名句填空。(10 分)(1) ,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2)更深月色半

2、人家, 。 (刘方平月夜 )(3)江山代有才人出, 。 (赵翼论诗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 (礼记大道之行也 )(5)古人说:“亡国之音哀以思” 。身为亡国之君的诗人 ,在词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深沉地表达哀之痛、思之切的句子是:“ , 。 ”(6)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国家“必须登高望远” 。登高望远,既是一种思维,更是一种视野。请写出与登高相关的古诗词名句(连续的两句): , 。3名著阅读和文学常识。 (8 分)(1)阅读下面名著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5 分)冬天过去了,春天的阳光是自然 给一切人的衣服,他把棉衣卷巴卷巴全卖了。他要吃口好的,喝口好的,不必存着冬衣,更根

3、本不预备着再看见冬天;今天快活一天吧,明天就死!管什么冬天不冬天呢!不幸,到了冬天,自己还活着,那就再说吧。 原先,他一思索,便想到一辈子的事;现在,他只顾眼前。经验告诉了他,明天只是今天的继续,明天承继着今天的委屈。卖了棉衣,他觉得非常的痛快,拿着现钱作什么不好呢,何必留着等那个一 阵风便噎死人的冬天呢?文中的“他”指谁?请你结合小说情节,分析“他”从“原先一思索便想到一辈子的事”转变为“现在只顾眼前”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20 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B 阿长与山海经 一文是作者对长妈妈的回忆,

4、被收录在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C雨果,德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 巴黎圣母院 、 悲惨世界 、 九三年等。NH 语文(一)试题卷 第 2 页 共 6 页D 战国策是刘向编辑整理的一部历史著作, 唐雎不辱使命 、 曹刿论战都选自此书。4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拜访) 会宾客大宴(正赶上)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新鲜) 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挑选)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闻之,欣然规往(计划)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案件) 即书诗四句(写)寒暑易节(交换)D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有害)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选拔) 渔人甚异之(对感到惊异) 二、现代

5、文阅读(30 分)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12 题。(一)精灵(18 分)我手里的笔勾画着圆圆的、晃 动的墨水瓶影,心 则在胡思乱想。从隔壁房间传来声声钟鸣,仿佛是有人在叩问,先是轻轻的,后来越敲越响,连 敲了 12 下,然后戛然而止,像等候回答。“是的,我在家,请进”门把手怯生生地响了一下。滴着烛泪的火苗儿歪斜到一边 。他 侧身从直角形黑洞里挤进屋,猫着腰,脸灰不溜秋的,身上蒙着夜晚的霜花。我熟悉这脸哦,太熟悉了! 这脸,又勾起了我的回 忆,使我又喜又恼!“认得出我吧?从前咱俩几乎无日不见,在一起戏耍在那儿,在故 乡难道你忘了?”他的声音似一道闪光,倏地照得我 头晕目眩。 我想起曾有过

6、 的幸福,荡气回肠的、无以比拟的、去而不返的幸福“得,你记起来啦!是呀,我便是以前的林妖,调皮捣蛋的精灵”他深深地叹了口气。蓦地,我像重又瞧见了悠闲的白云、树端起伏的林澜以及林澜掀起的星沫白桦树皮的斑斑光点,重又听到了林澜无休止的欢乐的轰鸣他凑近我,亲昵地瞅着我说:还记 得咱们的林子吗?记得那些黑松林和白 桦林吗?全砍啦真叫人痛心。眼看着一棵棵倒地,可有什么法子?他们 把我赶进沼泽地。我哭,我喊。我不甘心,我连蹦带跳地逃往附近的 针叶林。“在那儿我伤心地哭了好一阵子刚安下身,不料林子又没了,只剩下一片瓦灰。我再次流浪,找到一处下脚处 挺不错的、生气勃勃的小密林,但总不如原来的。在原来的地方我常

7、常从早玩到黑,吹口哨、拍巴掌,吓唬过往的人你记得吗?有一回你和一个穿白色连衣裙的姑娘在我那儿,在密林深处迷了路,我让一条条林 荫小径布成迷宫,我围着树干打转,在叶丛里朝你眨巴眼睛,使你晕头转向不 过,这是跟你闹着玩儿,你不要骂我啊后来我到了新地方,得过且过吧NH 语文(一)试题卷 第 3 页 共 6 页“我到过各种树林,就是找不到能安身的 窝。最后我打定主意:不如背上行囊闯江湖去。半途上遇了我的同族同宗水妖。她也落了难,怪可怜的,不断唉声叹气:这年月糟透了!也真是的,以前,她虽然娇气,但喜欢招徕客人去她的金色沙滩。她招待客人多么殷勤!唱的歌多么娓娓动听!可眼下,她 说,河水成了泥浆,不再是清凌

8、凌的,憋得人没法透气她去大海,临时捎带上我,走了一程,把我送上雾蒙蒙的沙滩:去吧,小兄弟,去找小林子安家吧。可我什么也没找到,于是来到这可怕的、 砖墙林立的异国城市成了流浪汉,轻衣小帽,穿了这么双靴子,按当地人的习惯,甚至学会了当地人的 语言他不吱声了,眼睛变得水汪汪的,像两片雨淋的树叶,交叉双手,梳成一边溜的浅黄发在摇曳的灯光下一亮一暗。“我知道你也寂寞难耐。”他又 说道, “但比起我揪心的寂寞来是 轻微的,如你所说的 惆怅而已。你瞧,我的同族同宗眼下一个也没有了,有的像雾 般消逸,有的独奔天涯。故乡的溪水再没有一只嬉耍的手去拨动水中浮月了”他说到这儿时,烛火咝咝地响了几声,熄灭了。他那冰冷

9、的手指忽然抓住我的手掌。 忧伤的、我所熟悉的朗朗笑声也忽然停止了。等我再点亮灯时,靠椅里已无人影 空空如也房里 仅留下一股白桦和苔藓的淡淡的馨香(选自小小说选刊2014.2 作者 纳博科夫 有删改)5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填写出林妖不断变化的安身之处。 (3 分)A 附近的针 叶林 小密林 B C6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6 分)(1)他的声音似一道闪光,倏地照得我头晕目眩。 (他的声音为什么会让“我”头晕目眩?) (3 分)(2)他说到这儿时,烛火咝咝地响了几声,熄灭了。 (精灵消失时,作者为什么要安排烛火熄灭的细节?) (3 分)7作者着力刻画了林妖的形象,为什么还要写到

10、水妖?(3 分)8小说结尾处:“房里仅留下一股白桦和苔藓的淡淡的馨香”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 分)(二)中国对联文化(12 分)【对联起源】对联,汉族 传统文化之一,又称 楹联或 对子。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那时人们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 认为能 压邪。 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相传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 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 。宋代在 门上张贴对联成为 一种风俗。它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对联分类】NH 语文(一)试题卷 第 4 页 共 6 页对联按不同的方法,可分成若干种类。

11、按所用之 处分,有门联、楹联、厅堂联、 胜迹联等。按内容分,有春联、寿联、婚 联、挽 联等。按技巧分,有迷联、 隐联、巧趣联等。按字数分,有短联、中联、长联、特长联。按句数分,有单句联、多分句联。【美学价值】(1)形式美对称之美词性相对:“云”对“雨”,“雪”对“风”,春夏秋冬、冬去春来。“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平仄对立:上联最后一字为仄声(大致指现代汉语中的第三声、第四声),下联最后一字为平声(大致指现代汉语中的第一声、第二声)。 我去太匆匆,骑鹤仙人还送客(仄);兹游良眷眷,落梅时节且登楼(平)。色彩之美喜庆的对联,都

12、是用毛笔在红纸上写的。黑得深沉,红得热烈。特别考究的人家是用金粉写在红纸上,或者,先用毛笔写上黑字,然后再用金粉套黑字的边。书法之美楷书如坐,行书如走,草书如跑。对联或镌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对联上的字,尽量请书法写得漂亮的人写,既光门楣,又表示对未来恭敬之意。(2)内容美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人近百年犹赤子;天留二老看元孙。(3)艺术美A 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 B 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C 童子打桐籽,桐籽落,童子乐;和尚立河上,河上崩,和尚奔。 D 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4)社会美评价人物、镌刻历史【对话春联】“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3、 ”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冬祥” ,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 ” 。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深受人们喜爱。9下列关于“对联”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对联的字数限于四言和六言,上下联讲究对仗。 B对联讲究色彩美,颜色为红黑二色。C 【美学价值】中“内容美 ”所列举的两个对联,均为“春联” 。D对联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NH 语文(一)试题卷 第 5 页 共 6 页10请你根据对联的相关知识,在【对话春联】的横线上选填恰当的下联( ) (3 分)A万户栖柳依依 B千家喜气洋洋C春回爆竹声声 D春来微

14、风缕缕11请你从【美学价值】 “艺术美”栏目中列举的 ABCD 四幅对联中选择一幅,从语言艺术角度加以赏析。 (3 分)12结合上文,就下面的现象发表你的看法。 (3 分)大学生小君听说舅舅在小镇上开了新店,买了红纸精心写了一幅对联,兴冲冲送到舅舅店里,可是舅舅很随意地放在一边,说这会生意正忙,等忙好再贴。事实上,这幅对联再也没有被贴出来,而小店对面的小摊上,各种烫金的春联和“福”字正在风中招揽着顾客。三、古诗文阅读(22 分)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 1319 题。(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 分) 唐李白杨 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3诗的一、二两句

15、借 、 两种景物,抒写诗人内心的哀伤愁恻。 (2 分)14请你结合全诗,分析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 (2 分)(二)晏子列传(18 分)【甲】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 门 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 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 ”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乙】越石父贤,在缧绁 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 骖赎 之, 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惧然,摄衣冠 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