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一下历史第三分册答案(txt)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174303 上传时间:2017-07-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高一下历史第三分册答案(txt)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上海高一下历史第三分册答案(txt)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上海高一下历史第三分册答案(txt)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上海高一下历史第三分册答案(txt)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上海高一下历史第三分册答案(txt)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高一下历史第三分册答案(tx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高一下历史第三分册答案(txt)(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7 课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一、基础练习1960 契丹 陈桥驿 2考试制度 殿试 弥封3B 4D 5C 6.D二、拓展练习7、宰相都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文人,很少有武将,以此避免武将专权;各类官职多用文人;文官地位高于武将;皇帝有“不杀士大夫的“ 祖宗之法”,尊重士大夫。8、史料是:其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评价是:科举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为赵宋王朝选拔人才、巩固中央集权统治,起了积极作用。第 18 课 北宋中期的改革一、基础练习1宋神宗 制置三司条例司 2司马光 元祐更化 3C 4C 5A 6 A 7D二、拓展练习8、(1)宋初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带来的各种后果。 (2)以整顿

2、吏治为核心的庆历新政和以理财为主要内容的王安石变法,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第 19 课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一、基础练习1耶律阿保机 辽 2党项族 西夏 3B 4A 5C 6B7. 二、拓展练习8、(1)官分南北指辽 设置的从中央到地方两套平行的政权机构,因办事机构分别设在皇帝宫帐的南、北两侧而得名。 (2)适应游牧文明的管理制度为国制,适应农耕文明的管理制度为汉制。 (3)在契丹人和北方诸族居住地实行适应游牧文明的管理制度,在南方渤海人和燕云十六州的汉人居住地实行可适应农耕文明的管理制度,从而有利于辽朝的统治。第 20 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一、基础练习1水稻 太湖流域 2机户 江西景德镇 3B 4C

3、 5D二、拓展练习6、(1)从图片中可以 了解宋代江南农业生产的状况。如画面上树木茂盛,说明江南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田庄里的农民繁忙劳动的景象,反映了那时候江南社会比较安定,为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还描绘了南方一人一牛犁耕的方法,说明宋代南方耕作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插秧与收获同时进行的情景,说明我国农业精耕细作水平攀升到一个新高度,等等。这些都充分展现了宋代农业生产的新发展、新气象。 (2)西汉时期,南方人口大大少于北方;唐代南方人口增加;宋代南方人口大大超过北方。 (3)南方赋税收入已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由此可见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 (4)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

4、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南方的政治环境相对安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南方的自然资源得到更多的开发和利用;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7、(1)在“南海一号”沉船点发现了数万枚古钱币,其中 年代最晚的是宋高宗主政时期的绍兴元宝。 (2)到过的港口:宁波(明州) 、杭州、泉州、广州;驶向的地方:南洋(东南亚 )、印度(南亚) 、阿拉伯(西亚)。 (3)宋代农 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商品,为海外贸易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宋代掌握了发达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在航海中使用指南针;宋代政府采取了鼓励海外贸易的政策;北方时有战乱,南方相对稳定,经济重心相对移向东南沿海等。第 21 课 辉煌的科学技术一、基础练习

5、1毕异泥 活字印刷铅活字 2蒙古国 阿拉伯 欧洲 3C 4A 5B 6B 7A=、拓展练习8、(1)原因:宋元时 期,民族政权长期并立,战争频繁。外传经过:13 世纪随蒙古国西征传人阿拉伯,后传人欧洲。 (2)主要成就:十二气历、梦溪笔谈。研究方法:实地考察,模拟实验,总结经验和规律。 (3)水运仪象台。韩公廉。(4)宋元时期,我国科技取得巨大成就,我国古代科技达到了顶峰,并对世界文明做出巨大的贡献。印刷术对中外文化交流和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火药对欧洲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等。总之,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第 22 课 元朝的统一一、基础练习1大都 商业

6、大都市 2意大利威尼斯 福建泉州 马可波罗行纪 3C 4B 5A 6D 二、拓展练习7、(1)材料一 藩王使者质问元政权为什么不遵旧俗;依据是蒙古人旧俗不同于汉法,是指游牧为业、不建城邑、不讲仪文制度。材料二力主元政权必行汉法乃可长久;依据是考察历史上的后魏、辽、金诸政权统治时间都很长,是推行汉法的结果。采纳了材料二的观点。 (2)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为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行中书省是地方行政机构。“考求前代之典” ,即沿袭北宋时期的中央官制。 (3)中书省首创于隋唐。 差别:唐的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而元中书省是最高国家行政机构;唐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

7、拟,元朝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8、原因:元朝疆域辽阔,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和管理,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地方行政管理机构;元统治者对历代统治经验的借鉴和发展。特点:行省统管地方军、民之事,权力很大,但行省从属中书省,服从皇帝统治,亦即行省隶属于中央。第五单元 单元练习一、宋初军事改革的利弊得失1禁军 厢军 乡兵2针对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拥兵自重、禁军将领篡夺皇位而言。这一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3首先,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其中,枢密院长官枢密使一般由文官担任。其次,实行守内虚外、内重外轻的方针,令各地拣选强壮士兵编人

8、中央禁军,地方上则留老弱者充任厢军和乡兵。再次,采取更戍法,轮流变换驻地,以防止将领分立割据、拥兵对抗朝廷。第四,以“重文轻武” 为基本国策,通 过科举制度选拔文人担任军队的重要官职,以防范武将专权。4宋初军事改革彻底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混战、武将跋扈专权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此后,国家太平,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这是宋初统治者管理军队得法的结果。5C 6不同:材料四认为,宋初军事、政治等方面的改革,虽然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但造成地方越来越贫弱。面对金军的大举进攻,地方军队土崩瓦解,造成金军长驱直人,攻占开封,北宋灭亡。评价:宋初军事改革有利有弊。“利” :将军权、军队收归中央,

9、避免了地方势力与中央抗衡,防止了武将专权和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弊 ”:由于地方军事 实力薄弱,无力抵御少 数民族政权的进攻,使北宋很快走向瓦解。二、褒贬不一的王安石变法1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商:均输法;兵:将兵法、保甲法;士:科举新法。2扰民伤财,影响了社会的安定。针对一些社会问题,修修补补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改弦更张。3A 4法是好法,只是因为用人不当,结果百姓“但受其害,而不见其利” 。5王安石变法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一场进步的改革运动。其变法的一些指导思想流传至今。6答案不必强求一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如能从辩证的视角阐释则更好。三、宋代多民族政权的并立1C 2反

10、对(或不赞成) 。3北宋和南宋时期,少数民族契丹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蒙古族建立的元,先后与宋政权之间发生激烈冲突。虽互有胜负,但对宋政权而言,总体上是胜少败多。部分少数民族政权还进入中原,并确立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如金在南宋时期长期统治黄河流域;元还灭南宋,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4北宋与辽订立“ 澶渊之盟 ”;北宋与西夏也达成和议 ;南宋与金达成“绍兴和议”。5都是以宋政权向少数民族政权交纳岁币银、绢等为代价订立的。6材料三认为,对宋朝而言,与少数民族政权议和是“图全之善策” 。同意,但不完全赞同材料三的观点。理由:由于宋初的军事改革造成长期“积贫积弱” 的局面,使宋朝在

11、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大都处于不利的地位,而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作为草原民族骁勇善战,正处在生机勃发的状态。在这种背景下,以牺牲部分利益换取民族间的和平相处是值得的。“澶渊盟而后两国享无事之福者且百年” 便说明了这一问题。但一味的议和与妥协退让,带来的也往往是对方的贪得无厌和得寸进尺,使北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得不到保障。独立自强与奋起御侮,可阻滞少数民族的进攻,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如岳飞抗金就有效地阻滞了金军的南下,使南方社会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定。第 23 课 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一、基础练习1朱元璋 应天 2中书省 丞相 宰相六部 3B 4A 5C 6D

12、7D 二、拓展练习8、(1 )锦衣卫。 (2)朱元璋。 加强专制统治。 (3 )职责:职掌侦察、缉捕、审刑等,并有自己的监狱和法庭。地位:由皇帝直接指挥,权力凌驾于政府司法部门之上。 (4)其设置标志着皇 权趋于极端,君主专制政体的集权程度臻于空前。第 24 课 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一、基础练习1努尔哈赤 后金 皇太极 清 2李自成 张献忠 大顺 大西 3C 4D 5B 6Ac Bd Cb Da 7、(1)满族兴起后多 次打败明军,并不时南下奔袭,严重威胁明朝的统治。(2)充任矿监、税使 的宦官对工商市民恣意盘剥;赋税之外任意加派苛捐杂税;陕西等地区连年饥荒,民不聊生。 (3)正确。外部:满

13、族兴起后,多次打败明军,不仅占据山海关外的东北全境,而且不时南下奔袭,窥测中原,伺机长驱直人。内部:矿监、税使的恣意盘剥,激起多次民变,削弱了明朝的统治;苛捐杂税致使民怨沸腾,社会矛盾激化;陕西连年饥荒、民不聊生,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二、拓展练习8、(1)魏忠贤 主要利用了皇帝特殊的嗜好、不亲理朝政的机会实现专权的。(2)皇帝觉察到大权旁落或新皇帝即位,宦官的伎俩便暴露无遗了。(3)宦官大多出身于社会下层,出于生活的无奈,才被迫从事这种“非人” 的职业,他们的命运是可怜的。但有些宦官一旦掌握权力,又往往会做出一些祸国殃民、匪夷所思的事情,从这个角度讲,他们的行为又是可恶的。宦官既是君主专制统治

14、的副产品,也是君主专制统治的牺牲品。第 24 课 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一、基础练习1努尔哈赤 后金 皇太极 清 2李自成 张献忠 大顺 大西 3C 4D 5B 6Ac Bd Cb Da 7、(1)满族兴 起后多次打败明军,并不时南下奔袭,严重威胁明朝的统治。(2)充任矿监、税使的宦 官对工商市民恣意盘剥;赋税之外任意加派苛捐杂税;陕西等地区连年饥荒,民不聊生。 (3)正确。外部:满族兴起后,多次打败明军,不仅占据山海关外的东北全境,而且不时南下奔袭,窥测中原,伺机长驱直人。内部:矿监、税使的恣意盘剥,激起多次民变,削弱了明朝的统治;苛捐杂税致使民怨沸腾,社会矛盾激化;陕西连年饥荒、民不聊生,

15、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二、拓展练习8、(1)魏忠贤主要 利用了皇帝特殊的嗜好、不亲理朝政的机会实现专权的。(2)皇帝觉察到大权旁落或新皇帝即位,宦官的伎俩便暴露无遗了。(3)宦官大多出身于社会下层,出于生活的无奈,才被迫从事这种“非人” 的职业,他们的命运是可怜的。但有些宦官一旦掌握权力,又往往会做出一些祸国殃民、匪夷所思的事情,从这个角度讲,他们的行为又是可恶的。宦官既是君主专制统治的副产品,也是君主专制统治的牺牲品。第25 课 康乾盛世(上) 一、基础练习1南书房 军机处 2沙俄 准噶尔部 金瓶掣签 3D 4A 5A 6D 7B 二、拓展练习8、(1)A 台湾府; B 驻藏大臣;C 伊犁将军。A 处:康熙时,清朝发兵攻占台湾,设台湾府,驻军守备,将台湾置于中央政府统一管理之下。 B 处:雍正时,中央政府派出驻藏大臣,直接监督西藏政务;乾隆后,由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驻藏大臣监督达赖、班禅的转世程序。 C 处:清朝历经三代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乾隆时又平定回部叛乱,统一了天山南北,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