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导论期末试题(2010年7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173892 上传时间:2017-07-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导论期末试题(2010年7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文化导论期末试题(2010年7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文化导论期末试题(2010年7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文化导论期末试题(2010年7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文化导论期末试题(2010年7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导论期末试题(2010年7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导论期末试题(2010年7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电视大学 2009 至 2010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中国文化导论试题 2010 年 7 月第卷(共 40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 1 个 选项为正确答案,多 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1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 书是 ( )。A.春秋左氏传 B.国语 C.史记 D.资治通鉴2关于老子“无 为而无不为”的说法,下面 认识正确的是 ( )。A.什么也不用做 B.不生事扰民就能达到天下大治的状况 C.不做什么也等于什么都做了 D.做尽所有的事也就等于什么都没有做3.孔子释“仁”为 ( )。A.父子有亲 B.君臣有义 C.长幼有序 D.爱人4.中庸所提出的掌握知识的步

2、骤是 ( )。A.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博学 B.博学、 审问、慎思、明辨、 笃行 C.慎思、明辨、博学、审问、笃行 D.博学、明辨、笃行、审问、慎思5.阴阳观念在传统文化中至为重要, 周易一书认为天地万物的 变化都体现于 ( )。A.三爻 B.八卦 C.六十四卦 D.八十一卦6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 ( )。A.先秦时期 B.秦汉之际 C.西汉时期 D.两汉之际 7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里 导致的结果是 ( )。A.儒法二家思想的分离 B.儒家的法家化 C.法家的儒家化 D.伦理的法制化8.君王若顺天而行,修德政,则天降祥瑞以示庇佑;若君王违背上天之意,则天降灾异以示警,甚至使之败

3、亡,授命于新王朝。这一说法即 ( )。A.内圣外王 B.王权天授 C.民贵君轻 D.无为无不为9.儒佛道三家思想第一次碰撞的产物是 ( )。A.两汉经学 B.魏晋玄学 C.宋代理学 D.汉代的帝王统治术10.魏晋人在审美追求上讲求 ( )。A.合乎古范 B.气韵生动 C.发乎情止乎礼 D.写实11唐代吸收外来文化最集中的地方是 ( )。A.敦煌 B.洛阳 C.河北 D.长安 12我国历史上文化南移经过 了三个十分集中的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是 ( )。 A.战国时期楚文化的兴起 B.唐代的“安史之乱” C.南北朝的“永嘉之乱 ” D.宋代的“ 靖康之难” 13唐文化以高势能文化的姿 态向四周输出

4、、 辐射,影响了周边的国家。其中,曾派出遣唐使达 18 次之多的国家是 ( )。A.朝鲜 B.日本 C.越南 D.印度14佛学中国化的过程中,相应地产生了士大夫的僧侣化和僧 侣的士大夫化,其中,士大夫的僧侣化被称为 ( )。A.居士 B.学问僧 C.诗僧 D.清客15市民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取代士人文化成 为一种 显态文化是在 ( )。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清代16四库全书的修订是有深层 的历史背景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 ( )。A.清王室急于向历史学习,以便掌握汉人的统治之术 B.由明入清的知识分子有反清言 论,借修 书以毁书 C.用修书的办法表示清统治者已 经完全汉化D.为了

5、跟明代的永乐大典比 较,显示清廷的强大17在崇实尚性的思想大潮影响下,清代学 术思想表现出对 宋代以来的性理之学的怀疑,在学术思想上呈现出 ( )。A.汉代朴学的倾向 B.明代王阳明心学倾向 C.佛学化的倾向 D.道教化的倾向18对“止于至善 ”,正确的理解是 ( )。A.在善地停止下来 B.停下来即是至善 C.不可能到至善之境,因此永不能停止 D.到了至善之境就停止下来19提出“中学 为体,西学为用”主张的人是 ( )。A.魏源 B.冯桂芬 C.郑观应 D.孙中山20凤在皇室和民间有着广泛的引申意 义和象征意义,从文化原型上进行溯源,凤是( )。A.凤是中原各族图腾物的结合体 B.凤是南方各

6、族图腾物的结合体 C.凤是魏晋人绘画中的想象和 发明 D.凤来源于周易中的描述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2-5 个选项为正确答案,多选、少 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2 分,共20 分)21.属于战国时期的优秀文化成果的是 ( )。A.史记 B.左传 C.孙子兵法 D.离骚 E.世说新语22.乐在传统社会的主要功用有 ( )。A.娱乐工具 B.娱神功能 C.教化功能 D.科举工具 E.医疗效用23下列符合名士价值观的是 ( )。A.但求独善其身 B.追求与世隔绝 C.视个性自由为人生第一要义 D.心存兼济之志 E.视富 贵利禄为人生第一要义24.符合中国化的佛教对“孝” 的理解的有 ( )。A.父

7、母在,不远游 B.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C.舍弃对生身父母行小孝 D.出家修行向“法身”行大孝 E.孝即是空25禅宗宗旨主要有两点,即 ( )。A.发乎情止乎礼 B.单刀直入 C.玄之又玄 D.直指心源 E.大象无形26下列特质中,构成中国画遗貌取神的审美追求的是? ( )。A.画面均衡 B.散点构图 C.写实主义 D.写意的笔调 E.色彩的 鲜艳27封建社会后期,复古成为一种强大的文化思潮,在明代诗坛上前后出现过两次复古思想,史称“前后七子” 的复古诗文运动,其中后七子的领袖是 ( )。A.王阳明 B.方以智 C.李攀龙 D.王世贞 E.顾炎武28明代后期市民文化日趋高 涨,以下关于明代市民文

8、化的表述,正确的有 ( )。A.社会风尚趋于简单质朴 B.社会风尚趋于导奢导淫 C.贵义轻利 D.礼拜金钱之风日益强盛 E.市民文学唱主角29洋务运动是官商知识分子 对西学入侵的理性应对,而 贫 民百姓对西学入侵的应对则包括( )。A.复古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袁世凯复辟 D.义和团运动 E.五四新文化运 动30文学革命是五四新文化运 动的主要成果之一,当 时倡导 文学革命并身体力行的有 ( )。A.胡适 B.严复 C.陈 独秀 D.鲁迅 E.郭沫若第卷(共 60 分)一、案例题(30 分)阮籍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的人物,他本来有 济世之志,但身处魏晋交替之际,政治变故不断,名士少有能保

9、全自身的。在这种情况下,阮籍尽力不参与世事,常常喝酒大醉。司马昭想为儿子司马炎求娶阮籍之女,但阮籍一醉六十日,最终司马昭没问成。当时的权臣钟会好几次打算询问阮籍对时事的看法,意 图从他的回答中找到借口来治罪,但每次都因为阮籍喝醉酒没法回答而未能实现。结合案例作具体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在阮籍的饮酒乃至醉酒的生平事迹中,酒起到了怎 样的作用?(10 分)(2)有人认为酒是忘忧草,也有人 认为酒会让人失去理性;南北方的 饮酒习惯相差也很大。传统的酒文化多多少少也积淀于今天的社会生活习惯中。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酒文化或饮酒?回答不少于 150 字。 (20 分)二、拓展题(30 分)答题要求:(1)本题在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道完成即可,注意:如果两道 题目都作答,以第一 题的答案计分;请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填在答题纸的第一行。 (2)要求对题目所涉及的概念、 现象等,在知识层面的介绍的基础 上,有自己的 阐述和发挥,并能举例说明。字数不少于 300 字。1“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仁”字,从人从二 ,讲的是如何 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孟子和历代学者对“仁” 都有阐发。 结合事例或材料谈谈你对“仁”的认识与理解。2市民文化在元代有极大的发 展,其代表是元 杂剧,出现了诸如窦娥冤、 西厢记、 墙头马上等一批剧作。结合事例或材料 谈谈你对元代市民文化的 认识与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