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史纪》观后感600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1738053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史纪》观后感600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州史纪》观后感600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州史纪》观后感600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州史纪》观后感600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州史纪》观后感600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史纪》观后感60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史纪》观后感60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州史纪观后感 600苏州史纪中,串联各个历史人物的,既是遍布古城内外的遗址遗迹,更是迭代中骨髓相连的情感浸润。品才网整理了苏州史记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苏州史纪观后感 600 像这样细细地听,如河口凝神倾听自己的源头。像这样细细地看,如暮年遥望记忆的远方。像这样,莲花般的少年默默体验血脉的温度落入历史深渊,与自己相恋。苏州史纪28 集,总长近 700 分钟。碎片化信息爆棚的当下,这样历时 4 年打磨的鸿篇巨制,未见讨巧。可大部头有大部头的重量,从史前文明说起,直到辛亥革命,跨度苏州一万年。纵深沟壑,时间坍缩,今天回望历史,就好像从高维度的空间航拍低维世界,它能像一页教科书那么薄,也能像发际

2、线退到 40 之后的不惑,详略得当的历史故事,拿捏起来时仿若自在轻盈,偏偏看完之后却仰天吁嘘。只缘身在此山中,却不识庐山真面目。我们久忘不识的历史,如当头棒喝,提醒我们,要像这样细细地看。“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这是苏州史纪开篇引用的题记,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4 年前,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和苏州广播电视总台启动了这一纪录片项目。作为苏州的第一部大体量城市影像史,该片集萃了中国社科院历史所、江浙沪高校和文博系统专家的指导和参与,前后采访了 80 多位专家学者,全景采撷吴地遗址遗存,并结合了大量情景再现。然而,我想说的,在所有有据可考的真实史料基

3、础之上, 苏州史纪还原的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历史故事,展现的是最能抚慰人心的吴地情怀,弘扬的是最能提振人心的精神气息。第一步:人,是历史讲述中能否成功还原的关键。苏州史纪第四集江东子弟 ,丰满地诠释了这一核心要义。“长江一路向东,奔流不息,到了九江南京之间,似乎厌倦了寻常路线,折向东北而行,于是,长江这一段的东南地区称为江东。2000 多年前,生活在这一片土地上的人们,被称为江东子弟。 ”第四集开篇,就把地理概念瞬间过渡到人的范畴。江东子弟,几乎是我们每一个祖先的统称,教人如何不发心?第一个登场的是春秋时期的独臂刺客要离。片中用寥寥几句的描述,将人拉回血雨腥风的历史博弈中,勇士尽忠守义的人性特征,

4、在暗淡长河中被重新擦拭,过往故事与情景再现的奇妙组合,让江东子弟在复杂历史局面中的复杂人性,展露无遗。要离刺杀成功后,本难逃一死,可对手却在遇袭后赞他为江东勇士,称“一日之内不能连死两个江东勇士” ,这样的点赞,当然不是为了朋友圈,而把江东子弟推到了一个历史舞台中,那就是对骁勇的崇尚。片中紧随而至的是这样一句话:“2000 多年前,江东子弟的性格是怎样的,剑,是最好的象征。 ”由人到物,吴王剑,终出鞘。苏州史纪的每一集,几乎都采用这样一个套路:以人带事、以事说史、以史论理。由历史与现实的交叉叙事、历史纵线与横向打开的融会贯通,来还原故事。无论多么宏大叙事的篇章,最小的切口依然是人,如何抓住历史

5、题材中最有表现力的人,不是看颜值,不是看传奇,而是看人性爆发力的那一瞬间,是不是和那一段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性不谋而合。这就是人与史合二为一的爆发节点,是故事的黄金切口, 苏州史纪深谙此道。历史从未枯燥乏味,人,是最生动的注解。第二步:情,是历史讲述中能否显示张力的关键。苏州史纪第八集石湖居士 ,讲述了石湖与范成大的故事。范成大的一生,几乎是苏州士大夫的经典写照。虽生逢离乱,但锐意太平,以身许国。少时为官,体恤民生,中年临危受命,出使金国,外争国体。“君臣辞别时,宋孝帝说:或许你不会有生命危险,但可能会像苏武一样被囚禁。范成大说:我已安排好家事,做好了不回来的准备。说完,慨然而行。 ”然而外交并未

6、如愿,此后仕途也并不如意。晚年的范成大兜转一生,回到家乡石湖归隐,在散淡山水间疗愈壮志未酬。片中,情绪的铺垫,弥漫在石湖四季轮回中。将一位南宋士大夫的毕生忠良与无奈郁结,表现得极其充分。而对这个人物的再次解构,让这一方水土有了厚重的情谊。就好像杭州西湖注定是成就白娘子与许仙的浪漫爱情一样,石湖承载的注定是家国大爱。事实上,苏州的地理优势和富裕程度,恰恰为类似的情愫提供了土壤。余秋雨曾写四字:白发苏州,用来形容苏州外嫩里焦的沧桑。而苏州史纪中,串联各个历史人物的,既是遍布古城内外的遗址遗迹,更是迭代中骨髓相连的情感浸润。人们往往会把一生的总结,留在苏州,层层积淀,这里的花草树木就有了不一样的灵性

7、,这里的历史也就比其他地方更加丰厚。苏州史纪把握住这一历史共性,并在各个人物个性之中游刃穿梭,用精巧的语言和精准的影像,铺陈出历史之外的情感,让历史“活”到了今天,共鸣着今天的我们;让我们“碰”到了过去,彻悟着历史的重力。历史并非无限漫长,情在,天亦未老,处处回响。第三步:灵,是历史讲述中能否贯通精气神的关键。苏州史纪第十九集水墨吴门 ,是相当人文的一集,讲述吴门书画的缘起和吴门诸才子的创作生平。“沈周是吴门画派的第一位宗师,他出生于苏州城北农村,也终老于田园,一生没有参加过科考,更三次拒绝官府的引荐, 明史将他列入了隐逸传 ”。片中介绍第一位祖师爷的最后一句,开宗明义,直抵苏州文化和文人的核

8、心:“隐逸”两字。沈周、文徵明、唐寅、祝允明等开山之祖们,因其各自家世、履历的不同,在书画中描摹创作出各自的风格,均令人高山仰止。而他们的沉浮选择,透过书画,留给后世,无言中远胜千言万语。这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性灵的传递。历史留下的财富,最终会帮助我们度过当下。灵性,就像侠客隐于江湖,剑气隐于无形,逐渐聚集成了不得的气候,影响和改变着城市的进程。气息相通,一脉相承。当我们回顾一座城市的历史,我们是出于对自己缘起的探究,或对自我内心的深入?都有可能,但这样的过程是由艰涩慢慢顺畅的过程。历史如庞然大物,渺小如我们,在不对等的关系中, 苏州史纪提供了一条顺达的通路,帮助愿意思考的人,回到真实发生过的那些故事,回答“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哲学命题,回应当下正在经历的困惑,回复将来有可能发生的选择。苏州史纪是一部纪录苏州历史的影像史,真实可信,可歌可泣,可圈可点。但它,还是一部讲述精彩故事的纪录片,纵横开阖,细微入心,伴君天明。扩展阅读苏州史纪(古代)内容简介:作为一座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古城,苏州走过了两千五百多年漫长而艰难的历程。还是让我们从头说起吧。苏州的历史源远流长,建城二千五百多年以来,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在这块得天独厚而又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世世代代的苏州人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吴地文化,并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而在华夏文化史上占有着重要的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