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兼职受骗案例分析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31735119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兼职受骗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学生兼职受骗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大学生兼职受骗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大学生兼职受骗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大学生兼职受骗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兼职受骗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兼职受骗案例分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兼职受骗案例分析案例背景:“积累社会经验、挣点零花钱、为父母减轻经济负担、打发无聊的假期生活” 大学生利用假期做兼职大多都是出于这些目的,然而一些不良商家利用了他们涉世不深、不计酬劳、不知如何维权等事实,使得大学生在兼职时上当受骗的事情频频发生。案例 1:交了中介费却找不到兼职。某大学 2004 级的学生小马在期中考试后就开始联系寒假兼职了,可是直到期末考试时她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从 11 月 10 日开始,我先后去了三四家中介公司,都让我先交押金,然后等消息。”小马说,几经考虑之后,11 月12 日,刚参加完期中考试的她就和同学一起来到了街道口的某大厦上的一家中介公司,每人交了 1

2、20 元的“信息费”。当时工作人员表示,她们一年内都可以享受公司提供的招聘信息,可两个星期过去了,中介公司并没有主动给她们提供信息,她打电话询问时,中介找了几个公司让她们去面试,而面试后,她们才发现这些公司都在报纸上登了招聘广告,并没有委托中介来招聘。据小马介绍,像她这样交了中介费却找不到兼职的同学太多了,由于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与中介交涉,拖了一段时间后就只好放弃了。案例分析:首先,由于大学生和中介之间的关系不是劳动关系,只是合同关系,并不在劳动法保护范围之内,因此一定要选择合法的正规中介。最好对这个中介有所了解,看看他是否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办公设备的软硬件配备,工作人员的多少,是否有

3、营业执照、职业介绍许可证等相关的合法执照证件,还有把中介老板等人的电话记好。几个人一块有个照应,在工作之前把押金问题,工资问题都谈好,特别是押金的退回,工资的发放时间等。其次,要熟悉相关就业政策,用人单位无权收取求职者抵押金、风险金等费用,兼职单位要求交纳押金时,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上当。最后,如果发生求职纠纷,要采取友好协商的方式解决,若上当受骗可到相关劳动部门进行投诉,也可以采取法律手段。案例 2:学生找兼职,一天被“忽悠”两次这天,小兰起了个大早,和 11 名同学一起,跟着中介公司在学校的学生 “代理”(一名大二女生),坐车到五丁桥参加公司面试。广告说明要招食品促销,报酬每天 40 至

4、60 元。没想到,到了公司,一名工作人员撂下一句 “没有合适的工作”,就叫坐了一个多小时车的学生回去。好在还有另一个巧克力促销员的机会。小兰跟另外 9 名同学准时赶到另一 “学生代理”指定地点。小兰和同学们一直等到 12 点,“ 学生代理” 才出现。“是个女生,个子小小的,卷发。她说每人要先交 30 元中介费,交了就面试。面试不成功就退还”,在不愿丧失机会的心理下,小兰和 9 名同学交了钱。“代理”打了一个电话,商厦里出来一位姓王的女主管,自称分管该商厦的巧克力促销。“主管很漂亮,穿职业装,拿着公文夹,看起来是个白领,讲普通话,很热情”,小兰和同学们打消了疑虑,觉得“她不可能是假的”。不过,小

5、兰仍有疑惑:面试地点不在公司,竟然在商场大门口的顾客休息处,在众目睽睽下进行。当时,小兰心底宽慰自己:“这是考验。”小兰第一个接受面试,“主管” 好像也特别照顾,问的问题最多,但也不过两三分钟。整个面试过程持续不到 30 分钟。小兰要求当场给出面试结果,主管以“伤自尊心”为由拒绝,并说 21 日前最后答复。小兰无奈地回了学校,心里隐隐约约觉得不踏实。果然,小兰当天下午就打不通“学生代理”的电话了。第二天,她和五六个交钱的同学再次赶到商厦询问,得知商厦巧克力销售的主管姓“周”,并说公司招人从不收取“中介费”。小兰和同学明白,自己受骗了。“小广告肯定不止贴在一所学校,上当受骗的肯定不止我们。这样的

6、事,很多找兼职的同学都碰到过,没遇到的,是那些不找工作的。”小兰说。面对损失,没有办法,因为找不到人,也找不到任何机构来负责。 案例分析在大多数高校的新生学前教育中,学校、辅导员都会不断提醒学生,提防虚假招聘,但很多涉世不深的大一新生,依然会掉入“陷阱”。家境贫困生活压力大、经历单纯容易轻信、对招聘陷阱了解不够,这些都是大学生遭遇兼职骗局的主要原因。最后要提醒大家:现在是二十一世纪,坏人不再像六、七十年代的电影演得那样都长得一副鼠头鼠脑、贼眉贼眼,骗子脸上也不可能贴着“我是骗子”的标签,他们的骗术也与时俱进,像现在的高科技一样日新月异,让人防不胜防,请你打起百分之一千的精神。职场资深人士建议大

7、学生:通过中介公司求职,尽量不要一个人去,多邀请几个人做伴,万一出现问题也气壮。校方、教师、同学介绍的兼职信息源相对可靠,网络、小广告和大街上偶遇的信息源具有很大的危险性。若是上网,就要上所在学校、所在城市影响比较大的网站,直接和寻找兼职的人联系。若是女生,首先要考虑安全问题。建议女大学生不要找离学校太远的地方,同时考虑兼职的环境。比如做家教,如果学生住的地方很偏僻,或者附近经常有无业游民出现,建议不做。另外,高校通过举办讲座、宣传展板、印发小册子等,让大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警惕心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典型案例 大学生张贴“牛皮癣”被抓 去年“山洽会”前夕,市城管执法局

8、霞山分局组织执法人员整治市区 “六乱”现象时,当场抓住 4 名乱张贴非法小广告的大学生。 经查,这 4 人都是我市 在校大学生。此前,他们从网上联系见习工作时,被不法商家利用。执法人员当场收缴了广告海报 300 多张。该分局负责人考虑到他们还是学生,只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责令清理所贴路段的海报。这 4 名大学生追悔莫及,表示再也不做有损城市形象的事情。 合法权益谁来保障 被拖欠工资是大学生兼职时经常遇到的问题,而很多大学生因为不懂如何维权,只能自认倒霉。2006 年,小羽正读大二。她与班上几个女生一起到学校附近一间托儿所做兼职,曾因工资问题与园长闹到派出所,后来她们掌握了确凿证据,才拿回了自己应

9、得的工资。“那是我们第一次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利,感觉不仅要懂法、守法,还要维权。” 专家提醒,大学生在兼职时也要与用工单位约定工作时间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及其支付方式、劳动条件等。这样,一旦权益受到侵害,就能顺利维权。此外,大学生还可向劳动保障部门投诉,但要注意收集必要的证据,如工作证件、领取报酬的签名单或可以证明在单位工作过的凭证等。 小刘曾在学校旁边的一间小餐馆做过兼职。“我们一天工作至少 3 小时,一周下来才领到 40 多块钱。也就是说我们每小时工资才 2 元,有时候甚至是 1.5元。”一个星期后,小刘和伙伴们曾联名要求加薪,但老板熟视无睹,一气之下,小刘离开了小餐馆。

10、劳动合同法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许多从事计时工的劳动者会遇到用人单位只订立口头协议的情况。而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订立口头协议,建立和确定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此外,对于计时工而言,不存在试用期的问题。兼职受骗屡见不鲜来到大学后,很多新生都有想去打工做兼职的想法,也许是锻炼能力也许是打发闲暇。许多不法之徒看准这个时机,或欺骗或利诱,对大学生进行“剥削”。住在一期的刘同学今年在读研究生,他曾经就吃过一次亏。回忆当时的场景,他说,初次参加兼职的面试工作,他就被要求缴纳了 120 元的报名费。

11、面试通过之后,又要求交服装费。这个时候他和同学才意识到面试公司的不对劲儿。等他们返回那家公司时该公司却已待业。然而,刘同学注意到过了不久后,那家公司又以相同的方式正大光明地开始“招聘”了。编者按:为什么大学生在学习工作中会遇到如此多不公正的待遇?在整个社会中大学生处于一个相对“弱势”的地位,在生活、工作中处处碰壁,实在是在所难免。大学生怀着对家庭的责任,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自身能力的肯定,叩响了社会的大门,但就是这样的现实社会,狠狠地打击了这些年轻者的美梦,面对着种种欺骗和伤害,我们真有种无能为力之感。除了竖起更加坚固的心墙,我们更希望,学校和社会能真正给我们一次机会,一个平台,让年轻的光环照

12、亮整个社会。大学生的权利更应得到重视哪些方面存在侵权大学生群体侵权,通常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消费侵权:大学生消费侵权主要在日常生活用品、专业学习用品和电子消费类产品方面,主要表现在被迫消费、产品质量低劣、虚假宣传、售后服务水平等。(二)勤工助学、实习侵权:大学生为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往往通过不同的途径寻找就业的单位。在寻找过程中就会受到不法中介的诈骗,在就业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时会存在着陷阱,在工作单位中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等。 (三)学校侵权:近年来,学生因住宿问题,纪律处分问题,学位、学历授予问题,学籍管理问题、后勤管理及其他有关问题与校方发生矛盾纠纷。一、大学生打工陷阱目前大学生的劳工市场

13、远未成熟,鱼龙混杂,陷阱重重,涉世之初的学生稍不注意就会上当受骗,上当受骗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一)骗力:用人单位利用学生的免费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陷阱 1:不付报酬。一些学生被个人或流动服务的公司雇用,讲好以月为单位领取工钱,但雇主往往在 8 月份找个借口拖延一下,而到 9 月份学校开学后,公司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令学生白白辛苦一个假期。陷阱 2:临时苦工。一些个别小企业、小公司特别是个体建筑承包者看准假期大学生挣钱心切、对所从事工作的内容往往不太计较的心理,因此待学生假期一到,将平日积攒下一些员工不愿从事的苦、脏、累、险的工作找一些学生突击完成,然后给一点钱打发了事。而又不与他们签订任何合同,

14、一旦发生工伤等情况,打工的学生往往是索赔无门、欲哭无泪。陷阱 3:克扣工资。讲好是按月领取工钱,公司往往在快要付工资时以不合格为由找个借口将学生辞退,或者找种种理由故意克扣工资。案例 1 天津某大学经济管理系的陈某等三名大三学生,假期在和平路某公司做产品促销员,原定工资是底薪 500 元,再加销售业绩提成。但在打工 28 天之后,公司以不合格为由将三人辞退,工资分文未发。案例 2 甘肃某高校的一位同学对记者说:暑假时,一位很熟悉的老板要我去他的打字社工作,帮学生做做简历,讲好一个月是 300 元。结果我刚从考场上出来就被叫去,辛苦了一个月,临了老板说这是给我一个难得的实践机会,还说去上机练打字

15、也要每小时两元钱,我应该感激他才对,怎么会好意思向他要钱呢?结果是一分钱也没有。陷阱 4:貌似考察 实则“白赚”。有的公司在网上发布信息,要求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对应聘者考察,比如翻译、创作等工作,貌似考察,实际是在欺骗和利用大学生的脑力资源。等学生在网上把稿件、创意等内容发过去之后,就会被告之不能采用,其实他们已经利用了学生们的信息或智力资源,但是在网上很难取证。(二)骗钱:学生打工过程中有时被要求先投入一部分资金,而这部分资金就是不法之徒牟取的利益。 陷阱 1:中介坑钱 工作无着。一些非法的、不规范的中介机构利用大学生急于在假期打工的心理,以“急招” 的幌子引诱学生前来报名登记。一旦中介费到

16、手,便将登记的学生搁置一边,不及时地为大学生们找到合适的工作,等到他们“找到 ”了,早就开学了,学生也不能去工作了,中介费算是白交。或者当钱到手后,将一些没人干的工作,甚至是没有的工作介绍给大学生,让学生自己提出不干,中介就赚取中介费。或者找几个做“托”的单位让学生前去联系,其实只是做个样子。更有甚者竟然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交钱后连影子也找不着了。案例 长沙某大学大三学生姜某通过广告找到了一个 “助学中心”,要求找一份饮料促销的工作,并交了 80 元中介费,然而久等之后工作依然没有着落。据她说,当时她被该“助学中心” 介绍到一家店面搞食品促销,结果因该店已经招满了人而被拒绝,而且该店明确表示他们没有委托过任何一家职介所招人。姜某为此非常气愤,她要求退钱,对方说只有一个月内没有介绍成功才可以退。姜某愤愤地说:“这分明是一个骗局,一个月谁等得了,假期都结束了,还打什么假期工?”陷阱 2:乱收押金有些用人单位声称为了方便管理,向应聘者收取一定数额的押金或者保证金,并许诺工作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