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引言和光的干涉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173240 上传时间:2017-07-30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引言和光的干涉2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第一章引言和光的干涉2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一章引言和光的干涉2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一章引言和光的干涉2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一章引言和光的干涉2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引言和光的干涉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引言和光的干涉2(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业:1.2, 1.3, 1.4, 1.5,1.1.5 相干与非相干叠加:,(1)两列波的扰动方向一致,或有方向一致的平行分量。如果正交,必然是非相干叠加。,P,一、相干叠加的三个条件:,光强,简谐波:,(2)频率相同是相干的另一条件。两列波若频率不同,必然为非相干叠加。,叠加原理:,光强:,是否为零决定了是否是相干叠加,0,(3)稳定的相位差,才能获得稳定干涉图样,它是干涉的条件之三。,P,1.2.1、相位差与光程差,P:,假设1、2二光源发出的两束光:频率相同,振动方向平行,相位差恒定,它们在P点引起分振动,1.2、光程与单色波叠加图样,旋转矢量图,合成后在空间形成强弱相间的稳定分布相干叠

2、加,即由位相差决定明暗条纹的位置,如何计算位相差,例:相干光源 a、b,初相相同 ,但到达场点c的过程中经过的介质不同。如图, c点的干涉结果如何?,c点的干涉结果取决于两相干光在c点的相位差,引进光程可方便地计算相干光的相位差,解:,由波函数,所以用真空中的波长 将上式化简,实际情况中往往给出的是该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光程差,1)光程 折射率与几何路程的乘积 等效真空路程,相位差与光程差的关系:,相位差分析:,P,发光的初始相位,1,2,S2,S1,相位差:,干涉条纹的稳定取决于此,3)产生明暗条纹的条件,用位相差判断,用光程差判断,相位差 = (2/) 光程差,1.2.2 干涉条纹形成:,R

3、1,R2,对称装置,R1R2,1.3 分波面双光束干涉,1.3.1 光源与机械波源的区别,光源-能发射光波的物体,光源的最基本发光单元是分子、原子等, = (E2-E1)/h,能级跃迁辐射,波列长L = c,原因:发光是随机的,间歇性的。 两列光波相位差不可能恒定。,两束光不相干!,光波的干涉,1800年,T.杨提出了反对微粒说的几条论据,首次提出干涉这一术语,并分析了水波和声波叠加后产生的干涉现象。杨于1801年最先用双缝演示了光的干涉现象(见杨氏实验),提出波长概念,并成功地测量了光波波长。他还用干涉原理解释了白光照射下薄膜呈现的颜色。 以干涉原理为基础的干涉计量术为人们提供了精密测量和检

4、验的手段(见干涉仪),怎样利用普通光源获得相干光?,利用普通光源获得相干光的方法的基本原理是:把由光源上同一点同一次发的光设法分成两部分,然后再使这两部分叠加起来。由于这两部分光实际上都来自同一发光原子的同一次发光,它们满足相干条件而成为相干光。分开之后所走的路程不同,导致光波的相位不同,根据其差别分别产生干涉加强或者减弱。,光学系统0,光学系统1,光学系统2,P,S,与初始相位无关,对时间稳定。,S,P,光学系统0,光学系统1,光学系统2,分波前干涉,分振幅干涉,由普通光源获得相干光的途径(方法)有两类:,分波面法,如:杨氏双孔干涉,分振幅法,如:薄膜干涉,从同一波面上的不同部分产生次级波相

5、干,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将同一光束分割成振幅较小的两束相干光,1.3.2 获得稳定干涉图样的条件,典型实验,1. 杨氏双缝干涉,一、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英国医生兼物理学家托马斯.杨(T.Young),在1801年首先成功地进行了光的干涉实验,这是最早从单一光源产生相干光的方法: 分波阵面法。,杨自幼天资过人,14岁就通晓拉丁、希腊、法、意、阿拉伯等多种语言。开始时学习医学,后来酷爱物理学,特别是光学和声学,一生在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天文、哲学、语言、考古等广泛的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科学史上他以作为物理学家而最著名。杨在行医时就开始研究感官的知觉作用,1793年写了第一篇关于视觉的论文,发现

6、了眼睛中晶状体的聚焦作用,1801年发现眼睛散光的原因,由此进入光学的研究领域。他怀疑光的微粒说的正确性,进行了著名的杨氏双孔及双缝干涉实验,首次引入干涉概念论证了光的波动说,又利用波动说解释了牛顿环的成因及薄膜的彩色。他第一个测定了7种颜色光的波长。1817年,他得知A.J.菲涅尔和D.F.J.阿拉果关于偏振光的干涉实验后,提出光是横波。杨对人眼感知颜色问题做了研究,提出了三原色理论。他首先使用运动物体的“能量”一词来代替“活力”,描述材料弹性的杨氏模量也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他在考古学方面亦有贡献,曾破译了古埃及石碑上的文字。,英国物理学家,考古学家,医生。光的波动说的奠基人之一。1773年

7、6月13日生于米尔费顿,曾在伦敦大学、爱丁堡大学和格丁根大学学习,伦敦皇家学会会员,巴黎科学院院士。1829年5月10日在伦敦逝世。,分波前干涉杨氏干涉实验,二、双缝干涉区强弱分布,故有,举例:人眼对钠光(= 589.3 nm )最敏感,能够分辨到 x =0.065 mm ,若屏幕距双缝的距离为 D = 800 mm,则,三、杨氏双缝干涉的光强分布,对双缝:,因为,所以屏幕上 P 点的光强为,杨氏双缝干涉光强分布,四、菲涅耳双镜,洛埃镜(1834年),半波损失,n ( r2 - r1) + d (n n ),光程 n r1,n ( r2 - d )+ nd,光程差 = n ( r2 - d )

8、 + nd - n r1,相差,思考题一,计算右图所示两光路的光程差及位相差。,例:,在杨氏双缝干涉的实验中,入射光的波长为, 若在缝S2上放置一片厚度为d、折射率为 n 的透明薄膜,试问:原来的中央明纹如何移动?如果观测到中央明纹移到了原来的 k 级明纹处,求该薄膜的厚度d.,解:,从S1和S2到屏幕上P点的光程差:,中央明纹相应于=0,其 r2-r1=(1-n)d0,可以看出,在放置薄膜于S2处后,中央明纹应下移。,没放置薄膜时,K级明纹位置满足:,放置薄膜后,本装置也可用于测量透明薄膜折射率,r1-r2=k,课堂思考:,(1)把整个装置浸入水中。,杨氏双缝干涉中,若有下列变动,干涉条纹将如何变化?,此时条纹变密,(2)把缝隙S2遮住,并在两缝垂直平面上放一平面反射镜,此时两束光的干涉如图所示, 由于S1光线在平面镜反射且有半波损失 ,因此干涉条纹仅在O点上方,且明暗条纹位置与原来相反。,条纹向中央收缩,条纹间距变密。,(3)将入射光由红光该为紫光,(5)将光源沿平行S1S2连线方向作微小移动。,图示S向下移动,此时 ,于是中央明纹的位置向上移动,(4)将光源沿平行SO连线方向作微小移动。,干涉图样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