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怀庆第一单元宇宙环境复习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31730875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7.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苟怀庆第一单元宇宙环境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苟怀庆第一单元宇宙环境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苟怀庆第一单元宇宙环境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苟怀庆第一单元宇宙环境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苟怀庆第一单元宇宙环境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苟怀庆第一单元宇宙环境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苟怀庆第一单元宇宙环境复习(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高中地理复习, 命题依据和考试范围,本届普通高中地理水平考试的命题依据以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2003年4月第1版)、2008年陕西省教育厅颁布的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和分别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考试范围是高中地理必修模块,包括地理1、地理2和地理3。, 考试目标和能力要求, 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一、天体及天体系统的层次。(A),1.天体(1)概念:天体是宇宙

2、间所有物质的存在形 式,是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统称。(2)类别:天体的类别是多样的,宇宙中最基 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2.天体系统(1)概念:宇宙中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 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2000多亿颗恒星系,太阳系,其他行星系统,地月系,最高,最低,(2)天体系统的层次:,二、太阳系概况(A),1.地月系:地球和月球组成地月系,地球是地 月系的中心天体。地月系是太阳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2.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距太阳的远近顺序: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 王星、海王星。3.小行星带位置:火星与木星的轨道之间。,4.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分类:,三、地球

3、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 特殊的行星(A),1.地球的普通性(1)结构特征(质量、体积)方面:与水星、金 星、火星极为相似。(2)运动特征方面:与其他七大行星相似,八大行星公转都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的特征。2.地球的特殊性 地球是已知宇宙中惟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四、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树立科学的宇宙观)(B),1.外部条件:(1)太阳光照条件比较稳定(2)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稳定(八大行星公转轨道 固定,互不干扰)2.自身条件:(1)日地距离适中,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形成了适 宜的温度范围,使地表水多以液态存在。(2)地球的体积与质量适中,并经过

4、长期演化形成 了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概况及太阳能量的来源(A),1.太阳辐射(1)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称太阳辐射。(2)太阳辐射波长范围:0.154微米之间。按照波长从 短到长依次是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部分。2.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4个氢原子 1个氦原子,高 温强 压,二、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B),1.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是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站的能量来源。(2)是促进地

5、球上水运的、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3)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如石油、煤炭等。,最丰富:青藏高原(地势高);最贫乏:四川盆地(阴雨天气多),三、太阳的外部结构,太阳活动及 其对地球的主要影响(C),1.太阳的外部大气结构: 由里向外分别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2.太阳活动(1)概念:是指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 的一些明显现象。如太阳黑子、耀 斑、日珥、太阳风等。(2)主要类型:黑子和耀斑 活动周期:11年,太阳外部大气分层,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影响地球的天气气候。(2)干扰地球大气电离层,影响无线电波短波通讯。(3)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

6、指南针无法正确指向。(4)太阳风的带电粒子流作用于两极高空大气 ,使极地上空产生极光现象。,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一、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A),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与线速度,自转速度: 角速度:除极点外,全球各 地相等(15/小时)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 减,南北极为 0。,、“坐地日行八万里”是指哪里的线速度?、哪个纬度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赤道),(南北纬60),3.地球自转的周期,(运用图解法分析),多转59分,1.公转方向:自西向东2.公转轨道: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7月初,速度最慢,远日点

7、,近日点,1月初,速度最快,变 快,变 慢,3.公转速度:近日点快,远日点慢4.公转周期:1年,约365日6时9分10秒(恒星年),二、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B),三、黄赤交角及其地理意义(C),“太阳直射点移动简图”,四、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D),1.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周期:1个太阳日),晨昏线,(晨线),晨昏线,晨线和昏线的判读:,晨线,昏线,夜半球,昼半球,昼夜更替(自转),(1)昼夜的成因:,(2)昼夜的界线:,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3)昼夜更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5)昼夜更替的意义:地球各地温度的昼夜变 化,以及生物形成昼夜节律(生物钟现象),地

8、球是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2.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 (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会向右偏转;,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会向左偏转;,赤道上:水平运动物体不偏转。,总结:北右南左赤道无,纬度越高越显著。影响因素:与物体运动速度和纬度成正比,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例、如图:哪一岸受到水的冲涮作用更强 ;哪些岸受到的冲涮作用更弱,泥沙淤积,可能最终会与小岛相连 。,丙,丁,3.产生地方时,(1)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经度差:15差1小时, 1 差4分。,(东早西晚),(2)时区:,全球共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经度15 ,中央经线:,每个时区中间的那条经线,等于时区数15

9、 ,区时,定义:就是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计算: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例 已知北京时间为9月1日8时,分别求出此时东京(东九区)、伦敦、旧金山(西八区)的当地时间。,计算公式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东京时间=8+(9-8)=9(9月1日9时),伦敦时间=8-(8-0)=0(9月1日0时或 8月31日24时),旧金山时间=8-(8+8)=-8+24=16 (8月31日16时),(3)国际日期变更线:国际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 为地球上的日期变更线。 日界线两侧钟点相同,但日期正好相差一天。 (东西+),春分日(3月21日前后),思考:今天太阳直射点处在哪

10、两个节气之间? 将向什么方向移动?,五、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D),1.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角,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角,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由直射纬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夏至日时,北回归线以北地区H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地区H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时,南回归线以南地区H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地区H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回归线之间区域直射时H达到最大,且一年有两次直射。,例:分别求出北京在夏至日、冬至日与春秋 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公式: H=90-纬度差,H(夏至日)=90-(40-23.5)=73.5,H(冬至日

11、)=90-(40+23.5)=26.5,H(夏至日)=90-(40-0)=50,3.昼夜长短的变化,(1)3月21日或9月23日,太阳光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2)6月22日,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在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在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在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3)12月22日,。,4.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四季更替,天文四季: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是夏季;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是冬季;春秋是过渡季节。,五带划分,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同心圈层 地球是不同物质和不同状态的圈层所

12、组成的球体。一般可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它们都是以地心为共同球心。2.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B),(2)不连续面:地震波向地心传播时,波速发生突然 变化的界面叫做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地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横波与纵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古登堡界面:地下2900千米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岩石圈: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圈层部分。,(3)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外核,内核,上地幔,下地幔

13、,33,2900,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化学元素:氧、硅、铝) 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6千米,大陆部分厚33千米,平均厚17千米。,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铁、镍),可能是地磁产生的主要原因。外核:液态,内核:固态。,地球内部圈层概况,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大洋地壳,大陆地壳,大陆地壳(上层:硅铝层,下层:硅镁层),组成:含铁、镁的硅酸盐类,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之一,平均17,软流层,6370,3.地球的外部圈层 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气体和悬浮物质,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圈,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里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20003000千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