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板课程设计指导书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1730533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向板课程设计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单向板课程设计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单向板课程设计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单向板课程设计指导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单向板课程设计指导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向板课程设计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向板课程设计指导书(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 工 钢 筋 混 凝 土 结 构 课 程 设 计单 向 板 肋 形 结 构 设 计 指 导 书2012 年 6 月1一、结构布置在肋形楼盖结构中,结构布置包括柱网、承重墙、梁格和板的布置,需注意的问题如下:(1) 承重墙、柱网和梁格布置应满足建筑使用要求柱网尺寸宜尽可能大,内柱在满足结构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少设。(2) 结构布置要合理、经济 由于墙柱间距和柱网尺寸决定着主梁和次梁的跨度,因此,它们的间距不宜过大,根据设计经验,主梁的跨度一般为 5m8 m,次梁为 4m6 m。 梁格布置力求规整,梁尽可能连续贯通,板厚和梁的截面尺寸尽可能统一。在较大孔洞的四周、非轻质隔墙下和较重的设备下应设置梁

2、,以避免楼板直接承受集中荷载。 由于板的混凝土用量占整个楼盖的 50%70%,因此,应使板厚尽可能接近构造要求的最小板厚。根据设计经验及经济效果,板的跨度即次梁的间距一般为 1. 72. 7 m,常用跨度为 1.7m2.5m 左右。 为增强横向刚度,主梁一般沿房屋横向布置,并与柱构成平面内框架,这样可使整个结构具有较大的侧向刚度。内框架与纵向的次梁形成空间结构,因此房屋整体刚度较好。当横向柱距大于纵向柱距较多时,也可沿纵向布置主梁。因为主梁承受的荷载较大,减小其跨度既可减少内力,又可增加房屋净高。(3) 单向板和双向板肋形结构的区别若板的两个方向跨度比 时,按双向板肋形结构设计;若 ,则按单向

3、21/l21/l板肋形结构设计。二、初步选择板、梁的截面尺寸1、板的厚度板的尺寸除满足承载力、刚度、裂缝宽度要求外,尚应满足施工要求。板厚取;按施工要求,一般楼板厚度为 60mm120mm,密肋板厚度不少于 50mm,工40/lh业建筑楼板厚度不少于 70mm,本设计楼板厚度可选 80mm。2、次梁的截面尺寸次梁高度取 ,宽度取 。0182hlhb2133、主梁截面尺寸主梁高度取 ,宽度取 。0148hlhb213三、在计算书上绘出结构平面布置图在计算书上画出结构布置,如图 1。注意标注出柱、主梁、次梁和板的名称(或编号) ,并确定板、次梁和主梁的计算单元及负荷范围。2图 1 单向板肋形楼盖结

4、构平面布置图四、单向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单向板内力,对多跨连续板沿板的长边方向取 1 米宽的板带作为板的计算单元。1、计算简图图 2 计算跨度示意图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 a 不小于 120mm,中间支座宽度即为次梁宽度。计算跨度按图 2进行计算,其中,B-1B-1B-1B-1B-2B-2B-2B-2B-3 B-3B-4B-4B-5B-5B-6CL-1CL-1CL-1CL-1CL-1CL-1CL-1CL-1CL-1ZL-1ZL-1ZL-1ZL-1120 2500120250120250120250ln ln lnb bal0=ln l0=ln次 梁 : l01= ln+0.025ln

5、和 l01= ln+a/2 取 小 值板 : l01= ln+h/2 和 l01= ln+a/2 取 小 值3边跨:取 , 两式较小值201hln201aln中间跨: 82318649边跨与中间跨计算跨度相差若不超过 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多于五跨连续板按五跨计算内力;小于或等于五跨的连续板按实际跨数计算内力。板的计算简图见图 3。g+q图 3 板的计算简图2、板的荷载计算板的荷载计算可列表计算,见表 1。表 1 板的荷载计算表3、板的内力计算板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后,各跨中及支座截面的弯矩系数 值按图 4 采用,各跨中及支座截面的弯矩按式 计算。20)(lqgM图 4 单向板内力系数

6、板一般均能满足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要求,所以只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计算 B 支座负弯矩时,计算跨度取相邻两跨的较大值。板的弯矩计算见表 2。表 2 板的弯矩计算表 截 面 边跨中 M1 B 支座 MB 中间跨中 M2、 M3 中间支座 MC弯矩值( kNm)20)(lqgM荷 载 种 类 荷载标准值(kN/mm 2) 荷载分项系数 荷载设计值(kN/mm 2)20mm 厚 水 泥 砂 浆 面 层80mm 厚 现 浇 板 自 重永 久 荷 载15mm 厚 板 底 抹 灰小 计(g) -可变荷载(q)总荷载(g+q ) -44、板的配筋计算b=1000mm,h 0=h-20=60mm。各截面配筋计算

7、过程见下表,中间区格中间板的四周与梁整体连接,由于拱效应,弯矩有所降低,故 M2、M 3 及 MC 应降低 20%,计算结果可以填在表 3 内。5、绘制板的模板配筋图板的配筋一般采用分离式,板的配筋图按 1:501:100 的比例绘制在 2#图纸上。表 3 板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表五、次梁设计次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1、荷载设计值按考虑内力重分布设计,根据厂房的实际情况,楼盖的次梁和主梁的活荷载一律不考虑梁从属面积的荷载折减。永久荷载包括:板传来的恒荷载、次梁自重和次梁底及两侧的粉刷重量;可变荷载仅考虑板传来的楼面活荷载。可按表 4 进行计算。表 4 次梁的荷载计算表中 间 跨 中 M3 中

8、 间 支 座 MC截 面 边 跨 跨 中 M2第 一 内支 座 MB 边 区 格 中 间 区 格 边 区 格 中 间 区 格(kNm)Mgbfhxcd20.35()2cSyfA选配钢筋(实配 AS)2min()Sbh荷 载 种 类 荷载标准值(kN/mm) 荷载分项系数 荷载设计值(kN/mm)板 传 来 的 恒 荷 载次 梁 自 重永 久 荷 载次 梁 底 及 两 侧 的 粉 刷 自 重小 计(g) -可变荷载(q)总荷载(g+q ) -52、计算简图次梁在墙上的支承长度 a 不小于 240mm,中间支座宽度即为主梁宽度。计算跨度按图2 进行计算,其中,边跨:取 , 两式较小值01.25nn

9、ll201aln中间跨:边跨与中间跨计算跨度相差若不超过 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多于五跨连续板按五跨计算内力;小于或等于五跨的连续板按实际跨数计算内力。次梁的计算简图见图5。g+q图 5 次梁的计算简图3、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的计算次梁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各跨中及支座截面的弯矩系数 mp 值按表 5 采用,各跨中及支座截面的弯矩按式 计算。20()mpMgql表 5 次梁的弯矩系数表 截面位置 边跨中 M1 B 支座 MB 中间跨中 M2、M 3 中间支座 MCmp 1/11 -1/11 1/16 -1/14计算跨度 l0(m)M=mp (g+q)l02 (kN.m)次梁各支座截面

10、的剪力系数 vb 值按表 6 采用,剪力按式 计算。()vbnVgql表 6 次梁的剪力系数表 截面位置 边支座 QA 第一内支座 QBl 第一内支座 QBr 中间支座 QCl、 QCrvb 0.45 0.60 0.55 0.55净跨度 ln(m)(kN)()vbVgq4、承载力计算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支座承受负弯矩,翼缘位于受拉区,按矩形截面进行设计;而跨中翼缘位于受压区,6按 T 形截面计算,翼缘计算宽度按教材表 3-3 进行计算。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过程可列于表7。表 7 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截面位置 边 跨 中 M1 B 支 座 MB 中 间 跨 中 M2 中 间 支 座 MC 中

11、 间 跨 中 M3弯矩设计值 M(kN.m)截面类型SAS(mm2)选配钢筋实际配筋面积(mm 2)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包括复核截面尺寸、腹筋计算和最小配箍率验算)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过程可列于表 8。表 8 次梁斜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截面位置 边 支 座 QA 第 一 内 支 座 QBl 第 一 内 支 座 QBr 中 间 支 座 QCl 中 间 支 座 QCr剪力设计值 V(kN)0.25fcbh00.07fcbh0弯起钢筋箍筋用量六、主梁设计主梁内力按弹性理论设计1、荷载设计值主梁的自重和主 梁 底 及 两 侧 的 粉 刷 自 重 为均布荷载,但此荷载值与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值相比很小,为

12、简化计算,采取就近集中的方法,把主梁自重集中到集中荷载作用点,将主梁视为承受集中荷载的连续梁来计算。主梁承受的永久荷载包括:次梁传来的恒荷载、主梁自重和主梁底及两侧的粉刷重量;主梁承受的可变荷载仅考虑次梁传来的可变荷载。可按表 9 进行计算。2、计算简图主梁在墙上的支承长度 a 不小于 370mm,中间支座宽度即为柱横截面高度。计算跨度按图 6 进行计算,其中,7边跨:取 , 两式较小值01.5nnll201aln中间跨: c表 9 主梁的荷载计算表图 6 按弹性理论分析连续梁、板的计算跨度边跨与中间跨计算跨度相差若不超过 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主梁的计算简图见图 7。荷 载 种 类

13、 荷 载 标 准 值 ( kN) 荷 载 分 项 系 数 荷 载 设 计 值( kN)次 梁 传 来 的 恒 荷 载主 梁 自 重永 久 荷 载主 梁 底 及 两 侧 的 粉 刷小 计 ( G) -可 变 荷 载 ( Q)总 荷 载 ( G+Q) -8图 7 主梁的计算简图3、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的计算集中荷载作用下三跨连续梁的弯矩及剪力系数可由教材附录八的表格查得,也可以由表 10 查得。各跨中及支座截面的弯矩按式 M=1GL+2QL;各支座截面剪力按式V=1G+2Q。其中, 1、 1 分别为永久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及剪力系数; 2、 2 分别为可变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及剪力系数。表 10 集中荷

14、载作用下三跨连续梁的弯矩及剪力系数按弹性理论计算内力时,需要考虑可变荷载的最不利布置方式,因此应将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单独计算,然后对控制截面内力进行组合,计算各截面及支座的最QGQGQGQGQGQGl01 l0 l019大内力或最小内力。主梁各截面及支座的弯矩及剪力系数由表 10 查得后,可计算出相应的弯矩及剪力,可参考表 11 进行,为便于绘制主梁内力包络图,应将每种荷载作用形式下的内力图绘制出来,荷载组合时再将每种组合方式下内力图绘制出来,合并到同一坐标系下即得内力包络图。值得注意的是主梁的结构对称且荷载对称,只需画出一跨半的内力包络图即可。内力组合可按表 12 和表 13 进

15、行。10项 次 示 意 图 内 力 计 算截 面 1 M 1 VM1MBM2VAVBlVBr截 面 1 M 1 VM1MBM2VAVBlVBr截 面 1 M 1 VM1MBM2VAVBlVBr截 面 1 M 1 VM1MBM2VAVBlVBr截 面 1 M 1 VM1MBM2VAVBlVBr11表 11 主梁内力计算表(供参考)表 12 主梁弯矩组合项次 M1 Ma MB M2 Mb + + + +Mmax组 合MmaxMmin组 合Mmin表 13 主梁剪力组合项次 VA VBl VBr + + + +Vmax组 合VmaxVmin组 合Vmin4、承载力计算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支座承受负弯矩,翼缘位于受拉区,按矩形截面进行设计;而跨中翼缘位于受压区,按 T 形截面计算,翼缘计算宽度按教材表 3-3 进行计算。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过程可列于表14。表 14 主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截面位置 边 跨 中 M1 B 支 座 MB 中 间 跨 中 M2弯矩设计值 M(kN.m)截面类型SAS(mm2)选配钢筋实际配筋面积(mm 2)12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包括复核截面尺寸、腹筋计算和最小配箍率验算)斜截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