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区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1730430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城区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城区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城区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城区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析城区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城区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城区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析城区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自然生态受到严重破坏的今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生存环境,重建城市绿色空间,为喧闹的都市保留一片清新的绿色。现代城市绿化水平的高低不仅体现该城市的市容特色与品位,而且代表着人们的文明程度及绿色文化的积淀。城市绿化建设还具有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近年来,连云港市决策层高度重视城区绿化工作,不断掀起了全民绿化高潮,在 2006 年被江苏省评为省级园林城市后,2010 年又积极谋划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在新一轮绿色港城建设进程中,如何又好又快推进城区绿化,提升城区绿化综合景观效果,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一个大课题。一、 连云港市城区绿

2、化基本情况近年来,连云港市坚持创建“绿色港城”不动摇,全面提升城区绿化不松懈,一个大绿量、生态型、高品位海滨城市形象崭露头角。一是城区绿量快速增加。按照“见缝插绿、猛增绿量”要求,全市连年掀起绿化高潮,城区绿量快速增加。据统计,2005 年以来,连云港市新增城区绿化覆盖面积 1764 公顷、绿地面积 1648公顷,相当于之前 5 年新增面积的 1.7 倍、1.6 倍。到 2010 年底,连云港市城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达 38.73%和 34.78%,分别比上年下降 1.94、1.35 个百分点,人均绿地面积达 11.31 平方米,比上年增长 0.71 平方米。 二是绿化品质明显提升。在增量扩绿

3、的同时,更加注重规划设计水平提升和生态景观构建,广泛运用小品建筑、铺装等手法,使“乔、灌、草”科学搭配、立体布局、厚重气势,绿化综合景观的品位、档次明显提升。市区初步形成了道路绿化、水系绿化、公园广场绿地和城市小游园“点线相连、区块呼应、绿色环抱”的生态化系统,涌现出一批如郁洲公园、在海一方公园、河滨公园、三大出入口和新港城大道让群众赞许、满意的绿化精品工程。三是多元投入大幅增长。新观念带来新办法,连云港市绿化资金筹措积极转向市场运作,在财政资金投入稳定增加的同时,银行信贷多元化投入快速增长,为城区绿化提供了更加坚实的资金保障。据统计,20052010 五年间,连云港市城区绿化共投入21.27

4、 亿元,其中财政资金投入 3.07 亿元,占 14.4%;市场化运作资金 18.2 亿元,占 85.6%,相当于 2000 年2005 年该项投入的 5.3倍。四是养护水平逐步提高。经过几年的摸索,确立了“谁建设、谁养护”原则,推动了养护主体责任化;引入招投标、包栽包活等市场手段,推动了养护方式市场化;推行“管养分离” 、明晰管养分工,推动了养护管理制度化;坚持培育扶持并举,推动了养护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目前,连云港市 2000 年后新增绿化全部实现市场化养护,城区绿化养护良好率达 90%, “种养并重”观念渐入人心,城区绿化的管养水平逐步提高。 二、连云港市城区绿化存在问题鉴于薄弱的基础的自

5、然条件限制,连云港市城区绿化水平虽逐年提高,但与国际性海滨城市建设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口尚存,增绿困难较大。近年来,连云港市建成区面积以每年 10 平方公里以上速度递增,按 35%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率计算,连云港市每年至少新增绿地 320 公顷,但实际年均新增绿地面积仅为 240 公顷,年缺口达 80 公顷。目前,按建成区 120平方公里连云港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指标仅比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低 0.44、1.27 个百分点,若缺口长期不能弥补,上述绿量指标必然跌出国家园林城市指标范围。同时,受各方面因素制约,大量的规划绿地和拆迁补偿绿地被挪作他用,给“增绿

6、”带来一定阻力。2人为毁绿频发,绿化管理艰难。以各种借口、各种手段退除、损毁绿化设施,是当前连市城区绿化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一是部分单位为方便交通,千方百计将道路绿化带打开缺口,这在无形中缩减了绿化总量,并严重破坏了整体绿化效果。据统计,全市因此导致的绿化损失近百处,仅朝阳路中医院至瀛州桥不足 2 公里的距离上,就有此类缺口 17 处,合计 390 米。二是盗挖绿地电缆、盗取绿化石材、破坏绿化景观设施等人为毁绿情况异常严重,给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例如,盐河路、华联广场的草坪灯在建好后一个月内就被破坏殆尽。海昌南路、大庆路等路 段增建花坛后,少数临街商户故意向坛内泼洒热油及化学物质,导致

7、大量苗木花卉死亡。三是城市拆迁、建设过程中对绿化保护不利,毁绿情况客观存在。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连云港市因房地产开发、道路拓建、管网等市政设施建设诸多原因毁坏绿化近百公顷。3制约因素突出,养护能力不足。大面积新植绿化的同时,城区绿化的养护任务进一步加重,凸显养护能力的不足:据调查,目前财政每年用于绿化养护经费为 1200 万元,按 3 元/平方米的最低养护成本计算,市区 1600 公顷绿地共需 4800 万元,缺口达75%,若以省标 6.7 元平方米计算,差额更大。养护经费不能“费随树增” ,让新增绿地的养护捉襟见肘。二是体制机制不顺。目前,建设、交通、国土等单位多头建绿、多头养护,造成效益

8、较低、难以协调,存在损毁建设再损毁和行政执法上的权、责分离等情况。据了解,许多城市都设有绿化“管养中心” ,承担具体养护任务,实现了管养分离,而连云港市绿化的行业管理、养护组织和监督检查等任务则“政事不分”地落在建设局园林绿化处,给市场化养护带来体制障碍。三、提升连云港市城区绿化水平的对策建议当前,连云港市城区绿化正处于完善布局、形成体系、提升规模的关键时期。应进一步树立科学理念、创新工作举措,走“高品位” 、 “经典化”绿化之路,具体应抓好以下四个方面:1优化布局协调发展,多维推进城区增绿 绿量是绿色生态的基础,也是绿化综合景观的关键。当前,连云港市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持续增长压力较大,迫

9、切需要新的绿量增长点。为此,建议调整绿化布局,科学扩绿、增绿。区域布局上,突出老城区增绿。老城区现有绿量仅相当于新城区的 50%-60%,是增绿的重难点。一是“改造扩绿” 。旧城改造规划必须统筹考虑各项绿化指标约束,优先安排绿地建设并严格落实“绿线” ,可对各开发项目实行“绿地捆绑” ,进行严格制约;二是“见缝插绿” 。进一步分解目标任务,引入考核、奖励和补贴机制,发动单位和社区补绿、植绿和拆违建绿、开墙透绿;三是“立体绿化” 。 “向上”伸展绿化空间,在弥补地面绿化不足的同时提升城区绿化水准。建议在新浦区推行墙体绿化、围栏绿化、阳台绿化、桥体绿化和立体花坛绿化等立体绿化试点,取得经验后在市区

10、推广。空间布局上,突出城市廊道扩绿。一是突出东陇海铁路沿线和东盐河沿岸的绿化填充。上述两线是连云港市城区的重要通道,且环境基础较好,完全可以做绿化精品线。但由于多种原因,数百公顷的绿化带长期闲置。建议市政府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尽快启动相关绿化工作;二是提升城区道路绿化。按绿地率不低于 40%的的标准和复层设计思路,重点增加港城大道、瀛州南路、海连路、郁州路、朝阳路、海宁路、新建路、中山路、海棠路等城区主干道路绿化层次和厚度,向林荫路和园林式道路方向发展;三是改造城市河滨水岸绿化。按照立体式、大绿量的要求,进一步 增加玉带河、西盐河、龙尾河、大浦河、蔷薇河等城区水系岸线绿量并进行景观改造,尽快形成

11、城区绿化的“水绿网” 。2高端开发山海资源,提升城区绿化品位“山海相拥、山城相依”是连云港市的城市生态特色。高水平挖掘山、海、港、城资源,是提升连云港市城区绿化品位的独特优势,也是可行之策。一是提升规划做“精品” 。 “国际性海滨城市”将连云港市的发展定位在国际水准,城区绿化必须与之相衔接。宏观层面,连云港市现行绿地系统规划为 2005 年版,许多方面已不适应国际性海滨城市建设的新要求,建议在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加快修编、提升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观层面,鉴于海滨新城、新海城区等“一心三极”的不同城市功能定位和城区建设风格,建议在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基础上,依据三大城区

12、不同功能和景观定位,分片区制定城区绿地系统控制性规划,细化绿化实施方案,打造具有不同功能、特色的城市绿化景观;在微观层面,适应国际性海滨城市建设需要,对于市区内重点、核心绿化项目、重要单体景观方案设计,应按照国内一流标准,聘请国内外一流规划机构参与设计,努力创造一批能代表连云港形象、具有国内外一流水准的绿化“经典作品” 。二是高水平推进山体绿化。城环山筑、山壮城势,举目国内其他“依山城市” ,无不重视山体的绿化美化。从连云港市现状看,受地质、气候条件的火灾、病虫害等影响,横亘城区的云台山脉 的山体森林覆盖率仅在 11%左右,且面向城市的山体绿化严重缺损,“秃山”非但未能“成景” ,却愈发反衬城区绿色不足、缺乏生机,严重影响城市的总体品位。连云港市应进一步突出将云台山脉作为城区绿化的一条“动脉”加以规划、建设,纳入城区绿化体系,推动“绿化上山”和“项目进山” ,围绕近城山体布局森林公园(游园) 、生态度假园、休闲苗木花卉园等绿色生态项目,把云台山打造成为“城中山林”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