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第18课+心术+学案

上传人:姜** 文档编号:317254 上传时间:2017-01-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第18课+心术+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第18课+心术+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第18课+心术+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第18课+心术+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第18课+心术+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第18课+心术+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第18课+心术+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本文为什么取题为“心术”?_【答案】本文讲将领的心理修养,制下御敌之道,以及运思、机权之术,全文都是围绕着为将的心术发挥,故题作“心术”。2文章开头,作者点出第一句为“为将之道,当先治心”,请简析“治心”的含义。_【答案】“治心” ,就是心理修养。作者认为,主将的心理品质最重要的有二:第一,超人的镇定,临大事而不乱,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第二,极度的沉静和忍耐,能有效地排除一切干扰, “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能如此,就能把握利害得失,能够抵御敌人。3对于“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你怎么看待?_【答案】“凡将欲智而严” 有道理,但“ 凡士欲愚”与原文“ 凡兵上义”“夫惟义

2、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不吻合,既然具有正义的战争才能激励士兵的士气,难道要士兵连正义与非正义也分不清吗?所谓“凡士欲愚”的权术思想,反映了作者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局部探究阅读课文第一至五段,完成后面的问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瞬:眨眼B小胜益急,小挫益厉 益:增加C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 并:吞并D故士皆委己而听命 委:交付【解析】益:更加。【答案】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士以义怒,可与百战私见张良,具告以事B非一动之为害谁为大王为此计者C丰犒而优游之而此独以钟名,何哉D凡兵之动,知敌之主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3、解析】A 项, “以” ,介词,因 为;介词,把。B 项, “为” ,动词,造成;介词,替。C 项, “而 ”,连词 ,表并列; 连词,表转折。 D 项, “之”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答案】列语句编成四组,全是“调动士兵积极性”的做法的一项是(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怀其欲而不尽用人不尽其所欲为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 BC D【解析】是为将应有的心态。是为将应具备的两种素 质。排除 这两项即可。【答案】翻译下面的句子。(1)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译文:_(2)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

4、故去就可以决。译文:_【答案】(1)所以即使兼并了天下,战士也不厌恶打仗,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也不懈怠的原因。(“此也”,判断句式)(2)因此,古代的良将,能用大军去探敌人的强弱、虚实,同时又让敌人发现自己,以牵制敌人,因此前进与撤退的策略就可以决定了。活学活用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我国两个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 ,仿写句子。要求字数相同,句式相似。黄土黄,那是江北世世代代淳朴的厚实;清水清,那是江南祖祖辈辈悠然的淡雅,荡漾着千年的风物与风华。唯在中秋,江南江北,共赏一轮明月;或在元宵,将一锅锅汤圆,煮成千年不变的甜甜蜜蜜与团团圆圆。_【参考示例】唯

5、在端午,江南江北,同观千帆竞发;或在春节,将一个个饺子,煮成万古不改的实实在在与快快乐乐。课后知能检测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麋鹿( 斥堠(犒(o) 尺棰(缒兵( 烽燧( 蜥蜴(x 袒裼( 冠胄( 所恃(校正( 兵不殆(有所侮( 抗而暴之(解析】A 项, “麋” 应读“ “犒”应读“;B 项, “燧”应读“;D 项, “暴”应读“【答案】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凡兵上义 上:崇尚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兴:突然出现B以兵尝敌 尝:曾经小挫益厉 厉:厉害C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殆:懈怠士以义怒 怒:激起愤怒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故去就可以决 去就:离开与靠近支大利大患 支:

6、对付【解析】尝:试探(虚实);厉:发奋自厉。【答案】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冠胄衣甲A丰犒而优游之B而后可以动于险C兵有长短,敌我一也D知此者,可以将矣【解析】例句“衣” ,名词活用作动词,穿。A 项, “优游”,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悠游;B 项 ,“险”,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险要的地方;C 项, “长短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长处,短处;D 项, “将”,名词活用作动词,做将 领。【答案】列各句句式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此用长短之术也B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C兵有长短,敌我一也D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解析】A、C、D 三项都是判断句,B 项是状语后置句。【答案

7、】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 兵,知 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可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 者,无 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 动。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 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棰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

8、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按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知节而后可以用兵 节:节制B知节则不穷 穷:贫穷C彼将不与吾校 校:较量D使之疑而却 却:退却【解析】穷:困窘。【答案】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夫 能 以 形 固 ,则 力 有 余 矣以 刀 劈 狼 首 )B.此 用 长 短 之 术 也飞 鸣 而 过 我 者 ,非 子 也 耶 )C.知 理 则 不 屈此 则 岳 阳 楼 之 大 观 也 )D.无 敌 于 天 下夫 六 国

9、与 秦 皆 诸 侯 ,其 势 弱 于 秦 )【解析】A 项,都是介词,用,凭借。B 项, 语气词,表陈述语气/语气词,表疑问语气;C 项,副 词,表示承接,就 /副词,表判断,就是; D 项,介 词 ,表 处所,在/介词,表比较,比。【答案】列各个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作者主张用兵“心术”的一项是( )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夫然后可以支大利大患兵有长短,敌我一也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A BC D【解析】为将者须“知己”的好处, 敌我互有优势劣势,无所恃的害处。【答案】文中

10、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译文:_(2)尺棰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译文:_【答案】(1)所以一忍可以抵御百勇,一静可以控制百动。(2)手握一尺长的鞭子,面对着猛虎,敢于呐喊而挥鞭抽打;空着手遇上了蜥蜴,也会吓得面容变色连连后退,这是人之常情。三、语言表达9读下面的一则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苏洵年轻时,有一天晚上正在 读书,一窃 贼伏于窗外,准备等其熄灯入睡后,好入室行窃,左等右等,苏洵还在诵读 同一篇文章,一遍一遍始终不能完全顺畅地背下来。窃贼伏于窗外,冷得厉害。见苏洵毫无睡意,大有不背下来誓不罢休的架势,不由怒火中烧,击

11、窗厉呵:“你个笨蛋,如此愚 钝,哪里还配读书?”说完琅琅然从头至尾、一字不落地将文章背了一遍,扬长而去。这件事对苏洵震动很大,意识 到自己确实很愚笨,于是加倍努力。然而那 贼,在读书方面天赋固然很高,终其一生,也只能是贼。_该资料由 友情提供【答案】像那个贼,聪明者固然可以嘲笑愚钝者,然而结果呢,嘲笑者自己却受到了嘲笑。如此说来,那些自以为有很高天赋的人,却在自鸣得意中一生碌碌无为。10依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连贯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如果人生是一首诗,奋斗就是欣 赏,你可以从中收获许多东西。成功,你可以从中体验到喜悦和自豪。失败,你可以从中体验到痛苦和脆弱。_【答案】如果自然是一本书,旅游就是阅读,你可以从中收获许多东西。登山,你可以读到秀丽雄奇。观海,你可以读到博大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