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总复习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1699262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计算机网络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计算机网络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计算机网络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计算机网络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总复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网络总复习第一章1.网络组成:边缘部分+核心部分2.网络的定义及分类:一些弧线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1) 不同的作用范围:广域网WAN,城域网 MAN,局域网 LAN。 (2)不同使用者的网络:公用网,专用网。3.分组交换的主要特点:1)在发送端,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较短的、固定长度的数据段。2)添加首部构成分组:每一个数据段前面添加上首部构成分组。3)分组交换的传输单元:分组交换网以“分组” 作为数据传输单元。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4)分组首部的重要性:每一个分组的首部都含有地址等控制信息。分组交换网中的结点交换机根据收到的分组的首部中的地址信息,把分组转发到下一个结点交换机

2、。用这样的存储转发方式,最后分组就能到达最终目的地。5)收到分组后剥去首部:接收端收到分组后剥去首部还原成报文。6)最后,在接收端把收到的数据恢复成为原来的报文。这里我们假定分组在传输过程中没有出现差错,在转发时也没有被丢弃。 及于其他交换方式的比较:三种交换的比较 那个存储转发技术。P1P2P3P4P1P2P3P4P3P4报文报文报文A B C D A B C DA B C D报文交换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t报文P2P1比特流直达终点 报文 报文 报文 分组 分组 分组4.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传播时延,传输时延,排队时延)总时延 = 发送时延+ 传播时延+ 处理时延+处

3、理时延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带宽发送时延 = 数据块长度(比特)/ 信道带宽(比特/秒)传播时延 = 信道长度(米)/ 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 5.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五层) 、每一层的作用;透明的含义: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运输层(transport layer) :负责向两个主机中进程间的通信提供服务。 网络层(network layer) :负责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服务。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在两个相邻节点之间传送数据(主机和路由器之间或两个路由器之间,是直接传送的(点对点) 。

4、物理层(physical layer) :透明地址传送比特流。透明:表示某一个实际存在的事物看起来却好像不存在一样。6.协议与服务;上层和下层之间的关系,实体(entity) 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 第二章1.物理层的任务: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的一些特性,即: 机械特性 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电气特性 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功能特性

5、 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过程特性 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2.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传输系统输入数据发送的信号接收的信号输出数据源点 终点发送器 接收器调制解调器PC 机公用电话网调制解调器数字比特流 数字比特流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 输入汉字显示汉字数据通信系统源系统 目的系统传输系统输出信息PC 机数据、信号及其分类:数据(data) 运送消息的实体。 信号(signal) 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3.信道及分类: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

6、然也就不能同时接收 )。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调制解调器的作用: 4.传输媒体及分类:(1 )导向传输媒体:1)双绞线:屏蔽双绞线、无屏蔽双绞线 2)同轴电缆 3)光缆 (2)非导向传输媒体 :无线传输所使用的频段很广。 短波通信主要是靠电离层的反射,但短波信道的通信质量较差。 微波在空间主要是直线传播。 地面微波接力通信 卫星通信 5.信道复用技术(FDM,TDM ,STDM,WDM,CDM)频分复用 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时分复用 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统计

7、时分复用 STDM(Statistic TDM) 、波分复用 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码分复用 CDM(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第三章1.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类型: 点对点信道。这种信道使用一对一的点对点通信方式。 广播信道。这种信道使用一对多的广播通信方式,因此过程比较复杂。广播信道上连接的主机很多,因此必须使用专用的共享信道协议来协调这些主机的数据发 2.链路和数据链路的区别:链路(link)是一条无源的点到点的物理线路段,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一条链路只是一条通路的一个组成部分。 数据链路(dat

8、a link) 除了物理线路外,还必须有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若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帧:常常在两个对等的数据链路层之间画出一个数字管道,而在这条数字管道上传输的数据单位是帧。3.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封装成帧(framing)就是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然后就构成了一个帧。确定帧的界限。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比特差错:1 可能会变成 0 而 0 也可能变成 1。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在计算机网络传输数据时,必须采用各种差错检测措施。 SOH EOT出现了“EOT”被接收端当作无效帧而丢弃被接收端误认为是

9、一个帧数据部分 EOT完整的帧发送在前4.可靠传输:要做到“可靠传输”(即发送什么就收到什么)就必须再加上确认和重传机制。5.点对点协议 ppp 的特点:简单这是首要的要求、封装成帧 、透明性 、多种网络层协议、 多种类型链路、 差错检测 、检测连接状态 、最大传送单元、 网络层地址协商、 数据压缩协商。 6.局域网的优点:1)具有广播功能,从一个站点可很方便地访问全网。局域网上的主机可共享连接在局域网上的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 2)便于系统的扩展和逐渐地演变,各设备的位置可灵活调整和改变。3)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残存性。局 域 网网络层物理层网络层物理层逻辑链路控制 LLC LLC媒体

10、接入控制 MAC MACLLC 子层看不见子层看不见下面的局域网下面的局域网按网络拓扑进行分类:星形网、总线网、环形网、树形网 7.CSMA/CD 协议:载波监听多点接入/ 碰撞检测 CSMA/CD CSMA/CD 表示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多点接入”表示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 “载波监听”是指每一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前先要检测一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在发送数据,如果有,则暂时不要发送数据,以免发生碰撞。 总线上并没有什么“载波”。因此, “载波监听”就是用电子技术检测总线上有没有

11、其他计算机发送的数据信号。 “碰撞检测”就是计算机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的信号电压大小。当几个站同时在总线上发送数据时,总线上的信号电压摆动值将会增大(互相叠加) 。当一个站检测到的信号电压摆动值超过一定的门限值时,就认为总线上至少有两个站同时在发送数据,表明产生了碰撞。所谓“碰撞”就是发生了冲突。因此“碰撞检测”也称为“ 冲突检测” 在发生碰撞时,总线上传输的信号产生了严重的失真,无法从中恢复出有用的信息来。每一个正在发送数据的站,一旦发现总线上出现了碰撞,就要立即停止发送,免得继续浪费网络资源,然后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再次发送。总线的特点:MAC 地址:“MAC 地址”实际上就是适配器地址或

12、适配器标识符 EUI-48。8.扩展以太网的两种方法:当一台计算机发送数据时,总线上的所有计算机都能检测到这个数据9.网桥、集线器、路由器工作的层次及工作原理第四章1.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虚电路服务、数据报服务 2.网际协议 IP 及其配套协议:网际协议 IP 是 TCP/IP 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与 IP 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四个协议: 地址解析协议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逆地址解析协议 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

13、age Protocol) 网际组管理协议 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各种应用层协议网络接口层(HTTP, FTP, SMTP 等)物理硬件运输层TCP, UDP应用层ICMP IP RARPARP与各种网络接口网络层(网际层)IGMP虚拟互联网:所谓虚拟互连网络也就是逻辑互连网络,它的意思就是互连起来的各种物理网络的异构性本来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利用 IP 协议就可以使这些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3.IP 地址(分类:、子网的划分、构成超网) ,地址聚合 两级的 IP 地址可以记为:IP 地址 := , (4-1)

14、4.IP 地址与硬件地址5.ARP 和 RARP 的作用6.IP 数据报的格式(只需要知道关键字段的作用即可)7.IP 层转发分组的流程;分组转发算法(分类、划分子网后)8.ICMP 报文的种类9.路由选择协议的分类(IGP 、 EGP)10.路由信息协议 RIP;距离向量算法11.典型的路由器结构第五章1.通信的实体(端点)进程2.运行两种协议 TCP 和 UDP;两种协议的特点3.如何识别对方机器上的进程协议端口号;注意区分硬件端口和软件端口;端口号的分类。4.TCP 面向字节流传输, “流”的概念;什么是套接字5.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6.TCP 报文段首部中几个重要字段:序号、确认号、确认

15、 ACK、同步 SYN、复位 RST、窗口7.滑动窗口工作原理8.拥塞控制的一般原理9.TCP 运输过程通信的真正端点并不是主机而是主机中的进程运输层的两种运输协议:面向连接的 TCP、无连接的 UDP网络层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运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UDP 在传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先建立连接,TCP 则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在协议栈层间的抽象的协议端口是软件端口,硬件端口是不同硬件设备进行交互的接口,而软件端口是应用层的各种协议进程与运输实体进行层间交互的一种地址端口号分类:服务器端口使用的端口号,客户端使用的端口号TCP 中的“流”指的是流入到进程或从进程流出的字节序列。TCP

16、连接的端点叫做套接字。可靠传输协议工作原理:当出现差错是让发送方重传出现差错的数据,同时在接收方来不及处理收到的数据时,及时告诉发送方适当降低发送数据的速度。停止等待就是每发送完一个分组就停止发送,等待对方的确认。在收到确认后再发送下一个分组。TCP 报文首部格式:1 源端口和目的端口,个占两字节。2 序号占四字节。3 确认号占四字节确认 ACK,当 ACK=1 时有效。 4 同步 SYN,当 SYN=1 而 ACK=0,表明这是一个连续请求报文段。5 复位 RST,当 RST=1,表明 TCP 连接中出现严重差错,必需释放连接,然后再重新建立运输连接。6 窗口滑动窗口的工作原理?(没有找到)拥塞控制的一般原理:拥塞控制是很难设计的,因为它是一个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问题。当前网络正朝着高速化的方向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