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6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发展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1699226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版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6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发展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课标版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6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发展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课标版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6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发展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课标版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6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发展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标版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6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发展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版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6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发展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专题突破练 16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发展专题突破练第 31 页 (2017河南百校联盟质检)吠亩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农业耕作方法,由吠(沟)和亩(垄)两部分组成。该方法对土地的利用有“上田弃亩,下田弃吠”两种方式。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的两种吠亩法。据此完成第 13 题。图 a图 b1.图 a 中的吠亩法有利于()A.抗风透光 B.保温通风C.抗旱保墒 D.排水防涝2.与图 a 相比,图 b 吠亩法在农作物生长中的主要优势是()A.土壤水分充足 B.昼夜温差减小C.风力侵蚀降低 D.通风透光性好3.影响该地区农业耕作方法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 B.光照 C.土壤 D.水分答案: 1.C2.D3.D

2、解析: 第 1 题,图 a 中吠亩法的特点是在地势高的田里,将作物种在沟里,而不种在垄上,这种吠亩法叫做“上田弃亩”,由于水往低处流,低处水分较多,把农作物种在沟里,有利于农作物抗旱保墒。第 2 题,a 为吠亩法的“上田弃亩”,主要是在地势高的田里,将农作物种在沟里,而不种在垄上,即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墒;b 为吠亩法的“下田弃吠”,主要是在地势低的田里,将农作物种在垄上,而不种在沟内,即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充分的通风透光。第 3 题,吠亩法是在我国北方地区最早出现的一种以蓄水保墒为中心的抗旱耕作方法。图 a 是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墒;图 b 是低田种垄不种沟

3、,有利于排水防涝。因此,水分是影响图示该地区发展这种农业耕作方法的主导因素。(2017宁夏银川二模)下图为山地城镇农业产业垂直布局特征示意图。据此完成第 45 题。山地城镇农业产业垂直布局特征示意图4.图示低海拔地区发展精细农业的主导因素是()2A.土地面积广大 B.土壤肥沃,单产高C.人多地少,土地价值高 D.气候适宜,水热组合好5.图示表明,山地城镇农业不同海拔上布局何种类型农业区取决于()农民意愿市场需求土地租金生态因素A. B. C. D. 导学号 30374049答案: 4.C5.B解析: 第 4 题,据图可知,海拔越低地租越高,海拔越高地租越低;低海拔地区地租水平较高,且山地地形,

4、平原面积较小,适合发展精细农业,故 C 项正确。第 5 题,农业生产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故错误;山地城镇农业的生产容易引发生态的破坏,故应该考虑生态的平衡,以环境的保护为主,错误、正确。结合选项,B 项正确。(2017全国名校联盟联考)桑蚕的适养温度为 2030 ,生长周期约 1 个月,桑蚕饲养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20082016 年本有“丝绸之府”的浙江年蚕养殖量、蚕茧产量连续 9 年滑坡,桑蚕养殖业陷入困境。有人建议将本地桑蚕养殖转移到广西一带,下图示意浙江省桑蚕养殖区分布。据此完成第 68 题。6.与浙江相比,广西发展苗木、桑蚕养殖业的优势是()A.技术娴熟 B.劳动力廉价C.缫丝市场

5、广阔 D.机械化水平高7.近年来,浙江当地的蚕农更愿意发展苗木、花卉种植等高效农业,其根本原因是()A.经济效益 B.政策C.交通 D.气候8.浙江桑蚕业走出困境可采取的措施有()大规模发展桑园开发蚕品种,更新改良技术大量引进国外桑蚕品种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蚕丝产品附加值A. B. C. D.答案: 6.B7.A8.C解析: 第 6 题,桑蚕养殖业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广西位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浙江落后,劳动力价格低。与浙江相比,广西纺织养蚕业的优势是劳动力廉价,故选 B 项。第 7 题,市场需求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由于养蚕业劳动力投入大,随着经济发展,浙江省的劳动力价格升高,经济效益

6、降低,而苗木、花卉种植市场广阔,且经济效益高,受经济效益的影响,蚕农更愿意发展苗木、花卉种植。故选 A 项。第 8 题,大规模发展桑园和大量引进国外桑蚕品种不现实,错。研发养蚕品种,改良新技术和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蚕丝产品附加值有利于桑蚕养殖业的良性发展,可促使桑蚕业走出困境,正确。故选 C 项。3特色杂粮是贵州省的优势作物,其种植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具有各种独特的风味,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保健作用,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贵州威宁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以“一村一品”为主线,推进特色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引导农民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积极发展小杂粮生产和加工,支持小杂粮加工企业进行资源整合,把“小杂粮”

7、做成了“大企业”,促进了农民增收。据此完成第 911 题。9.近年来,影响威宁杂粮种植形成“一村一品”特色和把“小杂粮”做成了“大企业”的因素有()A.市场和交通 B.科技和土壤C.市场和政策 D.气候和土地10.威宁县城集聚了 100 多家杂粮加工企业,与乡村相比,县城杂粮产业集聚的最大优势条件是()A.杂粮种类丰富、品质佳B.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C.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价廉D.人口稠密,接近消费市场11.威宁杂粮产业的发展对周边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是()A.发挥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增加其附加值B.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种植规模C.提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加快种植速度D.加强新品种的选

8、育推广,提高科技含量答案: 9.C10.B11.A解析: 第 9 题,由材料可知,杂粮营养价值高,深受人们喜爱,市场需求量大;当地杂粮产业的形成还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第 10 题,县城和乡村中的杂粮种类都丰富,品质都佳,排除 A 项;县城比乡村交通便利,便于货物集散,基础设施齐全,便于组织生产,这是企业在此集聚的最大优势,B 项正确;县城劳动力不如乡村的价廉,C 项错误;县城人口多,消费市场相对较大,但这不是企业集聚在此的优势条件,D 项错误。第 11 题,威宁杂粮产业的发展对周边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挥特色农产品的优势,二是增加产品附加值。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

9、设、扩大种植规模以及加强新品种的选育推广、提高科技含量等,属于为“发挥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增加产品附加值”采取的措施;C 项提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也属于此类措施,但加快种植速度的说法不妥当。12.(2017江西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据统计,美国以种植花卉和蔬菜为主的温室大约有 400 公顷。20 世纪 70 年代石油危机之前,以芝加哥为中心分布有大面积温室,石油危机之后温室生产中心转移到南方的加利福尼亚州、亚利桑那州、得克萨斯州、佛罗里达州等地生产。目前温室花卉种植产量集中在秋、冬季节,北方温室种花到圣诞节后至春季停产,南方温室则全年生产。下图为美国温室生产基地分布图。4(1)指出美国

10、温室种植的产品特征,分析其原因。(2)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以芝加哥为中心分布有大片温室,简述原因。(3)简要分析 20 世纪 70 年代后,美国温室生产中心转移到南方加利福尼亚州等地的合理性。答案: (1)特征:以花卉(观赏性植物)、蔬菜为主。原因:花卉、蔬菜等种植对自然条件特别是气候条件要求较高,自然状态下难以实现按需生产;温室种植生产成本较高,而花卉、蔬菜等的附加值较高,可以承受较高的生产成本;美国城市化水平高,对花卉、蔬菜等的需求量大。(2)芝加哥等地为传统经济发达地区,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该地区城市人口密布,对花卉、蔬菜等的需求量大;芝加哥等地纬度高,气候冷湿,花卉、蔬菜

11、等的种植受到极大的限制。(3)南方地区冬季光照充足、气温较高、耗能少;土地辽阔,价格便宜;产品质量高,生产成本低;20 世纪 70 年代后南方地区经济发展,市场逐渐扩大;交通和保鲜技术发展,使得花卉、蔬菜等可以长距离运输。解析: 第(1)题,分析材料可知,美国的温室种植主要是以花卉和蔬菜为主。原因主要从区域的自然条件、产值、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芝加哥位于美国的五大湖地区,在 20世纪 70 年代该地为美国的传统工业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对花卉、蔬菜等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同时,芝加哥位于美国的东北部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冷湿,花卉、蔬菜等的种植受到自然条件的极大限制,因此需要通过温

12、室种植改变自然条件,从而发展花卉和蔬菜的种植。第(3)题,主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南方地区温室生产的优势条件。13.(2017山东临沂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红豆杉喜荫蔽潮湿处,适宜生长温度 2030 ,耐干旱瘠薄,不耐低洼积水,红豆杉能吸纳空气中甲醛、甲苯、二甲苯等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具有极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贵州红豆杉种植历史悠久,有全球最大的红豆杉种植开发基地,形成了规模化种植、抗癌原料紫杉醇提炼、盆栽及苗木、观光康复庞大生态健康产业链。下图为贵州省地理位置示意图。(1)分析贵州省红豆杉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2)指出贵州省发展红豆杉产业带来的生态环境效益。(3

13、)说明贵州省红豆杉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 导学号 30374050答案: (1)贵州省地形破碎,地势崎岖,多排水良好的山坡和荫蔽潮湿的山谷;流水溶蚀作用5普遍强烈,土层浅薄,土壤比较贫瘠,适宜红豆杉的生长;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2)大规模的红豆杉林可大量吸收甲醛、甲苯、二甲苯等有害气体,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减少旱涝灾害;保护生物多样性。(3)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扩大生产规模以达到规模效益和影响(实行专业化生产);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析: 第(1)题,结合红豆杉的生长习性,从地形、土壤、气候等角度分析贵州省红豆杉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第(2)题,结合材料,从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生物多样性等角度分析发展红豆杉产业带来的生态环境效益。第(3)题,从文字材料中归纳贵州省红豆杉产业的发展经验,从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和延长产业链等角度提出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