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关县中低产林改造工作总结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169404 上传时间:2017-07-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关县中低产林改造工作总结 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关县中低产林改造工作总结 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关县中低产林改造工作总结 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关县中低产林改造工作总结 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关县中低产林改造工作总结 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关县中低产林改造工作总结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关县中低产林改造工作总结 (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大关县中低产林改造工作总结林地是我县重要的土地资源,是林业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农民重要的生活保障。我县现有林业用地面积 172.03 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66.64%,根据 2008 年二类资源调查数据,我县有林地面积 75.64 万亩、灌木林地面积 74.76 万亩,活立木蓄积 300.02 万 m3 。有林地覆盖率 29.3%,森林覆盖率为33.34%,绿 化率 58.51%。2009 年全县林业产值为 1.147 亿元,林业用地亩均产值仅为 66.7 元,有林地亩均产值也只有151.6 元。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亟需改造的中低产林面积达 50 多万亩,极大地制约了林地产出、林农增收和

2、林业发展。加快中低产林改造,把林地产出率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促进林地的延伸和拓展,必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2009 年,我县被列为中低产林改造试点县,我县抓住机遇,积极开展工作,现将中低产林改造工作总结如下:一、中低产林改造工作开展情况(一)认真抓好试点工作我县低产林改造工作早在 1997 年,由原大关县科技副县长董文渊博士在木杆镇细沙村对筇竹低产林进行综合改造试验,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筇竹低产低效林改造技术措施,为指导我县开展筇竹低产林改造奠定了基础。截止目前,我县已累计完成中低产林改造任务 13600 亩,其中:2007年,在木杆镇细沙村完成了 5500 亩筇竹低产林改造任务;2

3、008 年,在木杆镇银吉村完成了 600 亩筇竹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建设任务。2009 年,我县被确定为中低产林改造试点县2后,为了切实搞好低产林改造试点工作,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提出全县上下要认清新形势、抢抓新机遇、瞄准新目标、采取新举措,顺势而谋,乘势而上,把中低产林改造作为全县新时期林业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强势推进,彻底改变我县“大 资 源、小 产业、低效益 ”的林业现状。 为确保试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我县及时成立了中低产林改造领导小组,确定了完成 7500 亩中低产林改造试点工作目标任务。任务明确后,林业局及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将改造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县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专门按排

4、资金 20 万元用于项目建设。截止到 2009 年底,7500 亩低产林任务已全部完成,其中在天星镇沿河村改造低效方竹林 3000 亩,在吉利镇营底村对遭受 2008 年冰雪灾害的 4500 亩灌木林地通过“公司 基地 农户”的方式 进行改造,种植核桃 99000 株。通过对低产筇竹林采取林地清理,修山垦覆,施肥覆土,护笋养竹,疏笋育竹,合理采伐,封山育竹,轮闲制采笋等综合育竹措施,竹林经营水平全面提高,竹林生产潜力得到最大发挥,改造前,筇竹林的平均胸径为 0.79cm,平均高度2.65m,胸径大于 1.5cm(达到这一规格的竹秆可制作工艺拐杖)的竹子不足 1%,经改造后,生新竹平均胸径达 1

5、.20cm,。平均高度 3.3m,其中胸径大于 1.5cm 的竹子达到 30%以上。筇竹笋每亩产量由改造前的 30 公斤提高到目前的 65 公斤,每亩增加 35 公斤,增加收入 105 元/亩。方竹每亩产量由改造前的 95 公斤提高到目前的 160 公斤,每亩增加 65 公斤,增加收入 130 元/亩 。同时,通过对遭受雪灾的灌木林进行改3造,大力发展核桃干果产业,项目区群众户均拥有核桃 3.5亩,目前核桃成活率达 90%以上,项目投产后,每亩可实现产值 5000 元左右,人均可增加产值 3500 元。(二)深入贯彻省市中低产林改造精神1、成立领导组,健全机构。为切实加强对中低产林改造工作的领

6、导,县委、县政府及时成立了中低产林改造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分管林业的副县长任组长,法制办主任、林业局局长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组负责统一研究、部署和协调中低产林改造中重大事项,并在县林业局设立中低产林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中低产林改造日常工作,负责全县中低产林改造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的编制,项目实施、检查督促和指导等工作。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要成立相关的协调工作机构,明确职责,搞好协调服务,确保中低产林改造工作顺利实施。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大关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中低产林改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召开会议等形式,深入、广泛宣传实施中低产林改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广大干部

7、职工深刻认识到实施中低产林改造项目是提高林业生产发展后劲,促进林业稳定发展、林农持续增收的有效举措,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大业。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切实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实抓好。同时,通过深入宣传,使农民群众吃透了政策精神,打消了思想顾虑,激发了踊跃参与热情,提高了他们参与中低产林改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中低产林改造工作的顺利4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3、深入贯彻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中低产林改造的意见(云政发 201054 号)和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中低产林改造的实施意见(昭政发 201039 号)等文件精神,为科学发展林业,有效保护生态,建设

8、“森林大关” ,促进农民增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大关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中低产林改造的实施意见。大关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中低产林改造的实施意见阐明了开展中低产林改造的重要意义,明确了中低产林改造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确定了中低产林改造的实施范围、改造重点、改造方式和方法,提供了实施中低产林改造的保障措施。对加快我县中低产林改造进程起到指导性的作用。(三)及时编制总体规划及年度实施方案1、总体规划的编制情况为加快我县低产林改造工作步伐,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提高森林质量,培育优质、丰产和高效的森林资源。我局及时组织人员,以 2008 年二类资源调查成果作为本底资料,结合集体林权制

9、度改革等实际,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集约经营、定向培育的经营原则,完成了大关县中低产林改造总体规划的编制,并于 7 月底经市级评审通过。规划改造规模 51 万亩,根据改造对象的立地条件、经营目的确定树种更替、补植补造、封山育林、森林抚育 4 种改造方式,其中:树种更替 5.5 万亩、补植补造 12 万亩、封山育5林 15 万亩、森林抚育 18.5 万亩。大关县中低产林改造总体规划计划从 2010 年开始实施,用 10 年的时间完成 51 万亩中低产林改造任务,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即 2010-2015 年,主要实施木杆(含三江口林场)、高桥、寿山、天星四个乡镇,计划完成改造任务 31.8

10、3 万亩;第二阶段即 2016-2019 年,主要完成吉利、悦乐、翠华、上高桥、玉碗等五个乡镇,计划完成改造任务 19.17 万亩。大关县中低产林改造项目实施结束后,林业的三大效益将更加充分体现。在生态效益方面将较大地提高项目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小气候,提高项目区森林覆盖率,据测算,到 2020 年,预计可提高项目区森林覆盖率 3.5 个百分点,使森林在涵养水源、保土保肥、庇护增产及供给氧气、净化环境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在经济效益方面,国家、省、市和县级对该项目的直接投资将达到 1 亿元左右,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将起到较大的拉动作用。到 2020 年改造结束,全县的林业产值将由现在的 1.14

11、 亿元增加到 4.5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稳步增加,山区经济进一步繁荣,群众生活更加富裕。在社会效益方面,首先不仅能够解决山区的部分剩余劳动力,确保社会稳定。其次,将使项目区广大林农得到中低产林改造技术的培训和林业知识的教育(仅建设期直接投入项目建设的劳动力就近 87 万个),从而提高项目区的人口素质和增强环境意识。再次,为项目区居民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62、年度实施方案的编制及实施情况根据我县中低产林改造总体规划确立的目标任务,结合年度实施计划,我县 2010 年计划完成 1 万亩中低产林改造任务,预算投资 414.75 万元。并组织人员编制完成了大关县筇竹低产林

12、改造实施方案,为起到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在群众积极性高,当地政府重视,有一定群众基础,天然筇竹面积连片分布相对集中的木杆镇细沙村。该村有天然筇竹面积 1 万余亩,且相对连片分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已全部落实了山林权,产权明晰,有利于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该项目正在组织实施。通过项目的建设,不仅能够解决山区的部分剩余劳动力,确保社会稳定。同时将使项目区广大林农得到筇竹低产林改造技术的培训和林业知识的教育,对山区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采笋技术的普及和市场经济意识的提高等方面也将得到较大的促进。从而提高项目区的人口素质和增强环境意识。将使项目区 1 万亩天然筇竹林分结构和林分质量

13、得以改善,竹笋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从而增加群众收入,改善山区群众贫困面貌。项目建成后,预计每亩可增加竹笋产量 70 公斤,每年可增加产值 105 元/亩,改造 10000 亩,每年可增加产值 100 多万元,项目区群众户均可增加收入 2000 多元。改造后筇竹亩产量可达到 110公斤以上,连续改造 5 年后,筇竹平均亩产将达到 200 公斤以上,为项目区经济发展培育了新的增长点。二、主要做法及经验71、强化科技支撑筇竹是我县分布面积最大,经济效益最高的一个特色竹种,其面积占全县竹林面积的 50%左右,但有于长期经营管理不当,采笋过的度,最终形成了大面积的低效林分。筇竹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十分复杂

14、,具有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投入高、周期长等特点。针对这一难题,我县早在 1997 年,由原大关县科技副县长董文渊博士在木杆镇细沙村对筇竹低产林进行综合改造试验,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筇竹低产低效林改造技术措施。同时,我县积极与西南林业大学、国际竹藤组织合作,开展筇竹低产林的综合改造,重点从密度调控、竹笋采收、植被调控、竹阔混交和垦覆抚育五个方面进行研究,取得了重点技术突破,该技术目前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为指导我县开展筇竹低产林改造奠定了基础。2、群众积极参与中低产林改造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只有动员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充分发挥其在中低产林改造中的主体作用,改造才

15、能取得成功。首先积极宣传中低产林改造的重要意义、作用、政策,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山区经济要发展,最大的潜力在山,最大的希望在林,最大的活力在中低产林改造。要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念好山字经,做活 林文章。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中低产林改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帮助项目区群众制定村规民约,强化管理措施,使改造达到预期效果。筇竹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必须连年坚8持才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改造后,不加强管理,又延续传统的经营模式,几年后又成了低产林。因此,为确保项目建设取得成功,要坚决废除“谁采谁有” 的混乱采笋习俗,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明确林权所有者的主体地位,保护林权所有者的权益,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

16、中低产林改造和经营管理。3、借鉴成功经验2009 年 9 月 9 日-12 日,在国际竹藤组织的大力支持下,我局组织林业局、乡镇、村社 15 名人员到南华县对野生菌产业进行考察,学到了许多先进的管理经验及方法。2009 年底在天星的方竹低产林改造中,借鉴南华封山育菌管理模式,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废除混乱采笋习俗,明确林权所有者是采笋的唯一权利人,对乱采竹笋的外来村民及本地村民,坚决制止,严厉打击。真正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 标。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每亩产量由改造前的 95 公斤提高到目前的 160 公斤,每亩增加 65 公斤,增加收入 130 元/ 亩。其经验及技术对促进我县低产林改造将受益匪浅。4、巩固林改成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解决的是产权问题,中低产林改造要解决的是发展问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目前,我县集体林9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解决了产权问题,通过明晰产权、登记发证,让林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