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课程与教学衔接的实验研究》开题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1692072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小课程与教学衔接的实验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幼小课程与教学衔接的实验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幼小课程与教学衔接的实验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幼小课程与教学衔接的实验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小课程与教学衔接的实验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小课程与教学衔接的实验研究》开题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立项课题幼小课程与教学衔接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洪泽县教师研修中心 宋玉玲(执笔)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幼小课程与教学衔接一直是学前教育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同时也受到来自教师、家长以及政府的极大关注。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从 90 年至今,幼教工作者们进行了许多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现实工作中的幼小衔接形势却不容乐观。由于

2、思想认识上的偏差, “幼小衔接”的课程结构和内容又缺乏具体明确的要求和理性指导, “幼小衔接”问题提出以后,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幼儿园和小学的一些教师急功近利地将大量知识技能作为目标来追求,幼儿付出的努力太大,牺牲了幼儿个性多方面发展的机会,以致相当多的幼儿进入小学学习以后,产生了种种的不适应,普遍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 又是连续性的特点,一味地要求幼儿适应小学生活,忽视了让教育适应幼儿的发展的要求。本课题就是尝试顺应儿童发展的规律,从课程连续性、教学连贯性两个方面来进行幼小课程与教学的有效衔接活动。二、课题核心概念界定1幼儿园课程,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强调

3、对幼儿进行情感、态度、兴趣、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相互渗透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小学课程,是侧重于对儿童进行各科系统知识的传授,它涵盖语文、数学、外语、音乐、美术、体育、思品和综合六门学科。2幼小衔接就是指在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阶段之间实现适龄儿童在教育上的互相连接;是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活动,不是简单的幼儿园向小学靠,也不是小学向幼儿园靠,而是双方都向儿童靠拢。3幼小课程与教学衔接,是通过幼小衔接(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之间的过渡衔接)教育活动的设计,将幼儿园教育阶段与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经验相互承接、有机结合,保持两个教育阶段课程的连续性与教学的连贯性,使得儿童即使经历

4、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依然受到一致的教育目标和期望的影响,仍然能够保持一种持续的状态。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近年来,我国为了解决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探索、研究,达成一个共识:重视配合与协作,实行双向靠拢。衔接工作应系统化。重视全面发展。国内学者陈伯璋等对小学课程结构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目前小学课程在连贯性上,社会各界反应最多的是学前至小学阶段的衔接问题,以及科目的纵向衔接问题。该研究认为幼儿园与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衔接主要有两大问题:一是幼儿园课程统整与小学分科教学的差异,造成儿童学习适应困难;二是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课程无连贯性,导致有重叠或不连续现象的

5、发生。德国、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主张:保持幼儿园本身的特点,注意儿童的年龄特征,不把幼儿园与小学等同起来;重视早期的知识教育,使儿童在入学前有一定的读、写、算能力,除此还重视儿童的全面发展以及个性发展;重视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配合协作,双方互相靠拢。美国幼儿教育协会( NAEYC) 针对幼小课程的连续性,曾提出一项适用于学前教育与小学低年级之衔接课程的设计“适宜课程方案”( DAP) 。 “适宜课程方案” ,即是指教师依照幼儿发展的特征与顺序来设计的连续性的教学方案,包括适宜的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师生互动等策略。四、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一)研究目标本研究共有三项研究目的:探

6、索构建“幼小衔接” 课程,在课程的实践中促进幼儿和教师的共同成长。探讨目前家长、幼儿教师、小学低年级教师为解决幼小衔接适应问题,所介入的应対策略。依据实践教学结果,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给予幼儿园、小学低年级教师在做好幼小衔接教学工作上的参考。(二)研究内容1文献搜集与分析了解过去幼小衔接的相关研究;2问卷调查与访谈分析幼小教师及家长对“幼小衔接”问题的理解和实践情况调查研究。( 抵制“小学化”倾向、师幼关系、课程与教学专题)3 “幼小衔接” 教学专题研究。在义务教育新课标的实施与抵制学前教育“小学化”背景下,幼小衔接课程与教学对接策略的有效方法。探讨幼儿园与小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进行适应衔接

7、的教学活动设计,并加以实施。设置幼小衔接课程内容,设计提高入学儿童适应小学生活能力的活动方案,并加以实施。运用教育科学理论,对成功的“幼小衔接课程与教学衔接”的案例特点、积累的相关教育的经验进行解剖研讨、分析概括,努力揭示这些经验的实质,力求找出别人可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突出解决幼小衔接中课程的连贯性和教学的连续性问题。(三)研究重点围绕“课程的组织形态” 、 “教学的行为方式” 、 “生活的相互顺应”幼小衔接的三个关键点,突出解决幼小衔接中课程的连贯性和教学的连续性问题。本课题的重心是研究儿童与教师的共同进步和可持续性发展,它力求在两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并不刻意去追求幼儿园教育内容与小学学科

8、内容直接机械的连续,而是在学习习惯和生活价值的培养教育方面有所创新;二是通过校(园)本培训以及两者的互动,促进幼小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一)研究的思路1.走访调研,了解现状。我们在城乡、公民办幼儿园中各选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幼儿园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由中心组成员随机发放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并做好统计、分析工作,确定课题研究方案和研究重点。2.理论研习,课堂实践。坚持个人自学与专题培训相结合;研讨活动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交流互动与成果展示相结合,切实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积累资料,探讨“幼小课程与教学衔接”的对接策略和有效方法。(二)研究过程(三)研究方法 本课

9、题属于实践研究,总体研究策略为行动研究方法,即作为研究的实施者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主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 、 “实事求是” 、 “循序渐进”课题实践研究的指导思想,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行动,注重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加强教学实践后的反思,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反映课题研究的效率与效益。具体选用的研究方法有案例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六、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一)主要观点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毕竟是两个不尽相同的教育阶段,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但从教育的连续性上讲,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两者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并表现出高度的相关性。1课程连续性。课程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要求。

10、许多研究表明,课程的不连贯会造成学习衔接上的困难,课程衔接是幼小衔接的主要问题。预期研究成果研究阶段(时间) 主要研究任务 阶 段 成果 名 称成果形式 承担人第一阶段2011/082011/121.成立联合课题组,学习相关的理论文献,讨论、撰写研究方案。2.对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所必备的知识和素质的培训。3.围绕“幼小衔接”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写出专题调研报告。内容收集 课程资料 宋玉玲谢 泉1.建立一批小学和幼儿园实验基地,收集、整理实验的原始资料。2.实践研究方案,积累、整理资料。3.综合(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实施与评价、活动观摩。4.做好阶段性小结,整理研究成果资料;5.家园共育:问卷调查

11、、开展社会实践、家园共育活动。幼儿园教育活动集锦 案例集刘堂平柏 平韦 玲胡文萃第二阶段2011/022013/071.做好阶段性小结和评估工作,观察、调整研究计划;2.撰写专题论文,分阶段举办成果报告会。幼小衔接教育论文集 论文集邓普文张红霞第三阶段2013/08-2013/121.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获取各方面对课题研究的评价信息;2.整理研究成果资料,做好论证工作;3.撰写结题报告。4.做好课题结题工作幼小课程与教学衔接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研究报告 宋玉玲2教学连贯性。幼小衔接教育教学模式的探讨,是为了整合各类教育的优势,形成最优化的教育合力,使幼小衔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好的促进青少年

12、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3学前教育机构、小学、家庭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社区等相关人员,在衔接目标、策略等方面达成共识,且彼此建立双向的良性沟通关系,切实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使其健康发展。(二)可能的创新之处作为基础教育的第一个阶段人生起始的幼儿园教育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课程目标强调对幼儿进行情感、态度、兴趣、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相互渗透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而小学课程则是侧重于对儿童进行各科系统知识的传授。这两个教育阶段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组织与实施、课程评价等多方面都有其差异性,同时又有其连续性。幼儿园与小学课程衔接是将幼儿园教育阶段与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经验相互承接

13、、有机结合,保持两个教育阶段教育的连续性与持续性。因此,幼儿园与小学课程衔接必须充分关注两个学习阶段的差异,体现“向孩子靠拢”的衔接理念。七、预期研究成果(一)预期达到的目标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幼儿能联系生活,有兴趣的学习。幼小教师在教学上能使学生生活化学习成为一种自觉地学习方式和方法。在研究的过程中摸索出幼小衔接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和模式。(二)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幼小衔接教师论文集;幼小衔接优秀教学、教研活动案例集;研究报告幼小课程与教学衔接的实践研究 。八、完成任务的可行性分析1课题组负责人及主要成员曾主持、承担了“九五”淮安市“立项”课题游戏中幼儿角色选择与个性的相关研究 、 “十五” 淮安市“

14、立项”课题幼儿主动探究潜能的实验研究 、 “十一五”淮安市“重点”课题“洪泽湖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的研究任务,这些课题均已顺利结题。课题的研究成果获得县级优秀科研成果奖、省级科研论文二等奖,所有成果在结题鉴定会上都受到了结题鉴定组专家的肯定与好评。2课题组负责人具有本科学历、中学高级职称,有丰富的教育科研经验和较强的组织能力;课题组主要成员由在幼儿园从事幼教一线工作多年、理论和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组成,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水平;为保证课题研究能顺利、有效地开展,课题组还将有计划地聘请幼教专家和教科研专家定期来园指导。3多年来,我们开展了“社会活动周” 、 “参观小学”等社会教育实践活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开展过诸如“我长大了” 、 “字宝宝”等活动等,在理论和实践上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幼小衔接教育的初步经验。课题组成员撰写多篇论文先后在早期教育等杂志上发表或在省级论文评比中获奖。4划拨专项科研经费,做到专款专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