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2018届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1691122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2018届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2018届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2018届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2018届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2018届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2018届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2018届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 2018 届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_1_分,共_20_分)1大约 170 万年前,原始人群时期的人类就生活在中国大地上。他们生活的地区是( )A北京 B陕西 C云南 D河南2在学完“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北京人”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用圆形方孔铜钱购物 B种植水稻 C穿着麻布衣服 D烧烤食物3识读下列一组照片,与这组照片相关的远古人类是( )3 题 5 题 8 题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4大禹以平凡的义举,印证了“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的高尚人生境界。他成为部落联

2、盟首领的方式是A世袭制 B武力夺取 C禅让制 D民主选举制5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A伯益建立夏朝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夏朝建立标志我国封建社会开始 D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6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见上图)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A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 B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C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D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7文字是承载历史的符号,通过“甲骨卜辞” 可以了解到( )

3、A夏朝的历史 B商朝的历史 C秦朝的历史 D汉朝的历史8下列生产工具发明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9关于春秋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微 目的是维护周天子的威信争霸的实质是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 争霸战争具有两面性A B C D10山西省的旅游宣传语是“晋善晋美” ,晋国在战国时期分裂为( )A韩、赵、魏 B郑、宋、楚 C韩、赵、燕 D秦、齐、楚1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并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铁农具的使用 B个体小农的出现 C百 家争鸣的影响 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12下列中国古代的著名战役中,不是发生在战国

4、时期的是(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213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下列情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可能生活在( )A秦国 B韩国 C楚国 D燕国14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大力促进教育公 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 “因材施教” B “温故知新” C “有教无类” D “当仁不让于师”15李白在古风中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

5、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诗中李白描绘秦王( ) A自称皇帝,君临天下 B十年征战,统一全国 C任免官员,中央集权 D焚书坑儒,思想专制16梁启超说:“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 ”天下“统于秦”发生在( )A公元前 356 年 B公元前 230 年 C公元前 221 年 D公元前 202 年17农民起义通常是指由农民阶层发动的武装反对统治阶级的运动。我国历史上开此先河的是()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项羽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18下列对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认识,正确的有( )发生在秦朝大泽乡 起义领导者是陈胜、吴广 这次起义推翻了秦朝统治 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残暴

6、统治A B C D19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说:“我是汉族,我讲汉语,我写汉字,这是因为我们曾经有过一个伟大的王朝 汉朝。 ”汉朝的建立者是( ) A项羽 B刘邦 C嬴政 D李斯20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这一学派的思想便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处于“一尊”地位的封建统治思想。 “这一学派”是指( )A儒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墨家学派 D道家学派二、非选择题(共_30_分)21(_20_分)图说天下 中国历史系列图书,为我们了解历史提供了翔实而丰富的资料。请根据以下三本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图(a) 图(b) 图(c)(1)根据图(a)文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_8_分)“追寻祖先的足迹”:我国境内已

7、知的最早“祖先”是_。“传说时代”:为华夏族形成奠定基础的两个部落联盟首领分别是_、_。 “夏、商、西周”: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文明是_、_ _。“传说时代”(尧、舜、禹)、夏、西周首创的制度分别是3_、_、_。(2)图(b)“争鸣”中哪一学派的思想 后来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哪一学派的思想为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提供 了理论基础?(_2_分)(3)图(c)中“秦、汉”的都城分别在哪里?秦“强”汉“盛”时 在位的两个皇帝分别是谁?“强”和“盛”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_5_分)(4)结合三幅图片,谈谈促进国家强盛的原因有哪些。给你什么样的感悟和启示?(_5_分)22(_10 分)阅读材料

8、,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元前 212 年,秦始皇开始营造阿房宫。由于工程浩大,他在位时只建了一座前殿,工程未完成他就死了,秦二世胡亥调修建阿房宫的工匠去修建秦始皇陵,后继续修建阿房宫,但秦王朝很快就垮台了。古有童谣唱道:“阿房,阿房,亡始皇。 ”材料二 公元前 209 年,有 900 多个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蕲县时,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就要被处死,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送的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1)修建材料一中的这个工程浩大的阿房宫需要具备哪些物质条件?当时秦朝具备这些条件吗?(_2_分) (2)材料二中反映的这次起义是在哪里发起的

9、?结合材料内容说说,这次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_3_分)(3)材料二中这次农民起义的主要领导者是谁?这次农民起义有什么突出的历史地位?(_2_分)(4) 材料一中说“阿房,阿房,亡始皇” ,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材料二中“按照秦法,误期就要被处死”说明了什么?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_3_分)45教师详答1C 解 析 云南元谋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 170 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2D 解析 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并且会保存火种,因此他们会烧烤食物。3D 解析 干栏式建筑、骨耜、水稻种子,这三项符合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的特点。4C 解析 禹是通过禅让的方式成为部落联

10、盟首领的。5B 解析 禹死后,伯益没有成为部落联盟首领,而禹的儿子启通过武力夺取了禹的位置,这说明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6A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 动乱”可知为分封制中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7B 解析 “甲骨卜辞”出土于我国商朝的都城安阳,因此对于研究商朝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8C 解析 古代生产工具产生的先后顺序是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工具和铁制工具。9A 解析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是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因此说法错误,故选 A 项。10A 11.A 12.D13A 解析 商鞅变法规定: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

11、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14C 解析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就是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贫富贵贱,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这体现了教育公平。15B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秦王扫六合” “诸侯尽西来”可知称赞的是秦王嬴政横扫六国,统一全国的历史功绩。16C17A 解析 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18C 解析 陈胜、吴广起义被秦军 镇压下去,起义失败,最终刘邦领导的起义军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19B 20.A21(1)元谋人 黄帝 炎帝 甲骨文 青铜器 禅让制 世袭制 分封制(2)儒家。法家。(3)咸阳和长安。秦始皇和汉武帝。秦始皇建立了我

12、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4)制度先进;统治者轻徭薄赋,体察民情,爱惜民力;要有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注重发展经济;进行必要的改革等。启示:改革是强国之路;统治者要实行仁政;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合理即可)22(1)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具备。(2)大泽乡。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走到蕲县时,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就要被处死。(3)陈胜、吴广。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4)秦始皇为自己修建豪华的阿房宫 ,需要征用大量的劳役和花费巨额的资金,繁重的徭役和赋税是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说明秦朝的法律非常严苛。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