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鸭12018届高考地理考点强化练18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1690912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9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鸭12018届高考地理考点强化练18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浙江鸭12018届高考地理考点强化练18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浙江鸭12018届高考地理考点强化练18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浙江鸭12018届高考地理考点强化练18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浙江鸭12018届高考地理考点强化练18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鸭12018届高考地理考点强化练18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鸭12018届高考地理考点强化练18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考点强化练 18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选择题(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下图示意中生代与新生代全球平均气温与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曲线。读图,完成第 12 题。1.裸子植物繁盛时代的全球气候总体特点是()A.暖湿 B.暖干 C.冷湿 D.冷干2.相对于新生代其他时期,新生代第四纪总体上()A.全球自然带北移B.全球高大山地雪线上升C.全球海岸线变短D.利于物种在岛屿间交流读我国南方某地区 19602010 年气温和降水距平(距离多年平均值)曲线图,完成第 34 题。3.图中反映近 50 年该地区()A.降水年际变化大 B.降水季节变化大C.气温逐年增高 D.气温逐年降低4.该地区农业生

2、产旱情最严重的时期可能是()A.19601969 年 B.19801989 年C.19901999 年 D.20002009 年(2017浙江慈溪期中)下图为欧洲东部第四纪冰川界线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56 题。25.下列冰期中,气温最低的时期是()A.冰期 B.冰期 C.冰期 D.冰期6.与现在相比,第四纪冰期时期()A.全球各地降水较多 B.山地雪线海拔较高C.温带作物北界偏北 D.陆地总面积较大(2017浙江仿真模拟)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完成第 79 题。7.图中反映了该地百年气候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冷暖湿干冷交替变化B.温湿干冷温湿交替变化C

3、.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8.引起其气候周期变化的因子最可能是()A.人类不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B.黄赤交角的变化C.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D.人类不断地破坏森林9.在 M 时期,该地最可能的自然现象是()A.雪线上升 B.暖冬频繁C.海平面下降 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 2.1 万年(甲)、距今 5 千年(乙)和距今 5 百年(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第 10 题。10.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A.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B.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

4、降C.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D.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 导学号 29824096北极冰融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气候变化现象之一。21 世纪以来,北极的气温变化是全球平均水平的 2 倍。被称为“北极放大”现象。下图为北极海冰范围(10 6千米 2)与年平均 CO2浓度(10 -6)随时间变化关系图。据此完成第 1112 题。311.图示期间,北极年海冰面积()A.逐年减少B.与年平均二氧化碳浓度大体呈正相关C.减少速度不断加快D.与年平均二氧化碳浓度大体呈负相关12.“北极放大”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海冰的减少导致北极地区()A.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B.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C.大气对

5、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加D.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减弱近年来,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积雪融化、冰川消失现象非常严重,在过去的 80 年内冰川已经萎缩了 80%以上。有环境专家指出,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可能将在 10 年内彻底融化消失,届时乞力马扎罗山独有的“赤道雪山”奇观将与人类告别。读下图,完成第 1314 题。13.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渐趋缩小,反映了全球环境的某种变化。与这种变化有关的地理现象是()A.舟山渔场出现渤海湾鱼种B.日本本州岛樱花推迟开放C.我国沿海地区海水侵蚀作用将减弱D.山地针叶林带分布海拔升高14.乞力马扎罗山()A.所在区域河流主要为山地冰川融水补给B.该山地是在地垒构造的

6、基础上形成的C.南坡雪线低,主要是位于背风坡D.冰川范围的变化与二氧化碳排放有关二、非选择题15.(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图甲为近现代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图中灰色线条代表的是仅考虑自然变化得到的气温变化模拟值,黑色线条代表的是实际气温观测值。4图甲材料二图乙为世界局部区域图。图乙(1)读图甲,分别描述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模拟值和观测值的特点并简析原因。(2)读图乙,简析 B 所在地区在世界交通位置中的重要性,并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提升北冰洋海运价值的影响。(3)图乙中 A 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对该地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16.(加试题)据中国气象局

7、国家气候中心通过研究做出的有关气候变化的分析和预测显示,我国北方增温在过去 50 年更为明显;近 50 年西部降水增加,东部频繁出现南涝北旱;我国平均年降水量可能比 20 世纪略有增加;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变化将更明显;农作物受旱面积和粮食产量波动将加大。下图为我国 19702010 年气温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反映出我国 19702010 年,气温变化呈现出什么规律?(2)目前我国气温变化在地域上有什么差异?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可能是什么纬度地带?(3)单从气候变化的角度,推测我国河西走廊的粮食产量如何变化。试说明理由。(4)气候变暖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

8、有哪些?(至少列举 3 点)(5)全球气温升高与 CO2等温室气体的增加有直接关系。可采用哪些措施以减少 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考点强化练 18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512.1.B2.D第 1 题,中生代时裸子植物空前繁盛,有的高达数十米。读图可知,中生代气候特点为暖干。第 2 题,相对于新生代其他时期,新生代第四纪总体上气温较低,全球高大山地雪线下降,利于物种在岛屿间交流。34.3.A4.D本组题主要考查气候变化的特点与图示。据图分析可知,近 50 年该地区降水年际变化大,季节变化不可知,气温波动变化。20002009 年气温逐年升高,蒸发量增大;同时降水量较同期逐年减少,导致旱情加

9、重。56.5.D6.D第 5 题,气温最低,应该是冰川面积最广,分布纬度最低的时期,所以 D 项正确。第 6 题,第四纪全球处于寒冷期,山地雪线偏低,北半球温带植物北界偏南,降水整体偏少,海平面偏低,大陆和岛屿的面积会增大,所以 D 项正确。79.7.B8.C9.C第 7 题,图中年轮由疏变密再变疏,疏代表水热条件较好,树木长势较好,密代表干冷,树木长势不好,由此可推气候变化,由温湿变成冷干,再变成温湿,故选 B 项。第 8 题,人类不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和不断地破坏森林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而不导致气候的周期性变化,故A、D 项错;黄赤交角的变化是一个时间较长的变化,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故 B

10、项错。太阳活动(特别是黑子)的变化,与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故选 C 项。第 9 题,M 时期冷干,雪线应下降,应是严冬频繁,河流干旱较严重,而极地及高山冰川增多,海平面下降,故选 C 项。10.B结合图中云杉主要分布区及冰盖范围的变化可判断,甲时期的云杉主要分布区纬度最低,冰盖范围最大,说明甲时期气温最低,乙时期云杉主要分布区最北界比丙时期的纬度要偏高,说明丙时期的气温比乙时期要偏低,则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是先上升后下降,A 项错误;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B 项正确;据此分析可知 C、D 项错误。1112.11.D12.A第 11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期间北极年海冰面积呈波动减少

11、趋势,非逐年减少,减少速度也非不断加快;北极年海冰面积波动减少,年平均 CO2浓度呈增加趋势,大体呈负相关,故选 D 项。第 12 题,北极的气温变化是全球平均水平的 2 倍,主要原因是海冰减少可能导致北极地区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海洋冰面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减弱,与大气作用关系不大,故选 A 项。1314.13.D14.D第 13 题,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渐趋缩小,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加,山地针叶林带分布海拔升高。第 14 题,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多,会导致气温升高,冰川融化。乞力马扎罗山所在区域河流主要为雨水补给;乞力马扎罗山主要是火山

12、喷发形成的;乞力马扎罗山南坡雪线低,主要原因是位于迎风坡,降水多。15.答案 (1)模拟值:全球气温不断升降和波动。观测值:全球气温波动上升。原因:人类生产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及植被的破坏。(2)重要性:B 所在地区是联系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捷径。影响:浮冰或冰盖融化,利于航行。(3)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该地复种指数提高和农业结构改变。解析 第(1)题,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观测值呈波动上升趋势。第(2)题,随着全球变暖,北冰洋航道通航能力增强,其地位越来越重要。第(3)题,全球变暖导致种植结构发生变化,复种指数提高。16.答案 (1)我国年平均气温大致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上升尤为明显。(2)我国北方增

13、温比南方更为明显。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是中高纬度地区。(3)粮食产量会增加。原因:我国西部地区的降水有所增加,会缓解河西走廊的干旱状况;气温明显升高,热量更加充分,这都会有利于粮食生产。(4)海水入侵,淹没土地;风暴潮加剧,海岸侵蚀加强;陆地污水排放受阻;土地盐碱化;港口、航道功能受影响等。(5)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水能、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消费比重;淘汰落后设备,提高生产技术,改进工艺流程,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使用能源;大力植树造林。解析 第(1)题,直接从统计图中提取信息,然后从年平均气温与冬季气温距平差异两方面叙述。第(2)题,从题目材料中可知北方地区更明显。第(3)题,河西走廊的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而近 50年西部降水增多,热量更加充分,所以粮食会增产。第(4)题,全球变暖,海平面会上升,沿海低地被淹,土地盐碱化加剧,风暴潮加剧,另外,还会影响到沿海港口的航运等。第(5)题,围绕节能、减排、降耗等方面组织答案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