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一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汇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1690189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新一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三新一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三新一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三新一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三新一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新一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新一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汇编(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2 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复习试题汇编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5 分)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状况。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学课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6

2、、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7、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践的功能。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开发者) 。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二、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案题号上打;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 ”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 B )A . 充分

3、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 )A. 以综合课程为主 B. 以分科课程为主 C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13、 “关注个体差异 ”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C )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 )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 .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

4、需求 D.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1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B )A. 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 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C .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 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三、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或错误的说法后面的括号内打或打;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6、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 ( )17、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18、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 ) 19、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 改为 “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

5、出版、选用混乱的局面,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和考试的标准。 () 20、 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的培养目标,只能在语文、美术、音乐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 21、 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但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其他课程也都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 )22、 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的培养目标,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 ) 23、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 )24、每

6、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25、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 一、单选(20 题 20 分) 1、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推行 ( C ) A.现代教育 B.减负 C.素质教育 D.科技教育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 B ) A.教育政策 B.“三个面向” “三个代表” C.教育法规 D.素质教育 3、在课程划分上,与实有课程相对的是( A ) A.空无课程 B.隐性课程 C. 分科课程 D.活动课程 4、信息技术教育可以通过两种基本途径实施:一是通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二是( B ) A.开设

7、活动课程 B.在其他学科中浸透信息技术教育C.边缘学科的开设 D.开设计算机教育课程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程性质的是( D ) A.可评估性 B.可伸缩性 C.可完成性 D.家长可参与性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的是(A) A.组织复习,认真考试 B.问题牵引,有问必答 C.整体规划,系统设计 D.选取课题,开展研究 7、课程标准中,要明确各门学科共同而又各具特点的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的部分是( D ) A.前言部分 B.内容部分 C.评价部分 D.课程目标部分 8、下面不是教学大纲弊端的是( D ) A.教学以掌握知识为主要目的 B.评价以考试为主,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C

8、.不利于教材的特色化和个性化 D.教学以掌握技能为目的 9、与自主性学习类似的说法是( B ) A.被动学习 B.主动学习 C.机械学习 D.他主性学习 10、教材设计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C ) A. 激发学习动机 B.要适合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 C.要便于家长课后辅导 D.要促进学生不断探索问题 11、教材管理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国家文化出版事业的一部分,二者的重合交叉便构成教材管理的 ( B ) A.范围 B.范围和性质 C.性质 D.范围或性质 12、关于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不正确的表述是( B ) A.目标取向的课程评价 B.客体取向的课程评价 C.主体取向的课程评价 D.过

9、程取向的课程评价 13、既是国家课程目标在特定社区条件下的具体化,又是对国家课程进行补充的课程是( C ) A.国家课程 B.学校课程 C.地方课程 D.校本课程 14、学生档案袋最具代表和教育意义的类型是( B ) A.展示型 B.理想型 C.评价型 D.课堂型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本内涵的是( D ) A.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 B.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C.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D.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基础性课程的是( D ) 第 2 页 共 12 页A.语文 B.

10、数学 C.政治 D.体操 17、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是( A ) A.内容 B.手段 C.方法 D.程序 18、196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了明确说明的文件是( A )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教师培训 C.学校质量 D.今日之教师 19、下列说法不符和新课程对教师定位的是 ( D ) A.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B.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C.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D.教师是研究成果的消费者 20、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 ”,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是指 ( A ) A.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

11、B.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 C.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 D.教师培训 二、多选题(5 题 10 分) 21、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选取原则是 ( ABCD ) A.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与学生的经验联系B.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C.鼓励动手,重视学生与现代科学发展相联系D.注重综合,注意各科知识相联系 E.便于考试得高分 22、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三级课程管理。 “三级课程管理”包括 (ABE ) A.国家 B.地方 C.农村 D.城市 E.学校 23、课程实施中学习方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包括(ABCDE ) A.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不深入 B.通识教育培训方面的原因 C.教师

12、缺乏课堂调控的技能和技巧 D.教师对自己在学习方式上角色定位困惑 E.课堂教学缺乏有效的评价的标准 24、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特征有( ABC ) A.自主 B.探究 C.合作 D.默写 E.死记 25、 “以校为本” 教研制度的具体实施包括( BCDE ) A.为实践者的知识保密 B.收集资料和理清情境 C.形成行动策略 D.实施与检验行动策略 E.寻找研究的起点 三、判断改错题(4 题 24 分) 26、课程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 (对)27、学习方式改革的目标包括倡导学生的学习由自主学习转向他主学习。 (错)改为:学习方式改革的目标包括倡导学生的学习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2

13、8、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过程,二是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对)29、学校和家长是校本课程开发和决策的主体。 (错)改为:学校和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和决策的主体。一、单选(本大题共 18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8 分) 1、在我国, “课程”这个词的使用最早见于 ( B )1A、 学记 B、唐朝 C、宋朝 D、清末2、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 ( D )20A、实现“三个面向” B、实践“三个代表” C、促进国家发展 D、推行素质教育3、学校课程的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学科课程,二是 ( C ) 38A、综合课程 B、显形课程 C、 活动课程 D 核心课程4

14、、在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价值的学习是( B ) 101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自主学习 D、学校学习5、属于国家的课程文件,规定了国家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因而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灵魂的是( A )62A、课程标准 B、教学大纲 C、教学计划 D、课程宗旨6、当今的课程标准与以前的教学大纲有一个显著不同之处,那就是确立(B)67A、操作性目标 B、体验性目标 C、过程性目标 D、知识性目标 7、教材可以分成自编教材和国家统一教材两种。这种分类所依据的是( D )131A、学科性质 B 、教学的组织形式 C、教材设计的类型 D、教材的计划与制作过程8、 “比较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和评价,但学校教育中的一些重要工作很难用它的外显方式来表述” ,这样的课程目标是 ( B )85A、实用性目标 B 、行为目标 C、展开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9、国家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的思想品德等,都属于学生发展的( A )A、基础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