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资料汇编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1689056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 页数:183 大小:2.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资料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83页
2014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资料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83页
2014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资料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83页
2014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资料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83页
2014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资料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资料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资料汇编(1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资料汇编主办单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 国 物 流 学 会承办单位中国物流事业服务中心2014 年 1 月 19 日 北 京目 录何黎明:转变方式 提高质量 努力开创“十二五”物流业发展新局面 .1王选庆:2013 年商贸物流主要工作进展情况及 2014 年工作思路 13戴定一:物联网与智能物流 .17蔡 进:常态增长态势基本形成 稳步较快增长为新年基本特征 .19荆林波:中国经济:从失衡增长到均衡发展 .26王 健:我国物流立法的实践与思考 .33张晓东:高铁时代下现代物流的发展 .41姜超峰:2013 年仓储业回顾与 2014 年展望 .44陈丽华、巩天萧:我国

2、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49邹建军:2013 年航空货运回顾与 2014 年展望 .56刘伟华、葛美莹:2013 年制造业物流发展回顾与 2014 年展望 .67马增荣:2013 年汽车行业物流发展回顾与 2014 年展望 .80刘长庆:2013 年中国钢铁行业物流发展回顾与 2014 年展望 .89吴志华:粮食物流信息化趋势 .95洪 涛:2013 年我国流通业回顾与 2014 年展望 .102王宗喜、徐 东、黄定政:2013 年应急物流发展回顾与 2014 年展望 .108王继祥:2013 年中国物流装备业分析与 2014 年预测 .114国家发改委:关于推荐第七批税收试点物

3、流企业的通知 .123交通运输部:关于促进甩挂运输发展的通知 .125蒋巨峰:在四川省第三方物流发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128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促进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137甘肃物流学会:甘肃省十二五工业物流展望. 143樊雪梅:长春市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149唐山市商务局:唐山城市物流发展现状与未来 .155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创新工作总结 .159王国文:2013 美国物流报告 .16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中国物流学会 研究室主要工作简介 .173中国物流学会年度活动计划一览表 .176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认定及管理办法.

4、 177转变方式 提高质量努力开创“十二五”物流业发展新局面 我国物流业“十一五”发展回顾与“十二五”展望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中 国 物 流 学 会 会 长何黎明(二一一年一月十九日)各位来宾、同志们:大家上午好!下面,我代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就我国物流业“十一五”期间发展情况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及发展思路谈几点看法。一、我国物流业“十一五”发展回顾“十一五”时期,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物流业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了较快增长。2013 年,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增加值,分别可达12

5、5 万亿元和 2.7 万亿元,与“十五”末期的 2005 年相比,双双实现了总量翻番,年均分别增长 21%和 16.7%;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GDP 的比率约为 18%左右,可望比2005 年降低 0.3 个百分点,相当于新增社会经济效益 1000 多亿元;我国物流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可达 7%左右,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约为 16%左右,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呈现出以下显著特点:第一,物流产业地位显著提升过去的五年,是我国物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五年,也是物流产业地位确立和提升的五年。2006 年开始实施的 “十一五”规划纲要,突出强调“大力发展现代物

6、流业” ,物流业的产业地位首次在国家规划层面得以确立。2012 年 3 月,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物流业专项规划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由国务院发布。 规划进一步明确了物流业的地位和作用,指出: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规划确定了“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提出了十项主要任务、九项重点工程和十条政策措施。 规划的发布实施,提振了业内人士的信心,提升了物流业的地位。第

7、二,物流市场规模快速扩张“十一五”时期,社会物流需求加快增长,物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3 年,我国物流市场总规模达 4.9 万亿元,比 2005 年增长了一倍多。随着工业化推进和产业升级,工业物流运行模式发生深刻变化。工业企业加快资源整合、流程改造,采取多种方式分离外包物流功能。一是分离分立。如,上海安吉汽车物流、淮矿现代物流等,将企业物流业务从主业中分离出来,成立了面向社会服务的物流企业。二是合资合作。如,青岛啤酒招商物流、芜湖安得物流等,由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合资组建物流公司。三是全面外包。如,海信集团将海信电器的物流业务全盘委托给专业物流公司管理。柳州桂中海迅派员进厂,接管了多家汽车生

8、产企业的零部件管理系统。在一系列扩大消费政策引导下,商贸物流加快发展。一是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和传统批发市场增加储存、加工、配送、网上交易等物流功能。如中国物资储运、五矿物流、广东欧浦钢铁物流等,形成了贸易加物流的新模式。二是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强化物流系统。如苏宁、国美等,构建和完善自身物流网络。三是网购物流“爆炸式”增长。2013 年,我国网络购物总额达 4500 亿元,比 5 年前增长 22 倍,国内每天流转的快件量高达 1000 万票。四是农业和农村物流集中释放。随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家电下乡” 、 “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农超对接”等政策的实施,农产品进城、农资和日用工业品下乡带来的物

9、流需求较快增长。第三,物流企业加速成长各类企业深化兼并重组。一是合并重组。如中铁行包与中铁快运、中邮速递与中邮物流、中外运与长航集团等。二是并购重组。如美国联邦快递对大田、荷兰天地对华宇、美国联合包裹对中外运的股权并购等。三是转型重组。如铁路系统的三大专业公司、地方交运集团等。通过兼并重组,行业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企业规模迅速壮大。物流企业核心群体初步形成。2012 年 50 强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 4506 亿元,比 2005 年增长 26%。所有 50 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 10 亿元,其中 9 家企业超过百亿元,中远集团超过千亿元。从 2005 年开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依据物流企

10、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国家标准,开展 A 级物流企业评估认证工作。到 2013年年底,全国已拥有 A 级物流企业 1061 家。专业服务能力得到增强。一是运输、仓储、货代、快递等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发展。如公路货运的天地华宇、佳吉、德邦等,铁路货运的远成、八达等,快递市场的顺丰等。二是围绕企业需要的专业化物流融合发展。如汽车、家电、电子、医药、烟草、图书等行业,基本上形成了物流配套服务能力。三是各类物流企业创新发展。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链金融、卡车航班、越库配送、保税物流、邮政物流等服务新模式得到推广运用。供应链管理有新的发展。物流企业介入代理采购和分销业务,流通企业延伸物流和金融服务。如,浙江物产集团

11、为造船厂提供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开滦物流开展煤炭供应链服务;物美集团参与社会化物流服务;联想集团、利丰集团等,引导上下游企业,打造采购、生产、分销及物流一体化的现代产业服务体系。物流企业在重大社会事件中表现突出。如,在北京奥运物流、上海世博物流、广州亚运物流和四川汶川、青海玉树、甘肃舟曲等抢险救灾中,物流企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应急物流、军事物流的研究和实践取得新的进展。第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十一五”时期,我国物流类基础设施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五年累计投资超过10 万亿元,年均增长 27.7%。2008 年下半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家加大对铁路、公路、水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

12、的投入,建设速度明显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初具规模。到 2013 年底,我国公路网总里程达 398.4 万公里,五年新增 63.9 万公里;高速公路发展到 7.4 万公里,五年新增 3.3 万公里;“五纵七横”12 条国道主干线提前 13 年全部建成。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增加到 9 万公里以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达 8358 公里。内河通航里程 12.4 万公里,五年新增和改善 4181 公里;沿海港口深水泊位 1774 个,五年建成 661 个。定期航班机场达 176 个,五年新增 35 个。物流园区(基地、中心)等物流设施发展较快。北京空港、上海西北、浙江传化、山东盖家沟、上海外高桥、苏州综合物流

13、园区等一批重点园区显示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铁道部规划建设的 18 个铁路物流中心,已有 9 个建成投用。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化工危险品库、液体库、冷藏库、期货交割库、电子商务交割库以及自动化立体仓库快速发展。第五,物流信息化运用和技术创新取得实效物流信息化加快发展。已有 70.5%的企业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采购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得到普遍应用。物流企业通过与客户的信息共享、流程对接,加快融入客户供应链体系。在整合海关、交通、商检、质检等电子政务服务的基础上,出现了应用网上交易、金融、检测、配送等集成化电子商务服务的信息平台。企业资源计划(ERP)和供应链管理(SCM)软件应用开始普及,RFID 等物联网技术在车辆监管、物品定位管理、自动识别分拣和进出库安防系统等方面开始应用。先进适用的物流技术得到推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