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脱贫攻坚工作总结4篇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1689051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脱贫攻坚工作总结4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7脱贫攻坚工作总结4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7脱贫攻坚工作总结4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7脱贫攻坚工作总结4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7脱贫攻坚工作总结4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脱贫攻坚工作总结4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脱贫攻坚工作总结4篇(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 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4 篇导语: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交通所带来的极大便利,确实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2017 脱贫攻坚工作总结范文为扎实开展扶贫攻坚工作,提高农民致富能力,促进农民增收,根据青川县人大常委会召开的扶贫攻坚工作评议会议要求和青川县扶贫攻坚专项工作会议精神,乡人大对该乡扶贫攻坚工作开展了工作评议,现总结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一)成立领导小组,落实相关责任。xx 乡及时成立评议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人大主席任副组长,乡人大主席团其他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调查工作小组。(二)积极动员,统一安排部署。2017 年 7 月 27 日,召开 xx

2、乡人大组织开展工作评议动员会,参会人员有乡村社干部、县乡人大代表以及部分精准扶贫户代表,对评议工作进行宣传动员和工作部署。(三)深入各村社开展调查工作。2017 年 7 月 27 日-8月 3 日,乡人大主席团组织调查组先后深入 xx、五星、大屋、南溪四个村。通过召开会议、个别座谈、查阅资料、实地查看等方式,对近三年以来,我乡扶贫攻坚开发工作情况开展了评议调查。汇总和梳理调查、听取的意见并形成评议材料。(四)组织召开集中评议和测评工作。2017 年 8 月 7 日,乡人大主席团召开专门会议,组织县、乡人大代表、村社干部以及部分贫困户代表对被评议单位近三年来扶贫攻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等工作情况

3、进行集中评议和测评。测评结果满意达 84%。二、存在的问题(一)新村建设规划不尽合理,群众参与不高。公路沿线和高山社建设标准不一致。规划实施随意性大,特色亮点不够突出,群众参与新村建设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还存在等、靠、要思想,不能够积极投工投劳,主动配合。个别村在农村建设中侧重基础设施、美化亮化等“面子”工程,对发展主导产业和引导致富能人返乡创业重视不够,各村主导产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水平低、效益不高现象,难以形成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撑。(二)扶贫攻坚项目实施难度大,任务艰巨。我乡共有精准扶贫 156 户 558 人,分布较散,各村社均有涉及,贫困程度参差不齐,大部分生产生活条件差、素质偏低、

4、思想相对保守、致富门路不多。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始终存在,群众因灾、因市场等因素影响而致贫和返贫现象时有发生,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缓慢,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三)农业结构单一,尚未形成真正骨干支柱产业。我乡群众经济来源以打工和种植业,特别是以种植玉米和洋芋等为主,尚未形成骨干支柱产业,传统的农牧业和非农产业弱小,其产品产量低、质量差、增产不增收。三、几点建议(一)立足村情、突出特色,推进示范村建设打造新农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 ,逐村逐社充实完善规划,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用规划引导新村建设,避免盲目建设和资源浪费。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原则,充分调动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加

5、强项目整合和资金捆绑,鼓励、支持、引进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新村建设。要结合实际制定出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长、中、短”适合本地优势的产业,努力建成一批民风民俗、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美丽乡村,确保新农村建设健康持续发展。(二)明确任务,强化措施,打好扶贫攻坚战。紧紧抓住秦巴山区集中连片开发战略和市纪委帮扶的良好机遇,严格落实择贫而扶、扶贫到富原则,让贫困群众切实享受到国家扶贫开发的优惠政策。提升贫困群众和农民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用好用活信贷扶贫政策,全面推行小额贴息贷款。不断完善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精准扶贫工作制度,建立健全考核办法,确保扶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三)创新模式,强化考核,

6、切实做到精准扶贫“扶真贫” 。进一步夯实工作责任,创新工作模式,按照抓点示范,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和一个示范点一个发展模式的总体要求,着力突出政策扶贫,产业扶贫,技能扶贫,信心扶贫,增强帮扶实效性。增强考核制度,强化督促考评,增强工作能力,推动精准扶贫深入发展,确保按制度完成各项帮扶目标任务。(四)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打造地方特色产业。结合当地实际,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选择适合本地条件,有优势、有特色的农业和产品作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引导农民规模生产,形成有特色的代表性的主导产业,使潜在的优势尽快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创造最佳经济效益。比如 xx 这几年的生猪、土鸡、乌药等都很

7、有名气。2017 脱贫攻坚工作总结范文 2017 年以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中央、省、市、县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相关要求,抓实脱贫攻坚工作,现就 2017 年上半年脱贫攻坚工作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中和镇位于岳池县东南边陲,距县城约 50 公里,地理位置偏僻,共有 20 个行政村,常住人口约 6000 余户,20000 多人,贫困户共 456 户,1473 人,其中 14 年脱贫176 户 468 人,15 年无脱贫人口,17 年预计脱贫 82 户 303人,摘帽贫困村金顶山村,金顶山村是 2017 年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村。17、18 年预计全面脱贫。农民收

8、入主要以种植、养殖和闲时务工为主。辖区属丘陵地带,无优势自然资源。中和镇党委政府全面创新脱贫攻坚机制体制,巩固提升扶贫攻坚成效。建立完善帮扶责任“一对一” ,帮扶措施“3+N”,帮扶成效“四个好” ,帮扶资金“五条腿”(基础建设财政兜、环境改善个人筹、产业发展企业帮、公益事业集体补、爱心帮扶社会捐)等工作机制,强化攻坚保障,提升脱贫实效,形成全员参与脱贫攻坚,共同奔康圆梦的生动画卷。(一)贫困户危房改造情况全镇 2017 年计划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 10 户,目前正在筹备,预计今年年底完成。全镇规划异地扶贫搬迁户 36 户、71 人,2017 年计划实施 5 户、22 人,目前已搞好规划

9、选址和户型设计等前期工作开始开工建设,预计12 月底前完成。(二)“五个一”驻村帮扶情况按照上级相关要求,县级联系干部、各村帮扶单位、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及农技员,切实履职尽责,扎实开展帮扶工作。坚持到岗到位,和村两委成员一道,研究制定完善全村发展规划,协调解决全村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各村选派的第一书记,结合岗位实际,建立了工作台帐和民情日志,制定了工作日程和计划。坚守工作岗位,坚持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切实做到情况清、底数明。全力谋划全村发展,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主动协调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乡镇对第一书记的到岗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各村第一书记下村时间每个月到达了 2/3

10、 以上,较好的履行了工作职责。(三)贫困村规划情况一是对今年摘帽的贫困村进行了项目规划,编制了贫困村十三五规划方案,重点围绕道路建设、农网改造、水利设施、通讯设施、电子商务、种养业、农户环境建设、农户能力提升、社会事业等,规划投资 1100 万元左右。通过规划项目的实施,达到项目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同步发展,民主管理不断完善,乡风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主导产业规模发展,使全村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到 3000 元以上,力争达到 5000 元。非贫困人口实现年均纯收入达 5000 元以上,力争达到 8000 元。二是按照贫困村摘帽要求,按照“一低七有”标准,重点就发展集体经济、道路建设、安全

11、饮水、生活用电、卫生室、文化室、宽带网等,制订规划措施,确保完成贫困村摘帽任务。二、存在的问题(一)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改善。由于我镇地处偏远,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基础设施较差,表现为群众分散居住、交通不便、水利、文化、卫生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不到位等,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和当地经济发展。(二)发展集体经济难度大。主要原因:一是干部思想不解放,对发展集体经济存在畏难情绪。二是土地流转存在困难。个别群众对产业发展持怀疑态度,不愿意将土地进行流转。三是区位优势不明显。因中和处偏远乡镇,很多业主不愿意前来投资兴业。三、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农户自筹、社会捐助,以及向上争取项目

12、资金补助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改善贫困村道路、水利、电力、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二)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利用各村资源优势,加快土地流转,动员在外知名乡友回乡创业,或引进业主来乡投资兴业,切实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三)创新扶贫思路,完善扶贫机制。做好结队帮扶工作,发挥好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作用,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引导资金、技术等各种资源向贫困村倾斜,形成输血与造血、帮扶与协助的扶贫工作机制,加快推进贫困村发展,实现贫困脱贫奔康。2017 脱贫攻坚工作总结范文“十二五”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政策制定、规划编制、投资安排、

13、改革创新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有力地推动了贫困地区减贫与发展步伐。(一)组织制定脱贫攻坚重大政策和规划。认真贯彻20172020 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将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武陵山等 11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指导有关省(区、市)编制省级实施规划。建立片区联系工作机制,明确 14 个部门和单位定点联系 11 个片区,与国务院扶贫办每年印发片区联系单位工作规则和年度工作要点。督促协调有关部门在编制“十二五”重点领域、行业专项建设规划时,将片区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积极纳入,并在年度投资计划安排中给

14、予重点支持和优先安排。(二)大力支持贫困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牵头起草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与脱贫攻坚的政策文件,研究制定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组织编制实施赣闽粤原中央苏区,陕甘宁、左右江、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组织召开全国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座谈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老区开发建设与脱贫攻坚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三)加大对贫困地区投资支持力度。初步统计, “十二五”期间,共安排贫困地区中央预算内投资超过 7000 亿元,占同期中央预算内投资总规模的近 40%。一方面,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谋划建设了一批大中型民用机场、跨省区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发

15、挥基础设施对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服务作用。另一方面,瞄准农村困难群众,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解决了 1 亿多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结束了贫困边远地区群众用不上电的历史,与有关部门一起对贫困地区近 1000 万户农村危房进行了改造。(四)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以工代赈等工作。 “十二五”时期,共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 231 亿元,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 394 万贫困人口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安排以工代赈中央资金 284 亿元,在贫困地区建设了一大批农村中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为参与工程建设的贫困群众发放劳务报酬 33 亿元。按照国务院部署,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了

16、“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思路、搬迁任务、建设标准、筹资渠道、职责分工等,指导未来五年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在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按照我国现行扶贫标准)从 2017 年的亿人减少到 20XX 年底的6000 多万人,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 2017 年的 3273 元提高到 20XX 年的 6500 元以上,增幅连续 5 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三五”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把支持脱贫攻坚摆在更加突出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强化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投入力度,更加注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更加注重推动区域整体开发,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推动尽快消除绝对贫困和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确保到2020 年贫困人口与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一)组织编制“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和年度减贫计划。围绕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摘帽和解决区域整体性贫困,抓紧编制完成“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明确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