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管桩检测方案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1685610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应力管桩检测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预应力管桩检测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预应力管桩检测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预应力管桩检测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预应力管桩检测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应力管桩检测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应力管桩检测方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电哈尔滨热电有限公司#1、#2 机组(2350MW)烟气除尘超低排放改造 EPC 工程桩 基 础 检 测 方 案批准:审核:编制:黑龙江万融建筑工程基础质量检测有限公司2016 年 8 月 1 日一 、 工 程 概 况工程名称:国电哈尔滨热电有限公司#1、#2 机组(2350MW)烟气除尘超低排放改造 EPC 工程工程地址:哈尔滨市平房区哈五路建设单位:国电哈尔滨热电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东北电力设计院监理单位:施工单位:黑龙江省仝石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检测单位:黑龙江万融建筑工程基础质量检测有限公司二、工程地质简况详 见 该 场 区 岩 土 工 程 勘 察 报 告 三 、 设 计 要 求本工程设计

2、基础采用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型为 PHC 型,管桩直径400mm、500mm,总桩数为 99 根,砼混凝土设计 C80。四、方案编制依据1 建 筑 地 基 基 础 工 程 施 工 质 量 验 收 规 范 ( GB502022002)2 建 筑 基 桩 检 测 技 术 规 范 ( JGJ106-2014)3 该 工 程 的 设 计 图 纸 及 工 程 地 质 勘 察 报 告五、检测方法及检测目的: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判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2、低应变动力检测试验: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3、本次基桩检测为工程桩验收检测。六 、 检 测 数 量受甲

3、方委托,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规定,该 工程 应 做 5 根 桩 的 单 桩 竖 向 抗 压 静 载 检 测 和 30 根桩 的 高 应 变 检 测 , 则 能 满 足 图 纸 设计 要 求 。七、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1、 试 验 方 法A 压 桩 机 反 力 法压桩机反力法,即采用压桩机作为配重提供反力进行加载,压桩机所提供的反力应不小于所需最大加载量的1.2倍,压桩机着力点中心对准试桩中心,利用安装在试桩中心的千斤顶逐级加载,(具体安装见附图: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安装示意图: 图1):试 验 反 力 的 装 置 符 合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20

4、03)中 要 求 。 2、 加 载 及 量 测 设 备 装 置( 1) 加 载 及 荷 载 量 测 设 备 : 加 载 设 备 采 用 油 压 千 斤 顶 ,通 过 超高 压 油 压 泵 逐 级 加 载 , 加 荷 量 值 控 制 和 显 示 由 一 经 严 格 系 统 标 定 的压 桩 机桩 机 中 心压铁试桩传感器基准梁 百分表千斤顶静 态 电 阻 应 变 电 脑 测 控 系 统 来 实 现 。( 2) 沉 降 量 测 设 备 : 试 桩 的 沉 降 由 对 称 安 装 在 试 桩 桩 顶 上 的 大量 程 百 分 表 量 测 , 通 过 磁 性 表 架 固 定 于 基 准 梁 上 , 基

5、 准 梁 固 定 在 距 试桩 中 心 4 d( d为 桩 截 面 尺 寸 ) 以 外 的 基 准 点 上 。3、 试 验 荷 载荷 载 分 级 : 依 据 规 范 及 设 计 的 要 求 , 本 次 试 验 试 桩 的 最 大 加 载 量 为2000kN, 每 级 加 载 取 最 大 试 验 荷 载 的 1/10, 第 一 级 加 载 值 为 加 载 级 差 的两 倍 。4、 测 读 方 法静 载 荷 试 验 根 据 规 范 要 求 ,可 采 用 快 速 维 持 荷 载 法 实 施 , ( 1) 快 速 维 持 荷 载 法a、 加 载 时 , 试 桩 每 级 荷 载 维 持 一 小 时 ,

6、测 读 时 间 为5 、 15 、 30 、 45 、 60 分 钟 测 读 试 桩 沉 降 量 , 然 后 即 可 进 行 下 一级 加 载 b、 终 止 试 验 条 件 :在 试 桩 过 程 中 出 现 如 下 之 一 情 况 时 , 即 可 终 止 加 载 。试 桩 在 某 一 级 荷 载 作 用 下 的 沉 降 量 大 于 前 一 级 沉 降 量 的 5 倍 ;达 到 设 计 要 求 最 大 加 载 量 且 沉 降 达 到 稳 定 、 或 已 达 到 桩 身 材 料 的 极 限 强度 以 及 试 桩 桩 顶 出 现 明 显 的 破 损 现 象 ;总 沉 降 量 控 制 , 总 沉 降

7、量 按 40mm 控 制 。出 现 其 它 不 能 继 续 加 载 的 情 况 。5、 试 桩 的 极 限 承 载 力 按 下 列 方 法 之 一 确 定 取 QS 曲 线 发 生 明 显 陡 降 的 起 始 点 所 对 应 的 荷 载 值 ; 取 Slgt 曲 线 尾 部 出 现 明 显 向 下 弯 曲 的 前 一 级 荷 载 值 ; 对 缓 变 型 QS 曲 线 按 总 沉 降 量 确 定 :混 凝 土 桩 宜 取 S = 40 mm 对 应 的荷 载 值 ; 当 桩 长 大 于 40 m 时 ,应 考 虑 桩 身 弹 性 压 缩 变 形 的 影 响 。6、 单 桩 竖 向 静 载 荷 试

8、 验 提 交 资 料1) 文 字 报 告 ; 2) 每 根 试 桩 的 试 验 数 据 总 汇 表 ;3) 每 根 试 桩 的 Q-S曲 线 及 S-lgt曲 线 等 ;4) 每 根 试 桩 的 试 验 数 据 分 析 及 结 论 。八、低 应 变 动 力 测 试 试 验1、 试 验 设 备 检 测 仪 器 采 用 RS-1616K( S) 基 桩 动 测 仪2、 试 验 原 理 本 次 试 验 采 用 弹 性 波 反 射 法 , 该 方 法 的 基 本 原 理 是 用 力 锤 敲 击 桩 顶 ,给 桩 一 定 能 量 , 使 桩 体 产 生 应 力 波 , 检 测 和 分 析 应 力 波 在

9、 桩 体 中 的 传 播过 程 , 即 可 分 析 出 基 桩 的 完 整 性 。 弹 性 波 在 传 播 过 程 中 遇 到 弹 性 介 质 突然 变 化 的 界 面 时 ( 如 基 桩 的 桩 底 、 桩 身 的 夹 泥 薄 层 、 断 裂 、 严 重 扩 颈 和缩 颈 等 ) , 将 会 产 生 反 射 和 透 射 。3、 试 验 步 骤 1) 清 理 桩 头 至 平 整 ;2) 用 耦 合 剂 将 传 感 器 粘 在 桩 顶 使 其 平 稳 ;3) 选 用 适 当 的 力 锤 、 合 理 的 落 锤 方 式 敲 击 桩 顶 ;4) 当 波 形 重 复 性 良 好 时 方 可 记 录 。

10、4、动测结果的处理及判断分析计算方法根据时域波形,比较入射波与反射波到达时刻及振幅、相位、频率等特征,进行判断和计算,以完整桩的首次桩底反射时间 T,计算该桩的平均波速:V=2L/TL完整桩的桩长 T反射波传递时间由该工程的平均波速 V 计算缺陷位置: Li=1/2V*TiTi缺陷桩 Li 缺陷处反射波的传递时间根据缺陷形式,判定缺陷性质,大小。 5、评价标准类桩:无任何不利缺陷,桩身结构完整; 类桩:有轻度不利缺陷,但不影响或基本不影响原设计的桩身结构承载力;类桩:有明显不利缺陷、影响原设计的桩身结构承载力;类桩:有严重不利缺陷,严重影响原设计的桩身结构承载力。 6、提交资料1)文字报告及每

11、根桩的时域波形曲线图;2)每根桩的动测成果一览表及试验结论。九、试验要求:(一) 、龄期要求从成桩到试验的间歇时间:在完成工程桩施工后,必须有试桩的出厂合格证报我检测单位。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规定的土体间歇时间:砂类土为 7 天、粉土为 10 天、非饱和粘性土为 15 天,饱和粘性土为 25 天,方可试验。(二) 、桩静载荷试验环境要求:1) 、竖向抗压静载试验1. 检测前的工作实施A:将桩周围土开挖距试桩桩头约 600mm。放置千斤顶在试桩桩头上。B:将千斤顶安装在试桩桩头上。C:将静压机行走到与千斤顶垂直的位置。2) 、考虑到该工程桩标高的特殊情况,为了方便试桩的

12、顺利进行,试桩应引到自然地面上。(三) 、低应变桩身完整性试验要求:1、桩头应为设计高度,桩顶面应平整。2、桩头不得用砂浆抹面。十、人员及设备安排( 一 ) 、 检 测 人 员 计 划姓 名 职 务 专 业 年 限 职 称王东强 技术负责人 17 年 高级工程师贺胜 质量负责人 4 年 助 工杨宏旭 检测人员 5 年 助 工在试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责任到人。严格按照规范及各项操作规程进行检测。(二) 、主要仪器设备材料计划A:反 力 钢 梁 : 2 套 B:千 斤 顶 :3200kN 2 台 C:静 载 仪 : 1 台D:动 测 仪 : 1 台所有仪器、仪表设备(压力表、速度传感器、

13、加速度传感器)均由计量标准部门进行测试、标定。十一、为了保证试验的准确性,需要建设单位提供以下必要资料和条件: (1)提供工程名称及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名称,提供准确无误的工程地质报告及桩位平面图、桩身剖面图各一份,并提供真实准确的桩基施工记录,填写好工程概况反馈单。(2)为了不影响该工程进度,施工现场应积极配合检测工作,遇到困难时,双方互相协商解决。十二、质量和服务的承诺1、严格执行检测方案的内容,主动配合业主和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处理好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关系。2、服务于全过程。及时做好各类质量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和反馈。认真完成本项目由于设计与施工变更等到原因而增加的工作量,并保证要求和工作质量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