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儿”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1683218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儿”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儿”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儿”(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论文题目:试论语文课的“语文味儿”学校名称: 赤峰电大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吴志慧 学 号: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入学时间: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II论文提纲一、 “语文味儿”是语文课所特有的个性、本色和本体。(一) 、该怎样理解“语文味儿”?(二) 、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来,这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二、应该有一个有“语文味儿”的语文教师。三、上出具有“语文味儿”的课III试论语文课的“语文味儿”【摘要】语文课与“语文味儿”正是语文实践总结与理论探讨在“新课标”实施背景下的新形式之一。“语文味儿”应既是语文课的本色本味儿,也是百

2、年来语文实践总结与理论探讨成果,特别是“新课标”理念在语文课中的鲜活呈现。无论是语文学科建设、课程内容设置,还是教育理念甄选、课堂把握与评判、教师专业发展等诸方面, “语文味儿”概念的提出与探讨都具有重要意义。语文课应该有“语文味儿” 。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包括教师的课程理解力,专业教育能力,美学修养和德性。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反复咏诵,教出语感;立足文本,深入挖掘;巧用手段,感染熏陶;以情动人,触及心灵等课堂方法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 。语文教育工作者应把不断探索总结出更多更好的上出“语文味儿”的课堂方法作为语文教育的最高追求。关键词:“语文味儿” “新课标” 关键

3、教师 课堂方法清朝袁枚说:“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 ”遗憾的是,读书不知味,在我们今天的语文课堂里还大量地存在着。因此“语文味儿”这个概念自从程少堂于 2001 年提出后,在全国语文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接下来,我将试着将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多方意见,将“语文味儿”与语文课相联系谈几点看法。1一、 “语文味儿”是语文课所特有的个性、本色和本体。(一)该怎样理解“语文味儿”?我们探讨语文课与“语文味儿”正是语文实践总结与理论探讨在“新课标”实施背景下的新形式之一。 “语文味儿”应既是语文课的本色本味儿,也是百年来语文实践总结与理论探讨成果,特别是“新课标”理念在语文课中的鲜活

4、呈现。因此,关于“语文味儿”的探讨必须深深植根于语文课,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展开。第一, “语文味儿”首先就应完整体现语文课这一课程性质。既要教“语文” ,也要教出“味儿” 。以听说读写训练为主线,深入挖掘课程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精神与思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二,作为母语课程,语文要以培养学生汉语人文情感、汉语人文精神、汉语人文思想为使命。 “新课标”明确要求:“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语文可以传承文化,可以传达社会价值观,语文课程是学生了解和掌握祖国文化的基础,即培养“民族性” 。语文课程鲜明的民族特色就是“语

5、文味儿”的重要体现。第三,只有始终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才能“语文味儿”浓郁。所谓语文素养是基于人的终身需要以及和谐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内涵极其丰富。他的基础是听、说、读、写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汉语2人文情感、汉语人文精神、汉语人文思想和汉语人文能力,并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激发语文学习的持久兴趣,即“教都是为了用不着教 ”1。第四, “语文味儿”就是语文课贯彻“新课标”理念的集中体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明确了语文课程的目标方向;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强调语文鲜明的实践性,遵循汉字、汉语作为母语学习的规律;积极倡导自主、

6、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则是语文课立足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要求。综上所述, “语文味儿”应是语文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语文课程本质属性的自然外显和形象演绎,是紧扣母语教育独特性,遵循语文教育规律,深入挖掘祖国语文乃至文化内涵,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和实践追求。(二) 、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儿”来,这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语文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把不是语文或不具有“语文味儿”的东西清除出去,还语文教学的“庐山真面目” 。有这样一个课例:课题

7、是画杨桃 (浙教版八册) ,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大致如下:1、在讲台上放了一个杨桃的模型,让全班学生去画;(约 6 分钟)2、请一位同学来评某一同学的画(此处教师特意设下圈套,学生很自然地批了那个同学一通。 ) ;3、请全班同学从文中找出证明刚才评的同学讲法不对的句子(教师让学生引出文中“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等句) ;4、请同学找出以后看见别人这样画的时候,怎样3教育他的句子。5、齐读课文中教师说理的那段话。上述这个例子,我们若是细细思量第 1 个环节,那是美术教师干的活,我们语文教师把它抢过来了;第 4个环节,则更多的是思想品德课的做法;第 2、3 环节尽管看似进行语言训练,但

8、实质上是违背了“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学生在教师的眼里是“射箭的靶子” ,而且,教师还引导众多学生用力去“射” ,不停地去“射” 。从“语文味儿”这个角度出发, 画杨桃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教学不妨如此设计:1、读课文思考同学们对“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怎样的态度?其先后有无变化?(通过前后对比,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悟到同学们的变化,并进行朗读练习,这是真正的语文学习)2、老师是怎样做的?划出有关的词句。请你来当老师,和颜悦色地说一说。3、当同学们弄清事实后,他们会怎样对“我”说?请你来说一说。4、当“我”听到同学们那些发自肺腑表达歉意的话时,我会怎样对老师说?5、请你把这个感人的故

9、事讲给别人听,你想讲给谁听?(这里真正体现了一种“人”的教育,学会道歉,学会感谢,学会影响或者说是教育别人。 )应该有一个有“语文味儿”的语文教师要使语文课有“语文味儿” ,语文教师至少应具备四项汉语文化教育能力:(一)组织教材的能力。“教师组织教材的能力是保证教学效果,使学生顺利地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之一,它是指那些区分出教材中本质的和最主要的内容,并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对教材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组,将教材恰当地概括化、系统化的能力。 ”具备这种能力才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把它们(指教材)组织起来,并以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感兴趣的形式讲授给他们。 ”1叶老讲语文教材无4非是个例子,通过这

10、个例子让学生习得语文能力才最重要的。因此,语文教师应有自主开发教材的能力,根据不同教情、学情,调整教学顺序,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节奏,择定教学方法。照本宣科只能与“语文味儿”相去甚远。(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卓越的言语表达能力,通过与学生的交往,自然也会对学生的言语和智力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教师语言的魅力在于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只有发自内心的语言才能听到心灵的回声,才能成为沟通师生心灵间的信使,才能打动学生。 1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包括解说、点评、提问、抒情演说等,其高度的语言修养和良好

11、的呈现状态具有极佳的引领示范作用,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三) “正确选择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 。语文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要与语文教育特点或规律相协调。“而尤宜致力于导 ,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叶圣陶语) 2钱梦龙也说:“学生自读的成功,关键在于旺盛的求知欲;而求知欲的激发,关键又在于教师灵活的自读设计。 ”3语文教师灵活的组织教学能力是“语文味儿”课堂实施的关键一环。(四)教学媒体使用的能力。5“一些传统的教学媒体在教学中仍然有很大的作用。这里应该特别强调的是教师应具有较强的板书能力。 ”语文教师课堂板书的巧妙运用能起到概括准,点睛启发之效

12、。 “现代教学媒体以其信息量大、形象化、丰富的表现力等,在教学中起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等积极作用。 ”如教学总理的一天 ,用多媒体呈现总理一天的日程,快捷明了,效果立见。语文教师应当合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独有优势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但不恰当使用影音媒体来替代或冲淡阅读体验则不可取。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著名作家史铁生观电影牛虻的经历就是很好一例:“我把这不满说给其他的牛虻爱好者,他们也都说电影中这三个人的形象与他们的想象相去太远,但他们的想象又与我的想象完全不同。 ”另外, “现代教学技术有它自身的特殊功能和优越性。但不能因此认为它可以取代传统的各种教学方法。 ”源于语言艺

13、术的独有特点,这点在有“语文味儿”的课堂恐怕更为显见。另外, “教师的人格品质是影响教育、教学的重要因素。 ”1“俄国进步思想家杜勃罗留波夫曾经说过:如果儿童的怀疑涉及到教师的道德方面,则教师的地位更为不幸了。 ”真可谓:亲其师,方信其道。语文教师的美学修养与德性(即人格品质)也是相辅相成的。美学修养深厚,自然外化于一言一行,呈现为好德性;德性好,自内而外的魅力则更为动人,传达出深修养。语文教师以其高尚的人格品质,深厚的美学修养以及高超的教学艺术,诵诗咏文,含英咀华,萤窗雪案,品章赏段,写词作赋,抒情叙怀,对于学生而言就是最有滋有味的做人教育和审美教育。如此, “语文味儿”方得其神髓;反之,

14、“语文味儿”若浮光掠影,华而不实。6三、上出具有“语文味儿”的课“语文味”来自于文本的体悟。课本选文的丰富多彩,使得语文学科拥有了丰盛的可供多元鉴赏品味的素材。如何采用科学而妥善的课堂教学形式,组织起师生间最有价值的活动,是落实课堂教学中“语文味儿”的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1、抓住关键词句领悟表达效果。五年级上册法布尔的昆虫一课,阅读时重点设计让学生借助关键词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2、揣摩文章的顺序,领悟表达方法,学习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要用不同的方法教。3、讲究方法,加强自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将孩子的困惑放在心

15、里,从学情出发,找准教学起点,要准备教学过程当中要关注学生。真正的有效阅读教学 “是用教师的言语感悟和睿智,唤醒和点化学生的言语悟性和灵性”( 王崧舟语) 。 鲁迅先生的“三味书屋”里有一幅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 ,把有味的诗书读出味道,把语文课教出语文味,将语言教育、审美教育和文化熏陶融为一体,使学生在令人陶醉的语文课堂里学习,是我们语文教学努力的方向。语文教育工作者应把不断探索总结出更多更好的上出“语文味儿”的课堂方法作为语文教育的最高追求。【参考文献】1 叶圣陶.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A.北京:教育科学出版7社,1980.2莫雷.教育心理学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27.3 王曼丽.浅谈情感教育与情感影响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8):16.4吴义荣.校本教研实用新典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5:549.5 张凤英严旭东.阅读教学方法初探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8):296 莫雷.教育心理学M,529.7史铁生.写作的事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6:93.8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4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