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暑新县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1678052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暑新县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西暑新县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西暑新县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西暑新县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西暑新县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暑新县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暑新县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江西省奉新县 2017-2018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为第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 。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思乡的基础是离乡,在乡的人不会思乡, “乡”作为价值形态无疑只对无乡者或离乡者才有意义。只有当一个人在实际的存在状态中陷入了无家可归或有家难归的困境, “乡”才会作为一种补偿价值而成为流浪儿的精神支柱,成为思的对象。这样,思乡就常常与作客相联系。中国古代的大多数时期,知识分子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京城

2、一批统治者(尤其是皇帝)的手中。知识分子,尤其是中下层知识分子要想发挥自己的政治才能,就必须离乡漫游天下,尤其是游历京城。在科举制度和异地为官制度的制约下,他们如果想要让统治者知道自己的才能,就必须离乡;而一旦做了官,或留在京城,或充任各地的地方官,又基本上很少能回到家乡做官。然而,中小地主出身的士大夫都有浓厚的宗法乡土观念,不以他乡作故乡,因而家乡总是为他们难以忘怀。林语堂指出:“关于中国社会所宗奉的五大人伦,其中四伦是与家有关的。此五大人伦即君臣之关系,父子之关系,夫妇之关系,以及兄弟和朋友之关系。其最后一伦朋友之关系可为之合并于家庭,因为朋友乃为那些可以包括进家的范围内的人他们是家族间的

3、朋友。 ”家的这种核心地位使士大夫知识分子在其仕进阶段总有一种流落他乡之感,时时体验到自己的作客身份和流浪状态。“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作此诗时正当年少气盛,壮志满怀之时,本不应有思乡病。但在王维的眼中,任何别的地方都是异己的,都无法取家乡而代之。 “异”字突出表明了诗人所处的是一个陌生的、异己的世界。对于客子而言,异乡与家乡是敌对的,因而是“异乡” ;而反过来,异乡中的游子,对于这个异乡而言,也是异己的、敌对的,因而是“异客” 。两个“异”字充分揭示了“异客”与“异乡”的敌对与距离, “异乡”不认同“异客” , “异客”更不认同“异乡” 。在

4、异乡的人只能是客,永远是客, “客”这个词在表面的尊敬后隐藏着内在的疏远和距离:客人不是自家人,更何况是“异客” 。 “客”的身份永远是流浪者,是不能介入这个世界的“局外人” ,是飘泊天涯的游子。(摘编自陶东风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中的异乡与异客 ,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阐明了离乡与思乡的联系以及故乡的价值,从而引出了下面的论述。B第二段分别从客观和主观两个角度分析了知识分子产生作客之感的原因。C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引用都是为了证明对于客子而言,异乡与家乡是敌对的。D第三段中对“异”字的分析推导出了“异乡”与“异客”互不认同的结论。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

5、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离乡是思乡的前提,因此只要一个人远离了家乡,他就必然会产生浓厚的思乡之情。B在中国古代,由于以皇帝为首的统治者都集中在京城,所以知识分子必须离乡进京。C科举制度和异地为官制度造成的“作客”现象是士大夫知识分子思乡的主要原因。2D漂泊的游子对其流浪者身份的认同让他们无法融入进异乡,永远是异乡的“局外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无家可归或有家难归的人而言,故乡既是思念的对象,也是他们的精神支柱。B在林语堂看来,君臣、父子、兄弟、夫妇这几大人伦关系都是与“家”有关的。C家在人伦关系中核心地位使士大夫知识分子在仕进阶段总有一种流落他乡之感。D在“

6、客”这个貌似尊敬的称呼背后,隐藏着异乡对外来游子内在的疏远和排斥。(二)文学类义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裱画徐 马犇 bn淮城的装裱市场比较兴盛。淮城南门大街东边的一条巷子里,有个徐姓的裱画师。徐家的裱画史不短。他家祖上学裱画时,认识了淮城人边寿民,后也常给边氏裱画,与其交流,向其取经,渐渐地,他的祖上善裱、能画、工篆刻。这几样,裱画徐全盘承继了。边寿民,工诗,善书画,与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尤善画芦雁,人称“边芦雁” 。裱画徐的祖上当时就给裱画铺起名为“念芦斋” ,以纪念徐家与边氏的友谊。常言道“三分书画七分裱” ,不难看出,装裱之于书画作品的意义

7、。徐家裱画有三规,不丢画,不作伪,按工艺收钱、不因作者高低调价。有些不太识货的人,巧得名画抑或祖上有旧藏,是最易受骗的群体。有一回,南门靠西的一户人家,带着画作,慕名而来。裱画徐仔细看了画,不动声色,又看了看来人,议好价钱,即送走来人。此画竟是徐渭的画,裱画徐亦善写意,尤以花卉见长。他能模仿个九分像,不懂行的人根本看不出差别。但裱画徐除了欣赏时间稍长一些,像裱普通的画作一样,平静地按工艺走。裱完后,他在卷轴旁不起眼的地方钤印,此印极小,表明是裱画徐裱的,以防日后起争议纠纷。在约定好的日子,画主交完钱取走了画。此事成了行业里的段子,用来形容裱画的人诚实。裱画有原裱和揭裱之分。原裱是裱初次待裱的画

8、;揭裱是重裱已经裱过的画,揭裱最难,很少有人敢接这个活。但揭裱也给部分技艺高超却无良的人有了作伪的机会。一张宣纸可揭出几层,裱画人如存贪念,就会将老旧的名画揭成几幅,这些作品的色彩较原作淡很多,裱画人就上手补救,然后再做旧。一幅变多幅,倒卖给黑市。淮城藏家多,很多古画因年代久远,受潮被虫蛀在所难免,对于这些作品而言,每年的梅雨季节更是火上浇油。淮城几乎所有的揭裱都会送到念芦斋,光揭裱一项,经裱画徐手的,少说也有千幅,但他没弄坏过一幅画,也从未借机作伪。就是把顾恺之、展子虔的画送到念芦斋,画主也可安心回家,按日子去取。不会出意外。可惜的是,裱画徐后继无人,孩子们都已迁居国外。晚年,裱画徐独自生活

9、,雇了个人做饭,他仍坚持对外裱画。他不想在有生之年放下祖传的手艺。本想平静地过完一生,哪知晚年并不平静。改革开放后,淮城有几个去南方下海的人,禁不起物质诱惑,垂涎于逐渐兴盛的书画市场,而且看中了倒卖赝品这行。他们第一时间想起家乡的裱画徐,他们知道徐老爹裱画、绘画的技艺都很高超。他们或者通过私密渠道搞来原作,请裱画徐借揭裱制假;或者直接报上画名,逼着裱画徐画。裱画徐不从,这些人就动粗,见裱画徐想寻死,这些人就留下狠话, “不老实做,我们迟早去海外找你孩子的麻烦。 ”与他们纠缠不起,裱画徐按照要求,完成了一批赝品。这些人拿着这批赝品再次南3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多人知道了这件事,他们骂裱画徐早年清

10、高不做假,晚年糊涂,晚节不保。不久,裱画徐生了场大病去世了。不久,这几个倒卖赝品的人被抓获。淮城人惊叹不已。警察通过地方报纸透露了案情。原来,裱画徐临死前给公安局寄了封信,写明事情经过,并说他的仿作在画轴夹层里都盖了一长条印, “身不由己,赝品而已” ,还附上了那几个人的肖像,是裱画徐凭印象用毛笔勾画的。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小说开篇通过交代淮城裱画市场的兴盛,小说的主人公裱画徐及徐家裱画的历史渊源 来交代小说的写作背景。B.边寿民人称“边芦雁” ,与郑板桥齐名。裱画徐常给他裱画,常与之交流,向其学习,慢慢地他就善裱能画工篆刻了。C.小说第

11、段自然段是补叙,补充介绍了一些裱画的专业知识,帮助读者对裱画徐标化技术的认识。D.裱画徐装裱徐渭的画和给犯罪分子做赝品这两个情节从不同的方面充分展现了裱画徐的品格。5.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裱画徐的形象特点。 (5 分)6.伏笔和照应使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有很强的可读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使用了哪些伏笔和照应?(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中国拥有 3000 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 400 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 400 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

12、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 0.30.4 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

13、 ,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 “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来自光明网)材料二4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

14、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 40 多岁,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

15、精神,心无旁骛、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 (来自央视新闻客户端)材料三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 “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 ,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

16、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来自新浪网)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材料一报道了中国 3000 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变,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B.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