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要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1677394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3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主要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及分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世界主要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及分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世界主要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及分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世界主要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及分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世界主要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及分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主要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及分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主要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及分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主要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及分布(一)热带雨林1.热带雨林是指分布于赤道附近的南北纬 10之间的低海拔高温多湿地区,由热带种类所组成的高大繁茂、终年常绿的森林群落,为地球表面最为繁茂的植被类型。 2.植被特征:种类组成特别丰富,均为热带分布的种类。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多而分层不明显,乔木高大挺直,分枝少,灌木成小树状,群落中附寄生植物发达,有叶面附生现象,富有粗大的木质藤本和绞杀植物。乔木树种构造特殊:多具板状根、气生根、老茎生花等现象;叶子在大小形状上非常一致,全绿,革质,中等大小;多昆虫传粉。林冠高低错落,色彩不一,无明显季相交替,终年常绿。3.分布:主要分布于南北纬度 10之间的区域,

2、全球可分为三大群系:美洲雨林群系:主要分布亚马逊河流域,面积最大。非洲雨林群系:主要分布刚果盆地一带。亚洲雨林群系:主要分布在马来半岛、苏门答腊附近岛屿、婆罗洲、伊里安及菲律宾群岛。向西可达缅甸和印度的阿萨姆,向北经中南半岛可达中国的台湾、广东及云南南部,向东南可一直延伸到澳大利亚大陆的东部。以龙脑香科植物为标志。我国的热带雨林为北方边缘,不很典型,分布于台湾、两广、藏、滇的南部。群落中绞杀植物较多,但龙脑香科的种类不多。可分为湿润雨林、季雨林、山地雨林三个植被亚型。 (二)红树林1.指分布于热带滨海地区受周期性海水侵淹的一种淤泥海滩上生长的乔灌木植物落。2.植被特征:主要由红树科的常绿种类组

3、成,其次为马鞭草科、海桑科、爵床科等的种类,共 10余科,30 多种。外貌终年常绿,林相整齐,结构简单,多为低矮性群落。具特殊的胎生现象,具支柱根或呼吸根,以及旱生、盐生的形态和生理特点。分布:有两个分布中心。 东方红树林: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的热带、亚热带滨海地区。西方红树林:分布于太平洋东岸和大西洋沿岸的热带、亚热带滨海地区。我国的红树林属东方红树林的一部分,主要分布于广东、福建沿海、广西和台湾。 (三)热带季雨林指分布于热带有周期性干湿交替地区的,由热带种类所组成的森林群落。 植物群落特征:旱季乔木树种部分或全部落叶,季相变化明显。种类组成、结构、高度等均不及雨林发达。板状根、茎花现

4、象、木质大藤、附生植物等均不及雨林发达。 分布:不连续分布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的热带地区,其中以亚洲东南部最为发达。 动物及其生态:由于该群落类型一方面与常绿雨林相毗邻,另一方面又与稀树草原想接壤,因此其动物区系,具有明显的过渡区或群落交错区的特征。(四)热带旱生林 分布于热带干燥或半干燥的低海拔地区,小而多刺的乔木或灌木植物在群落中占优势。典型的植物有瓶子树、猴面包树、金合欢、大戟科和仙人掌科的一些肉质植物。大多数植物在旱季无叶,而在雨季十分繁茂。 (五)热带稀树草原指分布于热带干燥地区,以喜高温、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并稀疏散布有耐旱、矮生乔木的植物群落。散生在草原背景中的乔木矮生且多

5、分枝,具大而扁平的伞形树冠,叶片坚硬,具典型旱生结构。草本层以高约 1 米的禾本科植物占优势,亦具典型旱生结构。藤本植物非常稀少,附生植物不存在。该群落类型主要分布在非洲、南北美洲、澳洲和亚洲。我国在云南干热河谷,海南岛北部,雷州半岛和台湾的西南部均有分布。 (六)荒漠和半荒漠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纬度 3040之间)的副热带无风地区。例如,南美西岸的智利和阿根廷,非洲的西海岸,南非荒漠,澳大利亚荒漠等。最大的是连接亚洲的大沙漠,包括北非的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中亚大沙漠和东亚大沙漠,后者包括我国的柴达木、准葛尔、塔里木、阿拉善等沙漠。荒漠和半荒漠的年平均降雨量低于 250,季节性明显。在荒漠

6、群落中,植物是一些特别耐旱的超旱生植物,他们从生理和形态结构上适应旱生环境,叶面缩小或退化,以小枝和茎代行光合作用,如猪毛菜属 Salsala、碱蓬属 Suaecla 等。(七)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常绿阔叶林是指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湿润地区的,由常绿的双子叶植物所构成的森林群落。又称照叶林、月桂树林、樟栲林等。2.植被特征:主要由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和金缕梅科等的常绿树种组成,区系成分极其丰富,地理成分复杂,富有起源古老的孑遗植物,或系统进化上原始或孤立的科属及特有植物。乔木层树种具有樟科月桂树叶子的特征:小型叶、渐尖、革质、光亮、无茸毛、排列方向与光线垂直等。外貌中年常绿,林相整齐,

7、季相变化不明显。群落结构较为复杂,林木层、下木层均有亚层次的分化,草本层以蕨类植物为主。藤本植物较为丰富,但多为革质或木质小藤,板根、茎花、叶面附生现象大大减少,附生植物中很少有被子植物。 3.分布:主要分布在东亚的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北美的佛罗里达半岛和加利福尼亚,南美的智利,非洲的那利群岛,澳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北大西洋的马德拉群岛和加那利群岛等地。我国是常绿阔叶林的集中分布区,面积最大,类型最多,南自南岭,北抵秦岭,西至青藏高原东缘,东到东南沿海岛屿,可分为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 3 个植被型,若干个植被亚型。 (八)硬叶常绿阔

8、叶林1.指分布于亚热带大陆西岸地中海式气候地区的,由硬叶常绿阔叶林树种所构成的森林群落。2.植被特征:主要由硬叶常绿阔叶树种所构成,其叶片具典型的旱生结构,坚硬革质,小型叶为主,被茸毛,无光泽,气孔深陷,排列与光线成锐角,或叶片退化(甚至成刺状),植株与花具强烈香味(挥发油);森林群落上层稀疏,树木较矮小,群落下层较为繁茂、密闭;无附生植物,藤本植物很少。多年生草本植物尤以具鳞、球、根茎的地下牙植物特别丰富。 分布:主要有三个集中分布区 欧洲的地中海沿海:主要由木栓栎、刺叶栎等组成。北美西岸的加利福尼亚:主要由密花栎和禾叶栎等组成。大洋州西南和东南地区:按树属、金合欢等属为主。我国为山地类型(

9、夏多雨、冬干冷),主要分布在西南,尤以金沙江中上游河谷两侧山地为多,主要由高山栎等树种组成。 (九) 温带落叶阔叶林指分布于温带湿润海洋地区的,由落叶双子叶植物所构成的落叶森林群落。 特征:季相更替现象十分明显为其外貌的显著的特征;中生性植物特别丰富, 乔木层有阔叶叶片、草质、柔软、无毛,生活型以地面芽和地下芽植物占优势,其次是高位芽植物;结构简单,分层清楚,夏季林相郁闭,冬季林内明亮干燥;层间植物在群落中作用不明显。 分布:有三个集中分布区 西欧和中欧:以山毛榉为主要建群种。北美的五大湖地区和大西洋沿岸:以美洲山毛榉和糖槭为建群种。东亚:主要分布在我国,以 Quercus 种群为代表。我国的

10、落叶林分布面积较广,包括东北南部和华北大部,壳斗科的 Quercus、Castanea、Fagus在不同地区分别成为建群种。 (十)温带草原温带草原出现于中等程度干燥、较冷的大陆性气候地区。这种草原在北美、南美和欧洲都有分布。我国主要以内蒙古和大兴安岭以西的广大地区,向西逐渐过渡成荒漠。植被分层简单,以多年生的禾本科草类占优势,其中以针茅属植物最为丰富,还有沙草科、豆科等植物。有明显的季相变化。植被地球上任一地区所覆盖的植物群落的总体。可按地域划分,如中国植被黄山植被或按地理环境特征命名,如热带植被高山植被还可用于概括某一类型植物群落,如森林植被草甸植被栽培植被等。植被和植物区系不同,植物区系

11、指的是一个地区有哪些植物种或其它分类单位,植被则突出表现植物的数量特征彼此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组合结构以及功能特点。但是全面了解植被需要结合对植物区系的分析。 植被类型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其它要素气候土壤水状况动物界以及地形等密切相关。由于植被所覆盖的地面生态条件不均一,各地植物群落的性质和特征不同,所以植被实际上是一种植物群落的镶嵌。在全球可分出不同的植被带,首先可以区分出海洋植被和陆地植被两大类型。 海洋植被的特点之一是绿色植物中藻类占绝对优势,有花植物的种类和个体数量都很少。海洋植被的另一特点是生产能力水平很低。海洋绝大部分受到营养物质极其短缺的限制,生产水平与荒漠近似,只有河口珊瑚礁和海水上升

12、流区域等少数区域生产能力较高。 陆地植被特点之一是种子植物占绝对优势。由于陆地环境差异很大,造成植被类型空间分化,形成多种多样的植被类型。可以把陆地植被进行多级分类,形成等级系统。按中国现在采用的植被划分系统,最高一级是植被型,如极地荒漠植被冻原植被寒温带针叶林植被夏绿阔叶林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热带雨林植被热带季雨林植被稀树草原植被草原植被荒漠植被草甸植被水生植被沼泽植被红树林植被等。植被型之下划分为植物群系,群系之下划分为群丛。在植被型群系群丛之间还有过渡单位植被亚型群系纲群系组群丛组等。植被分类主要依据植被的种类组成数量生活型结构生态特点,其中优势种最为重要。现代植被的演化 现代植被是

13、植物界长期进化形成的,不同类型的植被具有不同的年龄。许多学者认为热带雨林形成的历史最早,第三纪始新世已出现。极地荒漠冻原和泰加林最为年青,第四纪冰(十一)北方针叶林冬季严寒,夏季温暖湿润,年温差较大。主要代表树种有云杉、冷杉和松。林冠一般不茂密,林下灌木、苔藓、地衣较多。该类型分布横跨亚、欧和北美温带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和阿尔泰山。(十二)冻原冻原又称苔原,出现在高纬度和高海拔的寒冷地区,分布于欧亚大陆和饿北美北部沿海地区,也包括北冰洋中的岛屿。我国只有高山冻原,分布在长白山和阿尔泰山西部高山带。冻原的优势植物是多年生灌木、苔草、禾草、苔藓和地衣,植被的高度一般只有几厘米。川退后才形

14、成。 地球上原始的未经人类影响的植被保留很少。外界因素,特别是人类活动常引起植被的明显变化。未被人类改变的植被叫原生植被或原始植被。原生植被遭到人类破坏后所自然产生的,与原来植被不同的植被叫次生植被,例如寒温性针叶林地区出现的山杨(Populus davidiana )桦树(Betula spp .)林,热带森林在火烧或其它外界干扰破坏下形成的稀树草原,都是次生植被。经过一定时间,有些次生植被(如杨桦林)又可以往复为原生类型。 原生植被遭破坏后,若无人类和其它动物的影响,经过一定时间在该地能够形成的植被叫潜在植被。潜在植被不一定是原生类型,因为原来的植被破坏后,环境条件往往发生重大改变,大多数

15、情况下无法往复以前的原生植被,甚至在建立绝对保护区的条件下也不可能。潜在植被往复的时间,取决于原生植被破坏的程度,也取决于气候土壤条件以及其它环境因素,还取决于植物群落基本层的优势种的个体发育持续时间。通常这种往复时间从 30 年到 50 年不等,有些延续到 100 年以上。原生植被次生植被和潜在植被统称为自然植被。 包括农田果园人工林播种草场和城市绿地等的栽培植被(又称人工植被),则是人类经长期选择而栽培的植物群落的总称,占地面积已接近陆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这类人工植被的植物组成和群落结构均十分单调,对生态效益有不良影响,但生产力生物量均较同一地带自然植被为高。 植被的作用及其研究 绿色植被

16、在地球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中起着巨大而独特的作用,它为各种生物提供适宜的栖身场所和食物。植被的有机物质的生产力,对人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同植被类型,生产力差别很大。荒漠和冻原生产力最低,热带雨林生产力最高。人类每年从植被生产量中收获约 12亿吨作为食物。植被还具有改善地方气候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河流流量减轻环境污染等作用。因此,保护现存天然植被,加强营造人工植被,扩大绿色植物覆盖,是全人类面临的重要任务。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一直是植被研究的重要方面,目的在于寻找不同植被类型与以热量和水分为主的环境因素之间关系的规律。R.H.惠特克曾于 1975 年提出植被分布与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降水量的关系的模型。一些科学家用气候参数建立数学模型,以预测植被的性质和结构。 中国植被类型资源信息 植被资源基本上是属于现状植被信息。在西北和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因人口稀少,植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