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农村三八红旗手先进事迹材料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1647788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农村三八红旗手先进事迹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年农村三八红旗手先进事迹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7年农村三八红旗手先进事迹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7年农村三八红旗手先进事迹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7年农村三八红旗手先进事迹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农村三八红旗手先进事迹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农村三八红旗手先进事迹材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 年农村三八红旗手先进事迹材料2017 年农村三八红旗手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xxx,女,1939 年 11 月 7 日出生,xxx 村村民,1957 年,担任生产队妇女队长,并于 196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 50 年代末,全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阶段,xxx 县窑星村大部分土地都是荒地,地势破乱不堪,每天村集体组织劳力打夜工开挖沟渠、开垦农田。那个时代,金狮大院妇女都怕分配到窑星村生产大队,而 xxx 作为当时生产队的妇女队长,以身作则,躬身劳作,什么困难的事总是自己抢先干,最苦最累的活肯定是她先担起的,她的勤劳朴实得到了乡亲们的一致认可。当年,计划要求窑星村每亩棉田平均生产 280

2、斤皮棉,沉重的担子压在 xxx 的肩上,她首先从自己做起,充分调动乡亲们的积极性,使棉花亩产量不断提高,超额完成了计划生产任务,得到了村里的表扬。1972 年,为响应中央的号召,各地迅速开展种植科研实验田,在我县窑星村,主要发展棉花生产。为此,特别成立了铁姑娘战斗队,由 xxx 任队长,成员共 7 人,在她的带领下,妇女们埋头苦干,挥洒着辛勤的汗水,始终只为一个目标-更高的棉花产量和质量。当时,生产队科研种植 20 亩棉花试验田,第一年计划每亩产量要达到 300斤皮棉。经过科学育苗、选种,在战斗队的精心培育下,皮棉产量质量双丰收,外地群众纷纷慕名到窑星村学习先进的棉花生产技术。由于 xxx 工

3、作成绩出色,1958 年-1980 年,先后 23次受到县级表彰,荣膺xxx 县劳动模范称号;1973 年-1975 年,连续 3 次受到湖北省妇联表彰,荣膺湖北省三八红旗手称号,并当选为湖北省第五届人大代表,她的事迹在湖北日报头版头条刊登。1981 年,她又光荣地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一串串荣誉的背后,是她的辛劳和汗水。二十年多来,xxx 则用朴实、勤劳、执着的信念,忠于党的事业,绘制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无悔人生。2017 年农村三八红旗手先进事迹材料范文阙素琴,女,1966 年出生,1994 年 10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0 年 7 月至今担任堂堡乡下村村党支部书记,1993 年至今任村

4、妇代会主任。十多年来,阙素琴同志在实际工作中,不辞辛苦,兢兢业业,积极肯干,村上的各项工作尽心尽责,并且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特别是在妇联本职工作中,她情系妇女,尽心尽力为广大妇女群众服务。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科技知识在广大村民中得以及时宣传落实和执行,真正起到了基层妇联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她团结和引导广大妇女凝聚力量,为推动全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做好群众的带头人,念好村民的致富经。她团结和带领广大村民搞好农业生产,发展连片种植烤烟 300余亩。加快全村土地的流转,采取承包租赁方式,发展连片规模种植果树、生姜,连片承包租用 230 亩林地种

5、植油茶,带动群众共同致富。二、做好群众的贴心人,办好村民的烦心事。她积极想办法,争取向上级筹集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多年来,争取到投资资金 100 多万元,铺设烟基道路公里,修建水渠 7000 余米,大塘防冲护岸 425 米,建成后已经能够确保增加灌溉面积 600 多亩。2017 年为了让村干部与党员有良好的办公环境,她积极向上级部门筹集补助资金新建村部总面积 426 平方米,总费用约万元。她向上级争取资金对200 亩中低产田进行土地平整工程,大大改善耕作条件,实行规模机械化生产,提高粮食产量,为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三、做好群众的放心人,当好村民的内当家。

6、阙素琴同志事事都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自己的事情放在第二位,这么多年,一直与人相处很好,待人热情。工作生活中,要宽以待人,热心助人,在别人有困难时去拉一把。她一旦听说有党员、村民代表或困难群众病了,都亲自去看望。平时有一些村民到乡里办理转组织关系的手续,阙素琴同志总是笑脸向迎,热情及时帮忙办好手续,她为人服务的心境和友善态度,深受党员群众的好评。在她兢兢业业的努力工作下,下村村两委班子焕发了青春,充满了团结务实,拼搏向上的动力。这几年来,下村村民收入逐年增加。2017 年,村民人均纯收入 3500 元,到了2017 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5026 元。十多年来,阙素琴同志先后被省、县授予农

7、村妇女双学双比先进女能手,多次被县妇女联合会评为三八红旗手、少生快富女能人、优秀妇女干部、孝亲敬老之星、优秀村妇代会主任。阙素琴同志一心为公、处处为民,深受村民的拥护和爱戴。2017 年农村三八红旗手先进事迹材料范文我叫,今年47 岁,是村妇代会主任兼村两委成员。今天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我倍感荣幸。下面,我将我的一些工作和心得体会向大家汇报一下,请各位领导和姐妹们批评指正。一提起我们村,方圆百里那可是小有名气,全村户户种大棚,而且全是清一色的黄瓜,一个大棚一年收入近 2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黄瓜生产专业村。这个村在 20 多年前可不是这样的,那时候可穷得叮当响。我是 1981 年嫁到村的,当

8、时担任该村的小学教师,我教的两个班在全镇 46 个村中名列前茅,赢得了全镇教师和家长的赞赏和信任。我也信心百倍的要把这工作干好。1982 年,随着可爱的儿子的出生,使我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向往。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儿子 9 岁那年眼睛突然失明,我和爱人带着孩子跑五莲、去潍坊、到济南,踏上了漫长的求医治病路,这一治,就是整整两年,两年中,我顶着沉重的打击挑起了家务和农活的全部重担,我的爱人则带着孩子走遍了县医院和附近几乎是所有的地、市级医院,可就是看不到明显的疗效,老天不负有心人,最后两次往返北京,才终于治好了孩子的病。为此,我们耗尽了家中的全部积蓄,另外又欠下了 5000 元的饥荒。面对繁重的债

9、务和一连串沉重的打击,我绝望过,甚至想到了自杀。当时的老妇代会主任听说我的情况后,多次找我谈心、做思想工作,还组织广大妇女帮助我。是妇代会救了我,我下决心从头干起,这年,我和丈夫承包了村里 8 亩地,在保证口粮的前提下,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另外又饲养了 1 头母猪,我虚心向有养猪经验的农户请教,到县上买了书籍,认真研读,母猪的喂养、防疫、配种都依据科学方法进行,经过精心饲养,母猪第二年就落了一窝10 头小猪。苍天不负有心人,这一年我们的生活有了起色,我又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于是我又开始尝试发展茶叶、蔬菜等高产高效的作物。1985 年,在村里干部群众的一致推举下,我担任了村里的妇代会主任

10、,为了不辜负群众和广大妇女对我的信任,多年来,我起早贪黑把村计划生育等工作做得井井有条,得到了镇计生委和村两委的一致好评。这时,我心里又着急了,因为我们这些村的老少爷们,多年了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伺弄几亩土地,没有一项致富的产业,特别是广大妇女更是小打小闹养点鸡鸭、勾点花什么的,赚个零花钱。恰在这时,村里响应镇党委政府的号召,制订了优惠政策,划出了最好的土地,发动群众建冬暖式大棚,并从外地请来了蔬菜技术专家,但当时的群众并不理解,他们认为建冬暖式大棚投资大,万一亏了怕担不起风险,所以尽管干部苦口婆心做工作,细致地讲道理、摆例子,响应者寥寥。这时候,我看到了一丝希望, “心动不如行动” ,主动做

11、好了我丈夫的思想工作,赢得了丈夫的支持,率先报名建起了一个冬暖式大棚。我到外地买来了有关蔬菜种植方面的科技书籍,没白天没黑夜的潜心学习,按照书本上的理论大胆探索实践,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就虚心向请来的师傅请教,不到一年时间,不但揭帘、盖帘、喷药、施肥等体力活我干得得心应手,连点花、疏秧、施肥、病虫害防治等蔬菜管理技术我也能样样精通,摸透了各种蔬菜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各种病情网适用农药。辛勤的汗水终于得到了回报,看着我的大棚蔬菜喜人的长势,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就连干活嘴里都哼着歌儿。第一年,我的大棚就换了 4000 元钱。有了好的开端,我的干劲更大了。在科技种植保证蔬菜质量的基础上,我还广泛搜集信息,

12、及时了解市场行情,根据市场变化不断更换蔬菜品种和种类,既调剂了茬口,又做到了上市时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几年下来,我不仅还清了债务,而且盖了南屋、装潢了堂屋,购置了农用车,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我知道“一花独放不是春” ,作为一个妇代会主任,我不能只顾自己致富,看到乡亲们看在眼里馋在心上的样子,我就就瞅准时机就走东门串西门,及时鼓动他们建大棚,在我鼓励和帮助下,全村又有 20 名妇女建起大棚。到现在,我们村共有 190 多名妇女从事大棚菜生产,大棚菜生成了我们村里的主要致富项目。大棚是发展起来了,可是随着蔬菜大棚的不断增多,由于技术等原因,很多种植户的生产效益较低,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及时与农技

13、站的技术人员取得联系,多次从外地请来老师,办了多期培训班,按照蔬菜生长的不同季节,分期分批地对妇女进行科技培训,我自己抽空就到各家大棚转转,帮助她们提前发现问题,解答她们的技术疑难,对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及时提醒,遇到自己也不会的问题就帮他们请来老师。由于忙于四处传经,我自己家大棚的活大部分都让丈夫干了,直到现在他还经常开玩笑的说我“不务正业” ,可是我知道我帮助全村妇女致富,务的才是一个妇代会主任真正的正业!可就是这样,大棚菜种植效益也没有大幅度的增加,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恍然大悟。那是随镇里组织的一次外出参观,我看到院西的农户种植的全是西葫芦一个品种,铺天盖地的一片。参观中我知道了农业专业协会

14、的作用,知道了什么是产业化经营。回来后,我积极争取,在镇妇联的支持帮助下,借鉴外地经验,组织成立了妇女蔬菜专业技术协会。协会成立之初,仅有本村的多名种菜妇女参加,我就召集她们不定期的聚到一起,交流蔬菜生产情况,探讨各种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解决技术难题,率先尝试先进技术,成功后再在群众中。推广普及。在协会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妇女们的科技种菜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越来越好,越来越好的效益吸引了附近的丹土村、张家庄村这两个蔬菜种植专业村的妇女群众,她们纷纷要求入会,并提出三个村联合成立一个蔬菜专业技术协会的建议。我觉得这个建议非常适应农村妇女学科技、用科技、联合闯市场的需要,于是就将情况向镇妇联反

15、映,并提出了联合成立协会的具体方案,1999 年 12 月 1 日,三个村联合的涉及黄瓜、西红柿两个品种的蔬菜专业技术协会终于正式成立了。协会由、丹土、张家庄三个村的 60 多名文化素质高、种菜经验丰富的女能手组成,定期召开会议、举办妇女科技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技术要点、市场行情等;协会还组织女能手与贫困妇女结成帮扶对子,制定了具体的帮扶措施和计划、目标。协会的成立和运作使得三个村的妇女人人懂技术、人人有致富项目、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增强了妇女发家致富的能力。如今,像丹土村妇女徐衍美,紧跟市场行情确定种植品种,年年收入 2 万元以上的妇女群众比比皆是。在了解了市场和多方考察听取意见后,我感觉到

16、时机成熟了,决定动员妇女走绿色蔬菜和产业化生产之路,抱起团来打市场。我们请来了蔬菜种植专家,在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对我们村的土壤、种植传统等情况进行分析,当时村有 65%以上的大棚是黄瓜,而丹土村、张家庄村有种西红柿的传统,于是,我首先摆事实、讲道理,统一了协会会员的思想,又让她们分头行动做甚好妇女的工作,集全村的力量搞一个品种的生产,并统一使用有机肥,杜绝一切有害农药,实现绿色蔬菜的集约化发展。当时许多种植户不理解,有的说我多管闲事,有的不愿多投资、多费力,有的种植别的习惯了,不愿意转产黄瓜,也有的是怕都生产一个品种卖不出去,当时说什么的都有,我就耐心的说服教育,苦口婆心的劝,积极寻找一些市场信息给他们看,还组织带领了部分妇女到院西等乡镇参观学习。我的辛苦终于没有白费,协会发挥了作用,我预想的蔬菜产业化也逐渐形成了。到现在,村 240 个大棚全部种植了黄瓜品种,丹土村 310 个大棚和张家庄的 120 个大棚全部都种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