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实训基地负责人培训班培训总结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163526 上传时间:2017-07-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实训基地负责人培训班培训总结 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实训基地负责人培训班培训总结 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省实训基地负责人培训班培训总结 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苏省实训基地负责人培训班培训总结 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实训基地负责人培训班培训总结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实训基地负责人培训班培训总结 (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实训基地负责人培训班培训总结电气工程系 杨志良2008 年 8 月和 10 月我由学校推荐并获省教育厅批准参加了 2008 年江苏省实训基地负责人培训班,承 办单位是江苏大学。江苏大学是 2001 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同处镇江市的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和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是江苏省政府确定的“ 十五”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立足江苏,面向华东,服务全国的经济和社会 发展,工科特色鲜明,工程类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同行与社会的充分肯定。培训过程中一是学习一些先进的理念,如:谈兴华老师-课程改革与建设:理念、内容、实践;高有华老师-职业技术教育现场教学方法 论改革探索;冯渊老师-专业建设的几点

2、思考;丁向阳老师-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周建忠老师-职业教育改革与实训基地资源共享;王维新老师-实训过程控制与考核评价等。二是参观 了一些学校的实训基地(此行程恰巧安排在开学初,我未能全程参与)。三是重点学习江苏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并要求完成有关实训 基地建设与管理方面的论文,目前论文我已交付导师,待 11 月答辩。此次培训中,江苏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江苏大学工程训练中心是以本科教学为主体,同 时兼备研究生和青年教 师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服务社会功能的校级实践教学中心, 为正处级 建制,由学校直接管理,“中心”主任由学校分管

3、教学工作的副校 长兼任。 “中心 ”以 “大工程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 综合工程素质为主线,创建了高等工程教育开放型工程训练新体系,该体系以 4 个相互关联, 递进提升的平台和 11 个颇具特色的示范性窗口为主要特征,体 现了多层次、全方位、 综合式、开放型的教学特色,实现了“纵向及 顶”(即从专业 技能培养逐步进入该领 域学术前沿)、 “横向达边” (即体现人才培养中,各科知识 的融合与贯通,以及学科 专业 的交叉和渗透)的现代工程教育目标。 “中心”按照“四位一体” 建设思路,同机械工程、 电气信息工程、汽车与交通工程等学院一起,大力实施“精品课程建设 工程”,已有 9

4、 门课程建成江苏省精品课程。 “中心”注重对外开放和合作交流。先后建立了“江苏大学苏美达联合技术中心” 、“江苏大学殷华快速制造中心”、 “江苏大学 LGMAZAK 数控加工技术演示中心”、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江苏大学机电培训学院”等 14 个对外合作窗口。 “中心” 已成为教学理念先进、基础设施优良、教学管理规范、学生受益面广、示范和辐射作用强的综 合性工程训练中心。一 “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培养研究型、复合型和 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工程素质为主线,按照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认知规律,整合实验、实习、训练内容,通 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在 纵向和横向的相互渗透和有

5、机地结合,将实验、实习、 设计等环节有机地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的工程教育过程之中,使学生的学习能力、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与工程 应用能力得到有计划、有层次、分阶段的培养和提高。 创建“纵向及顶”、 “横向达边”人才培养新模式。所谓“ 纵向及顶”,即从专业技能培养方面逐步进入该领域学术前沿;所谓“横向达边”,即体现人才培养中,各科知识的融合与贯通,以及学科专业的交叉和渗透,使被培养者成为复合型、创新创业型人才。二 “中心”的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1)开展“四位一体 ”综合教学改革“中心”按人才培养目标,率先开展“四位一体” (将课程、专业、学科和实验室建设融为一体,简称“四位一体”)综合教学改革,

6、以课程(课群)建设为基础,品牌特色专业建设为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 实验室建 设为保障,最大限度地 优化实践教学资源,不断将教师 最新科研成果转化到实验教学,提高设备仪器的共享度和开放度。建立以课程带头 人、 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和实验室建设负责人为首的实践教学团队,建立了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院的综合与创新实践教学团队,积极开展综合毕业设计 、大学生科技立 项、各类创 新大赛,营造个性化教学环境,打造江苏大学“肯干、能干、实干”的特色与品牌。(2)系统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中心”以提高学生工程实 践能力和综合工程素质为 主线,按照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要求及认识规律,提出工程 实践与

7、实验教学体系的总体目标。与此同时,优化其工程实践与实验知识结构,调整相关学科知识配置,将实践能力结构所涉及的各项能力的培养分解到工程实践与实验教学体系的每一个环节中,整合实验、实习、训练内容,并使 实验、 实习、设计等环节有机地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的工程教育过程之中,系统构建知识和能力并重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体系在纵向和横向的相互渗透和有机地结合,使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有计划、有层次、分阶段的培养和提高。形成了 “四个层次”的实验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第一层次认知了解:工业系统认识实习、认识性实验;第二层次基础训练:基础工程训练、基础实验;第三层次综合训练:综合型实验、现代工程项

8、目训练、课程设计;第四层次研究创新:研究创新型实验、创新训练、毕业设计。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尤其是综合性、 设计性实验的质量, “中心”逐步实现了实验时间、 实验内容、实验过程的全面开放。在全国率先向全校 73 个专业开展了工业系统认知实习,并创造性地将工业系统认识实习纳入非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将 现代工程项目训练纳 入机械大类人才培养计划,经过实践取得显著效果。(3)重点建设了 11 个实验、训练教学示范窗口11 个实验训练教学示范窗口主要包含了数控技术、数字化设计制造与测量、PDM ERP、快速制造、特种加工、机 电控制、 Mini-CIMS 系统、逆向工程、材料成型、PLD&SOPC

9、、电子设计制作、机器人等内容。中心可为学生开出可供选择的 28 个现代工程训练项目菜单,训练菜单模块可选、柔性搭接,适 应不同专业、不同对象、不同层次的需求,形成了数字化设计制造、逆向工程、自动控制、电子设计与制作、机器人创新实 践等现代工程特色项目训练。(4)凝炼和建立体现个性化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在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考核方式和实验技术创新等方面有所突破, “理论、实践、创新”相互促进,强化工程意 识、工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纵向及顶 ”、“横向达边”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两个 创新制作室:机械创新制作室、电子 创新制作室,使中心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 趣、开拓学

10、生个性潜力、激励学生实践创新,以期达到开阔学生知识视野、陶冶学生思想情操、 发展学生健全身心、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目的。(5)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心”健全规章制度,利用网络、信息等现代技术,建立了开放式、网络化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面向全体学生的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研究开发支撑个性化教学的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系统,使学生真正获得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平台。与此同时,学校全面制定和修订实验和训练计划,按照中心资源向学校相关度大的学院开出现代工程训练、实验菜单,制定实践教学组织实施方案,对学生和青年教师实现全天候开放,以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综 合性、 创新

11、性的实验和训练内容吸引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实践和创新,提高学生知识综合应 用能力、系 统设计与创新能力、组织协调与合作能力。(6)着力推动实践教学团队建设“中心”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 设,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培育点和省重点学科,以自主培养、提高为主,结合引进,努力提高 现有实 践教学队伍的水平,有计划地培养、提高现有队伍,改善队伍学历水平和职称结 构,有 计划地补充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素质的师资。形成教授领衔,理 论课教师 、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研究生助教一体化实验教学团队。努力实现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和开放式服务,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7)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环境建立科学规范、公平合理的管理体制,充分利用各种政策措施,调动中心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培养高尚的 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责任感,营造团结向上、生气勃勃、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和谐环境。以此 为基础,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取得显著的实验 教学效果,形成特色 鲜 明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和模式,为国内高校同类实践教学提供示范经验,同 时带动 同类实验中心的建设和发展。除了江苏大学的“ 工业中心 ”外, 还有诸多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慢慢体会和吸收这些优秀的成果,应用到本校、本部门的工作中,以报效学校给以我的此次机会。感谢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