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先学后教与导学案的几个误区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1622120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学科先学后教与导学案的几个误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学科先学后教与导学案的几个误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学科先学后教与导学案的几个误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学科先学后教与导学案的几个误区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学科先学后教与导学案的几个误区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学科先学后教与导学案的几个误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学科先学后教与导学案的几个误区(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信息技术学科“先学后教”与导学案的几个误区厦门市金尚中学 邹 斌【摘 要】“先学后教”的教改实践在很多地方被铺开,其中, “先学后教”很多学校采用“导学案”作为先学的工具,本文就信息技术学科“先学后教”教学方法及导学案的认知和操作层面存在的几个误区作些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 先学后教 导学案 误区当前,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部署的大背景下,国家决定在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 。全国各地各项教育教学改革轰轰烈烈,各种课堂教学的改革更是如火如荼,全国各地的教育同仁驱往学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

2、学、学山东杜郎口中学、学南京中学, “先学后教” 、 “多学少教” 、 “多学少讲精练”等各种教改探索在各地铺开,其中, “先学后教”很多学校采用“导学案”作为先学的工具,本文就信息技术学科“先学后教”教学方法及导学案的认知和操作层面存在的几个误区作些探讨。一、先有蛋后有鸡还是先有鸡后有蛋与先教后学还是先学后教在平时的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研讨中,有老师对先学后教还是会不时地提出质疑,担心在没有老师“跟紧”的情况下的先学是否会让学生走上对认知内容的偏差,甚至是“误入歧途”而不能自拔,最担心的是学生没有正确入门后再要把他们的错误认知纠正回来会要花费很大的周折,认为课堂就应该是先教后学或边教边学,而非

3、先学后教。所谓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正如讨论是先有蛋后有鸡还是先有鸡后有蛋是一个道理。是先教后学或边教边学,还是先教后学,对于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教与学的对象以及不同的学习年龄时段,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历史学科的一些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让学生先作了解性的学习当然效果会更好;信息技术学科的计算机发展史等让学生先行通过图书和网络查询、归纳、总结,同时,准备一些交流时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及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素材,例如,学习到超级计算机时,可以让学生查阅国际超级计算机 TOP500 组织正式发布了第 36 届世界超级计算机 500 强排行榜,有关我国自主研发的“天河

4、一号”超级计算机凭着每秒钟 4700 万亿次的运算峰值速度,成为世界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的材料。普通计算机大家都很熟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什么是超级计算机?它能做哪些计算,又如何计算?2“天河一号”与人们的生活会有怎样的联系?其中最值得我们自豪的是“天河一号”系统部分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 CPU,而正是我国首创的 CPU 与 GPU 融合并行计算体结构使得“天河一号”最终领先世界。为此,美国纽约时报发表题为“中国成为世界最快超级电脑制造国”的文章称,中国的一个科研中心已制造出了有史以来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这使得中国有资格声称是技术超级大国。2009 年 11 月 18 日的第 34 届全球超级

5、计算机大会上,排名前十的超级计算机中, “天河一号”成为唯一一台非美国产品,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有能力研制千万亿次计算机的国家。此后短短 1 年时间里, “天河一号”峰值速度提高了 2.89 倍,持续速度提高了 3.55 倍,在 2010 年底第 36 届全球超级计算机大会上问鼎世界第一,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综合技术水平进入世界领先行列。还要让学生知道:国际超级计算大会,被誉为超级计算机领域的奥运会,计算机界都以能够进入 TOP500 前列来衡量一个国家制造和使用高性能计算机的水平。目前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依托“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正在打造面向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石油勘探

6、、动漫渲染、工程仿真、金融风险分析、对地观测数据处理、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等 9 大领域应用平台。这些内容采用列提纲让学生先学习后交流谈感想所起的教育效果就会好得多。另外,在采用“先学后教”过程中,还要针对学生的学力水平进行分层、分组、分时段让学生自主学习,按最近发展区原理,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群组,分别布置不同难易、深浅、大小、繁简层次的问题式驱动任务,以谋求最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二、 “先学后教”是阳光普照还是烛光点燃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有好多个年头,我们的目标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都得到发展,让老师们的身、心、知、行都得到发展,努力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在日常教研活动中有老师抱怨:“先学后

7、教”的阳光普照到每一个学生存在难度,学生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可能根本无法感受到“阳光” ,相反可能会“死在沙滩上” , 使各方面的发展被“ 夭折” ,对实施素质教育会带来不良的影响甚至是“倒行逆施” ;而如果实施“烛光点燃”的教学策略,逐个突破,教学效率太低下,对老师的劳动成效有被弱化的风险,进而影响老师身、心的健康发展和知、行的全面发展。学生课堂内与课堂外的生活片段都是我们实施“先学后教”的时空平台,生活的阳光普照每位学生的每个角落和每个方面,我们要点燃的是学生的兴趣、方向和观察事物的那双眼睛的火花并迎来学生思考问题的聪颖脑袋的头脑风暴,师生在课堂内外生活的交往情境中碰撞出智慧烟花的怒放,

8、它是一个师生涵养慧根的过程。例如电子报刊制作部分的教学,如果是教学生应用 WORD 等字表处3理软件编辑,那么,初中教学的重点就不一定放在如何编辑文本上,原因是一般学生小学已经学过大部分的编辑操作,再说社会上很多单位的人没受过这方面的训练照样“用得很溜” ,假如一步一步地按部就班教学,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 “堵塞”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采用以任务促信息收集、以制作促操作复习的方法处理,具体步骤就是师生一起共同研究确定制作电子报刊的主题,分小组深入生活累积素材,进行文稿规划设计,到这步完成“先学”的教学任务;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着手制作电子报刊,教师进行小组的规划设计改进建议或针对个别及共性

9、存在问题的操作技巧点拨,小组与小组间进行全班交流、互评、作品改进,既“阳光普照” ,也“烛光点燃” ,完成“后教”的教学任务。期间学生进行的计算机日常应用领域和应用情况相关信息的收集、广告语的收集、动画设计灵感点收集、制作电子报刊社区工作服务案例的收集及其交流等等,这些远比学会简单的第一步要单击什么、第二步要双击什么然后会得到什么结果要好得多,有用得多,对学生的影响也要深远和久远得多,教师各方面得到的锻炼和发展也要深入和深化得多。三、导学案对信息技术学科“先学后教”没用目前,很多进行“先学后教”教学改革实验的学校都要求编写导学案(有的甚至是全区、全县都要求) ,并对导学案的编写还提出了诸多相关

10、的要求和制度规定。这无形当中加重了老师第一轮教改实验的工作负担,再者“吃现成”的东西也基本上不存在,于是,有的老师就在教研活动中一直坚持采取回避或否定的态度,认为信息技术学科没必要使用导学案,认为导学案没什么用,认为导学案只会造成一些教学资源的浪费,只要布置学生做一些课前准备就可以了。小学、初中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没有太多的升学的压力,高中也仅作为会考学科,根据中国目前国情以及国民的现实价值追逐需求,信息技术学科的生存有其独特的环境。在这种学科生存环境下,绝对不能因循守旧地一味地回避或否定,而是需要充分利用学科自身存在的一定自由时空,更多、更好地加入到教育教学教改的实验中才能使学科教学荡漾着不一

11、样的生机和气息,才能与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发展相匹配,才能使本学科与时代发展的脉搏形成共振。从整个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和作为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来看,为了使信息技术这一学科不被边缘化,也为了真正地教好学生,除了要有一定的奉献精神外,还得有一定的牺牲精神,奉献自己宝贵的业余时间,牺牲自己参与某一定范围的博弈名利,敬畏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规律的灵魂和内核,施予导学实践与研究的热情和智慧,融入气定神闲的求索韧性,可以说,导学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现实应用意义深远。4四、 “先学后教”的导学案就是预习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一线,很多把导学案当作预习案的现象,还专门利用课余时间加班加点,依照印发的“导学案”勤抓学生预习

12、环节,认为导学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先把关好学生对所要新学的内容进行“预热” ,才有利于新授课堂“生米煮成熟饭” 。细看“导学案” ,就是教材纲要式的整理或是操作步骤的堆砌,显然,这种导学很可能导出学生的“厌学” ,导出学生机械化的“临摹” ,无助学生思维的开拓和学习激情气场生成。导学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肯定不仅仅是导预习这么一项,更不是仅让学生预先操作一遍就作罢。诚然,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离不开技术技能的训练,离不开基本操作的训练,但是,信息技术学科的训练是为了涵养学生与教师作为一个整体的信息素养与信息智慧,而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的训练并不是导学的全部,不能把学生当作简单的信息技术训

13、练机器,而应该是师生信息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给养与提升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导学案就不仅是一个预习案那么简单了,要通过导学案,把每节课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需要解决的问题及解决策略都放到中心地位。它还要求教师有创新精神,提出的问题要从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要求和特点出发,但又不拘泥于要求,要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局限,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以学习的内容为中心,根据导学案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要适时介入讨论或指导、点评,并从创新、求异、应用等方面加以引导,给予正面鼓励,一些复杂性的问题在课堂没能完成的可留到课后继续讨论,有的还可以作为研究性课题,指导学生课余钻研,参

14、考相关资料或进行生活案例调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五、导学案就是“先学后教”教案的“替代品”在实施“先学后教”过程中,有些信息技术老师在编写导学案的时候往往受到教学中惯性思维的影响,只是简单地把教案的条框细化,就变成了所谓的导学案,把导学案编写教案化,认为导学案就是“先学后教”教案的“替代品” ,更有甚者,手头只有导学案,不注重甚至是根本没有教案的设计,把导学案和教案等同起来。事实上就教案而言,应该有学、教、管之义在里头,它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笔者以为:学,是在分析学生学情和知识架构的基础上,坚持最近发展区理论,引导学生如何学会学(该怎么学)、如何抓住重点学(该学什么) 、如何应用所学(

15、该怎么学会) ;教,是在过去教学后反思或受生活新启发、启悟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和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本,在师生的互动与生成中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与育人的任务,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管,是建立在5师生平等交往的课堂公共秩序约定基础上,学生的自我管理的催生与教师课堂掌控,师生徜徉思维的碰撞、更新的洗礼,教师专业的职业道德风范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交织呈现。而导学案的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它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手段,强调的是“学” 。 课前选取学生通过预习能学会的内容通过设置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课堂通过巧妙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探究完成本节核心内容;课后引导(明确方式、方法及时间限制)学生课后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领悟、巩固落实。编写信息技术学科导学案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性的活动,它不是教案的翻版,它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安排学习内容,使所编的导学案具有便于学生明白咋学、学啥、反思、巩固和应用等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