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九 生物与环境 考点1 种群和群落学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1612111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九 生物与环境 考点1 种群和群落学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九 生物与环境 考点1 种群和群落学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九 生物与环境 考点1 种群和群落学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九 生物与环境 考点1 种群和群落学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九 生物与环境 考点1 种群和群落学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九 生物与环境 考点1 种群和群落学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九 生物与环境 考点1 种群和群落学案 新人教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专题九 生物与环境 考点 1 种群和群落一、知识要求1种群的概念和特征必考(a)、加试(a)。2标志重捕法必考(a)、加试(a)。3种群的分布型和存活曲线加试(a)。4种群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必考(b)、加试(b)。5环境容纳量必考(a)、加试(a)。6种群数量的非周期性波动和周期性波动加试(a)。7种群数量波动的调节因素加试(a)。8群落的概念和结构必考(a)、加试(a)。9主要的陆地生物群落类型必考(a)、加试(a)。10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必考(a)、加试(a)。11顶极群落的概念加试(a)。12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成分必考(a)、加试(a)。13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实例必考

2、(b)、加试(b)。14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必考(b)、加试(b)。15生物放大必考(b)、加试(b)。16营养级必考(a)、加试(a)。17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的建构加试(b)。18生态金字塔加试(b)。19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及生物量的含义加试(a)。20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必考(c)、加试(c)。21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必考(c)、加试(c)。2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加试(c)。23生态系统的稳态必考(a)、加试(a)。24稳态的调节必考(b)、加试(b)。25生物圈的概念和功能必考(a)、加试(a)。26人口增长的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必考(a)、加试(a)。27全球性

3、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必考(b)、加试(b)。28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和意义必考(a)、加试(a)。二、活动要求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加试(c)。22调查社区、村镇或学校附近一个淡水区域的水质加试(b)。考点 1种群和群落1种群特征和增长方式的正误判断(1)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将偏高()(2)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3)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4)橡树种子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是空间特征,由于薇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数量特征()(5)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

4、,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 11,则出生率越高()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的正误判断(1)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提示土壤动物群落存在分层现象。(2)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提示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接受的光照等,故影响了其水平结构。(3)池塘中鲤鱼的性比率及出生率、死亡率也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提示鲤鱼的性比率及出生率、死亡率属于种群的特征。(4)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原生演替()提示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5)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提示森林阶段比灌木阶段复杂而稳定,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复杂。(6)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5、()3综合应用(1)某生态系统中植食性动物甲和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分别如图 1和图 2所示,判断下列关于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若图 1中 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 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3辑斯谛增长()若图 1中所示的生物种群出生率提高,则个体数量的增加会大幅超过 b点()在图 2中若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比率可防止 c点出现()图 1中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 bc 段相似,而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 cd 段相似()(2)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

6、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这种改变只是灌木种群在空间上的分布变化,不属于群落的演替过程()(3)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则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度()一、种群数量特征的几点提醒1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决定种群密度,对于大城市春节期间人口数量的决定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如气候变化);年龄结构既能影响出生率,又能影响死亡率,而性比率只能影响出生率,不能影响死亡率。2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的

7、方法是标志重捕法,写出其公式:种群数量 N (标Mnm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统计值比实际值偏大或偏小的原因:根据公式关键是看重捕个体数比实际重捕个体数偏大还是偏小。注意(1)保持相对稳定不能有大的迁入、迁出、出生和死亡;(2)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标志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不易脱落。二、种群的分布型、存活曲线(加试)1种群的分布型(1)概念:分布型是指种群中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2)类型:包括均匀分布(如稻田插秧)、集群分布(如橡树种子)、随机分布(如玉米螟卵块在玉米田中的分布)。其中集群分布是最常见的分布型。(3)实例:蛾类、橡树和雪松的种子分布属于集群分布,人类在

8、地球表面的分布为集群分布。42种群的存活曲线(1)概念:存活曲线是表示种群中全部个体死亡过程和死亡情况的曲线。(2)曲线绘制数据收集:从至少观察 1_000个新孵化幼虫或新出生个体开始,跟踪记录每个个体的死亡年龄,直至全部个体死亡为止。(3)曲线标识:存活曲线二维平面图的横坐标是年龄,纵坐标是存活个体数的对数值。三、种群增长的曲线1 K值的不同表示方法图中种群数量为 K值对应的时间点依次是 A、 B、 C、 D,种群数量为 K/2值时所对应的时间点依次是 A、 C、 D;种内斗争最剧烈的时间点是 A、 B、 C、 D。2种群数量增长中的三大误区(1)误以为“ ”就是增长率。 指种群数量是一年前

9、种群数量的倍数( Nt/Nt1 )。根据 Nt N0 t,可得 t年后的种群数量。而增长率指一段时间结束时种群数量相对于初始种群数量的增加部分占初始种群数量的比例,种群增长率( Nt Nt1 )/Nt1 Nt/Nt1 Nt1 /Nt1 1。(2)误以为增长率就是增长速率。增长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的数目,增长率是一个比值。(3)误以为环境容纳量是生物种群的最大值。环境容纳量( K值)是指长时期内,环境在不受破坏的前提下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3种群增长曲线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1)有害动物的防治实例: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采取的措施是通过勤打扫卫生,降低其环境容纳量( K值)。(2)

10、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实例: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其 K值变小,采取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地环境,提高 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3)生产上的应用:生产上捕获后的种群数量为 K/2最好,而杀虫效果最好的时期是潜伏期(即 K/2以前个体数量少,增长速率很慢的时期)。5四、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加试)1种群的数量波动(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数量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2)原因Error!(3)类型Error!注:大多数种群数量波动是非周期波动,少数种群其数量波动表现出周期性。2种群数量的调节(1)调节类型:能够调节种群数量的有外源性因素(如气候、食物

11、等)和内源性因素,后者包括行为调节和内分泌调节。(2)外源性调节因素:气候是对种群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特别是极端的温度和湿度,此外,食物也是调节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3)内源性调节因素:领域行为对种群密度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而由于社会压力可加大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发内分泌失调被称作内分泌调节。五、群落的结构和演替1群落结构的 2个易错点(1)不要把“竹林中的竹子整齐一致”误以为是群落的结构特征,这里的竹子属于种群范畴。(2)垂直分布垂直结构高山植被的垂直分布:是由于随海拔高度升高,温度下降明显,从而导致不同海拔高度植被(群落)分布不同。如:阔叶林针叶林高原草甸苔原属于四个不同的群落垂直分布。

12、群落的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指同一个群落内不同物种的配置情况,包括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因素:阳光)和动物的分层现象(决定因素: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2有关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的 5点提醒(1)群落的空间结构指的是群落中以种群为单位的空间配置,而非同一种群中不同个体的空间配置,所以“麦田中的小麦整齐一致”并非群落的结构特征。(2)每一群落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所以无论草原还是森林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3)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取代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完全取而代之,某物种在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优势消失并不意味着该物种灭绝。(4)群落演替类型的主要区别在于起点不同,另外一般原生演替历时漫长,而次生演替历时

13、短,但最终是否能够演替为森林,要看环境条件。(5)演替不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任何环境下的演替都要最终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这时候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六、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的 5点注意事项(加试)61方格内细胞的计数顺序为“左上右上右下左下” ,压在方格线上的细胞只计左线和上线上的细胞数。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拧紧试管盖将试管倒转数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3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4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5计算 1 mL菌液的数量时必须搞清如下等量关系:1 mL1 cm 31 000 mm 3。题型一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

14、查1(改编题)图 1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图 2是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图 1中的 c是种群密度,指的是某种群的总数量B图 1中的 a和 b分别是性比率和年龄结构C图 2所示种群的年龄结构由稳定型变成增长型D并非全部的生物种群都具有图 1中的 a特征答案A解析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其大小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所以图 1中的 c表示的是种群密度,它指的是某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而不是种群的总数量,A 错误;性比率只影响出生率,而年龄结构既影响出生率又影响死亡率,所以图 1中的 a和 b分别是性比率和年龄结构,B 正

15、确;图 2曲线开始阶段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年龄结构为稳定型,之后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其年龄结构变成了增长型,C正确;某些生物无性别之分,所以也就没有性比率这一特征,D 正确。2(加试)蒲公英为一年生植物,每个成熟植株能产生许多种子。自然状况下,其种子随风飘落到某草地上萌发生长,形成一个新的种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蒲公英的种群数量呈非周期波动B蒲公英在第一个生长期呈集群分布C该种群的存活曲线符合对角线形特征D动物取食蒲公英不能将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压制在低水平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由于蒲公英为一年生植物,其数量在两个波峰之间相隔时间相等,7为周期波动,A 项错误;由于蒲公英种子是随风飘落的,因此其是随机分布的,B 项错误;处于对角线存活曲线的种群各年龄组的死亡率相同,所以蒲公英的存活曲线不符合对角线形特征,C 项错误;动物取食蒲公英不会将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压制在低水平,D 项正确。3 某 研 究 机 构 对 某 区 域 的 一 种 田 鼠 进 行 了 调 查 , 所 调 查 样 方 的 总 面 积 为2 hm2(1 hm2 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田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 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