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自评报告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1576979 上传时间:2018-02-0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0.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自评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xx市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自评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xx市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自评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xx市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自评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xx市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自评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市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自评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自评报告(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自评报告全力创建教育强市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市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市自评报告市人民政府古称香山,自南宋绍兴 22 年建立县制,迄今已有850 多年历史。1988 年升格为地级市,市域面积 1860 平方公里,辖 24 个镇区,常住人口约 139 万,流动人口约 120万。钟灵毓秀,人才辈出,是南粤大地一座蜚声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20 世纪中国三大伟人之一孙,中国早期著名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郑观应, “中国空军之父”杨仙逸,中国第一位驻外大使郑藻如、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一代影后阮玲玉,著名导演郑君里,世界冠军江嘉良等一代英才,都从这里走向了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大舞台,在中国政治、

2、军事、文化、教育、体育等各个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宏伟画卷上抒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山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人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成了人民开拓创新的宝贵财富。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GDP 连续 5 年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XX 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 610.1 亿元,工业总产值 XX.4 亿元,进出口贸易 156.2 亿美元,财政收入 34.5 亿元。全市外来投资企业总数达 4500 多家,其中世界 500 强企业有 20 多家在落户。市委、市政府历届班子高度重视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 、 “

3、全国园林城市” 、 “全国科技兴市先进城市”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联合国“人居奖” 、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今年 10 月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市”殊荣。经过 20 多年的不懈努力,已基本建设成为一座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富裕安康的文明名城,现正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适宜居住和创业的现代化名人城市迈进。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以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全力以赴建设教育强市,将教育的综合实力不断推上新台阶,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到新高度。 一、深刻认识教育,超前规划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市委、市政府在长期的工作实

4、践中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把教育发展放在一个城市发展的大背景下来思考,才能对教育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只有把教育放在一个城市的追求目标中来定位,才能真正凸显出教育的价值。现代化目标的重要内涵,就是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和广东省委张德江书记的要求,建设既适宜居住,又适宜创业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市。这对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如果说 21 世纪初的前 20 年,是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机遇期,那么建设“两个适宜”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市就是在这一战略机遇期的具体战略方向和战略目标。的城市发展定位决定了教育的发展定位:必须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确保教育的适度超前发展,建构与协调发展和“两个适宜”相适应的现代教育体系

5、。市委、市政府认为,从教育的战略地位看,教育是事关现代化全局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没有教育的现代化也就没有城市的现代化,因此,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全面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其次,从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看,建设“两个适宜”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示范市,要求必须进一步更新发展观念,转换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走出一条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耗费低、环境污染少、劳动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经济发展的转型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密集型的集约化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成批量地培养高层次的各类人才,而整个产业的优化升级,则要求教育必须培养成千上万的高素质劳动者。教育发展对经济发展有着直接

6、而巨大的作用。今天的教育既是明天的经济,也是抢占明天经济社会发展制高点的前提和基础,是未来希望之所在。因此,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第三,从教育的社会属性看,教育是各种社会要素的聚焦领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先进的教育能够培育先进生产力,传承优秀文化,优质教育更是人民群众的强烈需求,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市委、市政府有义务、有责任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有决心、有能力创建教育强市。因此,建设一流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也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在这样的宏观思考下,市委、市政府形成了以“五个一”和“五个不动摇”为核心要点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

7、总思路。 五个一是:明确一个目标,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抓住一条主线,以改革总揽教育工作全局,通过深化教育领域的系统改革,促进教育发展;服务一个宗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贡献;坚持一个中心,教育工作要成为历届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尊师重教要成为市委、市政府的优良传统;登上一个台阶,每届班子都要奋发有为,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阶段性重大问题,将教育发展水平推上一个新台阶。 五个不动摇是:坚持科教兴市的战略不动摇,确保教育的优先发展和适度超前发展;坚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不动摇,全力以赴创建教育强市,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坚持改革与发展并重的工

8、作策略不动摇,以改革促发展,实现教育的外延发展与内涵发展相统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坚持均衡发展、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不动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统筹城乡教育和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坚持以政府行为作为推动教育发展的主导动力不动摇,切实履行政府责任。 正是市委、市政府历届班子深刻认识教育,超前规划教育,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市打下了坚实基础,教育留下了三次提速发展的清晰轨迹,也树起了前进中的三个里程碑。 1988 年至 1997 年,投入近 20 亿元,用 10 年时间普及了从小学至高中的 12 年教育。1995 年,市委、市政府在全省率先提出建设教育强市的目

9、标;1996 年被评为“全国两基教育先进市” ;1997 年被省教育厅定为全省素质教育实验市。实现了教育的第一次提速发展。1997 年至 XX 年,以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高水平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普及学前 3 年教育和中小学布局调整为重点,实现了教育的第二次提速发展。1998 年普及了从学前 3 年教育至高中教育的 15年国民教育;1999 年,市委、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同年省教育厅在召开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现场会,确定市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试点市。2001 年,再次被评为全国“两基”教育先进市。 XX 年 5 月至 XX 年,市委、

10、市政府再次吹响“创建教育强市”号角,教育现代化进程大大加快,教育实现第三次提速发展。以今天的省教育强市督导验收为标志,教育树起了自己前进中的第三个里程碑。 教育三次提速发展,特别是以创建教育强市为阶段性目标的第三次提速发展,将教育的超常规发展变为现实,将教育的发展水平提升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取得了六个方面的重大突破: (一)各级各类教育蓬勃发展、协调发展,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取得重大突破。 一是基础教育发达,普及程度高。全市共有全日制普通中小学(幼儿园)750 所,在校中小学生(幼儿)457082人。其中幼儿园 411 所,在园幼儿 67015 人,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 96.5%;小学 230

11、所(包括 30 所民办小学) ,在校学生 226120 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生升学率均达 100%;初中 69 所(民办 21 所) ,在校学生 97370 人,高中阶段普及率达 95.8%;普通高中 23 所(民办 5 所) ,在校学生 35372 人,高考升学率达 93.85%。二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形成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继 XX 年设立电子科技大学学院后,XX 年广东药学院新校区落户、火炬区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开办。XX 年,从奠基到投入使用仅用不到 6 个月时间,创造了“教育速度”的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建成。目前,4 所全日制高校在校学生达

12、 15039 人,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 41%,高等教育开始由大众化进入普及化阶段。全市拥有职业高中(中专)16 所,高级技工学校 1 所,在校学生 31205 人。近 3 年来,普高和职高的招生比例一直稳定在 52:48 左右,实现了普教和职教的协调发展。三是特殊教育体系完善。市政府投资 3200 多万元新建了市特殊教育学校,第二期再投入 2000 多万元建设市残疾人培训中心,全市“三残”儿童入学率达到 96.1%。四是成人教育网络基本形成。全市拥有成人高等学校 1 所,教学点 8 个,在校学生 5322 人。还有 24 所镇(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 300 多个培训机构。XX 年以来全市

13、农村成人教育年培训量每年超过 20 万人次。 (二)中小学布局调整取得重大突破,教育发展更加均衡。从 1997 年至 XX 年,全市总投入 20 多亿元,撤并了180 多所中小学,扩大校园面积 4000 多亩,建筑面积超过120 万平方米,一批批现代化的新建学校拔地而起,成为教育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教育教学手段基本实现现代化。近 5 年来,全市投入 3 亿多元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全市中小学(含民办学校)100%装备了计算机室,共建有计算机教室 513 间、电子阅览室 173间、电子备课室 196 间,计算机人机比由 2000 年的 20:1提高到目前的

14、 7.6:1;全市已有 263 所学校(教办)实现了光纤连接,建立了 184 个校园网,100%的学校实现了“校校通” 。 (四)优质学校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大大舒缓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近 3 年来,全市投入 5 亿多元创建国家、省、市级等级学校,目前,全市公办中小学共有市级以上等级学校 219 所,约占公办中小学总数的77.4%,其中小学 145 所,占小学总数的 72.5%;初中 43 所,占初中总数的 89.58%;普通高中 16 所,占高中总数的88.9%;职高 15 所(含中专、中技) ,占职高总数的88.2%。中小学优质学位覆盖率超过 80%。 (五)教育教学质量取得重大

15、突破,实现了教育发展速度、规模与质量、效益的统一。近年来,凡涉及教育质量的标志性项目:高考、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中学生运动会、中小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等,均处全省三甲之列。 XX 年全国普通高考本科以上录取率高达44.4%(全省 35%) ,在 21 个地级市中名列第二;免试保送生人数连续四年保持全省前三名,今年免试保送生 34 人,占全省 224 人的 15.2%;全市 10128 名学生参加高考,录取9508 人,总录取率达 93.85%。 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连续 10 年保持全省三甲位置。XX年,全市有 62 人在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中获一等奖,名列全省第一。其中纪念中学周芳颉在第 36

16、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荣获金牌。XX 年广东省奥林匹克信息学(计算机)竞赛,我市第三次取得团体冠军。 第五、六、七届中学生运动会,我市团体总分获得“三连冠” 。XX 年广东省第八届中学生运动会,我市中学组和中职组代表团团体总分在全省分别名列第三和第一。 今年 5 月,广东省第十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我市举行,全市获得了 13 个一等奖,26 个二等奖,12 个三等奖和 3 个优秀组织奖。一等奖数量和获奖总数均名列全省第一。 (六)教育强镇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成效显著。到目前为止,全市 24 个镇区(其中南朗镇纳入火炬开发区组团发展,进行资源整合,由火炬开发区托管)有 19 个通过了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省教育强镇已达 82.6%。 二、下定志在必得决心,采取攻坚破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