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及量化模式的研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1570410 上传时间:2018-02-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共青团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及量化模式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校共青团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及量化模式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校共青团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及量化模式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校共青团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及量化模式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校共青团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及量化模式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共青团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及量化模式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共青团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及量化模式的研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共青团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及量化模式的研究高校共青团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及量化模式的研究 内容摘要进入新世纪,对共青团工作评价的研究逐渐成为各级团组织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主要通过运用文献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问卷调研法对如何构建高校共青团工作评价体系和指标量化模式展开调查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由 14 个一级指标和 28 个二级指标组成的“高校共青团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参考模式,并依托层次分析法的理论研究了指标量化的模式。明确了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前应充分理解的评价内涵,提出了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循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并就单一指标

2、的评价方法以及在指标体系量化中应充分考虑的事项提出了具体建议。关键词 共青团工作评价指标体系量化模式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一)研究背景进入新世纪,工作评价研究成为团组织的重要研究命题。早在 2001 年 12 月 12 日,共青团第十四届五中全会在通过的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团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提出“团内有关评选表彰要鼓励创新,逐步建立起激励创新的工作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 。在 XX 年 1 月 5 日的团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陈靖同志在工作报告中提出:“在自身建设的创新方面,要探索科学的工作评价体系” , “要逐步建立科学、开放的共青团工作评价体系” 。建立高校共青团工作评价

3、体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建立明确的工作评价体系,对一所高校、一个院系的共青团工作水平、工作成绩难以做出科学的评价,只能得出总体的、大概的一般性结论,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摸清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情况,找出存在的差距和问题,为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提供基础和前提;共青团工作大多是“软指标” ,看不见,摸不着,搞得好与坏较难判断,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形成一种压力机制和动力机制,有利于激发共青团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还有利于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使团内生活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有利于更好地开展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自评自检与互学互检,切实推动

4、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发展和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二)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问卷调研法等研究分析方法。德尔菲法是一种以问卷的形式对专家进行意见征询,然后汇总专家意见,并以之作为问题解答的一种方法。指标体系构建中引入德尔菲法,利于征求不同专家的意见;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各因子评价中引入德尔菲法,是使工作评价由定性转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层次分析法是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将定性问题量化的一种系统分析技术,它将问题的各个组成因素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对各个层次的组成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予数量标定,然后运用数学方法对标定值进行处理,求取各因素重要程度的定量结果,即权重值,从而通过

5、结果排序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课题借鉴国外进行此类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分析方法,将系统、严谨的定量研究引入到工作评价中来,将有利于提高研究成果的可信度。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高校共青团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利用期刊数据库,以“共青团”为关键词,获取相应文献,通过对文献的统计分析,获取了关于高校共青团的诸多指标,将问题“高校共青团工作评价体系”和可参考的指标编制成意见调查表和问卷调查分别向共青团工作者和广大团员青年进行调研,得出了 14 个一级指标和 28 个二级指标。指标体系如表 1,各个指标的含义分别为:A 组织建设A1 基层团组织发展:基层组织是团的一切工作的基础,要按照团章的要求做好基层团

6、组织的发展,巩固和加强现有班级团组织建设。A2 团建创新:在学分制条件下,要探索生活园区建团、社团建团,探索注册团支部和活动团支部的有机结合,实现有效覆盖,由过去的班级单一覆盖向多层面的多量覆盖转变。A3 团员团籍管理:团员的发展与退出、组织关系的转接、团员的奖励与纪律处分。A4 团的代表大会:团的代表大会应当依照团章的要求定期按规定召开。A5 团的经费管理:团的经费包括团员交纳的团费、学校党政以及其它单位关于青少年事业的专项经费、团办经济实体创收、正当的社会资助和团组织的其它合理收入。A6 推优工作: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是创建浓厚的校园政治气氛和提高党的战斗力的主要内容,是共青团的一

7、项长期性工作。A7 团校与学生干部培养:对共青团、学生会、社团等各类学生组织学生骨干的培养教育。B 思想政治宣传教育B1 理论学习:主要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内外形势与政策。表 1:高校共青团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组织建设 A基层团组织发展 A1团建创新 A2团员团籍管理 A3团的代表大会 A4团的经费管理 A5推优工作 A6学生干部培养 A7思想政治宣传教育 B理论学习 B1思想道德教育 B2阵地建设 B3志愿服务 c青年志愿者行动 c1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c2社会实践 D校内实践 D1寒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

8、D2专业实践 D3调研统计 E信息统计 E1专题调研 E2信息报送 E3素质拓展认证 F就业创业 G就业促进 G1创业促进 G2校园文化建设 H学术科技活动 H1课堂学习促进 H2学生文艺 H3健康校园建设 H4权益维护 I学生会(研究生会)建设 j学生社团建设 k信息化建设 L网站建设 L1其他信息化应用 L2大学生活动中心建设 m整体建设 N工作理念 N1工作环境建设 N2B2 思想道德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即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国近代史教育、党史教育、基本国情和校情教育、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爱校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维护祖国统一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即社会

9、主义民主教育、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维护社会稳定教育、纪律教育;人生观教育即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人生理想教育、人生态度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即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学风教育即学习目的教育、治学态度教育;劳动教育即劳动观念教育、劳动态度教育、艰苦创业教育、热爱劳动人民教育;审美教育即审美观念教育、审美情趣教育、审美能力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即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心理调适能力培养。 B3 阵地建设:即宣传的主要载体建设,如宣传理论刊物、校园广播、有线电视网络、宣传栏等的建设工作。c 志愿服务c1 青年志愿者行动:即志愿者协会、服务站、服务队为等组织网

10、络的建立、以及志愿者的招聘、服务等活动的实施情况。c2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即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宣传、选拔、报送、支持、联络情况。D 社会实践D1 校内实践:主要是依托校园内资源开展的包括各类勤工助学岗位的社会实践活动。D2 寒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按照上级团组织布置,开展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D3 专业实践:基于专业的各类实习、实训、培训活动。E 调研统计E1 信息统计:各类基础数据的统计情况。E2 专题调研:针对突出事项开展的专题研究活动情况。E3 信息报送:向同级党组织或上一级团组织报送统计数据、调研报告的情况。F 素质拓展认证即为贯彻落实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关于实施

11、“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 ,为拓展学生的全面素质而开展的素质拓展工作的管理、认证工作情况。G 就业创业G1 就业促进:为提高大学生就业技巧,增强职场竞争力而开展的各类活动。G2 创业促进:为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意思维、提高创造能力、鼓励创业精神而开展的各种创业教育、创业计划大赛情况。H 校园文化建设H1 学术科技活动: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为主题,开展的各类课外学术科技活动。H2 课堂学习促进:为积极营造学习氛围,搞好学风建设而开展的工作情况。H3 学生文艺:以学生为主要参与对象而开展的各类校园文艺活动。H4 健康校园建设:为增强大学生体质,建设健康校园而开展的各类活动。

12、I 权益维护即为维护青年、大学生、团员相关权益而开展的各类活动。j 学生会(研究生会)建设即为更好地发挥学生会(研究生会)自身职能而开展的各类工作。k 学生社团建设即为更好地引导、管理、监督学生社团,推进明星社团建设而开展的系列工作。L 信息化建设L1 网站建设:共青团门户网站、红色网站的建设情况。L2 其他信息化应用:在开展共青团工作中,其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情况。m 大学生活动中心建设校园内大学生活动中心的建设、管理、使用情况。N 整体建设N1 工作理念:科学工作理念的形成、实施情况。N2 工作环境建设:办公场所的建设情况。(二)指标体系的量化模式对于有着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众多指标构成的复

13、杂而往往缺少定量数据的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为这类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简洁而实用的量化方法,在完成具有层次结构指标体系的构建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大体上可分两步予以量化。、对同一层次的各指标关于上一层次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在本指标体系中共有一级指标 14 个(A-N) ,需要构建14*14 的矩阵(构建方式参见表 3) ,作为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以判断 14 个指标的权重。指标 A 的下层指标需要构建 7*7 的判断矩阵(A1-A7) ,B 指标需要构建 3*3 的判断矩阵(B1-B3) ,以此类推。为了便于两两比较的量化,层次分析法的提出者萨蒂建议运用 1-9 标度方法(

14、见表 2)完成思维判断定量化。表 2:1-9 标度方法标度含义两个指标相比,具有相同的重要性3两个指标相比,前者比后者稍重要5两个指标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7两个指标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9两个指标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2、4、6、8 表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表 3:E 指标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 EE1E2E3权重(特征向量)E1(E1/E1)/4(E1/E2)/3(E1/E3)0.461E24(E2/E1)(E2/E2)3/4(E2/E3)0.270E33(E3/E1)4/3(E3/E2)(E3/E3)0.2652、用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指标对于其上层指标的相对权重,并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15、检验 对于判断矩阵可以利用矩阵的计算方法,求取最大特征根的特征向量作为对应指标的权重(如表 3) 。但由于评价客体的复杂性和人们认识上的差异,做出的每个判断难于达到完全的一致性,所以还必须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根据矩阵原理,采用矩阵最大特征根值以外的其余特征根的负平均值 cI 与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数 RI 值的比值是否小于 0.1 进行判断,如果小于 0.1 则表示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需要重新进行德尔斐调查。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一)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前应充分理解评价本身的内涵,区分价值主体与评价主体,价值客体与评价客体所谓评价,是判断某一事物能否满足人的需要的特殊的认识活动。评价

16、活动是一种主体活动,是做价值判断的活动,它包含描述、提供客观信息和进行价值判断两部分,其最终目的是决策和采取相应的行动。在任何一种评价中,都必然涉及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高校共青团工作评价也不例外。某一事物和人构成了价值关系,人是这个价值关系中的主体,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是价值客体。高校共青团工作评价是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开展能否满足大学生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满足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高校共青团工作是用来满足大学生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的,是价值客体;价值主体则是大学生和社会。评价行为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客体和评价过程。在评价活动中,进行评价的个人或组织称为评价主体,评价主体是多元的,既可以是大学生、共青团干部也可能是青年工作专家等人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评价主体与价值主体并不总是一致的。对于需要评价的某个特定的价值关系而言,价值主体是既定的、不变的,但评价主体却是可以变化的,这个评价者可以是价值主体自己,也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