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移植研究用兔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探讨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155620 上传时间:2017-07-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移植研究用兔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细胞移植研究用兔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细胞移植研究用兔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细胞移植研究用兔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细胞移植研究用兔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胞移植研究用兔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移植研究用兔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探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细胞移植研究用兔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探讨【摘要】 目的 目的探索兔冠状动脉左室支结扎处理的适宜方法,建立适合细胞移植研究的稳定、可靠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动物模型。方法 应用在自主呼吸条件下,不用呼吸机支持,迅速开胸行冠状动脉左室支结扎。结果 心梗造模组胸前导联 V2、V5,ST 段有一定程度的抬高,心肌酶谱升高。结论 本文建立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结果可信。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心肌梗死 动物模型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slbllity of establishment of aeute myoeardial

2、infaretion(AMI)Model sindueed by occlusion of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eoronary artery,which provide a rellable model for the study of repair myocardial infarction by cellular transplantation in rabbit. Methods: In the spontaneous breathing condition, without ventilator support, rapid chest left ven

3、tricular branch of coronary artery ligation. Results: Th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model precordial leads V2, V5, ST segment eleva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myocardial enzymes increased. ConclusionThis experiment provided an easy way to establich the MI mode,l which was reproducible and credible.

4、 【Key words】 Coronary artery Myocardial infarction 2Modelanimal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心血管病中最危重的急性事件,近年来的发病有明显的增高趋势。是 21 世纪医学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1。由于成熟的心肌细胞缺乏再生能力,心肌梗死后,发生退行性左心室重构,最终导致顽固性心力衰竭。目前的药物治疗和介入方法不能从根本上修复已坏死的心肌组织,外科的心脏移植由于组织来源匾乏和移植后易发生血管病等因素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有资料显示终末期心功能不全的五年死亡率仍大于50%。 细胞移植采用生物学技术将多

5、种组织来源的细胞,进行自体心肌内移植,替代、修复或加强受损的心肌组织的生物学功能。由于 MI的许多病理生理资料难以从临床研究中获得,其防治上的进展有赖于基础研究上的突破。MI 动物模型的建立是开展基础研究的第一步,它对于研究人类 MI 的病理生理变化、心电生理改变以及评价各种治疗方法具有重大价值。结扎左前降支制作 MI 模型,是一个被广泛接受近于成熟的动物实验模型。但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它的一些操作步骤、评价指标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进。本实验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作了相应的改进,以日本大耳白兔为实验对象建立 MI 动物模型,方法操作简单、模型成功率高、重复性好,为下一步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1 实

6、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所用实验动物(scxk( 辽)2004-0018)由辽宁中医3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处置方法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取体重在 2-3kg。3 月龄左右。雌雄不限,共 70 只。分组:随机分为:正常 A 组( 10 只) 。造模组 B 组(10 只),间体重差异无显着性(2.40.3 kg、2.50.2 kg) 1.2 仪器与试剂 试剂:乌拉坦, 分析纯,4%多聚基甲醛,分析纯, (沈阳试剂二厂) 。心梗造模使用仪器来自辽宁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心。 2 试验方法 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 2.1 麻醉 乌拉坦(3-4ml/kg)腹腔注射麻醉。 2.2 备皮、消毒 将大耳白兔仰卧位固

7、定于手术台,剪除胸前区毛,碘伏常规消毒。2.3 做术前心电图 参见 实验动物学 ,采集、V2、V5 导联。 2.4 开胸 沿胸骨左缘纵行切口,切断左侧第 5 肋软骨, 暴露纵隔及心脏,两侧胸膜完整, 纵行切开心包, 用自制心脏固定圈轻轻将心脏向右上抬起, 即可充分显露左室支。 2.5 结扎 于左心耳下约 2mm 处用 6-0 带线缝合针缝扎左室支。左心室前4壁及心尖部颜色变暗,搏动减弱,表明左室支完全结扎。 2.6 术后心电图 以心电图胸前两个导联出现 ST 段抬高为成功标志,观察前降支支配区域心肌颜色变暗后,关闭胸腔。如未出现上述表现,再行结扎术。 2.7 关胸 心包不缝, 逐层关胸,缝合外

8、皮。术后青霉素 80 万单位肌注控制感染。 3 指标检测 3.1 抽血 术后 24 小时耳中动脉抽血,离心(3000 转/分) 。 3.2 ELISA 检测试剂盒监测 CK-MB 的含量 4 结果 结扎冠脉前与结扎冠脉后心电图的比较结果: 在结扎兔左室支后,胸前导联 V2、V5,ST 段有一定程度的抬高,提示前壁心梗,心电图证实急性心梗模型制备成功。 (见图1、2 )图 1 结扎冠脉前心电图图 2 在结扎兔左室支冠脉后,肢导、胸导 V2、V5,ST 段有一定程度的抬高,提示前壁心梗,心电图证实急性心梗模型制备成功。5术后 24 小时造模组 CK-MB 明显增高。5 讨论 5.1 本实验选用日本

9、大耳白兔,方便于耳部取血。兔子的静脉壁则相当薄,因此在抽血及输液过程中,常有血肿的形成;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试验过成中选择用静脉留置针使用均匀的压力是很重要的。 5.2 造模方法选择 MI 动物模型的制作有多种方法,各有利弊,也因人而异。早期国外多采用 Johns 法2,即在自主呼吸条件下,不用呼吸机支持,迅速开胸挤出心脏行冠状动脉结扎。这种方法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操作,技术要求高,难度大,难以掌握;而且由于心脏移位,容易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开胸后小动物呼吸无法得到保证,因而手术死亡率极高。此后Fisbein3和 Pfeffer4在 Johns 法的基础上略加改进,应用小

10、动物呼吸机维持呼吸,明显提高了手术的成活率,但是又增加气管切开的的创伤,延长手术时间势必会增加感染机会。本实验选择 Johns法造模,意在减少创伤及手术创伤的时间。实验过程中,取截断一截第五肋骨的方法,可有效地暴露术野。在剥离过程中紧贴截取肋缘剥离,避免伤及第四肋间血管,造成大失血。剥离心包时避免伤及胸膜形成气胸。气胸处理:关胸后立即用注射器抽出胸腔空气,注意观察呼吸运动。术后会出现心衰症状,注意术后护理及术后摆放体位。 65.3 死亡原因讨论:A 组死亡一只,原因护理不当,死于肠炎。B 组死亡三只,心梗后心衰一只,造模后伤及胸膜形成气胸导致纵膈摆动死亡 2 只。未出现麻醉意外及感染导致死亡。

11、 5.4 此试验方法复合心肌梗死的病理学改变,适合做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心梗早期,细胞坏死引起一系列信号的释放,有利于干细胞趋化至损伤部位,同时心梗早期局部血管扩张,提高了干细胞在局部的聚集。干细胞炎症归巢的定向移行有赖于干细胞表面分子和损伤局部的趋化因子相互作用。但相对于心肌梗死局部,开胸术区炎症反应更为强烈;开胸造心梗模型,双重的打击,体内炎症反应严重,开胸术区于心梗局部炎症反应长期同时存在,干扰干细胞归巢。因此此种方法可能不适应于做干细胞移植的研究应用。 5.5 我们寄希望于微创造模,以减轻其他部位炎症反应对干细胞向心肌梗死局部归巢的影响。随着心脏介入技术的发展,使用微创技术球囊封堵冠状

12、动脉建立 AM I 模型已经成为可能5 。采用微创法对动物损伤小,与人类发病过程也基本相似,是不错的选择,但对设备及人员要求较高,需要有血管造影设备和专业的操作人员6。 参 考 文 献 1Gajos G. Optimal treatment for patients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some current concepts and controversies. Pol A rch Med Wewn,2008,118(1-2):43-51. 2Johns TNP, Olson BJ. Experiment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13、 A method of coronary occlusion in small animals. 7Ann Surg. 1954, 140(5):675-682. 3Fisbein MC, M elecan D, M arko PR. Experiment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ra:t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hanges during pathologic evolution. Am J Patho,l1978,90(1):57-70. 4Pfeffer MA, P feffer M, Fisbein M C, et al Myocardial infarct and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rats.CircRes,1979,44(4):503-512. 5 杨锋,李易,卢竞前等猪心肌梗死模型制作和猪冠状动脉造影方法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2007,7(21) :104-l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